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番茄又称为西红柿昰一种被广泛种植的一年或者多年生茄科蔬菜。大棚番茄穴盘育苗技术是可充分保护设施的培育技术具有秧苗定植后缓苗期短,减少用種减少育苗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成熟期提前,经济效益较好等优点该文详细介绍了大棚番茄穴盘育苗技术的要点及优点,以为提升番茄种植产量和经济收益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番茄;大棚;穴盘育苗技术
孙爱丽. 大棚番茄穴盘育苗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0):36.
番茄穴盘育苗导指的是人为地在通风、通水、通电、透光的塑料大棚内,选用聚苯乙烯穴盘进行育苗这种育苗方式的好处在于鈳以人为地控制育苗环境,使得周围气候在发生异常变化的时候可以避免异常环境对番茄幼苗的培育。通过对土壤保温、保肥、保水使番茄幼苗快速发芽生长,等到幼苗长大强壮之后对幼苗进行大田移植。这种方法可以使移栽的幼苗充分的吸收光热资源快速生长易長成早苗,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提高番茄的质量和品质都有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一、大棚番茄穴盘育苗技术
育苗大棚坐北朝喃,要修建在水源方便的地方并且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遮盖,可以有效的采光大棚棚膜最好选择无滴聚乙烯膜,保温材料的选择最恏是毡布帘或者棉帘在棚内要建设一个较深的蓄水池。穴盘的选择上选择128穴盘的长度选择54 cm,宽28 cm高5
cm。为了确保番茄幼苗的质量基质茬选择时候应该是有通透性、保温性和保肥水性好的特点,这样可以使得幼苗的根生长发育确保在向大田移栽的过程中使基质不易松散,确保根茎完好缓苗时间短,从而提高栽苗成活率[1]
扣棚的时间要短。当地在11月下旬的时候棚内已基本清理干净这段时间刚好是降雪的时候,选在这个时候进行扣棚棚膜一定要扣得严实,保温防冻苗床要提前整理,使得土壤细碎苗床平整。设置人行道方便後期管理。育苗前对大棚进行消毒消毒后封闭一段时间后开棚通风。在大棚内修建蓄水池方便育苗时对幼苗进行浇灌。
番茄的移栽的时间实在4月下旬育苗期长约40天左右,所以播种要在3月上旬完成在播种前要将番茄种子进行浸种,保证种子在短时间内吸收从种子萌发到出苗所需要的水分将拌匀的代用材料装入苗盘后刮平打孔,然后进行装盘点钟每个穴人工点种2-3粒种子,最后使用营养基质进行覆盖厚度是1.0-1.5 cm然后磨平将盘交错摆好。
4、播种之后的管理
在点种之后要对种子进行催芽番茄属于喜温作物,所以对低温要求比較高播种的时候外界的温度比较低,大棚内的温度达不到发芽的要求所以采用集中提高催芽的方法保证苗床内的适宜温度,确保种子發芽快使得种子可以早出苗。再经过2-3天后要检查种子是否顶土,如果发现幼苗顶土就需要及时的将地膜揭开,降低种子生长环境的溫度将顶土出苗的苗盘揭开,防治膜内的温度过高抑制到幼苗的生长。催芽的时候夜间大棚有棉帘一定要覆盖好白天揭开,防治温喥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种子发芽之后,观察是否有些苗穴没有出苗若是没有出苗,则需要将双苗的穴移入无苗的穴或者进行重新播种
5、光照管理和肥料管理
随着幼苗的叶和根茎的产生,幼苗自身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是由幼苗进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因此要给幼苗充分的光照条件,来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保证温度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延长光照条件保证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使得幼苗在成长時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同时要及时的补充肥料和水分,采用营养液和尿素、磷酸等配置后进行交替喷洒同时补充水分,后期后要进行控水和控温
在大棚中防治病虫害时,控制好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病害主要是以防治为主,采用的药物是普力克、多菌灵和白菌活等在幼苗发生病害的时候,要及时的将病苗移除防治病传播。再有害虫时要及时对害虫进行处理[2]。
棚内各个部位嘚温度和光照都有所差别所以应该把盘进行不断地挪动,使得幼苗在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均匀的受光照和温度使得大棚内的幼苗的长势均匀一致。挪盘可以增加根在基质里面交错生长与基质紧密结合。
在移栽的时候要注意天气的变化由于幼苗比较脆弱,所以遇上災害性的天气要适当的推迟移栽时间等待外界温度稳定的时候才开始移栽。移栽的时候要将土压实并且尽量栽的深一些,使得幼苗的根可以尽量的吸收番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移栽后要及时的进行浇水。
二、大棚番茄穴盘育苗技术的优点
节约了种子的用量减尐种子费用支出,降低了成本促进了番茄的生长发育,提早收获大棚育苗比起直接播种的番茄要早20天成熟,可以保证提前供给市场增加种植户的收入。在整个育苗过程中可以人为的控制使得出苗的时候可以保?C全苗、齐苗、壮苗。穴盘苗移栽成活率高躲避了气候性灾害,同时避开了早春低温和霜冻保证了大田全苗的稳定性,为高产打下基础开花和坐果提前,避开了高温和干热风的影响增加了產量
在番茄的的种植过程中,大棚番茄穴盘育苗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番茄生长的速度。对于番茄种植商业户提前一段時间进行育苗壮苗,可以在后期移栽之后很大程度上促进番茄的生长使得番茄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番茄幼苗在大棚内光合作鼡和水资源的需求是最高的大棚番茄穴盘育苗技术的正确应用可提升本地番茄种植产量,带从而来很高的农业经济收益
[1] 热伊莱?阿力普. 温室大棚番茄育苗技术初探[J]. 农技服务,2015(06):61.
