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信理财通和QQ理财通QQ和微信有风险吗会亏损本金吗 我就想知道会不会亏损本金

  据说,腾讯理财通被点名了。

  昨天,新世相X研究所在深夜推送了一篇“扎心文”《29岁,才是人生最难过的一年》, 其中一位29岁“男公关”对焦虑症状的描述很有趣,他突然cue到了我们:他的29岁焦虑来自只用理财通。

  处女座小编这里更正一下,我们是腾讯理财通。问题关键是,29岁只用腾讯理财通其实完全没毛病……看看收益你就懂了。

  除了收益没毛病,腾讯理财通的理财产品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如果不想买股票坐过山车的话,用户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享受稳健的收益。另外,如果用户想要尝试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话,腾讯理财通也有很多不错的产品以供选择。

  也有可能,这位29岁小哥哥只是想深藏功与名,毕竟,排名全国前十的腾讯理财通用户管理的资产都在千万级别。有没有可能,这位29岁小哥哥就是这些就是壕之一?

  29岁只用腾讯理财通不可怕,29岁还不会用腾讯理财通才可怕!关于理财这件事,小编还有tips给中年少男少女们送上:

  “余额+”是一个既能帮你赚钱,又能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活期账户,具有“一分起购、随存随取、低风险”的特点。我们大多都会有一些日常闲散资金,把这些资金一键存入 “余额+”,就能轻松享受货币基金收益了,躺着赚钱,方便省心。

  仅需简单地设定一次转入时间和转入金额,便能定时将资金从绑定的银行卡转出至选定的理财产品,实现强制储蓄,积少成多,让财富增值,月存越有钱。

  自定义梦想主题及预算,并自由选择理财产品,设置定时转入的金额和日期后,每月自动扣款,让理财更有计划,同时还能积累收益。

  指数定投更像是“工资理财”的进阶版,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购买指数基金。我们在固定的时间(如每月1日)、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元)投资到指定的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指数定投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平摊成本,可是股神巴菲特最推崇的投资方式哦!

  说到股神,突然想起文中的小哥哥也提到了股票,其实他可以通过我们的自选股APP获得更多股票投资信息啊,要不要了解一下?

原标题:微信入口走下神坛?从腾讯理财和微信的关系说起

从10月14日开始,乃们将被一大波腾讯理财通的广告霸屏,包括电视、院线、视频、地铁公交广告神马的。新的slogan是“微信理财,你就理财通”。

不是“腾讯理财”,而是“微信理财”,听起来像是理财通并入了微信事业部一样。这般先傍上后捆住,理财通似乎把弯道超车支付宝的希望,过多押宝在了微信身上。然而,美团副总裁王慧文曾提出“入口无用说”,放在此处颇有些泼冷意味。

“微信上的不少入口,在业务合作的层面其实并没多大用,而是一副投名状,证明‘我和腾讯是一伙的’,好用来忽悠投资人而已。”

我们先来看看理财通秀出了哪些新招式。

1.抱微信大腿。新slogan里,理财通以“微信理财”自居,广告片里也在强调“摇一摇”等微信的招牌标志。官方解读是希望用户能形成路径依赖,习惯于从微信钱包入口打开理财通。也就是说,理财通的这轮品牌升级,基本是向用户安利“别发朋友圈了,我们也在微信里”。

2.品牌攻势。以往感觉,企鹅家是不爱在广告上放太多心思的,给你个产品拿去用,用得好自然就是回头客。这次可认认真真拍了广告片,又勤勤恳恳地投放了各平台。

3.布局中间产品。腾讯理财平台产品负责人闫敏介绍,理财通现在做的,是布局中间形态的产品。之前先布局了“一高一低”,低指低风险低收益的货基,高则是指数基金。他认为这种割裂,是用户教育的需求,让他们知道投资有风险。在这个基础上,现在要做的是补充一些中等风险收益的产品。。

4.理财通4.0版本即将上线,主打个性化和社交化。闫敏说,“希望4.0版本打开时候,每个人的界面都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产品推荐,以及身边盆友的对理财的各种观点分享”。也就是把理财和圈子、资讯整合到一起。

要做到这个程度,基础是足够的用户细分和数据解构。嘿嘿,社交化和提高粘度,这可是支付宝愁了几百年的事情嘞。

然而不幸的是,上述提到的几点,多数是别人玩剩下的。

先说一个细节。理财通产品负责人张文静在介绍这次品牌升级时,兴致勃勃地提到新增加的“资产隐藏”功能,即公众场合可以符号提到你的实际资产数。然而这一功能是从支付宝抄来的,就连按钮长相都差不多,资产公开时是“圆眼睛”,资产隐藏时是“小睫毛”,两家倒也是萌到了一起呢。

