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某啤酒生产公司将自己生产的啤酒装进回收的青岛啤酒瓶内,该啤酒瓶的瓶颈及面贴均为“雪润之花CTV啤酒”,但在瓶颈下方处刻有“青岛啤酒”及“TSINGTAO”字样,而“青岛啤酒”及“TSINGTAO”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合法取得的注册商标。
??对于该种行为是否构成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有权,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理由是虽然啤酒瓶可以回收利用,但这转移的仅仅是啤酒瓶所有权,对于啤酒瓶瓶颈下方其他公司取得的合法注册商标字样并未一并转移,故使用回收来啤酒瓶的公司应采取一定方式将其他合法拥有的注册商标进行遮掩,以避免产生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该案中蚌埠某啤酒公司并未对瓶颈下方刻有他人注册商标的文字进行必要的处理,易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误认,应认定为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第二种意见认为,不构成侵犯商标专有权。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为,一方面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啤酒瓶GB强制性标准》、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对啤酒瓶回收利用相关规定,啤酒瓶回收期限为两年,在此期限内,只要啤酒瓶符合质量要求,仍可以回收利用,故这种回收啤酒瓶的做法也是符合行业惯例的。同时,回收利用啤酒瓶节约生产成本,亦符合资源再利用避免浪费的政策。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第一项规定“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误导公众,只有能够产生误导公众的效果,才能认定为侵犯商标专有权。该案中,蚌埠某啤酒公司已经做到了相应的注意义务,在瓶颈处以及瓶面贴中均是使用“雪润之花CTV啤酒”字样,不会使公众对该啤酒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等影响选购因素产生误导。另外,回收利用的青岛啤酒啤酒瓶仅仅是利用它的容器的功能,已经丧失了作为商标使用的功能。再者,从经济学上分析,国家允许回收利用啤酒瓶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杜绝浪费。如果刻意要求回收者必须除去或遮掩青岛啤酒瓶颈下方的刻有“青岛啤酒”及“TSINGTAO”字样,生产者仰或不去回收利用他人啤酒瓶自己生产啤酒瓶,仰或花费大量金钱去除去或遮掩,这必然增加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不符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综上,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只要回收利用者做到了必要的注意义务,回收利用不会产生误导公众的效果,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对此种行为不宜认定为商标侵权。
干货:专利侵权与商标侵权自判技巧
你能够自己判断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咱们的中国跨境电商卖家开始被各种侵权投诉吓得胆战心惊。
卖台灯的担心台灯的外观侵权,卖衣服的担心自己的衣服花样外观侵权,连卖枕头的也担心其枕头外观侵权,如此等等?
听到这些问题,小编真是又喜又气。小编为咱们卖家对知识产权日益重视而感到欢喜,但小编生气,为什么咱们卖家会担忧至此?这背后到底是跨境电商平台的过度作为?还是卖家中有人利用平台对知识产权的投诉处理漏洞肆意妄为呢?
对咱们的卖家,如果担心自己的新创款式被人家模仿,在公开销售之前可以考虑申请专利,因为外观专利和发明专利会随公开时间越长其新颖性下降。在很多国家,外观公开6到12个月后就属于缺乏新颖性而不能申请外观专利了。和外观专利及发明专利不一样的是,商标则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价值与显著性日益变强,因为商标使用时间越久,品牌的消费群越大,辨识度也越高。从小编的角度,作为卖家,第一步应该是建立品牌声誉,品牌不仅代表其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反映出产品风格。第二步就是对产品款式样式的保护,以防止其他人模仿自己的款式。
为什么小编说电商平台有点过度作为呢?因为现在的情形给小编的感觉就是只要有人投诉侵权,电商平台会马上对被投诉一方进行制裁,或下架,或关店,或取消销售权。可是,被投诉一方真的就侵权了吗?可能侵权了,也可能没有侵权,只是部分人利用,滥用了平台的投诉机制,而很多卖家,尤其是中小卖家无力去维权辩驳就会经常不了了之。这样的投诉不花钱又能达到排他的目的,所以小编才觉得这是过度作为。
在这里,小编简单分享一下美国商标和美国外观专利的检索技巧及渠道,希望帮助咱们的卖家去对是否侵权能够做一个基本的判断!
2 美国专利查询 打开查询链接:
如上图所示,Spinner Toy 这个关键词有10个匹配的记录。点进去逐一对比,如果自己都觉得两者相似,会引起混淆,那么就有侵权的风险。
之前有谣传,一个产品的外观只要有多少个点不同就属于不相似了,其实这是具有误导性质的, 相似的判断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来判断的,而不是单纯的去看多少个“点”不同,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产品的相似判断。
判断的尺度应是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和认知水平为准,不应当以该外观设计专利所属领域者的审美观察能力为准。整体形状相同、视觉效果一样;局部微观的不一致,从消费者角度不会留意的细节不同不作相似性对比。
相对于专利侵权,商标侵权则容易判定一些,只要别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商标或者申请高相似商标,都是侵权。但是,专利侵权,比如外观专利,不仅复杂而且较难断定,尤其是那些常见的产品,款式样式本来就很多,新款B是在新款A的变种,新款B不满足申请外观,但这并不等同B会对A的外观造成侵权。对于和原有的款式样式不相似,但又不能获得外观专利保护的产品,建议的做法就是申请商标,通过品牌效应来塑造品牌风格。
面对目前的平台规则,一旦被投诉,咱们的卖家该如何应对呢?1.查清楚对方的商标专利申请情况
2.与亚马逊官方沟通,自证清白
3.积极和投诉方沟通,直接了解真实情况
5.请知识产权律师代为沟通
6.如果确实没有侵权,而平台不做反应,直接上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十六条在实践中,专利侵权的判定一般采取以下三个步骤:1.确定外观设计的保护范围。根据《专利法》第56条第二款...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该怎么申请外观专利?它与发明或实...
外观专利授权书范本该怎么书写?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