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刚出来的时候百果园一年能赚多少赚多少钱??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口,IP,VR,网红经济,微商,滴滴优步,直播,共享单车......  如今人们赚钱的途径和创业的模式越来越多。昔日淘宝颠覆了电商巨头eBay,微信打败传统运营商,QQ又是如何在免费基础上赚钱?

创业可以复制,而成功只需一个创意!在德国,一家提供免费公厕的公司年赚3亿元,还开到了全国连锁!简直是神一般的商业模式......

来源:科技创业内参(ID: ITCY365)

1990年,汉斯·瓦尔对政府说:“你把这个厕所包给我,而且承诺免费提供。”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笑话。可是这个来自德国的家伙居然做到了!

它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精心的运营,一举打败奔驰、宝马获得德国最具创意企业奖项!

就连国际大牌香奈儿、苹果、诺基亚也争相跟它合作...

你肯定不会想到,这世上竟然会有人打公厕的主意!那么,它又是如何将免费模式引到线下,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的? 

整个柏林的公厕都被他承包了!

在德国,厕所在一个城市的分布是很分散的,况且修建和运营一个厕所的成本并不低。政府规定: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应有一座公厕;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应建一座公厕;其他地区每平方公里要有2—3座公厕;整座城市拥有公厕率应为每500—1000人一座。

不过,德国政府对于公厕经营者也是各种“开绿灯”,促使企业将新技术、新发明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多赢”的局面。那么问题来了,经营厕所真的能挣钱吗?

按照每人每次收费0.5欧元(约合人民币3.55元)计算,1年间光柏林一个城市就得赔1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710万元),这不是明摆着是亏本吗?

为了增强行业内竞争力,瓦尔公司请来意大利、德国、日本的著名建筑师为这些公共设施做设计,并按照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外表色调将其分成智能型、街道型、挑战型等。这些厕所选材考究,制作精良,获得了多项专利,2001年还得到了欧盟的奖励。

正当其他竞争对手准备等着看他笑话时,瓦尔承包了全柏林的公厕经营权,其神一般的商业模式更让人大跌眼镜!

以厕养厕,广告让厕所赚钱

厕所真的能赚钱吗?印象中的公厕脏乱差,还贴满各种小广告!

但是,在德国,公厕居然可以称得上豪华。柏林的旅游项目中,甚至有一项“厕所游”,游客几乎都要使用一下瓦尔公司的厕所!

瓦尔公司不但向市政府免费提供公厕设施,而且连这些设施的维护和清洁工作也全盘包揽。可谓把厕所这点儿生意开创了神一般的商业模式:

瓦尔公司他们不单在厕所外墙做广告,还将内部的摆设和墙体也作为广告载体。考虑到德国人上厕所时有阅读的习惯,他们甚至把文学作品与创意广告印在手纸上。

由于瓦尔公司提供的公厕大多建在在机场、车站、旅游景点和商业街等繁华地段,加上瓦尔公司的墙体费用比一般广告公司低得多,国际一线大牌香奈儿、欧莱雅、苹果、诺基亚等都在这里做过广告。目前,广告收入是瓦尔公司最大的盈利点,一年能赚几个亿!

瓦尔公司在厕所内安置了公用***,国际运通卡组织也是他们的合作对象。瓦尔公司可以向通信运营商获取一定的提成。

瓦尔公司还跟周边的很多商场餐饮合作,人们上完厕所后还能获得一些赠餐券,而且这些餐厅会返利给瓦尔公司。

瓦尔公司在厕所里还是会提供付费服务,让你感觉是在享受一项艺术!他们修建一些高档厕所,提供诸如个人护理、婴儿尿布、擦拭皮鞋、后背***、听音乐、阅读文学作品等服务,虽然数量不如免费厕所那样多,还是满足了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提高了瓦尔的声誉。

瓦尔公司还全盘包揽设施的维护和清洁工作。自己成立清洁团队,每天派出管理车对所有公厕进行3次检查。在柏林,公司的20辆公厕管理车24小时巡视,无论城市哪个角落的公厕出了问题,他们都能及时处理。因为瓦尔认为,只有干净的厕所才能保证广告的数量。

就这样,汉斯·瓦尔甩开膀子大展他的商业才华,把厕所这点儿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他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茅厕大王”!

