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有哪些公司混日子的你们都有副业吗

凡是没有前途的工作,总结起来,有这么三点。...

昨天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事情的起因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员张小平被一家民营企业挖走。离开体制内之前,这个人的职务是任副主任设计师,属于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最关键的技术岗位”。据爆料,张小平的待遇是12万一年,跳槽后加入了某民营企业,年薪直接达到百万。

文章一出,惹来不少人感叹,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人才,年薪只有12万,而且长期处于公司底层,直到离职了,才被人发现,原来这么重要,真的有点搞笑。

当然昨日深夜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出了回应长文,说事件起因主要由于脱密期离职。事件背后存在忽视人才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在于国企,而是所有员工和老板都要认真审视的问题。

都说打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职场更像是老板和员工的联盟,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像合伙人。老板需要人才创造价值,员工需要平台实现价值,从来都是双向选择。 可现在,就在员工们不停地努力提高竞争力的时候,越来越多公司却在丧失竞争力。

就在体制内工作引发一波热潮之后,周围的人又开始聊起,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没有前途。其实一份工作有没有前途,和体制内外没什么关系,凡是没有前途的工作,总结起来,有这么三点。

一个人的价值,钱最知道。所以,钱给不到位是一份工作没有前途的首要标志。

今天这个时代,每个职场人都过得很不容易,月薪上万,不敢病不敢买,可物价这么高,薪水却不见长,除了能力不行,还有就是一家公司鉴别能力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职场人觉得心寒。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透明的,这个人值多少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明明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你非要让他做一个小兵,工资少到不够顾家,换谁都不会干的。太低的工资,对员工来说就是最大的不尊重。

马云曾说过员工离职无非是两个原因:钱,没给到位;心,受委屈了。不用说要给员工超过他本身价值的工资激励他成长,最起码要给他和本人价值等同的工资,他才可能留下。

我有一个朋友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她专科毕业,一进公司待遇就非常不错,在市场上属于上等水平。当然,她看到公司给她这么多的工资,自然想发挥足够多的价值,于是她在刚入职的几个月里,是玩命的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次聚完餐坐车回去的路上,我看见她拿着一本代码书在研究。

大概去公司半年之后,她的部门领导有一次给她提了工资,直接从千破了万,之后她工作更努力了,很快就掌握了部门的核心技能。

她说是领导一直给她涨工资,她不好好干,会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这才是一种员工和老板之间的良性循环。

史玉柱说:“根据我的经历来看,给员工高工资时,实际成本是最低的,公司是主动的。在人才面前,若你比其他竞争对手给出的工资高一截,一年之后你回过头来看,你所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你所付出的成本。”

企业最高的成本是没有用高工资留住有价值的员工,这种企业固守着狭隘的穷人思维,发展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

缺少必要的淘汰和晋升机制

周鸿祎前几个月狠狠批了一下小白兔式的员工,说小白兔会造成一家公司的死海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一家公司不能干的人太多了,会把能干的人都挤走。最后,就变成一潭死水。

体制内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但体制外也有吃大锅饭的情况。

一家公司一旦缺少必要的淘汰机制,就意味着只要你不想走,没人能让你走。可这种看起来安稳的工作背后常常隐藏着另一个坑,就是无论你干得多好,也升不上去,因为没位子。

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之后进了一家企业。他们老板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和稀泥,从来不得罪人。员工做的怎么样,结果都差不多。他刚上班那几年,勤勤恳恳,加班加点,做什么事情都认真,可后来发现,没有用。干得多了,别人习惯把活儿都丢给你。干得少了,好像也没少拿什么东西。

于是,慢慢地,开始混日子。直到有一天,实在忍不下去,想出来找工作,才发现自己荒废了这么多年。

后来回想起这段经历,他最大的反思就是,这么多年看着身边优秀的人越来越少,自己就应该有所防范。

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做久了,自己也多半会成为那个没有前途的人。

能力正确比关系正确更重要

张小平的这封信里提到,领导的选拔不以业务水平为依据,所以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很普遍。下属干活,领导拿了功劳,离了干活的下属,领导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就导致了那些技术过硬不会摆弄人际关系的人才永远没有晋升的机会。

其实,不止是国企,任何一份工作都可能有这种问题。

前几天跟一个朋友一起吃饭,他就跟我吐槽过他们老板,任人唯亲,喜欢一些和他亲近熟悉,能力却跟不上的人,总是喜欢拉帮结派地,圈出自己人。但凡被他划到核心圈以外,基本上就会被变成边缘人。

那些所谓的自己人,水平还相当差,开会经常闹笑话。久而久之,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面对这样的领导经常感觉自己是对牛弹琴,为了更好的发展都离开了。剩下的就是一些靠嘴吃饭的人。

