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大学)统一发学校统一办的银行卡卡,我一直使用,前几天不小心遗失了,但是卡里没钱,而且这几天也没有办理

开学在即,不少大学新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随同录取通知书一同邮寄来的还有银行卡和***卡。虽然说明是自愿使用,但让人觉得有些强制。对于配发银行卡、手机卡等问题,一所高校工作人员这样回复:“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必须使用这两张卡来缴纳学费的,其他的就是没法划转。”

学生家长认为,高校在录取通知书里夹带银行卡明显带有强制的感觉,“不用他的卡吧也不太合适,这种做法个人隐私透露就不讲了,最起码这个消费很不舒服,最好不要用这种形式来让学生和家长感觉商业味太浓了。”

对于大学录取通知书里面夹带着银行卡是否违反法律事宜,啊呀并不是专业的人士,在这里给不出专业的评论,不过啊呀当时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里面也是夹带着银行卡的,而且根据啊呀的了解,大多数的大学都会把银行卡夹带在录取通知书里面的,刨去是否违反法律事宜,这已经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了。

这张银行卡是需要学生拿着本人的***去开户银行开户的,所以夹带在录取通知书里面,也会是有一定的安全性的。学校发下来的银行卡,一般是用作扣除学费、书费、以及一些学杂费的,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也是会发放到这张银行卡里的。

你们身上的银行卡很多对吧!那么再多一张又何妨,况且学校也是出于对学生财产安全、资助发放、便宜学生使用等方面来为每一位学生办卡!有时候我们没有分清主次,学校统一发放的银行卡是为我们好,你们议论纷纷,而更应该注意的是手机卡,把手机卡放在录取通知书里面才是绑架消费!

一般情况下,学校统一为学生发放的银行卡都是在当地的支行办理,而且在学校里面也设有自动取款机,大学里面的学生来自***,你考虑过农商银行、农村合作社那些持卡人的感受,这难道不是为学生考虑吗?

我拿到大学通知书的时候,信封里也夹着一张信用卡,学校让家长打学费到这张卡里,然后学校统一扣款。那时候,我很疑惑学校怎么帮我办了一张我名下的银行卡,我***一直在家里,我没有接到过银行的任何***,没有签过任何银行的文件。但是,那时候,大学通知书的到来,让我很是兴奋,也没有一一去细想,觉得学校这样子操作也挺便利的。

但是,随着懂得越多,也就发现那时候是大学和银行侵犯了我的个人隐私。因为公民身份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如果没有学生允许,学校向银行提供学生身份信息,是涉嫌民事侵权的;而且银行和学生建立银行卡服务合同关系也是民事法律关系,学生办银行卡,需要学生本人和银行签订,所以高校不能直接代替学生去办理银行卡!

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会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带一张银行卡,这张银行卡通常是和你的校园卡绑定的,可以给校园卡充值,同时学费和住宿费扣除也是直接通过这张银行卡进行的,而且你也可以用来存平时的生活费。

有的人觉得大学以学生的身份直接给学生办理银行卡是侵权行为,我想说这种人戏真的多。首先,你的身份信息在录取投档时就已经投到了被录取的大学,学校当然可以看到你的***号等信息,所以才可能给你办理银行卡。

其次,大学办理的银行卡需要学生本人到指定银行激活,如果你觉得侵权,完全可以不去激活,这样你手中的其实就是一张废卡。

记得我那会,大学录取通知书刚到的时候还是挺兴奋的,迫不及待的拆开,除了录取通知书,还有一张银行卡和手机卡,然后看了附带的说明,才知道银行卡是用来往里充学费的,然后学校直接扣除,后来到了学校后,才知道,这张卡不止是交学费,学校的一些补助金、奖学金等都会直接打进这张卡,于是这张卡也就伴随了我大学四年。

学校之所以会顺便夹一张银行卡,我想最大的考虑还是为了收费以及给学生发放奖学金以及助学金方便吧,当然顺便帮银行扩展下用户,我觉得这算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吧。至于合理不合理,当然学校没有事先征求学生同意,这样做有失偏颇,但是正如我上头所讲,看你如何理解这件事了,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新浪微博报料:@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戴曼曼

  半年前大学毕业到广州定居的刘***,近日无意中获知:其名下竟然早有一张两年前在广州办的银行卡!

  辗转调查方知,这张卡是当年她曾报考研究生却未就读的大学给“***”的。恼人的是,这张素未谋面的“幽灵卡”已欠下10元年费,想要注销这张卡,必须先缴清年费。

  “明明不是自己办的卡,欠下的年费为何要我来承担?”刘***向羊城晚报报料,认为学校根本无权替自己办理银行卡。

  自己竟不知有张卡!

