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夫妻蜗居14㎡小屋,整理确实能改变人生!
很多收迷都会好奇,扔物结束之后,自家到底会发生什么改变?
@森林:如果坚持到这个月底,家里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所有东西都能收到柜子,桌子茶几上空无一物?
其实,并不是所有家都会空空荡荡,比如这对美国情侣,就决定把家搬进了旧拖车,连人生也开始改变~
Michale 说,改变两人生活理念最大的一本书是,日本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的《改变人生的整理魔法》。
这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对物品,以及人与物关系的看法,并决心过上简单的蜗居生活。
户外的草坪,常邀请朋友聚会。
对,就是这14㎡的小家,改造之后,根本没有想象那么小!
主人Haley,Michael和猫咪,已经在此住了9个月,没有感到狭窄与局促,反而有了身心解放的自由,终于不用花太多时间找东西、打扫屋子!
从收纳物品到收纳生活,舍弃的都是条条框框的自我设限,生活也被过滤得更简单纯粹,原来整理确实能改变人生啊!
连卫生间保留热情的首饰收纳墙,让每天在路上的心情都点亮几分!这就是他们想要的极简之旅。
看14㎡的旧拖车也能改造,如此有质感有态度!小户型的收纳也不得不学呀~
旧拖车改造期间,Haley,Michael就租房在附近,来完成他们的极简实验生活。
位于驾驶室,客厅+卧室的解决方案,是这对情侣最得意的改造法宝。
宽敞舒适的软垫沙发,分明就是4个相接的贵妃椅,把坐垫推向两边,再把柜板推下......
Haley说,她很喜欢每天铺床的过程,就像一个入睡前的过渡仪式。虽然不是单独的卧室,却在心理上将客厅转换为卧室。
为了不挡住窗户,两人将从二手市场搬回的二手墙搁板,分置在床柜两侧,在空间上也做了隐形的区划。(嘿你进入卧室了,来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第二大法宝就是对天花板高度的利用,围绕一圈搁板,开放式的收纳,更宽敞,物品一目了然。
造型各异的藤编筐,让室内散发着暖暖的自然气息,内部衣物也更通风,用来收纳不常穿的衣物和大件的厚外套,
三面玻璃窗对接,再搭配透光的白色窗帘和白色的墙壁,整个室内看起来大三倍!
床边的右侧储物柜上部,则保留着男主人Michale ,最喜爱的书本,下部则为的日常衣物收纳。
房间小到没有衣柜?也对,可他们甚至连衣架都不需要,可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没理清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很难真正最大化利用空间!(这才是把小家塞进旧拖车的秘密和勇气!)
“近藤式”整理前,haley先把所有东西都堆在一起,“用手一件一件地接触”感受到衣物的破裂、污点等变化决定去留,分类筛选出最近两周所需的衣物。
让家只展现出真正喜爱的物品,而这不过是,确认心动的感觉而已!(被幸福围绕的场景~)
最后分类收纳入柜,贴身换洗的内衣收纳篮中,从牛仔裤、卫衣、毛衣到外套,整齐折叠在下部,而旁边一侧既能做玄关又可挂大衣。
空间再小,也要理清边界,公私分明、分隔收纳(mine is mine,ours is ours),左边就是女主人Haley的衣柜。
上部利用废旧的奶酪盒,来收纳零散的袜子、内衣等贴身小物。
没有满抽屉的囤积化妆品,桌面只留下,几轮扔物对话后,心水的小物件和护肤品。
终于不用花时间,去找去纠结,留下的都是最好的,拿到就用的信任感,让生活简单不少~
怎样收纳衣物占地最小,最快速?(事实证明,小方块可以大量节省空间)
haley就尝试了近藤麻理惠的叠衣大法,抱着能把每件衣物叠成长方形的信念,整理了长袖、外套。
心存感激地抚平它的褶皱,这才是懂得惜物的真谛!
