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学无止境,勿慕时尚,勿甘小就,上善若水,天道酬勤。
1.购房时只需看一下 《国有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这“两证”就行了。
2.开发商只有在取得了预售证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外销售房子,收取购房者的房款,未办理出预售证收钱的属于非法行为,法律不保障***双方的权利的
3.你可以***咨询当地房管局的工作人员,预售证是房管局负责审批颁发的,如果办理出来了一是在售楼处会有展示,二是房管局有备案,他们会告诉你的
白居易,公元七七二——八四六年~生活在和我們迥然不同的時代。他誕生在一千一百多年以前,那是我國詩歌史上的所謂“中唐”時期。他的先世原是太原人,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縣~,但他本人卻出生在新鄭,今河南新鄭縣~,後又遷居滎陽。他生子唐代宗大曆七年,七七二~,卒于武宗會昌六年,八四六~,中間經歷了德宗、頤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六個朝代。那曾經是集中的統一的和強大的唐帝國,已逐步走向它的下坡路,宦官專權于內,藩鎮割據于外,封建統治集團正處於分崩離析,即將瓦解的前夕。這中間,雖然有一兩個皇帝會經希圖“中興”,無奈大勢已去,無法挽回沒落的命運。而在另一方面,農民革命的風暴也還沒有起來,李唐王朝建國初期對於農民所作的某些讓步,某些改良的措施,曾絰施行過的一些“仁政”,已經蕩然無存。例如,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一些負擔的“租庸調”法,和行之雖不徹底但對於恢復農業生産仍有一定作用的“均田”制,這時都已遭到了破壞:代替它們的是新的壓迫和剝削。大地主的莊園土地日趨集中,以致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農民失去了大量的土地,降爲農奴或奴隸“兩稅”代替了“租庸詞”法:剝削是更加殘酷了。此外,還有不少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如“閭架稅”、“除陌錢”等,甚至是公開的掠奪,如“宮市”、“白著”……等,真是名目繁多,不一而足。人民受著熬煎,到處是混亂,到處是黑暗。在這樣的時代裏, 一個正直的詩人能有什麽光明的出路呢?
白居易就是在憤激、苦悶和矛盾中,度過了他的一生。
在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裏,白居易度過了他的童年。約當十一、二歲的時候,藩鎮割據的戰爭烽火追使他不得不避難越中,今浙江一帶~,不得不和廣大的人民一起,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約在十五、六歲的時候,他曾經一度到長安應試,希望在仕進之途上找到一條出路。他以《賦得古原草送別》 一詩初次顯示出他的才能,使得老詩人顧況大爲讚賞。可能是由於頤況的推祟:他在當時的詩壇上獲得了一些名聲,可是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這個虛名對他卻並無多大的幫助。在污濁而又冷淡的空氣中,白居易在長安住了一些時候,最後仍不得不離去,在漂泊羈旅之中,過著貧困的生活。“孤舟三入楚,羸馬四經秦。晝行有饑色:夜寢無安魂。東西不暫住,來往若浮雲。離亂失故鄉,骨肉多散分。……” (《朱陳村詩》),便是他當時生活的寫照。德宗貞元十五年,七九九~。自居易又捲土重來,參加進士考試,次年,在他二十九歲的時候,以第四名及第。此後,他又曾參加過幾次科目不同的考試,在憲宗元和元年,八?六~,授官盩厔縣尉,開始步入實際的政治舞臺。縣尉是封建王朝統治機構中最低級的小官,先于白居易的唐代詩人高適會擔任過這樣的官職。在這個職位上,一方面對上級的官吏要奔走逢迎,另一方面對屬下的人民卻要直接進行壓追和掠奪。高適曾把這種可厭的官場生活歸納在這樣的兩句詩裏:“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封丘縣》~這樣的官場生活,
也是居易所不樂久居的。先于白居易的唐代詩人杜甫也曾經被授予這個官職。杜甫沒有就任,理由是:“不作河西尉,淒涼爲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官定後戲贈》) 而白居易,按照當時的科舉出身的一般途徑,號任了這個官職,他被安臵在這個可厭的職位上,這自然是無可奈何的事。無怪他發出慨歎說:“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閑”。
,《病假中南亭閑望》~但是,在那將近兩年的縣尉任內,他卻有了一些意外的收穫。白居易親眼看到了唐代官僚政治的腐敗,親身體會到了下層社會人民生活的疾苦,這豐富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源泉。從這時起,白居易真正地開始了他的詩歌創作,寫下了象《觀刈麥》、《長恨歌》等著名詩篇。元和二年的冬天,白居易被調回長安,又經過考試,授官翰林學士:三年,被任命爲左拾遺。這時,白居易除了一般的啓奏之外,他更有意識地以詩歌作爲手段來表達他的政治主張,如他在後來寫給他的朋友元稹信中所說的:身爲諫官,月請諫紙,啓奏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于指言者,輒詠歌之。”(《與元九書》)這裏所說的“救濟人病,裨補時闕”的詩歌指的便是白居易詩歌中最值得注意的以《新樂府》和《秦中吟》爲代表的“諷諭詩”。這一些“諷諭詩”,大都是在他的諫官崗位上寫成的。在這些詩中,他色彩鮮明地表示了他的開明的政治態度和進步的政治主張,他尖銳地揭露了朝廷上的高級官員的巧取豪奪,地方官吏的進奉邀寵以及他們的窮奢極侈的荒淫無恥的生活。在這些詩中,他特別揭露了由於宦官掌握了當時的軍政大權,他們在政治上所採取的種種不合理的措施,和在經濟上極端殘酷的剝削,造成了人民的嚴重的災難。詩人的同情是在人民一邊的。這一些詩歌在當時曾經發生過相當大的積極作用,使得封建統治階級中的當權派大爲不滿,如白居易在給元稹的同一封信中所詮的:“凡聞仆《賀雨詩》,而衆口籍籍,已謂非宜矣:聞仆《哭孔戡詩》,衆面脈脈盡不悅矣:聞《秦中吟》,則杖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聞《樂遊園》寄足下詩,則執政柄者扼腕矣:聞《宿紫閣村詩》,則握軍要者切齒矣。……”也就在這個時候,白居易以詩歌爲武器,開始參加了當時的實際政治鬥爭。白居易無論從他的政治經歷和他所採取的政治態度,或是從他在啓奏中和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政治主張來看:十分明顯,他是站在當時以科舉出身爲其特徵的新興的政治勢力方面,而反對以門閥士族壟斷朝政的大地主階級保守勢力和握有實際軍政大權的宦官集團的。他的政治立場和政治主張,在當時無疑是進步的。但是,他的主張並未得到勝利,不久,他在遭受一連串的打擊、排斥和誣衊之後,在元和十年,八一五~被貶爲江州司馬。這在白居易的政治生活和創作生活中是一個較爲顯著的轉折點。這之後,他雖然並沒有從根本上放棄自己的政治主張,改變他的政治態度,但是,他的鋒芒卻沒有這之前那麽顯露了,而在某些場合採取了隨遇而安、息事寧人、避開尖銳鬥爭的妥協態度。他幾次出爲刺史,元和十四年任忠州刺史、穆宗長慶二年任杭州刺史、敬宗寶曆元年任蘇州刺史~,幾次調任朝官,直到他七十一歲的高齡,于武宗會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書致仕的時候,雖然他也頗爲關心國家的政事,沒有忘記人民生活中的疾苦,並且仍然企圖爲人民作一些好事,事實上也作出了一些好事,如在杭州刺史任內,於西湖興修水利等~,但是,他的早年的政治生活中的銳氣已是大爲減退了。他的出爲杭州、蘇州刺史,長期求任東都分司,不願在朝,便是竭力避開當時的政爭,希圖遠禍的表現。白居易在詩裏也不諱言這一點。那極言直諫的拾遺風采逐漸消失在“樂天知命”的庸俗的生活狀態之中,由元和諫官一變而爲“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那早年的表達他的強烈的政治觀點的“諷諭詩”是不多見了,在他自己所手編的詩集中,“閒適詩”、“鹹傷詩”、“雜律詩”卻占了很大的篇幅,——雖然在這些詩歌中也有一些深刻地反映了他的進步的政治觀點,和他的某些“諷諭詩”此較起來毫無遜色:雖然這樣的分類不一定是合理的:但是,從它們的總的政治傾向上來看,這畢竟是兩種不同的傾向和兩種不同的風格的詩歌了。這是一個顯著的事實: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中間存在著相當複雜的矛盾。
