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搜集了我国十大清末之钢铁基地地的数据来估计我国钢铁业的模型。你认为该模型会存

在1956年至1966年这10年间,我国工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在钢铁工业方面,除鞍山钢铁基地进一步建设外,()、()两大钢铁基地也主要是在这十年建设起来的。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1. 钢厂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而分散

据统计, 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500万t以上的企业有18 家, 仅占全国粗钢总量46.36% ,而2004年日本粗钢总量的73.22%由4家企业完成, 美国3 家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的61.09% ,俄罗斯78.69%的钢产量是由5 家钢铁企业生产, 而韩国两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总钢铁量的82%。我国具有炼铁、炼钢生产能力的871家钢铁企业, 2005年粗钢产量为35239亿t, 比2000年的12850万t增加了174.2% , 但主要是由各企业在原地或异地建厂扩大经营规模完成的, 而产钢1000万t的钢铁集团(8个) 合计产钢10540万t, 只占全国钢产量的30.2%左右, 500 万t以上的企业有18家, 钢产量占约占全国总量的47%。[2]

2. 钢铁企业装备大型化同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

以下的小转炉多达499 座,其产能占总产能的75. 26%。近年来装备大型化有了长足进步,到2007 年1 000 m3 以上大型炼铁高炉增加到120 座,100 t 以上炼钢转炉增加到140 座。[3]但与装备总数比仍只占10% 左右。在冶生产装备大型化方面,我国钢铁行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 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传统的钢铁生产流程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几乎每一道生产工序都不断反复加热, 造成热能大量的流失。据报道每生产1 t钢材要消耗716kgce, 而生产过程中能源有效利用率为27%, 73%的热能都在各工序中白白地损失掉了, [2]其中44%的热能是以烟气的形式存在, 含有极高的热值。

4.节能技术、装备的普及率低、能耗差异大

2006 年底对大中型钢铁企业进行统计,高炉***炉顶气余压发电装置( TRT) 的座数,仅占总数的31% ;***高炉煤气回收装置的高炉,占总数的77% ;***转炉煤气回收装置的转炉,占总数的64% ;***转炉余热蒸汽回收装置的转炉,占总数的68%。[3]因此,我国钢铁行业存在着全行业能耗指标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各企业间能耗水平差异很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