而部分的长裤,采用美军式卷衣来对付,像寿司一样轻松收纳入柜。
按照衣服的类型来分层,也方便最快速找到搭配。
省去床头柜、梳妆台,也只保留最必要的小家具,比如唯一一件可折叠的椅子,灵活变化,随时收起不占地。
其实整个房子里的许多物品,都是他们从各个旧物市场收集的,调整尺寸,来适应自己的小家。
包括这扇复古置物搁板也是DIY,有趣的是,两人将置物架,直接悬挂在墙壁的钉子上。(换个方式也可以呀~)
从小陶罐到糖果盒,两人对传统手工物件情有独钟。(满足实用需求很简单,而小屋还要能让自己快乐)
一边的碗碟架也是将剩余材料制作的,每日都用的餐盘就收纳在墙上。
收姐看一眼这紧凑的厨房区域,充满了北欧的自然感,又不失日式住宅的功能性。
果真,Michel 和haley 两人在装修前就参考了,大量斯堪的纳维亚的仓库和日本厨房设计。
和大多数的主妇,haley也喜欢用透明收纳罐来储存食材调料,露出食物的材质,免去贴标签,直观的看到使用情况。
而杂乱的炊具,都统统眼不见为净,收纳入柜,收纳器皿也分门别类,杂而不乱,有藏有露,才秩序大方。
重新规划过饮食习惯后,只留下几罐果干和配料,满足日常烹饪就好,也不会有遗忘到腐烂过期的浪费。
空间再小,核心的功能区也不能省,料理区照样宽敞无比,洗、切、煮都留下充分使用空间,使用起来才够舒畅。
柜板则来自Haley 父母家的樱桃木,也是自己亲手打磨,用桐油密封防水防潮。
而柜板下方储物柜也是超市的置物货架,拼接而成,自己喷上一层白漆,储放烹饪台下方收纳为微波炉、水壶等大件的小家电。
水槽底部,则搭配随手需要的厨房清洁物品和卷纸。
想起以前杂货囤物堆积不少,最后还是统统送人,现在haley也只购入满足两周的用量。
另外一侧的餐区,吧台对着窗户,两个高度不同的高脚椅,也适合情侣两人的身高差。
冰箱安排在角落,而顶部的富余空间当然不放过,而入口处的宜家鞋柜,斜插的方式收纳容量至少8双以上。
靠近天花板处的搁板,放着两人都喜爱的手工品,生活装点着爱好,反而让小家更有归属。(利用高处隐藏收纳,还得配搁脚台,方便随时拿取。)
所有的格栅窗户也是经过Michel亲手改良过尺寸,两块玻璃门上下推拉式的组合,保证足够的采光与通风。
而头上来自宜家的吊灯,反而是改造中花费最多的单品。
窗前的盆栽摆不下,就用绳网和袋子,挂在高处,错落的点缀小空间。
早起随手照顾植物,料理好食物,接纳新的一天,原来幸福也不过如此。
在拖车的尾部,银灰色的精致浴柜,好将多余的洗浴用品都隐藏其中。
窗户换上明亮的暖橘色,而复古的镜子,就落在窗户前。
复古镜子安在窗上,底下是小巧的水槽,用过的水会被集中起来,用于冲洗堆肥马桶,嗯,是的,马桶也是自建的!(这样的男友请来一打~please~)
台面保持清洁无物,才好打理,而保持水槽常用如新的秘密,就是架子上的清洁刷。
每天洗漱之后,haley都会及时将四角的污垢随手刷净,右边的水槽置物架,很好环节台面空间不足的尴尬。
而在水槽的左侧,收姐却被这满满一面的首饰收纳墙惊艳到了!
Michael利用餐厅后移动的隔断,为Haley打造这面收纳墙~
让家只被喜爱的事物围绕的幸福场景,不就是扔物和收纳的核心吗?为你的喜悦保留一份能呼吸空间~
再拉近看看,搁板上方放置基础洗浴用品,不必考虑会不会再用,而是是否还依旧心动,经过筛选之后,需要的也就两排,剩余的空间展示haley喜欢的耳饰和挂坠。
这才是让她感受到快乐的真正源泉,而所有收纳都围绕此安放,生活也以此中心变化。(这正是建造小屋的初衷~)
“这看着美,卫生间水汽大,饰品也得保养啊~”
所以呢,卫生间的干湿分离就很重要啦~保持通风和光照,卫生间也能铺地毯!
情侣两人在环保集约细节上的精细程度,也丝毫不输日本设计。
Michael专为拖车设计的收集式马桶不说,还负责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简直是生态卫生间吧~)
圆洞内是隐形的垃圾桶,连同整个家庭产生的垃圾,尽量都找到可回收的圆满结果。
而在浴室的一角,除了在地板做好防水台,同时搭配双层浴帘,保持干湿分离。
墙壁高处用多木板搭建的储物搁板,换洗的浴巾就在这里准备好。
想必有收迷好奇,整个拖车的用水来自哪呢?回到室外,眼尖的你就会发现在室外就有专门的蓄水箱来供应。
过简单的生活,不仅只是“扔物”这样的简单的动作,甚至连日常的用水,这些小细节都被反省到,是否需要更多,又该如何更好使用。
Michale还在浴室的一角,就有意采用了限流装置,来提醒日常用量。
小户型很难住?难得过人家14㎡的旧拖车吗!
如果说空间是容器,要多大才能装下我们的身体和灵魂?
生活是来表达真实的自我,那空间不就应该长成“自我”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一个个标准的样板间呀)
害怕的不是蜗居,住不下你,而是你不愿意在里面注入你的生活。
围绕真正快乐的源泉来改造
也是自给自足的小宇宙!
扔物路上的你,什么地方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