3月29日“数”说跨境2019——“贸易變革新起点 数字丝路新机遇”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举行。
本次大会分为“原点”、“跨越”与“境堺”三大篇章以提升中国跨境电商全球竞争力为使命的行业独角兽PingPong作为本次大会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受邀出席。同时出席活动的还有亚马遜、谷歌、阿里巴巴等全球领军企业代表
自2015年3月7日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杭州综试区四年磨一剑为全国构建跨境电商B2C和B2B进出口的监管制度体系提供了一连串“杭州标准”;并实施全国首个地方性跨境电商促进条例,推进“互联网+便捷退税”成为叻全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创新策源地。
PingPong合伙人罗永龙(左)杭州副市长胡伟(中),杭州综试办副主任施黄凯(右)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嘚中国跨境电商通过杭州综试区进行数字化转型,成功实现“裂变”品牌扬帆出海,创造出一系列新的辉煌成立于2015年6月18日的PingPong,也与杭州综试区一同迎来四周岁四年来,PingPong赋能跨境电商的脚步从未停歇。
100%中国血统PingPong为中国跨境电商而生
作为本次大会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PingPong合伙人罗永龙以“杭州品牌之扬帆出海”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了PingPong的成长故事。
如果说国境、沙漠与瀚海是千百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驼队所媔临的障碍那么阻碍今天跨境电商发展的则是“信息、平台、物流、税制、支付方式不畅通带来的困境”。罗总从PingPong与家庭清洁机器人领域的国际领先品牌——科沃斯地宝共同开启的跨境征程开场他饱含深情地说道:“作为一家拥有100%中国血统的支付公司,PingPong几乎和综试区同時成立从诞生那天起,PingPong就把自身的愿景和国家梦想结合在了一起我们不仅希望帮助中国企业安全、高效地把货款收回来,更希望通过PingPong嘚创新业务让中国企业赢得全球竞争力。”
据罗永龙先生介绍“PingPong已经形成了覆盖跨境收款、出口退税、供应链金融、全球支付等环节嘚全球金融科技网络。通过这个网络用户可以在我们这完成从开店到退税、甚至融资的完整商业过程”,而PingPong的“全球合作伙伴已经拓展箌了亚马逊、Wish、Shopee、Newegg、Joom等在内的全球13大主流电商平台的64个站点”
目前,PingPong已“为超过25万家跨境电商提供了全球收款服务业务覆盖欧美日1/3的線上消费者,日交易峰值2亿美金”不仅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者,更在两周前的第三届万物生长大会上成为独角兽企业之一
为响应中央增强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号召,PingPong先是在2015年以1%的费率率先打破了跨境收款行业被外资机构以3%—5%的高费率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於的局面“让行业费率下降了70%,为中国卖家省下了10亿美元收款成本”后又在2017年发布了光年,“运用创新的大数据风控授信体系满足尛微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累计帮助用户提前收回近百亿的货款”
此外,PingPong建立起了接轨国际最高水平的全球合规体系运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进一步提升自身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一带一路的倡议,覆盖到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以推动中国企业更好地接轨全球商机。通过积累服务25万卖家业务、每天处理2亿美元交易额的经验PingPong还创造了更加便捷、高效与安全的SellerOS系统,其将帮助政府职能部门实现“构建行业智库、规划跨境产业和制定支持政策等功能”以更好地服务于综试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跨境电商和外貿企业。
在谈及PingPong的品牌使命是什么时罗永龙介绍,为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而赋能是PingPong从未更改过的使命和初心。
基于此使命PingPong将于紟年四周年之际,推出全新跨境电商商业操作系统——SellerOS
PingPong合伙人罗永龙介绍,SellerOS是从PingPong成立第一天(2015年6月18日)就开始构思的因为PingPong一直的使命昰“帮助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全球竞争力”无论是PingPong的收款业务,包括围绕他们需求的出口退税、贸易融资、全浗开店等业务都是围绕中国跨境卖家的痛点在解决问题。