这座全绿色的铁制厕所呈八角形,屋顶装了玻璃,老柏林人亲切地称其为“阿赫台克咖啡馆”。这座厕所是1878年由柏林建筑师罗斯帕特设计的。厕所取名咖啡馆是因为当时的市民随地大小便,设立者想以优雅的名字吸引人们上公厕。

二战之后,这个公厕不见了踪影。直到几年前,瓦尔公司花费10万欧元,柏林政府才将“阿赫台克咖啡馆”按原样重建。为了保护古迹,瓦尔决定此厕所不会投放任何商业广告。

这家文物级的公厕剪彩揭幕那天,柏林市长沃韦莱特也前来开张助兴。聪明的汉斯·瓦尔虽然放弃了一笔广告收入,但却让柏林市长为企业做了个很好的广告。 

瓦尔公司还运用了科学技术,推出超贴心的“都市厕所”:使用时需投入50欧分,厕所的门就会自动打开。进入里面,两盏照明灯便会发出柔和的光,空调立刻把温度调到19摄氏度,扬声器开始播放音乐,自来水慢慢地流进洗手盆,还会递上纸巾。使用后,“翻板式”冲洗消毒系统自动工作,仅一分钟就可以让厕所恢复清洁。这种厕所的投入每个在5—10万欧元。

靠着不断创新的瓦尔公厕遍布了整个德国,一举打败奔驰、宝马,当选为德国最具创意企业!从此走上了跨国经营、全球连锁的道路:

1988年,瓦尔公司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分部;

20世纪90年代,瓦尔公司进军美国,在纽约市政厅前盖起了残废人专用厕所,还为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提供了400多个公共汽车站设施;

90年代后期,莫斯科和伊斯坦布尔街头也出现了瓦尔公厕;

既为公众提供了免费的厕所,也通过广告为企业带来创造力和盈利。当初被人小瞧的瓦尔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被称为“厕所大王”!

让思维转个弯,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是德国“厕所大王”的生意经,你读懂了吗?

*本文转载自 科技创业内参(ID: ITCY365),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派代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这是最近几年来最大的商业机会

风暴来临前夕,总会带来一些风吹草动,伴随着对未知的害怕与踌躇不前。

我在想,当我们了解微信电商的奥秘,尝到甜头后,才会更加明白,未来,无论是什么电商模式,彼此之间的竞争一定不是同品类的流量之争,而是同一个社交链之间的竞争。

微信电商,远远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为了让一部分人先看见未来,为了让一部分关注我们、支持我们的派友抢占零售先机,微信电商先机。我们派代团队从现有微信电商各大玩法中,***出六种主要模式:

第一,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等为代表的B2B2C类平台分销模式;

第二,以拼多多、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等为代表的平台“拼团”C2B模式;

第三,以小红书、蘑菇街等为代表的“平台+达人分享“模式;

第四,以有赞、点点客、微盟等为代表的服务商类工具模式;

第五,以什么值得买为代表的内容导购类平台模式;

第六,还有最近被纳入了电子商务经营者范围的传统微商代理模式。

派代团队走访各大小程序商家及平台,为派友们探索最适合自家公司的微信电商模式,近期还会有稿件出来,请各位关注。

不仅如此,我们派代网将于8月28号、29号两天,在广州举办一场三千人大会,会议邀请了:

拼多多联合创始人 孙沁(确定):拼多多成立三年,完全依托微信成长,如今已经达到年5000亿GMV的量级,为京东的一半。

 有赞CEO 白鸦(确定):有赞帮助知名水果连锁品牌“百果园”开发的电商小程序上线半年用户突破180万。电商销售额从千万级到了11亿元,单日峰值突破20万单。

科技每日推送创始人 黄永轩(确定):10个月内将“科技每日推送”打造为第一科技大号,估值一个亿。对内容电商,小程序电商有深入地实践与研究。

iDS大眼睛CEO 于小戈(确定):《时尚芭莎》前执行主编于小戈在没有推广经费,没有百万级粉丝下创立电商小程序“大眼睛买买买商店”。4万粉丝6个月卖出6000万流水,小程序的销售转化比原文链接高500倍,激活了订阅号内容沉淀积累的沉默潜在消费力。

