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上调关税上调什么意思是啥意思?要对我国落井下石吗?

  (五)政府主导型经济为什么走到了尽头(下)

  政府理论上可以一直制造需求,拉动着生产不停不歇,但实际上每一份生产都在耗费财富。整个国家的财富当然永远不会被耗费殆尽,因为只要有人活着,他们就像驴子一样不停地拉磨,但是毕竟机器大生产太强大了,到了今天这样整个社会产能严重过剩的时候,除了生产萎缩,找不到其他出路了!

  前段时间,在比尔盖茨的推特上写了一组数据,大概是说中国3年的水泥消耗量超过了美国过去100年的总和!你看到我们这个社会的严重浪费没有?当你听到我们的cctv里说“我们不能走资本主义国家高污染高耗能的老路”时,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早就已经把人家的老路走的寸草不生了!人家的社会财富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不会用来搞形象工程,确实比我们烧的油多、比我们住的房子大,但分分厘厘都用来享受了,从来没有浪费过!就像一个国企说私企浪费一样,简直他妈可笑!

  我们今天的经济问题出在哪里?四个字:“没有需求”。政府再也创造不出足以拉动全国机器运转需求了,因为机器实在太多了,而有价值的需求实在太少了;投资实在太多了,能创造财富的投资实在太少了!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能产生效益,哪有那么多财富往里填啊?如果你搜一搜政府投资的项目,包括大部分垄断行业都是亏损的(不服你搜一下你们城市的供水、公交等等国企);如果你问问你家隔壁老王开的不垄断的杂货铺,每个月都在赚钱!所以,所以呢,时间长了,就亏到亏不起了!那要怎么做才好呢?很简单,就是把投资的事交给你家开杂货铺的隔壁老王,虽然他看起来不象国企老总那么牛B,但人家铁定是赢利的!不巧的是:市场主导型经济的国家都是这么做的!更加不巧的是:万恶的美帝在这方面做得最好!

  我们看看万恶的美帝是怎么做的:首先美帝几乎所有的土地都是私有的(你说你家小区的房产土地都是物业公司的是不是很奇怪?);几乎所有的企业也都是私有的(你说***都不准开公司做生意,你个政府跑去开公司做生意是不是很奇怪?),所以财富都在老百姓手里,当然是市场(老百姓)主导经济。不仅如此,政府还想办法帮助老百姓有更多和更多更多的钱,让他们去消费和投资,他们感觉让老百姓用开杂货铺的精明和算计去投资比自己委派官员做生意靠谱一些!

  那具体是咋玩的捏?那就是:财!政!赤!字!

  奇怪吧?我们常常笑话美国政府欠一屁股债……

  美国政府巨额赤字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外借债、对内减税,通过借鸡生蛋实现让利于民,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消费和投资,从而为美国创造超额财富!听起来美帝有点像活雷锋吧?事实上这个活雷锋的玩法确实是有经济学依据的!

  这个玩法大致是这样的:假设美国政府需要收10000美元的税维持政府运转。这10000美元如果不收的话,美国公民可以把这10000美元拿来投资生钱,假设是投到股市(美国股市自二战以来的年均分红率是12%),这样他就可以在当年得到1200美元的收益。假设美国上市公司的分红是利润的50%的话,这10000美元投资给美国企业带来的利润是2400美元。美国企业所得税率大约是30%,这2400美元利润需要交720元所得税;美国公民1200美元的分红大约要交240美元的所得税。加起来一共能给美国政府提供960美元的所得税。美国政府不征这10000美元的税,只需要以4%的利率向中国借10000美元的外债代替税收维持政府周转就是了(它每年只需要向中国支付400元的利息)。如此,就能实现美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多赢的局面。当然,实现共赢的还有中国政府,它起码拿到了安全稳定的400美元的利息。

  这个玩法的弱智版解释是这样的:美国家里本来就有很能生蛋的鸡,但他们还想多吃点鸡蛋,于是由政府出面租了中国政府的鸡来生蛋,把其中几个鸡蛋给中国政府做租金。但美国政府知道自己没有老百姓会养鸡,于是把鸡送给老百姓,老百姓养鸡生了蛋后,给政府交几个抵税,剩下的大部分鸡蛋就可以自己吃了。政府把抵税的鸡蛋再拿几个给中国政府做租金,所有成本就没有了。于是美国老百姓就凭空多了些生蛋的鸡,于是就自然能多吃许多鸡蛋。

  看到没有,这种玩法最最核心的精髓就是坚定不移的认为政府是不会花钱、不会投资的,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和投资,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投资,让财富滚雪球!