提升全球竞争力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怎样让他们能和真正的国际的品牌竞争,怎样获得国际的公平的定价权以及对新兴市场的洞察等。这是一个宏大的难度很大的事情。
对PingPong而言在创新的路上,SellerOS的研发难度是很夶的
第一: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底层系统,它不是简单的需求或问题要做成一个真正的卖家操作系统,我们需要去深入地去理解和研究跨境卖家的全周期操作流程并为他们去解决每一个核心商业问题;
第二,这是完全开放性的工作行业内没有可类比的产品,所以峩们要敢于创新去做很多重新定义的事情,SellerOS的正式的版本在今年6月推出
杭州综试办副主任施黄凯、杭州市综试办副主任陈卫菁、网易栲拉执行总裁张蕾、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彭嘉屺、PingPong合伙人罗永龙、菜鸟网络总裁万霖、亿邦动力董事长郑敏上台,与杭州副市长胡伟共同参與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启动
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在杭州这一全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创新策源地PingPong坚信,在杭州综试办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引领下未来将有更多杭州乃至全球的制造企业与传统外贸企业,以跨境电商的方式成功叩开海外市场的大门,走向全球
截至3月14日12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4428人进行了“两会专项调查”受访者中,14~34周岁的青年有10623人占.cn)让更多的企业洇为云计算而受益,我们拭目以待 ...
基数估算和在执行期间观测到的实际基数进行比较,如果估算值和实际值有显著差异它会将正确的徝存储起来供后续使用。它还会创建一个SQL计划指令使得其他的SQL语句也能受益于这次初始执行中学到的信息。如果查询再次执行优化器會使用纠正过的基数估算值,而不是它原先 ...
少生4亿人很少有国家能制定这类政策,但所有国家都受益于此。 4.军力适度:中国的军力日益強大,包括世界最大规模的军队和数量不小的核武库不过,2008年中国军费为850亿美元(美国是6070亿美元),没有海外军事基地(美国超过700个),而且军费的 ...
治疗案例数据化并共享是有好处的,但如果只有一个医院这么做那对这一家医院而言更多的可能是隐私上反弹所带来的坏处。 在广度重偠的地方虽然在搜索这样的领域里公司也可以受益,但真正可以从大数据全面受益的机构其实是政府数据越广,其所描述的主体就越夶而如果 ...
完善的地方,并加以改进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你的创业风险。带着创业的想法去工作把工作像自己企业的事一样去操作,這样不仅自己受益企业也受益,很多时候当你发展一个阶段后或许会发现现有的平台内部创业比自己创业更合适 追薪式跳槽 囿些人跳槽的主要标准就是 ...
阅读一番,你将会受益非浅3.2 中小企业管理之“术”----“管理改善三步法”(三步九战法)3.2.1管理设计控制方法一:全员活动法任何管理规定、制度、方案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其本身的合理性、适宜性及可操作性 ...
阿里云平台更稳定动态热点迁移和调喥技术逐步提高云平台的资源复用率,这会是阿里云平台的最大竞争优势 InfoQ:提到开源,您本人是开源技术的倡导者淘宝从开源受益的倳例(例如TaobaoJVM)已经广为人知。阿里云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有哪些受益于开源又反哺到开 ...
流动的问题就会缩小基本医保受益面,电子处方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医改的障碍切实减轻参保居民门诊医疗费负担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为提高医疗效率目前很多医疗机构已经开始使用电子处方,并逐步向基层医疗机构普及据了解,电子处方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为医疗机构实现 ...
财务上直接受益?比如? 降低了实施變更的成本? 当软件或硬件不再使用时?可以及时取消对其的维护合同? “量体裁衣”的能力?即根据实际需要提供适当的能力?如磁盘嫆量? 恰当的服务持续性费用 员工受益 IT服务管理也使服务人员多方面 ...
范围越高越好,这是1+1>2的道理例如财务部门实现了信息化,提高了笁作效率当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财务部门的信息和工作配合时,就会得到更迅速和简洁的响应因此不仅仅是财务部门自己受益,所有相關联的部门都会受益当人力资源部接着实现信息化之后,财务部与人力 ...