任何一個古代的偉大詩人,他的思想和創作都不是單純的而是相當複雜的,白居易自然也是這樣。
白居易的詩歌不但在藝術形式上是多樣的,在思想內容上和藝術風格上也是多樣的。 ——顧學頡、周妝昌,《白居易詩選》~
篇一:白居易 著名诗句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鸣。 《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李白 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将进酒》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选自《夜雨寄北》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选自《无题四首》中的第二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选自《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选自《无题二首》中第一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选自《乐游原》
49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曹雪芹?红
49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6、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7、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514、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
515、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516、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517、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蝶恋花?答李淑一) 51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
519、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长征)
520、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
521、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长征)
52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
52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
52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到韶山)
52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
52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为女民兵题照)
52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2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2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和柳亚子先生)
530、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531、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送瘟神)
532、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533、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送瘟神)
50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508、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509、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510、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
51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51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478、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汤显祖?牡丹亭)
479、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8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48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8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王冕?墨梅)
48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48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46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琵琶记)
468、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47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47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4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4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4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声慢)
4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4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4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4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39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39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
39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40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35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35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35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35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35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35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唐?杜牧?遣怀)
35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36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赤壁)
32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唐?白居易?长恨歌)
3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白居易?长恨歌) ?关汉卿)近 (元
33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唐?白居易?长恨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5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25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25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5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唐?杜甫?月夜)
25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26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26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26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26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杜甫?登岳阳楼)
2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26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26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26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26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269、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唐?杜甫? 不见)
270、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27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27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27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27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7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7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27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唐?杜甫?赠花卿)
2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2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2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2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22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2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2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22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2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2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22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22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转载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写白居易的作文)校书叔云) 22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3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23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2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2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
2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2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唐?李白?北风行)
23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2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篇二: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的代表作
篇三: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世遷居下邽(今西省渭南縣),大曆七年(,,,)生於新鄭(今河南省新鄭縣)。
他生活在官宦擅權、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的中唐時期;家庭政治地位屬中下層。白居易是個天才兒童,生下來六、七個月便能認字,在母親的教導下,五、六歲時就學作詩。青少年時代刻苦攻讀,以祈振興家道。
十五六歲的時候,他帶著美好旳幻想來到了長安,拿自己詩去拜訪顧況,顧況當時在詩壇名聲很大,他看到白居易時,就用「居易」二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等他看到白居易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贊嘆說:「有才如此,居天下也不難~」從此白居易的詩名傳遍長安城。他在長安得了一些日子,逐漸感到周圍的冷漠與污濁。他知道長安不可能有自己的進身之階,最後便失望地離去。
白居易以家貧多故,二十七歲才參加鄉試。二十九歲那年,白居易考取了進士。元和元年(,,,)四月,憲宗策試賢良方正能言直諫科舉人。他因直言敢諫,為執政者所忌。
元和十年,藩鎮李師道、不承宗遣人到長安刺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請急捕賊,以雪國恥,為執政者所惡,以莫須有的罪名貶江州司馬。自此淪落天涯,悲憤悒鬱。
元和十三年十二月,白居易遷忠州刺史,政治上有了轉機。他吸取過去的教訓,採取明保身、隨遇而安的處世態度,並從此心向佛、道。此後可謂官運亨通。
為避免捲進政治鬥爭漩渦,他請求外遷,先後任杭州、蘇州刺史。在杭州任上,他疏理六井、築堤蓄水,以利灌溉。離任之時,他還將治水要領寫成《錢唐湖石記》,刊於石上,使繼任者知曉。據說離開杭州時,他把官俸留在州庫,作為公家緩急之需。他為官認真,深得百姓愛戴,任滿離蘇時,父老泣別,「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相送十里。