韩都衣舍CEO 赵迎光(确定):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品牌生态运营集团之一。赵迎光仅用了10年时间,就把公司从一个淘宝小店做到营收十几亿的电商巨头,成功IPO。

卖客星球CEO 廖兵(确定):廖兵是淘品牌的缔造者,前阿里小二,花名“金光”,创业“卖客星球”,专注于移动电商和社群电商的平台建设。

牛顿基金会CEO 徐继哲(确定):连续创业者All in区块链。创建了一个非盈利基金会,设立了基础协议,将消费者与卖家进行联合,降低卖家交易成本,对区块链在零售的探索应用上做出了贡献。

篇幅有限,不一一列举。还有30多位战斗在一线的业界大咖,现场分享他们对未来商业机会的洞察,分享对微信电商、小程序的研究结果与操盘心得,分享淘宝天猫的方向与最新玩法,跨境电商的爆发点与切入点在哪,区块链的机会与零售电商的探索。

点下图小程序详细了解大会情况与报名:

戳原文,了解派代年会!

社区拼团+微商,换个“马甲”来圈钱?

你是否还记得曾火遍一时的社区O2O,风投也曾为此“疯投”过,众多创业者扎堆杀入后,除了小部分家政服务类平台勉强维持生计外,大部分社区O2O创业者都败下阵来。

如今,社区创业项目换了个“马甲”,又变成了新风口:社区拼团。

这事,已有多家媒体报道,十荟团、你我您、食享会、呆萝卜、邻邻壹、考拉精选、松鼠拼拼等社区团购公司相继获得融资,还有越来越多的社区拼团项目开始浮出水面。

虎嗅·高街高参根据公开信息进行了一番整理(如下图)

其中不少融到资的玩家,都是来自名投资机构,如红杉资本、GGV、IDG资本等。

“社交拼团”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微商的力量,难得在已有一丝寒意的融资环境下,资本再次有了疯狂点。

不过,这也难免让人质疑——社交拼团+微商,到底是创业者的“新大陆”,还是重演之前社区O2O的“新套路”?

提起拼团,我们都会想起拼多多,拼多多验证了拼团玩法的裂变潜力,它的成功上市也刺激了不是创业者,产生幻觉——微信生态创业机会太多了。

与拼多多相比,社区拼团又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目前社区团购平台,大部分都是这种模式:平台提供产品供应链、物流和售后服务,团长(小b)则负责建小区业主微信群、社群的日常运营和信息、链接投放,并通过拼团低价的玩法吸引群里社区成员下单。按销售额,团长抽取一定比例(基本都在10%左右)的佣金。

团长会定时推送限时的拼团信息,每天6次左右,在拼团成功之后,平台安排发货,产品会先送到团长手里,团长负责在社区内完成交付和售后,通常由业主到团长处自提。

简单地说,社区拼团就是微商的升级,与微信上的S2b2C分销模式类似,不过是分销、拼团玩法与社区场景的结合,核心在于围绕社区建起社交圈,把一个小区的业主拉进一个群里,统一集采集配,降低产品流通渠道成本。

此前虎嗅曾报道过微信上的,社区拼团将小b(团长、代购)的微信群放在线下小区中,团长通过预售的方式先统计需求,再统一配货至团长处,最终用户自提,履约成本要低于快递直发。

因此社交拼团平台团长的选择基本都会瞄准二三四线城市“宝妈”,她们赋闲在家,在小区内往往也有一定的同类社交圈子,街坊邻里之间信任度高,更容易接受预售拼团。通过预售的方式,可以降低损耗,经营保质期更短的商品,比如活鲜。

基本上,社区拼团都会选择高频、刚需的生鲜品类切入,逐渐拓展到家庭日常消费品,一般拼团商品包括新鲜的水果和食材、零食、米面粮油和家庭生活用品。

不过玩家之间在运营方面也有一些差别。一些平台直接招募“宝妈”,省去终端开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尽可能节省中间环节。一些玩家如考拉精选等,则有自己的便利店网络,或招募便利店店主作为线下节点,未来有延伸业务的可能。