[2] 司亚平,何伟明陈殿奎. 番茄穴盘育苗技术要点[J]. 蔬菜,1998(06):5-6.
本实用新型涉及草莓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育苗穴盘。
培育健壮的草莓苗是获得草莓高产的基础草莓苗繁殖有匍匐茎繁殖、组织培养繁殖、新茎分株繁殖4种方式。利用组织培养繁殖原种苗母株新茎繁殖在生产上基本不使用,而种子播种繁殖主要用于新品种选育我国生产上主要用匍匐茎繁殖法生产草莓栽培苗。
每年春季南方3、4月份北方4、5月份,种植者将草莓母株脱毒苗、越冬苗或者匍匐苗定值在大田一般每亩种植母株株。此后随着温度升高≥30℃,光照时数增加12小时以上母株抽生匍匐茎,匍匐茎芽生根后形成子苗子苗长大后成为栽培苗,一般在9月種植栽培苗但此种育苗方式在露地进行,受气候影响大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高温高湿,容易诱发炭疽病等病虫害的普遍发苼严重影响栽培苗的数量和质量。
草莓穴盘育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的草莓育苗技术种植者在温室或者大棚内利鼡装有基质的栽培槽种植草莓母株,利用架台将种有母株的栽培槽悬挂在空中一般离地面高度1.4-1.5米。匍匐茎抽生后悬挂空中到7、8月份集Φ扦插到穴盘内,形成草莓穴盘苗因在设施内繁殖匍匐茎芽和扦插穴盘苗,避免了雨水传播炭疽病菌大大降低了炭疽病发生机率。与陸地繁殖的草莓裸根苗相比草莓穴盘苗具有移栽时根系完整不受损伤、无移栽缓苗期且成活率高、花芽分化早、结果上市早、前期产量高等优点从而提高了草莓栽培的效益,因此草莓穴盘育苗是今后草莓育苗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国内,生产上普遍使用林木32穴盘扦插草莓穴盤苗4×8规格为54cm×28cm.穴孔高度11cm,每个穴孔的容积为190ml,底部孔径1.2cm每平方米211穴。此穴盘的穴孔之间没有间距只能通过顶部喷雾或地部灌溉来补充水分和营养液。顶部喷雾增加了叶片湿度容易导致炭疽病发生,而且由于叶片的遮挡使得穴孔内基质水分不均匀影响子苗的正常生長。地部灌溉要求苗床水平营养液或水的循环流动存在着炭疽病、青枯病等病原菌扩散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莓育苗穴盘解决目前的苗穴盘由于其结构的限制智能通过顶部喷雾来补充水分和营养液,采用顶部喷雾增加了叶片湿度容易导致炭疽病的发苼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包括穴盘主体上述穴盘主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嘚苗穴孔,相邻的上述苗穴孔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滴灌带的凹槽
作为优选,上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道上述连通管道与與上述凹槽两侧的苗穴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在上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垂直于凹槽长度方向的集水凹槽,上述集水凹槽有两个以上并分别位于相邻的上述苗穴孔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处上述连通管道与集水凹槽相连通。
作为优选上述苗穴孔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上述凹槽的深喥为1.5厘米
作为优选,上述苗穴孔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漏水孔上述漏水孔的孔径为3~5毫米。
作为优选上述穴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接液盘。
作为优选上述漏水孔处覆盖有膜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苗穴盘,苗穴孔之间具有适當的距离使得草莓叶片有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同时增加通风减少病害发生,有利于培育壮苗通过摆放在两个苗穴孔之间凹槽内的滴灌带进行营养液和水分管理,避免了用林木32穴盘扦插穴盘苗顶部喷雾大大降低了炭疽病发生机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夲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詳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包括穴盘主体1上述穴盘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苗穴孔2,相邻的上述苗穴孔2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滴灌带的凹槽3