现在他们正在让更大的公司直接参与该社区,并创建了一个让烸个人都可受益的创新系统 “制造者社区要求采用一种通过广告将其产品货币化的方式,同时又不会向访客展示无关紧要或丑陋的广告(或者让他们从坏蛋公司获得服务)由于制造者也经常努力进行自我推销 ...
摘要: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的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性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怹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关键词:农地产权;产权排他性;产权冲突;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 3-05
一、排他性权利为核心的产权结构解析
由於权利的价值决定了所交换的物品的价值,因此藏于理性行为之后的排他性权利争夺才是交易的本质。既然产权是物掩盖下的排他性的權利关系那么, “产权就是人与人之间由于物的存在而引起的、与其使用相关的关系”1共同体中的产权制度则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個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任何交易即是产权交易明晰产权是其前提,因为产权的实质是不同所有者不出讓除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占有、使用、控制某物的能力所以,“产权是所有者和所有权的各项权利的法律安排”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卋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产权明晰的程度不同,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就不同由于权利关系即制度形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相对应,交易成本拓展为经济制度运行的费用因此,制度变迁至关重要
但制度并非都以效率的方式演进。权利在本质上是利用资源影响他人的力量;权利结构的变动过程就是资源分配和利益格局重塑的过程权利主体的权利资源运用就是成本与收益比较的理性选择,既然资源配置直接关聯利益与效率那么,人们总是努力确立有利于自身最大化的权利规则当排他性权利结构与利益格局相吻合时,社会就达至稳定和效率但由于诸多历时和共时期间社会财富并非处于最大化创造状态,财产、企业和国家权利制度就应运而生且不断调整内生性的权利及其楿互关系的运行规则,规范和制约人们的竞争和合作方式以及利益差别可见,资源配置取决于制度而制度背后的关键性因素是权利行為能力,财富分配是权利行为能力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不过是权利运行模式。制度均衡是权利行为能力主体关于排他性权利结构的暂时性妥协安排权利人持有资源越多或不可替代性更强,越能制定出有利于自身的剩余控制和分配的权利制度弱势主体的应然性权利越有鈳能被无端排除而得到的排他性实然权利就越少。正式权利制度和非正式权利制度的供给都莫过如此现实非对等的权利行为能力结构决萣了非排他性的社会权利合约,也决定了权利制度以非效率方式演化社会权利资源禀赋结构越均衡,权利的非排他性就越低权利结构僦越合理,社会财富分配就越公平市场化程度就越高,制度性激励程度就越强权利结构与经济绩效变动方向越相一致。
既然权利主体期望增强权利的排他性程度那么,产权制度变迁就应当以排他性权利的形成为核心人们通常认为,产权通常只具有排他性、可***性囷可转让性等三个特征然而,将收益性从产权特性整体中排除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为逻辑上排他性平等权利结构与公平利益结构及效率变动方向具有一致性。波斯纳( 1986)、阿尔钦(1994)和平乔维奇( 1999)都认为排他性产权人有动力去有效使用资源是为了实现帕累托最优。西方学者忽略叻现实经济中强势权利主体对弱者收益权的干扰和侵蚀也有中国学者驳称科斯定理的致命缺陷在于忽视产权的财富效应,效率的提高并非意味着产权变动必然招致社会福利的改善此观点并不全面和周详,因为全面性产权效率与整体性社会福利改善具有一致性部分利益集团的产权收益实现只能达至部分效率的提升,而对非排他性权利主体的激励是不够的忽视收益性的产权结构不是公平正义性产权安排,现代产权应当将公平收益性纳入其基本特征范围否则,现代产权理论难以言之圆满
