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在有用分期借了一笔现金贷总共15000元,分期一年,每月应还1700.36元,利息总共5404.32元,请问他们是否为,目前我已经还了9个月总共15303.24元,请问接下来是否该继续还款
咨询编号:|联系手机:156***|上海-浦东新区| 18:33|1 位律师回复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法律所支持的未还年息不超过本金的24%,建议及时沟通合理还款,否则有可能被起诉,列入失信名单。
知情人士透露,在针对现金贷的整顿中,银监会、央行等监管层内部讨论认为,应对消费分期产品的规模、周期、利率等,同步建立监管指标,防止打着消费分期名义从事现金贷的情况发生。
监管风暴在现金贷市场刮着,让高利率现金贷走进大众视野,暴露了其中的弊端。
在此同时,广州某家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指出另一个产品的问题----消费分期。
“这实际上是打着消费分期名义进行的畸形现金贷业务。”
如双十一期间,各平台开启的“加杠杆”狂潮,席卷了高、中、低人群,甚至毫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也包含其内。以分期平台花呗为例,其中使用花呗分期的大学生并不少。
且其官方称“大学生额度不超过2000”,但据网易财经抽样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额度超过2000,甚至过万者存在。
除此之外,不少大学生不仅有着花呗分期,同时还有京东白条上千元的额度。
“电商巨头们为了刺激交易大肆放水,以获取更多的销售佣金、利差收入和银行结算费用,”一位股份行分管零售业务的高管向网易财经分析指出,“它们这么做有很强的动机,但是有诱导消费之嫌,还容易伤害没有借贷能力的人。”
除了购物分期之后,***也是该产品的一大利益方向,利息堪比高利贷。
“花呗、京东白条、借条、任性付***,5分钟到账。”
这是在各大社交论坛、QQ群、微信群及社区流传的广告。尤其是在现金贷陷入整顿之后,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大有小溪变大河的趋势,不少资金中介和客户开始转向分期中寻找机会。
“发二维码,打开支付宝扫面,选择花呗付款,付款后,截取账单详情发给中介,短时间回款到***支付宝账号。”
这是一种以交易(通常为虚假交易)的手段,将花呗中的额度***出来,扣除应有手续费,将余额退回***者账户,完成***。
其中所收取的手续费,根据不同平台,而有所不同。目前市场上,花呗***的手续费是较为便宜的,如***10000,通常手续费为18%,京东白条闪付为20%,京东商城货到付款为25%。
另,***手续费并非固定,当额度越高,手续费相对越低,如花呗***如果不满万元,则收取20%,最低100元;6万以上则是12%。
据中介人士解释,如此高昂的手续费,是因为阿里“严打”***,导致成本升高。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人打着低点位的幌子,骗取***者所要***的费用。
除此之外,使用者还要承担借款利息,一般分期借款的利息在12%--18%之间,综合利率在24%--43%,有着向现金贷看齐的趋势。
而围绕着消费分期的灰色产业链,并不只限于代客***,还有账号、额度的***交易,很多中介成批收购账号,并对之做出包装,获取高额度,再将账户出售,或是***获利。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消费金融体系完善的征信体系缺乏的提现。使用者在缺少物质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进行,缺乏应有的保证。此时,征信数据成了消费金融业务拓展的关键,而构建社会征信体系是如今尚未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应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解决消费金融风控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针对现金贷的整顿中,银监会、央行等监管层内部讨论认为,应对消费分期产品的规模、周期、利率等,同步建立监管指标,防止打着消费分期名义从事现金贷的情况发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本文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