社交拼团跟拼多多等一些社交电商类似,水果也是拼多多的热销品类,相比线上拼团,小区熟人有更强的关系链,社交拼团也是在切拼多多“教育”过的拼团市场。

所以,从用户角度看,社区拼团+微商的消费群体与拼多多有很多重叠度,其用“线下场景拼团”方式,某种程度上是在瓦解拼多多的“线上商城拼团”。

社区拼团的原始场景——社区促销

看起来复杂,但社交拼团的关键是在玩法上。在操作方面,最简单的是通过微信群直接下单,高级一些会有微信小程序和APP,简单粗暴,用性价比来吸引价格敏感群体。

总体来说,社区拼团是一个低门槛且容易规模化复制的模式,借团长分佣模式能低成本快速复制,网上已经有5人团队创业成功的案例。

但玩法的门槛很低,虎嗅文章曾提到,在拼团玩法以及足够低价的情况下,用户对买到什么品牌并不在意。但拼多多仍要进行品牌商家招商,拼多多2018财年第二季度亏损近65亿元,也表明拼团玩法拼低价不可持续。

正如淘宝、京东、唯品会、网易严选等电商平台可以快速跟进拼多多切入分销、拼团玩法,供应链成熟的零售平台也可以通过内部孵化或收购迅速切入社区拼团,例如每日优鲜、美菜网和本来生活通过内部创业孵化出每日一淘、美家优享和食享会。

此外,有线下门店的零售平台则更容易切入社区拼团,从原本的枝干延伸出更细小的枝杈。例如数量众多的水果店和便利店,从去年年底开始,百果园就在小程序上做开始做拼团,结合社区门店,能提供到店自提或即时配送到家服务,便利店也是如此,现在一些便利店已经开始做微信群,推送本店的优惠信息,例如全家便利店。

一线城市获取商品渠道多,也更讲究品牌消费,除了周边生活设施,也有盒马、叮咚买菜等类似的即时配送平台满足日常生鲜需求。目前大部分社区拼团玩家,都会选择从二~四线城市做起,有更广大、更匹配的人群,更容易被拼团低价吸引。

资本做局,风口最终是坑口

社交拼团给人的感觉很像无人货架,大家模式差不多,成本估计也差不多,但合适的场景(办公室、小区)有限,估计又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百团大战”,很快就会分胜负。

基于线下网点拉进与消费者的距离,社交拼团或会如无人货架一样,成为零售平台的“毛细血管”。此前果小美曾想转型办公室拼团,与社区拼图异曲同工。上面这些较大的玩家,有一半都有门店,已经能体现门店作为终端节点的重要性。

不过与无人货架不同的是,社交拼团又是一个通过社交关系链,降低流量、渠道成本,强调“性价比”的生意,目标人群与拼多多类似。在三四线,创业者与巨头在同一起跑线上。

想要跑得快,就得能融资。据亿欧报道:“社区团购3个月左右就会形成正现金流及盈利,扩张迅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投资人的口味,即使做不成大平台,财务投资回报率也可观。”

从目前的投资情况看,知名投资机构不少,资本逐利,在拼多多的成功或许也让他们蠢蠢欲动。不过上面这些项目多为成熟平台内部孵化,例如拿到2.4亿人民币融资的谊品生鲜,本身就有生鲜超市的基础在,且创始团队来自永辉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平台与消费者之间隔着一层小b,微信群的归属可能引发纠纷,如果团长“跳槽”,则立马会流失用户,如果平台统一派人建群管理,也可能拉低扩张效率。

甚至后续发展,可能如线上的社交电商一样,从平台逐渐做自营提高利润,再走向会员制电商。社区内的人群固定,即流量稳定,玩法的作用会逐渐减弱,供应链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为而每一例消费者差评,都会影响整个群的氛围。

烧钱不是长久之计,社区拼团本质上是一种线下分销的常态运营机制,最终社区拼团玩家们拼的是供应链效率和交付体验,热度高低不代表生命力强弱。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猛嗅创新!