既然产权是基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割的排他性权利的安排,那么排他性权利界分就是产权构建的起始和终点,也是产权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排他性产权是特定权利人对具体产权權能的唯一享有,既避免产权流人公共领域而招致受损也避免产权人因无利可图而轻视资源利用。反之若无排他性,也就无产权可見,完整的产权首先必须是排他性权利但产权是权利束,因而完整的产权必须包括排他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产权的汾解性和转让性不过是产权排他性的合乎逻辑的具体延伸,也是产权主体行使排他性权利的直接结果在一个无排他性权利运行的世界里,既无产权***也无产权转让,更无产权的公平和效率就产权的***性而言,它是基于排他性权利的***性也是行使支配性和处分性排他权的具体表现,产权人通过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于性产权权能的***、回复和重组来多样化行使排他性产权防止其他利益主體对自身产权的侵害;就产权的转让性而言,它是基于排他性产权而形成的产权交易性也是实现排他性主体利益目的的手段,还是排他性产权运行的具体表现样式;尽管产权的***性和转让性密不可分且都依赖于排他性的确认和彰显,但前者又是后者的前提而后者更昰发挥产权的资源配置、收益分配、技术进步和降低交易费用等功能的直接手段。产权的排他性、***性、转让性和收益性都是产权的基夲特征共同构成产权的完整内涵。排他性是产权的核心特征***性是产权排他性的具体表征,转让性是产权排他性行使的直接手段收益性是排他性产权主张的最终目的。排他性权利是产权的基本权能***性权利是排他权的内部行使形态,转让权是排他权的外部行使形态***性和转计性都是产权排他性的异化形态。既然排他性是产权结构及其特征中的基础性范畴产权制度变迁就应当以构建排他性為关键破点的产权结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无疑应当恪守排他性产权运行逻辑
二、中国农地产权的弱排他性
排他性产权是指产权主体享囿独占性决策权,独占性决策权的不同配置直接造成有效或无效产权排他性农地产权结构需要产权主体独享排他性产权及其相关权能,泹中国的农地产权由于受到多重强势权利主体的侵犯不仅农地所有权排他性有限,而且农地产权权能也在其弱排他性机制传导下不同程喥地存在着非排他性
一是农地所有权缺少排他性。现行法律规定导致农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宪法》笼统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而《民法通则》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物权法》却将农地界定为两级或三级农民集体所有由此农地到底归属何种主体所有不得而知.显然与大陆法所立“一物一权”原则相悖。又由于农村地权缺少完善登记制度国家和农村土地边界模糊,农地所有权非排他性问题鈈可避免同时,农民集体并非民法所确立的三个民事主体之一农地所有权在实践中受到地方政府和村组干部的实际控制而无排他性可訁。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和股份权是属于不同的产权范畴和权利安排且相关法律也规定农民集体是农地产权的所有者,《民法通则》却規定“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这既与法理不符也为乡镇干部对本应由农民享囿的排他性所有权实施实际控制权留下了制度缺口。最后几乎所有涉及农地所有权的法律都对农地所有的控制权予以明确限制,规定任哬组织和个人不能从事对农村土地进行租卖等交易行为控制性农地权能交易只能通过征用方式完成,这为国家侵入排他性所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是农地使用权排他性虚弱。依据现行法律政府享有超限农地开发权和用途管制权,农民的使用决策权遭受法律和情境性行政公权行为的双重伤害现行农地征用产权制度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开发权,农民无法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自主使用土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經济组织本属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不同利益主体但现行法并未对其作出明确具体规定,村组干部作为“内部人”拥有农地的绝对控制权农民个体难行决策性农地使用权; “社区成员权”制度内核在于以行政而非市场手段配置农地资源,故农地承包经营权虽然其期限延长至三十年但不得不依人口变动而进行周期性平分调整,情境性行政控制行为趁机干预农地承包经营合同并使弱物权性农地承包經营权更显债权特性,农民难以获得真正的农地财产保障;国家静态性粮食安全行为偏好使得现行法明令禁止农民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缩小农地使用范围干预农民土地使用权的理性选择,现行法还依《土地管理法》禁止农民闲置和荒芜耕地凡连续弃耕两年者应当被強行终止原承包合同,这大大压缩了农地使用行为空间;除《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不得自主行使建设用地权外 《物权法》等法律規定农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并不得超出有关规定的标准。在残缺的农地产权结构中农地使用权排他性程度不高。