一家公司,如果能力不是评估机制里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这家公司基本上可以判断,前途堪忧。在职场,的确有些软实力很重要,有关系你可以用,情商高你可以夸,但核心竞争力必定是能力。如果能力都不能帮你开疆拓土了,那趁早赶紧撤退。

曾经听过一句话,烂工作就像渣男一样,会拖累你好几年,我们每天上班最少8小时,这段时间是在成长还是在倒退,决定了你未来在市场上的价值。

遇到烂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舍不得那些沉没成本,不但耽误了成长蹉跎了岁月,其实及时止损才是最好的做法。

被领导批评了,该不该辞职?领导想逼走你,就会用这3招 公司团建背后,有哪些坑?

怀二胎被调去看厕所:职场女性的3道坎

“第一份工作不要在意工资”,是最大的谎言

【长期招募帖】 1、后台回复关键词【实习】获取职位信息;

2、戳链接这里有一个通过副业月入过万的机会成为签约作者,稿费500元起。

【职场十二星座,测测你是哪一款?】生活和工作中的你,是同一个星座吗?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测测你的职场星座!邀请好友参与,集齐十二星座拆最高百元红包!

  • 主题:36岁一直在国企,转行还有希望吗?
  • 一直在国企,买房,成家,要小孩,结果就到了今天,工作上的事情还算能应付,首先自己感觉没兴趣,其次也没什么前途,出去又不知道干什么。

    想想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也挺不心甘的,是否还能调集起勇气,再搏一把。

    就和当初农村的时候,参加高考一样,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不会,硬是闯出来。

    可是当初是一个人,可以钻在出租房内两耳不闻窗外事。

    现在成本太高了,需要顾忌的东西太多了。

  • 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你没啥魄力
    想想马云和任正非多大开始创业的
    : 一直在国企,买房,成家,要小孩,结果就到了今天,工作上的事情还算能应付,首先自己感觉没兴趣,其次也没什么前途,出去又不知道干什么。
    : 想想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也挺不心甘的,是否还能调集起勇气,再搏一把。
    : 就和当初农村的时候,参加高考一样,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不会,硬是闯出来。

  • 希望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商量。
    都这个岁数了,什么事情也都经过了。
    现在不是魄力的问题,是思路的问题,没有思路,就成了鲁莽了。
    自己还行,得为家人负责啊!

  • 或者,你媳妇儿工作稳定么?如果她工作很稳定,你还有什么需要顾忌的?

    : 一直在国企,买房,成家,要小孩,结果就到了今天,工作上的事情还算能应付,首先

    自己感觉没兴趣,其次也没什么前途,出去又不知道干什么。

    : 想想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也挺不心甘的,是否还能调集起勇气,再搏一把。

    : 就和当初农村的时候,参加高考一样,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不会,硬是闯出来。

  • 36岁出来,的确不容易被体制外所接受,不过有一两年重新证明一下自己就Ok了,当然前提是你的确想干,有干的心,也有干的力,才出来,否则还是在体制内养老,很多体制外的人到了这个岁数,看不到前途,都扎堆往体制内钻。
    : 一直在国企,买房,成家,要小孩,结果就到了今天,工作上的事情还算能应付,首先自己感觉没兴趣,其次也没什么前途,出去又不知道干什么。
    : 想想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也挺不心甘的,是否还能调集起勇气,再搏一把。
    : 就和当初农村的时候,参加高考一样,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不会,硬是闯出来。

  • 先想想自己有什么资源或者优势?

    : 一直在国企,买房,成家,要小孩,结果就到了今天,工作上的事情还算能应付,首先

    自己感觉没兴趣,其次也没什么前途,出去又不知道干什么。

    : 想想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也挺不心甘的,是否还能调集起勇气,再搏一把。

    : 就和当初农村的时候,参加高考一样,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不会,硬是闯出来。

  • 她也在国企,工作也稳定。

    不过最近感觉这种稳定,在这种大城市完全无意义,既然在大城市,就是为了赚钱,为了稳定,干嘛不回老家舒坦。

    看着北京的房价,看着身边的人开始卖别墅了,想想自己可以忽略的月工资,感觉自己就是在混日子混口饭。

    : 搞点儿副业之类的?

    : 或者,你媳妇儿工作稳定么?如果她工作很稳定,你还有什么需要顾忌的?