哪些行业的商户入驻小程序后能获得最大收益?

2018年,不管是企业、电商甚至是传统实体门店都在做自己的小程序,但是大家做出来的效果不尽相同。有的零售商因为属性适合,将小程序做得风生水起,有的资源丰富的大公司做的

却因属性问题和技术限制等因素却少有人问津,那到底哪些行业的商户最适合进军

一、生活服务类行业 生活服务是一个很大的领域,诸如生鲜水果、餐饮服装、家居保洁等日常生活中用户接触较多的服务都算在其中,这类行业做小程序是个很好的选择,可以用附近小程序来吸引方圆5公里的用户,比摇一摇靠谱太多了。而且生活服务类商家干小程序是很方便的,直接用微信搭桥,线上微信支付购买方便,线下推广简单高效。

比如百果园新的零售模式可以称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模式,服务分为到家、到店两个模式。百果园利用小程序进行多场景全渠道的销售,扩大单店的服务半径,覆盖 3 公里内的销售,达到让顾客可以一小时内吃到百果园的水平,线上销售 2017 年突破 20% 。

二、微商行业 近年来微商的发展已经逐步陷入僵局,而小程序的出现则将带来更多的希望,靠刷圈混社群还没多大成效的微商,可以开始考虑结合小程序探索更多新玩法。

三、实体零售商铺 实体零售商铺也比较适合做小程序,原因有两点:

1、零售商铺缺钱,可周转资金不多,别的高端黑科技、开发商城未必玩得起;

2、小程序成本低,不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去维护,简单学习即可上手操作。

所以创业初期的线下实体零售商铺完全可以严重考虑使用小程序来做推广营销,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获得不错的营销效果。

电商行业适合进军小程序理由在于:只要有产品,哪个平台都可以布局发展,淘宝能卖的,小程序也能卖,通过小程序,电商能享受到微信的人口流量;第二,未来电商的主流销售模式是建立在内容和社交的基础上的,而小程序本身无法脱离微信的社交属性,微信用户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会因为朋友推荐而购买,也会因为习惯阅读而购买,这时候小程序的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给用户更多更好的基于内容和社交上的小程序体验。

除了以上四大行业外,游戏行业、自媒体行业、工具类行业,也是极为适合加入小程序谋求新发展的。

那么小程序对于商家来说,有哪些想象不到的好处?

1、更高效率用户体验 小程序除了低成本之外,还以霸道的渗透率闻名,它可以轻而易举地衔接各个应用场景,让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拖延,没有任何条件。

另外,当你使用或者购买小程序之后,会自动留下历史痕迹,只需要在历史菜单里看看,就可以迅速找到曾经体验过的小程序,完全不需要费心思去摸索路径,便于用户再次使用。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微信小程序商城一定程度上足以碾压H5微商城,毕竟在微信小程序微商城上面,良好的用户售后体验能做得比H5微商城更完美,在协商沟通、售后服务或者信息下发分配方面都贴合用户需要,从而刺激他们进行二次消费并转化。

2、更多的流量爆发 截止目前微信小程序已经开放了50多个场景入口,并提供了登录、支付、***、生物认证等众多 API 接口,微信小程序目前日活用户总数达到1.7亿,小程序数量在70万个左右,覆盖了100万个的开发者,累计使用用户达到了3.1亿。由此可见,小程序的应用形态对未来的格局影响不容小觑。

3、更多的场景服务 小程序最受人关注而且最有潜力的,那就是线下实体店的场景化服务,越是配合用户动作,节省用户时间的服务,就越有前途。

比如小程序在餐厅中的应用,直接扫桌上的小程序码,即可直接点菜付款,无需担心服务员站在身边久等待的压力,也不用担心排队浪费时间,对于节省用户时间来讲,这就是一种可操作的高效场景服务。

又比如在公交车站,你扫一下公交站牌的小程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下一辆公交车到站的时间。方便,高效,场景化应用,是小程序对于用户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如张小龙所说,未来的线下店铺只需要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使用了,小程序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不懂代码的商家如果想开通小程序,可以考虑简图电商的小程序模板,不需要自己开发,而且有团队不定期进行免费更新维护优化,极具性价比。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