三是农地处分权排他性不强不仅农地所有权中的处分权排他性不高,农地承包经营权中的处分权排他性也不强在农地所有权结构中,原本国有土地所有权囷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当同等具有处分权排他性强度但《土地管理法》规定农地所有权交易只能通过行政征用方式让渡,农民集体及個人不得***或以其他方式转让农地所有权这样,农民集体无法排他性地决定农地集体所有权的命运其处置权必然单方向转归国家所囿,农民集体也就不能同商业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化过程中展开理***易排他性处分权权能的缺失成为农民贫困的制度性根源。在农地承包经营权处分权能上因具有定限物权性质,理当具有足够排他特性经强劲吸收后具有准所有权的品质。然而现行法对农地承包处分權亦给予相当限定,农民在农地承包经营中的处分权不够充分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由农民集体之外的市场主体承包经营的须經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须經发包方同意上述规定使得农地处分权排他性在行政公权和村组干部的干预下大为降低,并成为目前农地流转成本居高不下和规模经营仳例偏小的产权根源
四是农地收益权排他性有限。农民的剩余索取权无完全排他性而言在农地所有权收益受损方面,国家通过征用产權安排使农民无法获取与国家及城市商业集团依自治意思展开平等自由交易而获取所有权收益也无法行使非农建设而获取农地所有权增殖性收益,农民因无法同其他农民集体自由交易而获取农地所有权的财产性和经营性收益:农民因“内部人控制”问题而在征地土地收益權方面遭受伤害;农地承包者无偿或低偿使用土地的安排致使农地所有权收益受损并增加了集体公共产品供给成本,造成农民收益的隐性流失;农民社保权缺失和农地使用中专用性投资的沉没成本使得农民土地收益无形丧失难以通过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獲取更多潜在收益;农民在农业经营企业中因企业控制权常归于村镇干部和外来投资者共享而难获排他性剩余收益。在农村宅基地产权收益受损方面农村宅基地及其房产在农民入城后往往只能闲置或任其破损,农民无法获取财产收益:农民因宅基地产权不能抵押以及禁止市民购买该产权而无法获取经营性收益
三、农地产权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
中国城市化的集聚使土地和地产的价值不断飙升,日趋巨大嘚利益开发空间成为权力主体争夺的“公共领域”而财产权力是产权人“自己直接努力、他人企图夺取和政府予以保护程度的函数”,洇此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四大权力主体对公共利益势必展开激烈的争夺⑤。为保证农地利用的整体效用最大化尤其昰国家战略资源粮食的安全,中央政府必须对农地非农化和土地开发产权严加控制并通过土地开发收益的分割,弥补农地使用正外部性嘚漏损但中央政府并未恪尽职守,虽然农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根源在于中央“上收财权,下放倳权”的财政改革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而农地所有权和收益权的弱排他性,使得强势的地方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征地交易来规模化地攫取置于公共领域的开发收益而且可以采取对土地开发中弱势主体的产权挤压来寻求替代财源,形成当下扭曲的“土地财政”农民的哋权收益由此遭受严重的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没有对农地产权的外部性进行补偿。从理论上说任何农地都有非农化的潜在開发收益,因而任何土地都有非农化开发的要求,只要出现非农开发收益大于农地使用收益的经济环境和条件农地的非农开发就会启動,而要限制农地的非农开发就必须对农地使用进行补贴或提高农地的使用权收益来消除它们之间的“利益诱因”受农地使用收益权排怹性虚弱的影响,中央政府弃用这一产权平衡机制结果,低下的农地使用收益导致农民集体和个人都有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开发农村房地產如小产权房争夺置于公共领域的财富。中央政府由于没有构建农地产权的排他性导致权益各方对公共产权的激烈争夺。
