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股疯年代 看看股民和股神的差别如何摇身变成股神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股疯"时代又来了?记得十年前,一部名为《股疯》的电影就真实记录了当时股市疯狂的情景,电影中连不识字的老太、算命瞎子都投身股市,竟也赚得盆满钵满,虽有夸大的成分,但股票红火可见一斑。十多年后,"股疯"再临,全民炒股的热情也滋生出了不少股市怪象,让我们觉得这阵“疯”也许比十年前来得更猛。

   在人头攒动的交易大厅内,一位身着佛教信徒服装的光头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名叫释常兴,是西安一座寺院的和尚。释常兴说,他用自己的积蓄购买股票赚的钱将用于做善事。

   "作为一个世俗的人炒股,显然是再正常不过的,我作为一个出家人,可能犯了佛家的规矩,如果有错,我为自己的行为而惭愧、而忏悔。"

“股疯”怪象之一:炒股也从娃娃抓起

    父母爱炒股,四年级的孩子也耳濡目染,写了名为《有谁看好这一股》的作文,充满股市专用语,让人忍俊不禁。    “你的基金涨了吗?”“我已经赚了1300多块了!”这可不是资深股民的对话,而是四年级小学生在课间热议的话题。

“股疯”怪象之二:倾家当产也要“炒”

   不少的哥醉心炒股,请临时司机顶班。开出租已不是一些的哥的主业,为了专心炒股,他们放弃开车,找人代班。

   为了在股市中占有一席之地,白领拿出买房的钱买股票;退休老人把“棺材本”砸进股市;学生打起了生活费的主意.......   

   河北某证券大厅内发生意外,60多岁的康老汉突然猝死在股票交易机前。老人的猝死疑与股市走势有关。

“股疯”怪象之三:造就平民股神

   以前的纺织女工,后来的下岗职工,再到现在的清洁工,52岁的顾阿姨有着16年的股龄,成了大楼白领们眼中的“股神”。

  在新开户股民中,很多人不知道股票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股票怎么交易,但靠着“内幕消息”也赚了大钱。

    一个名为“带头大哥777的博客”,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点击率已经超过900万,稳坐“第一博”。  

面对来势汹汹的"股疯",您的看法是:a. 好机会当前,倾尽所有一博.
b. 股市有风险,仍应量力而行.
c. 如有可靠消息,会买一点试试.
d. 对股票一窍不通,不会投资.

  学生随时用电脑监视曲线图;保姆靠行情报告***掌握动态;理发师也为走势心不在焉......
  无论是年轻的年老的,白领的下岗的,拮据的贫穷的,都想尽办法要到股市里冲把浪赚笔钱。
    业界人士用“疯狂”来形容近日市况,甚至忧虑股市失控将演变成社会问题。

话说每个人都想发财,很多人都因为想发快财而选择炒股,其实不少电影和电视剧都和股票有关,就算不能真的当成投资参考,或许看后能对人生产生点启发也不错。小编为大家选出了十部跟股市有关的电影,这十部电影,有的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有的讲述金融投资家从底层向上奋斗的故事,有的描述了股票给小市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有哪些电影吧。

90 年代初炒股众生相

90 年代初期大陆和香港合拍的《股疯》给许多人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这部由潘虹、刘青云主演的这部现实题材的喜剧电影,描绘了 90 年代全民炒股的疯狂热潮下,人们的生活受到股票影响产生的变化。潘虹在该片中塑造了一个有投机心理,泼辣但绝对不坏的女人形象。

那时候股票还是中国经济的新生事物,炒股热潮席卷全国。 股票疯涨造成的百姓扭曲的心理、投机失败后的沮丧、全社会的癫狂,在这部电影里一一展现出来,《股疯》作为一部接地气的电影,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经典。