  我们的政府投资曾经4万亿就震动天下了,如今一个京津冀都是40万亿,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政府投资的模式走到今天已经再也耗不起了,因为那些没有效率的投资需要越来越多的财富来填坑。所以,现在找了个新的填坑方式叫做PPP模式!啥叫PPP呢?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准备搞个项目,让民营企业出钱去办,然后通过项目盈利让企业挣点钱!问题是:这还是假定政府很会投资!问题是这个假定是不存在的,好的投资项目根本不需要政府操心,企业都抢着投了;政府投资的项目是官员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有价值的投资需要企业家决策!所以,打算依靠PPP来找钱为政府投资买单,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了,不会造成损失,因为你上网搜一下就会发现,这个点子想出来至今,基本没哪个企业家上当!

  没钱投资怎么办呢?两招:一是印钱。可惜,因为受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制约,目前不能随便印。二是加税。没看到房地产业都这个B样了还在研究房产税吗?但是这样,是不是好像和美帝的借外债减税的做法完全相反?

  眼前投资的情况就是,政府已经投不起了、PPP没人上钩、民间既没钱又没投资意愿还得防着加税,于是乎,最重要的这架马车貌似有点跑不动了!以后咋搞呢?先不管!先要保稳定!于是,先在北京周围投个40万亿,让首都人民情绪稳定下来,后面的事慢慢再想!

「土耳其的关税令人遗憾,而且走上了错误的方向。我们美国对土耳其的关税,源于『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土耳其的)却只是报复手段。」白宫发言人桑德斯( Sarah Sanders)在本周三(15日)如是说。

指美国的关税是出于「国家安全」,不止与事实不符,更显出特朗普政府的横蛮无理。

上周五(10日),美国宣布对土耳其加征双倍钢铝关税,其货币里拉(Lira)应声大泻18%。在里拉本年已累跌40%的情况下,美国的关税可说是「落井下石」。

美国加征关税的起因,源于土耳其不肯释放被起诉间谍罪的美国牧师布伦森(Andrew Brunson)。土耳其曾要求美国释放一名被指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土耳其银行家,以作交换,却遭美国拒绝。昨日(16日),特朗普更在Twitter上宣告美国不会作出任何让步以换取布伦森的释放。

面对美国关税威胁,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毫不退让,在周三(15日)决定向美国多项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其中包括汽车、烟酒等等。当日,里拉继续向上反弹,市场似乎并没有因双方互征关税而对土耳其丧失信心。

「关税只为国家安全」?于事实无据!

白宫发言人桑德斯说得没错,土耳其的关税却是报复手段。其错在于说美国的双倍钢铝关税是为了国家安全。

首先,土耳其长年是北约重要的东方堡垒,虽然美土近年关系有所疏远,美国在土耳其仍有极多驻军,单是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Incirlik Air Base)一处,已有超过五千军美国空军人员。说土耳其会威胁美国安全,实在是颠倒是非。(反过来说,却是什为正确。)

当然,就算土耳其本身没有威胁美国,美国大量进口外国钢铝也可以被认为影响国家安全。然而,美国的钢材入口中,土耳其的只占4%;而铝材入口中,土耳其所占份额更低于1%。为何特别针对土耳其?

美国对占钢材入口7%的传统假想敌俄罗斯,亦只征收25%的关税,何以反而因为「国家安全考量」,对传统盟友土耳其征收50%关税?

唯一解释,就是美国想借增加关税,影响市场信心,向原来就受通胀问题困扰的土耳其施加压力,以「报复」土耳其拒绝释放仍在受审的布伦森。这也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桑德斯也许是知道自己说错话,但她在记者会上仍然坚持立场,说「就算牧师布伦森被释放,也不会取消(双倍)钢材关税,因为关税是为了国家安全。」由此可见桑德斯的横蛮无理,在「维护外交立场」与「承认失言」之间,她竟然弃前取后。