大和元年(,,,),改任秘書監,又回到了長安。他深感年老力乏、宦途
多險,便決意引退,自此長別帝京,既可保富貴,又能遠禍全身。居洛陽期間,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時相往來,藉與寺僧談禪以解憂悶,自號「香山居士」;又頗放意詩酒,自號「醉吟先生」,因此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傳」,作為自己的身世告白,如同陶淵明寫「五柳先生傳」一樣。他死後墓旁的碑石上就是刻著「醉吟先生傳」。會昌六年(,,,)逝於洛陽。相傳他去世之後,在洛陽龍門過往的行人,都到他墓前邐酒祭奠,以致墓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濘。
相傳他「每作一詩,令一老嫗解之。問:『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又復易之。」白詩雖淺而經過千錘百煉。言淺而辭美,言淺而意深。 2.運用強烈的對比突出主題。
白居易的諷諭詩,善於描述兩種對立的情況或人物,通過強烈的對比揭露矛盾,抨擊黑暗。如在《輕肥》中,作者描述達官顯宦的豪華酒宴之後,以「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作結,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3.描寫生動形象。
在白詩裏面,有許多生物形象的描寫,顯示作者卓絕的藝術才華。白詩沒有赤裸裸的說教,作者的思想感情都通過形象去表現。
白居易主張詩歌要有關人倫教化,要反應社會現實。故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文學主張,認為文學的作用在於「補察時政」、「泄導民情」。故他所提倡的新樂府運動,就是繼承漢朝樂府反應現實的傳統,並加以推陳出新,其特點是自創新題,不以入樂與否為衡量標準。
三、作品欣賞: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 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嘴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 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 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餘。 三月無雨早風起,麥曲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歛暴徵求考課。 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爪鋸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
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昨日里胥方到門,手持敕牒牓鄉村。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
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
《池上》。 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元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
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白居易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诗歌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以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指导思想。他的“兼济”之志,主要是实行儒家的仁政,当他受皇帝信任的时候,在政治上直言极谏,无所忌讳,敢作敢为,诗歌创作便积极反映民生疾苦,为补察时政服务;当他失去信任而不能有所作为时,便请求放外任或做分司闲官,远嫌避祸,以诗、酒、禅、游自娱,诗歌创作则主要表现个人感受。无论达和穷,他都离不开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很多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在中唐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这种诗歌理论对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病,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大历以来诗坛上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也有针砭作用。但是,他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现实政治需要,有时把诗歌变成押韵的谏章,又是不恰当的。有时他运用这种理论来批判谢灵运、陶渊明、谢?、李白等著名诗人,便不免显得偏颇和狭隘。同样,如果一味强调“辞质而径”等诗歌的表现方法,势必束缚诗歌艺术的创造,拘限诗歌风格的多
样,难免有浅率之弊,因而受到晚唐诗人杜牧及宋代一些诗人的批评。
白居易诗歌的创作风格,后世颇有争议。有人说他“俗”,说他“浅”,矜耀富贵,吟弄风情,存在着格调低下的庸俗的一面,缺少蕴藉含蓄的韵味和抑扬顿挫的气势。但他的成功之作,多能做到"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在平易、切近的形式里蕴含深远的思想情趣,有力地显示着白诗通俗化、大众化的重要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晚唐的许多诗人,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受到白居易诗风的启示。此外,元、明、清历代剧作家有不少人取白居易作品的故事为题材编写戏曲,如《长恨歌》演变为白朴的《梧桐雨》、《琵琶
行》演变为马致远的《青衫泪》等。白诗的词句,也有很多被宋、元、明话本所采用。除诗歌以外,白居易的文章写得也很有特色,他以其创作的实践,推动了散文的革新。
由上可以知道,白居易不仅在诗歌上给予后人有很大的影响,更是以其超然自适的性格和人生智慧赢的文人的尊敬与崇拜。他的一生,影响深远~
唐朝那个被贬官谪居的白居易,偶遇琵琶女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你说写就写呗,非写那么长,而又偏偏被“不务正业”的 于 老师给瞄见了,我们还得背~别告诉他,万一穿越时空来了,再讹上我咋办,
于是,在一个万里有云大雨没盆的日子,我们在一间不大的屋子里开始了《琵琶行》的背诵比赛。瞧,漂亮女生袁歆闪亮登场了~只见她面向墙壁侃侃而背,好像没脸见人似的。我们男生对她是恨得入骨三分——她太霸道了,诗背得贼好~只见她脸憋得通红,红里透着黑,黑里泛着蓝,蓝里有点绿??反正不是好色——我瞎掰的。她开口了:“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怎么有点卡呢,就像一个人走路,一会儿撞树上,一会儿撞墙上,可人家只用了很短的几分钟就顺利过关~
第二个上场的是帅得无地自容的程沛田。他搬来一把椅子,侧身而坐,冲着另一面的黑板,把他不坚实的后背展现给帅呆了的我们,一字一板慢慢地背,好像一碗大米一粒一粒地吃,得吃好几十年呢。但必须得承认,老程背得好啊~
第三个展现的是贾永航,他一向属于超紧张的那类人,一上台,就让这小屋的紧张气氛增加了不少。他也搬来一把椅子,不过是站着背——拿椅子不当座位,自己累着去吧。背着背着,子弹不上膛——卡壳了。只见他紧握拳头,坐下了,背出来了~又卡壳了,站起来了~背了一段,又坐下了~如此反复,我们紧张的眼珠子都要出来了,他也终于磕磕绊绊地过去了。
我是接着贾永航后面的,也是第一个敢于直面“白骨精”们的~我坐在大堂之上,一拍惊堂木,啊不是,是黑板擦~满屋粉笔灰飞呀~大家那个笑啊~我面对堂下众多黑盈盈的眼睛,毫无惧色~用一分五十六秒的时间背了下来,然后缓步走到自己的桌旁,再也无力站起??