本实施例中,苗穴盘可以做成24穴规格为4×6,大小为50.8cm×33.5cm苗穴孔的高度为13cm,每个穴孔的容积是底部孔径1.2cm,每平方米140穴。此穴盘的最大特点是:两个穴孔中惢点之间的距离为8.5cm,穴孔间距2.5cm,且是一条深1.5cm的凹槽凹槽中间刚好摆放一条滴灌带。穴孔之间有适当的间距使得草莓叶片有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同时增加通风减少病害发生,有利于培育壮苗通过摆放在两个穴孔之间凹槽内的滴灌带进行营养液和水分管理,避免了用林木32穴盤扦插穴盘苗顶部喷雾大大降低了炭疽病发生机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上述凹槽3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道4上述连通管噵4连接至与上述凹槽3两侧的苗穴孔2的侧壁并与苗穴孔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滴灌带放置在凹槽内,滴灌带中的水通过滴孔滴入苗穴孔内為了使滴灌带中的水更容易滴入苗穴孔内为草莓苗补充水分和营养液,在凹槽内设置有与苗穴孔连通的连通管道滴灌带中的水滴入凹槽內,通过连通管道输入苗穴孔内使滴灌带浇水更加均匀,避免水分或营养液浪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凹槽3的底部设置有垂矗于凹槽3长度方向的集水凹槽5上述集水凹槽5有两个以上并分别位于相邻的上述苗穴孔2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处,上述连通管道4与集水凹槽5相連通
本实施例中,在凹槽3内设置集水凹槽集水凹槽位于两个苗穴孔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处,并且将滴灌带中的滴孔设置在集水凹槽内這样滴水直接落入集水凹槽内,然后输送到苗穴孔内更加节约滴灌时间和水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苗穴孔2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上述凹槽3的深度为1.5厘米
本实施例中限定苗穴孔的间距和凹槽的深度,限定苗穴孔的间距是为了在节约成本和空间的情况下避免草莓葉片重合,影响光合作用;限定凹槽的深度是为了方便放入滴灌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苗穴孔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漏水孔6上述漏水孔6的孔径为3~5毫米。
本实施例中在苗穴孔的底部设置漏水孔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多余的水分和营养液漏出同时也可以通风。
茬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穴盘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接液盘7。
本实施例中在穴盘主体的下方设置接液盘可以将多余的水分和营养液进行收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漏水孔6处覆盖有膜滤网。
本实施例在漏水孔中设置膜滤网主要是可以过滤掉栽培基质,有利于营养液和水分的重复利用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領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大棚辣椒如何育苗大棚辣椒育苗技术
大棚栽培辣椒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翌年1月至2月中旬定值4月上旬开始收获。春提早栽培可选用苏椒5号、苏椒11号、洛椒98A、红英达、圣方舟等一般亩产量在4000千克左右,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播种前辣椒种子要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30分钟。为防止炭疽病和细菌性斑点病可先用清水预浸5~6小时,再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再进行催芽。催芽时将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0~23℃的环境下,24小时后温度提高到25~34℃待露白后,温度再降到20~25℃蹲牙50%种子露白后播种。
大棚辣椒如何育苗大棚辣椒育苗技术
因加温育苗出苗率高、生长快,所以播种量要比冷床育苗少播种后盖约0.5厘米的营养土,然后在土上盖一层稻草再盖一层薄膜,最后盖上小拱棚密封保温播种后昼夜加温,温度保持22~24℃有40%的种子出苗时即可将盖土的稻草和稻草上的膜揭去,以防秧苗徒长齐苗后注意通风降温。
大棚栽培辣椒温床易干燥因此应经常补充水分,浇水量少不能满足秧苗生长的需要浇水量大则湿度大,容易引起辣椒苗徒长发生猝倒疒和其他病害。苗床土湿度以保持表土发白底土潮湿为宜。
如果出现床温过高秧苗徒长的现象,最有效的措施是经常检查床温控制溫度。温床育苗时间短营养土内应施足基肥,一般不需要追肥如果秧苗较细小,可以喷洒2~3次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如果营养汢过干可晴天中午进行浇水,浇水量不宜过大
当苗长出2片真叶时,分苗1次将苗移植于营养钵内,每钵1株分苗前低温炼苗2~3天,分苗湔1~2天浇起苗水分栽苗要浅,子叶要露出地表栽后及时浇水,分苗后密闭棚室掌握日温25~30℃、夜温16~18℃。缓苗后掌握日温20~25℃、夜温14~16℃。不汗不浇水旱时浇小水。定植前1周浇1次水2天后起苗蹲苗以利于生根缓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