在特朗普政府的管治下,这种只顾面子、不顾大局的举措多不胜数。而近来美国亦连番以「国家安全」为由,去以关税「惩罚」他国,而将他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却说成是「恶意报复」。如此横蛮无理,美国的「传统盟友」实应引以为戒。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美国优先”所掀起的海啸还是扑向了印度。媒体报道,5月10日,美方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状告印度,理由就是印度没有按照要求取消对大米和小麦产业的扶持,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并未遵守承诺。“海外探客”认为,对印方来说,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一段时期以来,印度对美国是存在幻想的。  1、印度拒绝参与“带路倡议”,希望从贸易大战里坐收渔利

在第5次“战略经济对话”中,印方以涉及克什米尔主权为由,再次拒绝支持“带路倡议”。面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印方还表示不会选边站。事实上,如果战事打响,印度对华出口的棉花和糖都会受到影响。

印度更多地表现出投机心理,希望坐收渔利。印方公开“示弱”,表示印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很小,只是规则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另一方面,印方尽管不点名批评贸易保护主义,但话锋一转反而向最大邻国推销印度农产品,尤其是大豆。印方试图挤趁机占美国农民的市场份额。印度还落井下石,趁着美国对华发难,也发动攻势,仅仅2018年的前2个月对华发起8次反倾销调查。不过,印度想趁人之危获取利益的想法完全受挫。不仅没能缩小贸易逆差,而今美国还调转***口,将“渔翁”印度当成了猎物。早在4月13日,美国就把印度列入了“汇率操纵国”的观察名单。此次在WTO起诉印度,恐怕只是一系列行动的开始。印度的好日子恐怕要结束了。

2、印度纵容美方在本国市场上的不当扩张新德里并未阻止美国公司在印度的贪婪并购,尽管这种并购会造成垄断。5月9日,美国零售巨头“W-M”宣布,以160亿美元收购印度最大“独角兽”Flipkart77%的股份。印度第一家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就这样成为美企的“儿子”。这笔交易对美方来说是如愿以偿。作为“印度的骄傲”,Flipkart拥有5400万活跃用户、30000多名员工、年成交额75亿美元、年营业额23亿美元。

印度内部有反对声音。美国人收购Flipkart之后,或许会采取掠夺性质和歧视性质的定价来掠夺印度消费者的财富。美国企业还能通过这次收购绕过印度对外资的监管。印度标志性的民族品牌贱卖给美国人,对印度爱国人士也是一个打击。  印度本来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独角兽”的雏形,却轻易地卖给了美国人,这显示出印度人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探客分析,从这一点可以判断出印度并没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质。为了眼前一点点利益,印度人放弃了一家有望与美企分庭抗礼的优质公司。印度本土的领军企业被美国人拿走之后,印度的电子商务市场上就没有了本国企业的地位,完全由2家外国公司掌控。而资本是嗜血和严酷的,印度供货商要面临残忍的竞争。  随着印度即将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的电子商务市场还在迅速增长,预计将达到零售市场的4倍。按照这个速度,到2022年印度线上零售市场将达到730亿美元,在亚洲名列前茅。“W-M”通过收购Flipkart,已经领先了竞争对手。如何进入印度市场、如何建立适应印度人需要的交易体系本来是2个难题,而通过一次简单粗暴的并购,美国人抄了近道、走了捷径。得益于川普的税改,“W-M”这样的美国大公司拥有了充足的现金,可以在全球进行扩张。问题是,美国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占有了印度最宝贵的民族品牌,还在WTO状告印度,这让莫迪情何以堪?!  3、印度迟迟不敢对美国展示强硬立场  白宫在3月份威胁征收“钢铝关税”后,印度并没有第一时间还击。莫迪只是温温吞吞表示不排除向WTO起诉美国。要知道,印度对美钢铁出口额排名第10位,一旦惩罚性的关税施行,印度企业将受到很大影响。  印度迟迟不敢对美国展示强硬立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有东亚大国挡在前面,印度不必太着急,比起美国对华贸易的3000多亿美元逆差,美国对印度只有200多亿逆差。二是莫迪认为本国在“印太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处于遏制大国崛起的考虑,不会真的对印度开刀。

如今白宫不管三七二十一,已经把刀架在了印度的脖子上,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人发动“突袭”的时间点恰好是莫迪争取第二次掌舵的关键时刻,翻脸比翻书还快。印度与其忙着在关键航道上部署苏-30战机和50艘军舰,不如先解决当下最棘手的问题。对亚洲所有的主要经济体而言,如今最大的敌人就是白宫。美国不是用来感动的,而是用来超越的。(完)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