成功需要准备,什么都需要做好准备~磨炼才会成功,现在我倒要感谢白居易了??
啊~白爷爷,不要从唐朝回来,不要啊~
篇一:从白居易的写作故事谈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从白居易的写作故事谈应用文的写作特点
12自动化 李金堂 20120502113
提起中唐诗人就不能不说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且据说他每写一首诗都要念给市井老妪听,如果老人家听不懂,白居(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我眼中的白居易作文)易便弃之重写,所以他的诗都是很平易通俗的。
今天,我就从白居易的写作故事谈一谈应用文的写作特点。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
其实从白居易的评价中我们不难看出,白诗与应用写作有着相同的特点,最直观的就是平易性,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白居易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写得真实可信,浅显易懂。
同样的,应用文的写作也必须朴实平易,内容简明扼要,表述清晰流畅,这是应用文的一个基本特征。因为应用文求实用,重实效,所以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上,就要求简约有力,以最精炼的词、最恰切的语句把事情说清楚,不可含糊其词或晦涩难懂。在这点上,白诗与应用文是相一致的。
但是二者又有不同,诗以言志,可以运用赋比兴,讽刺喻等各种文学手法,而应用文是绝对不可以的。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个小故事
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院他人出游。一次,见有匹飞驰
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你们说一下这事。”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笑说:“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二人说:“那你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那二人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
而在北宋年间流行的险怪奇涩的“太学体”,正是在欧阳修借嘉佑二年主持贡生考试之机,极力排除抑制之下才开始销声匿迹的。
白居易最看重的诗当属讽喻诗,而白居易讽喻诗的数量虽然仅有一百七十首左右,但内容广泛,现实性很高,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其中,尤以《卖炭翁》最为人称道,而卖炭翁中又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最著名。
那什么是讽喻诗呢,讽喻诗,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反应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体现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其实诗人写讽喻诗,就是希望帝王能够看到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帝王们能体恤百姓之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写的讽喻诗有很强的针对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其希望的阅读对象,都非常明确。
而应用文同样如此,应用文都是针对实际生活、生产、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写作,而且应用文同样针对一定的读者而写。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下了不少新乐府诗。
那什么又是新乐府诗呢,所谓新乐府诗,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那么作为诗的一种,它必然也有着自己的格式。
格式的规范性是应用文特有的属性之一。格式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诗歌如此,应用文同样如此。那么如此说来,白居易的诗和应用文都有一定的格式它们的格式也必须规范。
二者之间同样有着不同点。首先,白居易的诗和应用文的格式不同,这是结构上的;其次,应用文的格式是有严格的规范的,它不允许任何创新,而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恰恰就是一种创新,这是创新性上的;再次,白居易的诗必然有着他个人的情感在内,而应用文是不允许出现个人情感的,这是情感上的。
这点我们从前文提的到白居易提出的作诗标准中就可以看出——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所叙述的事情必须核实过是真实得多,是采纳的人能够相信并传诵。这白居易所作的诗中多有体现。
真实性恰恰是应用文的生命,倘若应用文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应用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应用文必须绝对排斥虚构和杜撰,收集的资料要客观存在,调查的事项更是要准确可靠,反应的人越与事要真实可信。
在真实性上,白诗与应用文有相同的,但也有不同。诗歌是可以有虚构、想象、联想等,毕竟它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的文体。
说了这么多白诗与应用文相同的特点,与相同点下的细微不同。那么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地方完全不同呢,下面就要说二者之间完全不同的地方了。
应用文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它从本部门、本行业或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写,对象明确。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
而白居易的写作显然不是如此,它可能仅仅是诗人因人、因事或因物有感而发的产物。从创作目的上讲,不像应用文那样,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所以二者之间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创作目的。
应用文的时效性与实用性有着直接的联系。由应用文的写作目的我们就能知
道,问题的解决必须在一个有效的时间区间内,因此应用文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体现在写作和实用两个方面。
而白诗不会像应用文那样,超过一定的时间就再无人阅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就像窖藏的珍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香醇。所以它完全没有时效性的限制。这是二者最大不同。
通过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应用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体,与其他文体一样有着文体最本质的特征。而白居易的诗歌作为文体的一种,与应用文或多或少的有着相同点与不同点。
篇二:白居易 著名诗句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鸣。 《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李白 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将进酒》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选自《夜雨寄北》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选自《无题四首》中的第二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选自《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选自《无题二首》中第一首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选自《乐游原》
494、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6、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7、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清?曹雪芹?红楼梦)