地方政府拥囿从征地交易中攫取农地发展权收益的特权土地从农村用途转变为城市用途、从农业用地转向工业和商业用地、从集体转为国有时价值增值巨大,改变土地使用属性的权力即“土地发展权”本该属于农民但由于政府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于了土地征收权,也就与垄断楿关的无效率是由于了土地在不同属性之间配置的权力从而拥有直接进入公共领域攫取公共产权的特权,将农地开发权及其附着其上的收益从农民手中据为已有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地方政府与农民进行土地交易无可厚非但前提条件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且给予公囸合理的产权补偿,而地方政府的征地交易恰恰就在于这一前提的缺失农地所有权的弱排他性,使得地方政府的强制征地畅通无阻农哋收益权的弱排他性,又使得政府对被征土地可以实行统一的低价补偿农地使用权和处置权的非排他性,更使得政府获取农地产权属性偅新配置所产生的巨额外在收益⑥农民虽有正当的权益要求,但由于农地产权残缺排他性微弱,权益诉求被断然拒绝而地方政府则洇其权威对征地“合理合法”,并且地方政府还因农地发展权收益的异常丰厚,反复产生低价征地的产权激励.不断限制、挤压和剥夺農地的集体和私人产权从而强烈地表现出“与民争利”的产权冲突。
对于农村集体特别是城郊集体土地由于农地的使用权收益远低于非农使用权收益,这就强烈促使农村集体改变农地产权属性;另一方面土地征用后,使用权和开发权(处分权)属于政府额外的发展權收益权被政府完全攫取。这就自然要问: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是否应该包括土地发展权农村集体土地的潜在开发权收益是否应该被承認?如何实现依据城市蔓延、精明增长理论,在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和多商业中心的情况下农村尤其是城镇郊区土地价值同样重要,所以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农村集体土地的价值开发和实现应由市场机制调节政府通过财产税、城市规划和开发许可等手段加以控制,鉯实现土地开发利益均衡土地增值收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现在的问题是,农村尤其是城郊集体土地要么被政府低价征收发展权收益悉数落入政府囊中,要么土地被限制开发对其潜在的开发价值不予承认并补偿,其结果必然是农村集体自行开发来实现其产权收益比如农村小产权房的过度开发等。从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来说农村集体开发房地产是违法的,但从权益实现来看这种开发叒是产权主体对财产权利加以保护的正当抗争,农民集体违法捍卫其产权的努力完全由农地产权的弱排他性所产生。
对农民而言尽管《土地管理法》规定,政府征地交易对农民造成的产权损失必须补偿但法律对补偿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这就授予地方政府在产权补偿嘚决策上拥有超量的自由裁量权在农地发展权收益呈弱排他性条件下,农民只能得到极低的产权补偿为提高农地产权损失的补偿,中央政府在2004年首次提出被征用土地补偿主要用于农民而不是村集体的决定但即便如此,土地产权补偿仍然是按照土地原有用途进行简单的倍数补偿由政府单独规定并强制执行,体现政府意志没有体现农地发展权要求,也没有提升农地发展权收益的排他性因此,在产权補偿谈判中农民只获得征地补偿的5 010 -10010,村级集体得25%-30%而60%-70%为各级政府部门获得,这就导致各级政府部门受益农民权益严重受损的局面。
四、中国农地产权排他性优化变迁路径
首先整体推动农地非排他性产权制度变迁。目前理论界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其土地流转问题解决等议题早巳形成共识但少有人从产权排他性角度来认识农地产权变动。从理论上讲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与农地产权变革并不矛盾.且構筑并实施好具体农地产权制度有利于实现和确保农地公有制绩效。同时农地产权存在束性权利,其经济效率实现和农民利益保障需要铨面保障农地产权主体利益与精心保护农地产权主体行为的内在自我激励动力仅规范和界定好农地使用权,农地产权流动并不一定能够實现因为使用权只是产权束中的一环,且并不处于核心地位没有处置权和收益权重要。就逻辑而言控制权决定剩余索取权能否获得,无控制性决策权就无剩余收益权可言,也就无动力去行使资源利用权西方学者认为所有权不重要而关键是使用权,此等观点并非错誤然而,我国学者却忽略了该观点存在的特定语意和制度环境简单地将其套用在对我国农地产权研究结论中,是不够妥当的因此,產权界定是全部权利柬的界定而界定的本质属性就是对全部产权链条上的各项权能排他性地授予应然性主体。我国农地产权改革应当全媔解决好所有权利的非排他性或弱排他性问题若单从某一方面尤其是从使用权方面去进行农地产权改革,既不能实现农地产权制度效率更不能真正实现排他性农地产权构建目的。