    : 自己感觉没兴趣,其次也没什么前途,出去又不知道干什么。

  • 确实想干,但是遇到新事物,肯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哪怕自己决心再强,也不可能拿起来就轻车熟路。

    摸索吧,看一些书,争取考一些证,多和市场上的人交朋友聊天。

    有这个心,时机成熟了就动。

    : 36岁出来,的确不容易被体制外所接受,不过有一两年重新证明一下自己就Ok了,当然前提是你的确想干,有干的心,也有干的力,才出来,否则还是在体制内养老,很多体制外的人到了这个岁数,看不到前途,都扎堆往体制内钻。

  • 哈哈,屌丝出身,能有什么资源和优势。

    但是屌丝就不能有想法吗?起码我会往这个方向努力的。

    : 先想想自己有什么资源或者优势?

    : 自己感觉没兴趣,其次也没什么前途,出去又不知道干什么。

本文作者为前淘宝搜索负责人鬼脚七,他曾在阿里工作 9 年,上过班,管过人,创过业,做过自由职业者,具有十分丰富的职场经验,他给上班族分享了 7 点成长建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为作者授权鸟哥笔记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自从开始做自媒体,有很多人咨询我问题,问什么的都有:电商、情感、职场、亲子、修行、宗教、国学、创业 ....... 问的最多的还是职场问题。

今天来总结一下我对上班族的七点建议

我工作了十七年,以前是上班族,从普通员工到 team leader ,从基层主管做到公司高层。后来做过自由职业者,也创业当过老板。我的建议应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有个小姑娘,做美工设计的,是我老乡,她问我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我说你才毕业两年,平衡个屁啊,好好想办法提升能力吧。

别听那些人告诉你要平衡工作和生活,现在做不到的。

现在不是工业化时代,而是互联网时代。

工业化时代,每天上班几个小时,去工厂把事情做完就好了,回家就是生活了;互联网时代,很多工作是用网络用手机完成的,你分得开么?生活中有工作,工作中有生活。既然分不开,就不要刻意去分了。

不用刻意去平衡,而是学会时间管理把生活和工作当成一个整体来管理。它们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整体啊,无论工作的你还是生活的你都是你。只要整体是健康的,多一点工作或者多一点生活没关系的。

如果你观察仔细,那些经常思考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不怎么样。说平衡生活和工作,成了一个借口。生活不好,他觉得是工作影响的,工作业绩差,他觉得是生活拖了后腿。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你懂的。

紧张一段时间,然后放松一段时间,然后再紧张一段时间,一张一弛,符合自然之道。

所以,别去想什么平衡之道,而是要做到:全身心投入当下。道理就不讲了,自己琢磨。

我妈六十多了,总喜欢打听别人的职业,家里一来客人,就问人家做什么工作的啊?一个月赚多少钱啊?如果听人说他上班活儿少工资高还离家近时,我妈就会说:哎呀,真是一份好工作啊!

我妈的观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还有用,但现在颠倒了。活儿少、工资高、离家近的工作,其实是最差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会把一个人废掉。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人能力不增长,人变懒、见识少、眼高手低。具体原因你自己想。

有人说:但工资高,这是优点啊!

工资高是暂时的,毕业两年工资每月两万算高工资吧,但毕业 20 年还是每月两万,算高工资么?就算两万一个月,交完税、生活开支除去,每月能存下八千算很不错了。一年10万,十年100万。工作三十年还不够在北京五环买个房子。

我就有个同学,毕业时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在某事业工作做技术,工资八千,每天朝九晚五,我们同学羡慕啊,都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个好爹。前两年聚会,他说工资涨到了一万多,买了个小房子,家里有俩小孩,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我问你为啥不换个工作,他说:“这十多年我感觉自己被废掉了,除了单位那点事,什么都不会干。”

有人总觉得少干点活,多拿点工资,这样是自己占了便宜。其实搞错了,公司就算每年二十万白养了一个员工,这点损失对公司来说不算什么。真正损失的不是公司,而是他自己,浪费的是自己的生命!

所以,千万别混日子,别想着占公司的便宜。

我经常会听人说:这不公平!生活中我们尽量想公平,但工作中,哪有什么公平。

同一家公司,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不同的人,工资可能差别很大。工资一样的人,工作内容差别也很大。这个必须得认!

很多公司的工资、奖金等是不公开的,不让讨论。因为是不公平的。

但这个不公平,在公司层面是公平的,只是具体到员工,觉得不公平而已。

每个人容易看见自己的优点,看见别人的缺点;每个人习惯看高自己,看低别人。

你认为自己的能力跟别人差不多的时候,十有八九是别人比你强不少。当你为自己的待遇鸣不平的时候,不妨想想,是不是自己看高自己了。

所以,在公司里,不要想公不公平的事情。去争取你想要的,能接受就好好干,不能接受就换个地方,无关乎公平。

年轻人谈恋爱的时候,会海誓山盟,最后往往一拍两散,甚至反目成仇。之前的海誓山盟都是虚伪的么?记得我谈恋爱的时候,女友说要永远爱我,但后来分手的时候她说她不爱我了。我很不理解,以前她是骗我的么?