498、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
、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清?曹雪芹?红楼梦)
514、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
515、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516、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517、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蝶恋花?答李淑一) 51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
519、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长征)
520、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
521、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长征)
52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
52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
52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到韶山)
52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
52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为女民兵题照)
52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2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52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和柳亚子先生)
530、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531、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送瘟神)
532、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533、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送瘟神)
50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508、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509、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
510、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
51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51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
478、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明?汤显祖?牡丹亭)
479、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8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48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8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明?王冕?墨梅)
48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48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 46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元?高明?琵琶记)
468、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记)
47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
47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刘基?卖柑者言)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
420、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
4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42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4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李清照?声
42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42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如梦令)
42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427、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春日)
39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39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
39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407、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
35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判官)
35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35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35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35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35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唐?杜牧?遣怀)
35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36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赤壁)
32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唐?白居易?琵琶行)
32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唐?白居易?长恨歌)
3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唐?白居易?长恨歌) ?关汉卿)近 (元
33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唐?白居易?长恨歌)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5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
25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唐?杜甫?水槛遣心)
25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5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唐?杜甫?月夜)
25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26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26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26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26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唐?杜甫?登岳阳楼)
2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26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26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
26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26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269、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唐?杜甫? 不见)
270、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杜甫?旅夜书怀)
27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27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27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27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7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7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27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唐?杜甫?赠花卿)
2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2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21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2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2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李白?劳劳亭)
22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22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吴歌)
2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22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2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2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22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22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2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23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2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23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2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2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
2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
2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唐?李白?北风行)
23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
2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篇三: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真是人间仙境,鸟语花香。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远离喧嚣的城市,独自开车来到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我眼中是独一无二的,它就是我的“桃花源”。
在春天,我在草地上打滚、玩耍。无论是站着、躺着还是坐着,心情都显得格外舒畅。温暖和煦的阳光轻轻地抚摸着我,它也催促着草儿们快快长大。春天是个阴雨连绵的季节,我独自站在空旷的草地上,没有树,也没有伞。雨落在身上那种凉凉的,痒痒的,舒服的感觉。耳边传来淅沥沥的雨声,它有点像草儿们正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的声音。 在夏天,我躺在一个可以遮挡烈日的地方,听着知了不停地叫唤声,安然入睡。醒来时,我可以在小河中钓钓鱼,因为这样可以为今天的晚饭加菜;我还可以在
小河中游泳,享受着那哗哗的流水声,清凉干净的河水和小鱼亲我手指头的感觉。有时我在水中玩耍时,还会“惊起一滩鸥鹭”。
秋,一个丰收的季节,我收获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仅甜在我的嘴里,还甜在我的心头。我漫步在田野上,聆听着一颗颗果实破壳而出的声音,听它们对生命的表白。我漫步在树丛中,落叶像是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用手想抓住它,但它从我手指缝里溜走了。我又从地上拾起它--一片被秋风吹得通红的枫叶,我把它放在我的口袋里,为自己留下一份成熟的秋天。
冬天到了,白雪纷飞,一片片白雪带着寒风飞临人间,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大棉袄。雪下了一夜,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一望无际的白色,粉妆玉砌,像一个白色的宫殿。我走出屋子,雪已经堆了一尺高了,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中漫步,虽然有些困难,但我没有走回头路。小河已被冻住了,我可以穿上溜冰鞋,从小河的上游一直滑到下游,寒风就像是一把把飞刀,把我脸割得通红,但我玩得很开心。
回首我的“桃花源”其实也只有一小河,一草地,一树林,一田野而已。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以后我一定会有自己的“桃花源”。
我总会在静谧得让人哆嗦的夜晚里,遐想着自己的向往。看着正对着窗子的那户人家,女孩捧着书本读书,朗朗的读书声,让我遐想到徜徉在书海中的惬意;听着树阴下那时而紧凑,时而悠闲的零零碎碎的脚步声,让我遐想到奔跑于阡陌小道与黄花菜地
之间的自在;望着天空,星星和月亮静静的躺在我的头顶,闭起眼,弯弯的月牙儿旁睡着害羞的几点零星,让我遐想到睡梦中那弯淡定的笑。
那份惬意,那份自在,那份淡定,不约而同地汇在了一起,编织成我心中的桃花源。 惬意,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向往“忽逢桃花林”所带给我的那种惊喜,惊喜过后又是另一番风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的那种整洁,给人以一种洁净、空灵的环境气氛。让人不自觉地想“偃仰啸歌”,肆意攀谈。
这是一种惬意,无拘无束。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和之心来衡量世事。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用闲静、惬意来融合生活。
自在,是一种生活享受。
我向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所带给我的那种怡人,怡人过后又是一种畅快淋漓的自在。那质朴自然的画中世界,一切都显现得如此单纯,如此美好。没有荒淫奢侈,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功名利禄,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有的只是“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宁静,有的只是“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的灵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徜徉在和谐、平静之中。g
这是一种自在,悠闲自得。
看着车水马龙般瞬变的生活,我们应该尽情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乐趣,从生活中汲取一丝自由和自在,像一只鸟儿那般,跳跃
在天空之中。这是一种对生活的享受,亦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