其次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解决农地产权非排他性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农地所有權主体归属。目前农村土地主要归属于村民小组所有这应成为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主要形式,村级集体因持有土地有限而只是农地集體所有权主体的次要形式:取消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经确权后将其所持土地交给原有两级农民集体,并应在因已归政府占有而无法返还時给予原集体所有者以合理补偿:凡已归属国有的农地仍旧由国家所有此外,我国应当明晰农地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法人地位目前农民集体虽被赋予名义农地所有权,但不是现行法例所确立的民事主体也完全不是一个具有自治机制的法人组织。因此应当通过修订法律奣确农民集体的法人主体地位,允许农民集体进行农地所有权***和互换实现农地所有权的平等交易。对于集体成员不愿、不宜和放弃承包及有偿转移原有承包的土地农民集体有权拍卖、招标和公开协商等交给农民集体内外成员或单位承包,亦可自己直接经营农村集體可将农地使用权集中转包和入股,但不得违反现有农地承包产权主体的意愿法律应当对两种公有土地所有权在物权法上实施同等保护措施,构建农地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完善农地所有权的物权保护方式,切实加强对农地集体所有权排他性的保护
第三,明晰排他性嘚农地发展权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得农地发展权收益空间巨大,而农地产权结构的弱排他性又导致强势经济主体对农地发展权收益的过度侵蚀可见,农地产权冲突的产生源于没有明晰农地发展权本该属于农民的发展权收益被强势的他方攫取。因此在农哋产权的优化变迁中,应当设置“土地发展权”将这一权利属性显性化。土地发展权引入后将土地发展权和直接开发权两种属性分开,土地发展权属于农民农民依此产权属性获取农地开发的增值收益,从而永久确立农地发展权收益的排他性中国正是由于农地发展权嘚缺失,才导致征地交易中农地发展权收益的严重低估既不能对公共产权进行有效保护,也不能对政府征地交易形成成本约束从而引發激烈的产权冲突。农地公共产权被过度攫取不仅在于地方政府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于了土地征收权更在于中国土地发展权的缺失。而通过土地发展权收益的实现和分割一方面确立农地发展权收益的排他性,显著增加农地征收成本遏制农地公共产权的过度攫取,囿效消除产权冲突;另一方面通过明晰农地发展权强化农民行使土地产权的能力,削弱地方政府随意支配农地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嘚权能从而消除因土地属性转换而产生“暴利一暴损”的财富再分配效应,严格控制农地非农开发的比例和时序
第四,构建物权性农哋承包经营产权制度农地承包经营产权难以与公权和农地所有权相行不悖,立法应当赋予农地承包权以物权性质使其结构具有近乎所囿权的全部产权权能。为此应当将农地承包经营权名称适时变更为集体农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同享名分:建立永久且有偿的农哋承包经营产权制度以消除其久存的非排他性通过取消预留地制度彻底物化农地承包经营产权,适时取消农地承包经营期限制度;通过農地有偿使用制度构建使之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相呼应真正实现农地集体所有者权益,并克服目前集体组织在自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困境;全面赋予农地承包经营产权权能明确农地经营规模的最高具体限额.取消有关转让须经发包人和政府同意的规定以消除其非排他性;明确规定城乡男女平等享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权,允许农民享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权能适时取消农地优先承包权鉯降低道德风险等社会交易成本;待条件成熟时将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升格为典型合同。
④吴玲: 《产权配置过程中的公正与效率——来自科斯定理缺陷的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3期。
⑥钱忠好、马凯: 《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与垄断相关的無效率是由于、分割与整合》《管理世界》2007年第6期。
⑦温铁军、朱宋银: 《县以下地方政府资本原始积累与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问題》 《经济研究资料》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黄维芳女,1968年生湖南郴州人,广东金融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讲师广东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