后来我才明白:永远不代表时间的长度,只代表当时对方爱你的深度。

工作中也是一样。有时候老板会给不少承诺,小到一顿饭或者项目奖金,大到期权股权。但到了最后,老板的承诺大多兑现不了。并不是老板当时虚伪,而是他当时爱你很深,后来没那么深了而已。

最近几年网络上出现的股权不兑现的案例有很多,当事人十分痛苦。唉,不能扯远了,否则都是泪啊。

从理性的角度看,互联网时代变化很快,就像佛陀讲的“无常”,以后的事情谁说得清楚呢?

所以,别理会老板的承诺,你该怎么做决定还是怎么做决定,只要没有落到纸面上的事情,都不要当回事,听听就好。偶尔用来给自己开解一下,别太认真。

我有个小公司,由于人少事情多。公司招了个小伙子来做运营的,偶尔让他兼着做点别的,他会推三阻四,但没办法还是得干。后来他觉得不爽,公司负责人也觉得不爽,于是他离开了。

公司还有个姑娘,很积极,公司需要什么,她就做什么,一年多时间,她做过线上运营、出纳、行政、产品设计、发货、售后***,现在成了公司的核心成员了。

我在阿里工作了9年,印象中有三个同事升职特快,三四年时间,就从普通员工成了公司的核心骨干。我后来总结,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时刻为公司着想,从不把自己当外人。

我算上班比较努力的了,但有个同事比我更努力,每天下班回家后还在写邮件做ppt,周末也经常看见他的邮件,特别努力。别人的项目,他也会出谋划策。他在公司的晋级最快了,不到三年,就从普通员工到了中层领导,负责最重要的业务。

一次我问他:你怎么会这么热爱这份工作呢?

他说:其实无所谓热爱不热爱,既然做了这份工作,没有理由不做好。

记住,这里有个前提:先把自己手头的事情要做好。如果交代给你的事情,还要去给别人帮忙,这就成了帮倒忙了。

忽然想起佛陀说的“无我”。如果只考虑公司利益,他人利益,从不担心个人得失,这也就是“无我”吧。但正是这种“无我”,这种不计较得失,反而最后得到更多。就像老子说的: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所以,无论公司大小,都不要把自己当成外人,要当成主人。不论级别,不论岗位。

人都希望安稳一点,希望变化少一点。但人是矛盾的,越安稳,越难成长。就像自然一样: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

工作上也是这样的:越求安稳,你会越弱小

如果每天只做的那些驾轻就熟的事,一年过后回头看,你会发现那是虚度光阴。

家庭要稳定,工作要变化。不要害怕挑战,不要害怕变化。我说的变化不是隔几个月换一个工作,而是要定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例如承接更有难度的项目,试着把自己放在一些不安全的环境中。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无论项目成败,你都是赢的,因为你一定会成长。

顺境安逸,般若无缘。这不只是说修行,工作也是如此啊。

有人说:我的工作性质本身很安逸的啊,这怎么办?

没关系,你可以给工作定更高的目标,再找点乐子,总之,一定可以的。

所以,一旦你觉得工作非常安稳,安稳很长时间了,你要警惕了,这不是好事。

工作后,很多人就不怎么学习了,或者从不主动学习。

有个小伙子,他说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觉得做设计有意思,还有做视频剪辑。

我说:“你怎么知道你喜欢那个工作呢?”

“两个月前设计师叫我帮忙剪辑视频啊,我试了一下,蛮有意思的。”

“只需要我做简单的操作,她很快就教会我了。多个视频,忙了两天,帮她做完了。其他的视频剪辑操作不会。”

“后来呢?你再学视频剪辑了么?”

我后来跟他说:如果你真感兴趣,完全可以每天抽一个小时来学习视频剪辑。如果坚持一周,你就会基本操作了;如果你坚持半年,你应该就成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了;如果你坚持三年,你应该是“大师”了吧。

一天24小时,就算工作 10 小时,睡觉8 小时,吃饭 1 小时,还有 5 个小时。这五个小时,如果抽一小时出来主动学习,坚持下去,一定不得了!

所以,不要说自己太忙,不要说专业不对口,不要说没有经验不懂,只要坚持主动学习,一切都不是问题。

好,七点建议都讲完了。

有人问:有没有第八个建议?当然有,第八个建议是:把以上七个建议再看一遍!

建议只是建议,不能当成教条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性,建议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写了这么多,只是提供给你思考的方向。当然,我说的是客套话,给你台阶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