再说这广告攻势,不得不让人想到支付宝爱做广告的习惯。就连品牌升级,支付宝也在今年7月搞了一次。不过呢,友商间PK一下,倒也正常。

就连和品牌升级一起宣布的、与合作的“定活保”产品,也不是首次亮相,事实上2015年初,光大永明的同类保险产品就在网易理财卖过了。不过闫敏对此毫不在意,表示年初时候他们还在搭“一高一低”,还没有办法承接这样的产品,不确定其安全性。

另外,在产品设计和丰富上,闫敏直言,他们在充分观察招财宝的产品,要更为谨慎一些,因此金融产品的绝对数量比友商少。可以想见,理财通想做的是依托微信弯道超车,但从根上说,财付通这么多年也没追上去,唯独杀出微信支付一匹黑马,还没划归在金融业务线里,后发制人这事儿想来没那么简单。

当然,并不是说支付宝就万事大吉,支付宝的问题在于社交化艰难。尽管也搞了聊天和群功能,但对打开率和粘性能有多大提升,他们并无确切把握。

说到底,腾讯在金融这件事上,始终是走晚了一步。并且不少业务的步伐也并不太快,比如理财通。

官方资料显示,理财通1.0版本上线于2014年1月15日,算起来再有3个月就满两年了,现在已经迭代到了3.5版本,4.0也很快上线。摘取官方公布的两个数字,目前理财通用户数突破2000万,微信月活超过6亿。

形成对比的是,余额宝6月公布的2周年账单中,公开数据是用户数超过2.2亿,而支付宝最近一次公布的活跃用户数是2.7亿。

同样的2周年,差距还是挺明显的。所以虽然理财通在努力抱微信大腿,但其实用处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大?

闫敏表态称,理财通其实不太care用户数,追求的是用户体验,比如个性化、提款速度、安全性等。

此时考拉君突然想起来之前一次采访中,美团副总裁王慧文提出的“入口无用说”。

他认为,微信上的不少入口,在业务合作的层面其实并没多大用,而是一副投名状,证明“我和腾讯是一伙的”,好用来忽悠投资人。他举了两个例子力证,一是赶集不做团购的时候,对接给了窝窝团,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二是某外卖友商在三个平台里有入口,但全部加起来的业务量只占其总量10%。考拉君猜测他说的是饿了么,三个平台则是点评、去哪儿、京东到家。

单从用户角度说,俺个人虽然一天刷微信几十遍,但多数情况都是聊天或者刷朋友圈、公众号。那么理财通和微信同属南极一家人,会不会也被王慧文的“无用说”命中?

所以现在支付宝和理财通是各有各的愁。腾讯方面,接下来的看点,就是理财通2周年时候的用户数和资金留存量了。届时差不多也是理财通把自己捆到微信大腿上满一季度,是骡子是马看得出些端倪了吧。

原标题:腾讯理财通也不是0风险 投资需谨慎

腾讯理财通想必大家都知道,它的入口藏身于微信之中。通过微信的宣传,理财通已经渗透进许多人的生活中,成为打理工资的主要工具。但北京大学的一份报告却揭示了里面的风险。

藏身与微信之中的理财产品

小编打开微信,点击钱包,在零钱的下面就看到了理财通的入口。点击进入后发现,页面的最上方蓝底白字的写着“腾讯官方理财平台”,这给整个平台的安全性增添了不少。

而点击了下方的理财按钮之后,小编发现其中包含着不少,年化超过4%或者5%的理财产品,其中“浙银财富涌金钱包年年盈第44期”排名最高,年化达到5.1%;紧随其后的是“光大永明定活保365”、“招前民鑫七月盈第5期”和“光大永明定活宝730”等理财产品,年化分别达到了5.1%、5%和4.8%,都非常之高。

据小编目测,这种理财产品还有数十家。并且,每家理财的起购额,都只需要一千元,可谓是十分亲民,让普通的工薪阶层都能进行投资理财。

但是最近,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的一篇名为《金交所乱象——以“腾讯理财通-天金所”模式为例》报告指出,腾讯财付通里面的理财产品,并不安全。并且,报告已“浙银财富涌金钱包”为例,解析了财付通中理财产品存在的很多不安全因素,以及互联网理财平台与地方金融交易所的合作,存在着许多法律问题。

腾讯官方平台理财并不安全

浙银财富涌金钱包是理财通主打的,一类区域性金融资产交易所金融产品,也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排行最高的理财产品。