  投诉:没仔细看,入学通知或夹张卡

  刘***称,自己不慎遗失银行卡,前往农林下路支行补办的时候,银行却提醒她名下有两张卡,这让她很困惑自己仅到广州半年,只记得在单位附近办理过一张工资卡,这张“未曾谋面”的银行卡究竟是哪儿来的呢?

  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她,这张银行卡由暨南大学支行发出的。“2011年我报考过暨南大学的研究生,而且被录取了”,刘***猜测,这是一张由暨南大学***的银行卡。后来询问多位同届入学的暨南大学学生,证实他们在入学时确实收到过一张由学校统一发出的银行借记卡。

  “属于我的卡我却没见过,这也太夸张了”,刘***称,当初决定留学,在接到暨大通知书后没有细看。虽然有同学表示,银行卡可能就夹在通知书中,但时隔近两年,再也无法求证。

  欠下年费该谁埋单?

  律师:未经授权,后果应由校方承担

  刘***当时就要求银行替自己注销这张卡,“但银行说卡里欠了10块钱年费,要缴清年费才能注销。”根据银行规定,刘***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后才能进入销户程序。

  “这张我没见过的银行卡,我怎么可能会知道密码呢?”刘***表示难以接受。银行却表示,像刘***这种情况,必须先进行挂失,7天后才可以再次到银行办理注销。

  记者了解到,银行考虑到刘***已是该行的星级客户,表示10元的挂失费用根据规定予以免除,但是10元的年费仍需要补交。对此,刘***表示不满。

  这张“幽灵卡”所欠下的年费到底该由谁支付?为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知名律师朱永平。朱永平称,首先应该确定刘***有没有签订过授权委托文书,委托学校利用其***、***复印件等办理银行卡,如果没有签过此类文书,学校的行为明显属于越权代理。

  据刘***回忆,当年她报考研究生时,在“报考须知”里没有看到此类提醒,而她也从未单独授权暨南大学以其个人资料用来办理银行卡。朱永平表示,“如果确实未经当事人同意,学校就是不合法代理,应该承担10元的年费以及由此造成的法律”。

  要收年费学生不知!

  吐槽:被迫欠费,担心影响个人信用

  刘***向记者表示,担心这10元的欠费会否影响自己的个人诚信记录。记者随后就此致电银行,***人员表示,刘***持有的是一张普通借记卡,欠费信息不会被录入到个人征信报告中。

  ***同时向记者表示,此类的银行借记卡一般都会收取10元年费。如果日均余额低于300元,将会按季度收取3元的小额管理费,一直到账户清零一年半后,该卡会自动注销。

  记者随后询问多位由该校毕业的学生,对银行卡要收年费,他们都表示不知情,而学校在毕业时也没有相关提示。毕业生小余说,当初银行卡是跟着通知书一起寄到的,“说是代扣学费用的,而且已经和饭卡绑定,奖学金或者其他经费也是划拨到这张卡上的”。

  高校“幽灵卡” 问题真不少

  10元年费,数额虽然不大,但刘***称,自己在意的是学校究竟有没有权替自己办这张银行卡?是否真的是出于方便学生的考虑?是否真的有必要?记者对涉事的暨南大学展开调查,发现这张银行卡令人质疑的地方还真不少

  1:珠海校区学生给张广州卡

  已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财管系毕业多年的小王向记者表示,自己当初也有一张随通知书发放的银行卡,发卡地是在广州,“根本用不上,我4年都在珠海读书,ATM异地取款要收手续费的”。小王表示,自己和班里的同学大多在珠海又办了张卡,“那张广州银行卡除了交学费,其他什么都用不上”。

  2:港澳生担心欠费收律师信

  已在香港工作两年多的郭***,在听说学校***的银行卡要收年费后,表示很吃惊,她说,当年拿到卡后,只是用来交学费,毕业后就回香港了,自己根本不了解内地银行的收费,“卡里没多少钱,没有取消会不会欠费?会收到律师信么?”

  3:本校学生读研又多发张卡

  本校保研或本校学生报考本校研究生被录取后会收到另一张银行卡么?记者询问了多位此类学生,对方均回复:研究生录取时会收到另一张借记卡。

  读研等于升读,为何还要再次发放一张银行卡呢?受访的几位同学均称“不知道学校如何考虑的”。暨大的一位财务工作人员对此表示也不知情。

  不是合不合理 应问违不违法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在广州,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在内的大多数高校,确实都会随通知书发放银行卡。

  普遍是否就是合理?朱永平律师称,学校***银行卡,这种做法不应该提倡。“很难保证学校和银行间不产生利益输送关系,仅仅以方便学生为理由说不过去”。朱永平一再强调:“这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是有无授权,违法不违法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香港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仅会标明该校的公共账户,学生入学后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办理当地银行卡。如学校需要将一些经费打入学生个人账户,该账户完全由学生提供,甚至香港境外的户头也会被接受。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当前计算使用的发帖时间为10月12日 15:14,需要从当前时间提前几分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