淡定,是一种生活真谛。
那些优美的辞藻渲染着我心中的桃花源,让我分不清孰是现实,孰是梦境。那种“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喜悦与和谐,描绘出一副恬静的水彩画;而那“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与世无争,却又交错出一个淡定坦然的空间。那是梦幻般的朦胧,是诗一般的现实。这一种淡定,忠实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所传达的意境。这是生活的真谛,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纯洁、空灵的心,我们便能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繁杂,屏弃荒淫与奢逸,找到心中那片桃花源。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副淡淡的水彩画,缤纷的彩色涂抹出一种丰富而不失光华的生活;我心中的桃花源,是副对比鲜明的板画,参差的线条交错出现实与遐想的融合;我心中的桃花源,是副充满童趣的漫画,可爱的笔墨描绘出生活中的愉悦与惊喜。我想,我会爱上这片桃花源,这片扎根在我心中的桃花源??
读了《桃花源记》,我感觉到了桃花源的美,景色美,人也美——和谐、热情、幸福。在作者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这样的桃花源是当时所有人的向往。如今,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时代变了,人们心中的桃花源也就变了。
我常常想,有没有一个清静安闲的地方,能拥抱自然的地方。这便是我心中的桃花源了——
如今,虽然没有了战争的硝烟,但却有了汽车的尾气,工厂的
黑烟,许多难闻的气味混在空气中,城市也就笼罩在其中。我想,深山老林里应该没有这些吧~城市中,少不了喧闹,汽车声、早市叫卖声,混乱地板结在一起。
我想啊——躲在一座山上,有河水,有瀑布,上有蓝天白云,下有芳草鲜花的山,有千百棵树,有千百只鸟。早上起床能听到一群鸟儿的叫声,河水淌过的声音。虽然这些声音有点杂,但比起城市机械的喧闹声好听多了,天然的声音,天籁之音吧,有什么能胜过自然,
脚下是绿草,有绿色香气的草,袭向人心。能让人感到自然的美妙,再好不过。山腰上,云层缭绕。山尖上看四方,层峦叠嶂。
这般“良辰美景”没有人能拒绝吧,如果生活可以无忧无虑的话,我心中的桃花源便是真正的仙境。
幻想啊终究是幻想,天下那有这样的好事,这样的世界只能和一颗向往“更美好”的心同在,这样的桃花源——在心中。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谓是人间仙境,鸟语花香,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让人把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在我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短暂的离开喧嚣的城市独自来到这个我心灵上的人间仙境。
在奶奶家的顶楼上有一块平台,起初这里空空的,看上去很荒凉,但总会有些不甘寂寞的人为那个平台增添色彩,现在的平台摆满了花花草草,细心的人更是为它们搭建了一间玻璃小屋。无意中闯进了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便喜欢上了这里无法自拔。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去那里报到,享受那个世界带给我的舒适感,我紧张疲惫的身心会在这里得到释然,闻着那清新的空气,突然觉得生活也不过如此,每天做着一样的事情,重复着一样的节奏,慢慢去习惯自己不喜欢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看看那些生机盎然的植物,简单而又多姿多彩的生活,没有城市的嘈杂熙攘,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更不用为了生计而匆忙奔波,其实简单也好是一种美。
夜空因繁星而增添美丽,平台因花草而变得生机盎然,我想生活也正是因为琐碎,复杂而变得真实丰富吧。
弃官归隐虽然让陶渊明远离了官场的污浊,但却不得不忍受***污吏的横征暴敛。其实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无法逃避世俗的束缚,除非自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桃花源”并不是世上已出具体的地方而是自己心里的一种仙境般的意境。
只要在心中保留一处这样的桃花源,当嘈杂繁芜的生活让心灵无法安定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桃花源那仙境般的生活,这样心灵才不会形同虚设,无论生活遭遇了怎样的烦恼,心灵的美好总会指引它去寻找属于它的归宿,那里是一处宁静的港湾,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大风大浪,最终都会在那里停泊。
守住心中的桃花源,才不会让自己迷失方向。
古堡里若住着魔鬼,那古堡就是地狱;星辰里若住着仙子,那星辰就是天堂。人最重要的亦是心境。
许多年前的一个梦,带我来寻桃花源,你说你是前世的花,为我开放到今天。心中的桃花源,红尘里看不见,你留下的那只船,能否带我回到从前,
人人心中都应有一个圣境,它不比天堂的灿烂,但也不能像地狱一般阴暗,至少也应是白云悠悠,青山翠树,细水长流,避开红尘,远离喧嚣,这就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可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灵被忙碌,烦躁,忧愁填充,还到哪去寻这样一个清静,优柔之地呢,于是我开始了寻觅。
恍惚中,一阵清风吹过,飘来一阵淡淡的花香,我置身于一个农家小院中。一个衣着褴褛、肩扛锄头的男子正在田间劳作,他笑眯眯的吟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乐哉~闲哉~”原来这就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我不解的问道:“您有如此出众的才华,却为何隐居山林,不干一番辉煌伟业呢,”他听罢,捋捋胡子,笑道:“此中有真意,欲罢已忘言。孩子,成功,辉煌固然人人渴望,可这样实在太累了。有时尝试一下放下包袱,亦是一种成功,一种幸福。哈哈~哈哈~”在爽朗的笑声中,他消失了,山林也消失了,天地之间,只有渺小的我。
哦,我明白了,其实心中的桃花源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只是它深藏在我们心底,被沉重的负荷、烦恼压抑着,不易发现,只要我们放下心中的重担,净化心灵,使之恢复纯洁,就能闻到心底
朋友,来吧,放下心中的包袱,使心情平静,在喧嚣城市的一
角静享来自灵魂深处的召唤吧~
篇一:我心中的世外桃源(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心中的世外桃源(500字)作文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值得让人盼望的地方,让人沉寂在这里,不想离开。那里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值得让人陷入,像黑洞一样,吸引你进去,是显得那样神秘。 湛蓝的天空笼罩大地,天上的白云也逐渐变换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色,给人的景象就如沉在大海里,看着水里游的小鱼般的悠闲。不必去猜想世间的种种猜疑,岩石上的源泉顺着凹凸不平的石块流淌下来,落在水中发出天籁般的响声,自然而和谐。 周边的桃花树,美丽的让人难以置信,有小孩在桃花树旁玩耍,悦耳的笑声荡漾在了每个人的心中。风吹动着桃花树上的桃花,顷刻间,数百片桃花飞扬起来,在空中飞飞扬扬,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舞动着华丽的舞蹈,像花雨一般,还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坐在大树下乘凉的老人,安详的看着在桃花树下玩耍的孩童,仿佛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般爱玩、爱闹,露出了嘴角的笑容。耕作的人也停下田里的农活,望着孩童,似乎在想念自己小时候的日子。大孩子站在小溪里,挽起了衣袖和裤腿,伸进了清澈的湖中,抓小鱼小虾。山中偶尔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似乎在诉说着某些事,但也不必去猜想,可能是山中归隐的道人,耐不住寂寞,也想放松放松吧。 会跳舞的
女子也在桃花树下舞动着,跳着跳着像是与桃花融合起来,美的无与伦比,美的让人窒息,绿油油的水稻分布在田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是那样神秘,那样引人遐想&&初二:于冰123
篇一:专题作文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秘密花园,里面装盛着无数种喜怒哀乐。我心中也有一片“世外桃源”,它别具一格,有着很多尚未开放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