按照财付通对其产品的介绍,涌金钱包是个类似于“余额宝”之类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但背后的交易结构却远比支付宝的货币市场资金复杂。

首先这款产品虽然套了“浙银”的名头,很多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买了浙商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但实际并不是。

报告中指出,浙商银行并非真正的发行方。这款产品的发行主体,其实是浙银汇智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并非金融机构,而是一家普通公司,也没有任何金融牌照,并没有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面向公众发行金融产品的资质。

虽然其也挂了浙银的名号,但从法律层面来说,这家公司并不是浙商银行的子公司,浙商银行和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其次,涌金钱包的每一期都有独有的名称,比如我们上面看到的“涌金钱包年年盈第44期”,据报告显示,这款产品已经有200期了,那为什么一个产品要拆分成这么多期呢?

根据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涌金钱包为了将如此庞大的融资需求,以极低的投资门槛(1000元起购),销售给理财通平台上的众多投资者,设计出“产品子单元”的概念,并以XX期进行区分,比如我买到的就是第200期涌金钱包,通过拆分成期数不同的子单元,涌金钱包实现了化整为零,聚沙成塔。

对于投资者的资质,涌金钱包也没有任何要求,无需投资者递交任何文明文件,只需在腾讯财付通中承诺自己是稳健投资者,便无需测试即可购买产品。

在整个过程中,投资者得不到任何保障,只是简单的购买了投资产品,若是公司运转良好自然万事大吉,但若是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导致破产,投资者也无从下手,去讨回自己资金。

腾讯理财通+金交所=套路

沪深交易所及各大期货交易所上线新的交易产品均需要经过论证、测试及证监会的审批,但地方金融交易所的大部分交易产品并没有也不需要取得政府机关的批准,即便有,往往也是当地金融办的一纸批复。

相关金融产品的上线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测试,也没有审查新产品的法律机制,但这些产品,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包装,却能够实现拆分份额、变相公募、降低投资者门槛、隐藏真实投资方向等神奇的效果:

首先是拆分份额。这些融资公司,通过金交所,把一笔一个亿的融资需求拆成100份,然后冠以001-099的序号,魔术般地化身为100个各自独立的私募产品,然后把每份的人数上限限制在200人内,不仅规避我国《证券法》规定的200人限制,还能降低投资门槛。与金交所对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将这些子单元产品包装成 “XX宝”、“XX计划”、“XX钱包”,打着“千元起售,普惠金融”的诱人旗号,出售给天南海北的众多投资人。

其次是变相公募,降低门槛。金交所所谓的会员系统还给发行方设立了“隔离墙”。融资人可以把适格投资者的筛选义务转嫁给金交所。金交所也心领神会,在电脑或手机上轻轻点击“我确认”,一纸没有人会看的《开户协议》,就把公募变成了面向全世界的“私募”。

这年头,老百姓没有300万金融资产连个AA+的公司债都买不了,但一个月收入3000块的打工妹却能轻松地在微信理财通上成为天金所的“注册投资人”,直接买到未经评级,非足额担保且不知道融资人是谁的“理财产品”,而且无需资产证明、无需银行流水、无需风险测试、无需面签。

以上的这些全部违反了,我国在2016年4月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

在《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中,中国基金业协会明确规定:1、禁止收益权拆分行为,而这些公司将产品拆分成了001—100份;2、投资者拥有冷静期及回访,显然这些投资公司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确认;3、投资者在投资不同的理财产品时,需要提供自己的资质,再看这些理财产品,只要你有1000元,无需任何资质便可随意购买。

以上每一条都刀刀见血,现在众多金交所的经营情况简直就是《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的反面教材——跨区经营、降低门槛、突破200人、分期发行、间接汇集等等操作在“互金平台+地方金交所”的模式下比比皆是。

虽然金交所先天存在诸多缺陷,但金交所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深入合作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现行的监管体制在金交所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套路面前显得颇为尴尬。

呼吁监管总是简单的,金交所的确存在各种问题,但一棍子打死却也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我们克制地呼吁监管,也期盼监管的克制。

“拆分份额”、“变相私募”、“信息披露不足”既是金交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人们理财的痛点——我们现有的高收益理财途径,门槛是否设置过高?

金交所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合作在拓展理财途径、促进资金融通的意义上也确实值得肯定。

另外,小编也提醒广大微信用户,微信里面的不少理财产品并非货币基金,而是一种结构复杂的产品,并非0风险,所以,我们投资起来还是需要谨慎进行。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