《华尔街》是商战电影中的经典作,以全球金融中心华尔街为背景,描写翻云覆雨的股市大亨戈登 · 盖柯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结果却败在一位良知尚存的年轻营业员手上。电影把金融股市的黑幕赤裸放大到银幕上,股票操纵的细节和走漏消息描绘的详尽而又真实,既体现出了金融世界的凶残气氛,又质疑现代人抵制不住金钱诱惑出卖灵魂的道德问题。

电影中 " 贪婪是好东西 " 这句台词已经成为经典名言,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人类的贪婪、欲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杠杆。可在两者之间究竟保持什么样的平衡,什么的尺度,可能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解答了。

根据能源公司安然 ( Enron ) 的丑闻内幕改编的电影。安然事件堪称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业丑闻:美国安然能源公司是全美第七大公司,由于各种各样的黑箱操作和会计手段,被一群绝顶聪明的高级经理人搞垮,轻轻松松卷走十亿美金,投资人血本无归,上万员工失去工作。

安然案影响甚巨,不仅使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被美国证期会吊销执照(世界上的 " 五大 " 会计行,就这么变成了 " 四大 "),也让国际知名的麦肯锡顾问公司重伤五内,更让所有商学院洗心革面,在高喊利润至上之外,重新向 MBA 学生传授 " 伦理与道德 "。

***制服下掩盖的贪婪欲望

这是一部有关经济犯罪的电影,讲述了三面***在利益诱惑下进行窃听交易并销毁证据,但最终难逃杀戮的悲情故事

《窃听风云》中,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三人组成的情报组负责为商业罪案调查科查马志华、罗耀明等金融大鳄交易过程中的黑幕,情报科窃听小组三兄弟通力合作,出色的完成了布置各种偷听及监视仪器的工作。在继续的***过程中意外获得一则情报,巨额利润诱惑之下,三人遂起贪念,在风起云涌的股市大赚一笔。事后三人又恐事情败露,利用职务之便销毁罪证。正当三人以为这件事平息之际,却不曾想风云再起,一只意想不到的黑手往他们袭来,三人陷入劫境,连遭杀戮,最终悲情收场。

相比较《窃听风云 1》,《窃听风云 2》则更像股市风云,不仅回溯了香港股票的历史,许多情节也需要一点金融知识才能看懂。影片开头是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牵出了窃听事件:香港知名证券商罗敏生的座驾被发现遭人窃听,警方调查所得,***属军事用途,保安科介入案件,经总督察何智强查出,窃听者为一名退伍军人司马念祖,警匪双方展开了连场追逐。

最终,舍生取义的司马念祖肩负杀父之仇,孤身一人对抗操纵股价的 " 地主会 ",而复仇并非单单为了自己的父亲,更是为那些因为被遥控股市的庄家们所害得血本无归的人们讨一个公道。虽被***杀,但以其一人之死换取巨大的成功,便是司马的全盘初衷。

韩国影史上第一部真正以股票诈欺作为题材的韩国电影,片名是证券专家们内部表示有组织操作股票行情的术语。讲述了充满野心的男人张贤洙多年来一直自学股票知识,并熟知股票投资技巧,终于成为实力和胆量兼备的股票战略家,与暴力组织出身的黄钟久展开价值 600 亿韩元的股票争夺战的故事。

这部影片反映了在金融危机下,比坦克和导弹等真实武器更具杀伤威力的股票牵扯着无数人的命运,想要利用股票大发横财的黑社会势力,以及参与其中的各色普通群众,共同在这场战争里成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这部电影由尼克 · 利森所著的自传《我如何搞垮巴林银行》一书改编,讲述的是 1995 年尼克 · 利森金融欺诈的故事,时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的他,未经许可以银行名义认购了价值 70 亿美元的日本股指期货,投机失败,让银行亏了 14 亿美元,最后导致有 233 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在一夕之间倒闭,他因此臭名昭著,被称为 " 金融流氓 ",并锒铛入狱,先是在德国监狱服刑 9 个月 ( 因为事件败露后他曾逃往德国 ) ,然后转到新加坡监狱继续服刑 3 年 7 个月。

《开水房 / 锅炉房》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