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工作人员去有些地方银行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竟然要和提款的顾客一样去排队?在昨日下午的番禺代表团分组审议上,法院工作人员的“报料”让人大代表感到惊讶。有人大代表反映,由于执行难,使得“胜诉之后基本上等于没胜诉”。
“很多知识产权的官司,赢了官司却拿不到赔偿,结果差不多,都是不了了之。”在昨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广州市人大代表廖百威首先抛出了法院执行难问题。“侵犯了版权,去告,胜诉之后基本上等于没胜诉。”
“执行确实有难度,往往查不到被执行人的财产。”列席会议的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也很无奈。
“在查封时可否和公安部门配合?”廖百威问。
“我们是有联动机制的,联动执行的协议大家都签了,但是执行起来还是很困难。”
该工作人员吐起苦水:“光是银行,我们去银行查也并不是这么好查的。”他透露,去有些地方银行查账,要和提款的顾客一样去排队,“你说我们的人员有多少?怎么去排队?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去银行查这个情况也是比较困难的。”
“怎么去查案还要排队?”有人大代表惊讶地问。
市人大代表王继康却有不同意见:“我是银行的,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他表示,银行有专门部门负责和县级以上的司法机关配合。
“这不是广州的问题,是全国的问题,广东的情况好一点,广州的最好。但一到外地就不行了。”该工作人员说。
“是不是沟通的机制问题?是否虽然建立了一个联动机制,但没有一个决策的部门,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廖百威追问。
“都有的,我们也成立了一个指挥中心,全省、每个市都有,还是一个配合协作的问题。”
另外,法院该工作人员表示,多数造假者往往没有固定的场所,“造完假后就跑了,法院也找不到人,这也是执行难的症结之一。
“准确适用法律就是民意体现”
药家鑫、李昌奎案引发了一轮司法如何倾听民意又独立于民意的争论。在分组讨论时,有人大代表提起这一话题。
“什么是民意?是不是在网络上有些网民发表了帖子就是民意?”市人大代表、广州市检察院检察长王福成说,“按照我的理解,民意就是准确适用法律,代表大会审议批准通过的法律,真正是民意的体现。如果说这个法律不行,要修改,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修订。”
“司法的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还要看我们执行法律的底气。”王福成说。
司法机关人少案多的问题再度引发关注。
人大代表李瑜指出,检察院为维护公平正义做了许多工作,隐忧较大就是人员编制的问题。“公正没有效率来保证,有些案件办结不了,这种公正就不能到位。”
王福成表示,“两院”如果没有中央的政法专项编制,就招不了人,地方也解决不了人员编制的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招了一批文员,从法律上讲,他们没有法律资格职称,只能从事辅助性工作。”王福成说,检察院有40多个聘用的检察文员,待遇不高,队伍也不稳定,有的人来了一年多,就提出要走。
王福成感慨:“在广州、珠三角等地的司法机关工作要辛苦很多,风险大,任务重,工资也不见得高很多。”
他指出,随着财政的转移支付,现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收入不低,经费不低,消费不高,房价相比广州低很多。“以前招考人才,很多人来报考,现在未必了。有基层检察院的检察人员,从湖南调来广州,现在工资只是高一点,但是消费支出高很多,现在都想调回去了。”
“压力大啊。”王福成说。
人大代表邢翔在分组讨论时建议,给法院“减负”。她表示,法院就是依法履行审判职能,去行政化,参与社会建设、设立诉讼服务中心、释法答疑等都可以交给社会中介机构来做。“本身法院工作量已经非常大了,五年受理案件90多万件,一个法院三天就要下一个判决书,做好审判职能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父亲刚去世,没有存折,如何查帐,只有***,怎样查他的银行存款
借了朋友公司帐上二十万。却用公司向银行代了巨款,在无力偿还被银行查封的情况下。这二十万是还给公司的个人。还是银行呢?如还给他个人。银行查帐后会给我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