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题怎么算呢 互联网金融爆雷认知

近期,P2P行业因大规模、密集的“爆雷”备受关注。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厂商小米却也意外中***:有网友在微博、知乎等平台相继发文,因在小米的会员VIP任务系统和小米运动APP中,推荐了P2P理财产品,而这些产品相继爆雷,将小米推到了聚光灯前。

小米推荐P2P平台相继爆雷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P2P发展监测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国内在运营P2P平台共2835家。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一年间,新增P2P平台141家,消亡1407家,今年上半年新增P2P平台36家,消亡721家,消亡平台数远高于新增平台数。P2P行业已经从野蛮生长期进入淘汰期。

而根据寻找中国创客统计,在6月1日至7月13日的42天里,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日均2.6家。

近期,有网友在微博和知乎发起了话题:如何评价小米推荐的P2P平台相继暴雷?

网友反馈,在手机系统内置的“会员VIP”任务系统以及小米运动APP推荐中,有一些P2P理财平台的广告推送。除了广告推送之外,小米还给予注册或投资这些APP的用户给予奖励。比如“金柚发福利,米粉畅快拿”,米粉可以有200经验,和5个金币;投10万返26000…还有“米粉专享”。

图一:小米会员VIP任务系统P2P企业推荐

图二:小米运动P2P投资送豪礼

图三:米粉专享P2P投资奖励

据了解,小米推荐的P2P平台小诸葛、金柚、管家金服、秋田财富、小灰熊金服等已经相继爆雷。有媒体称小米VIP任务推送的P2P平台,80%以上已经爆雷。对此,无从考证,因为目前小米系统中已经将推荐的P2P企业下架。

其中,对于小米推荐的P2P企业问题一事,早在今年1月份就有米粉反馈,小米推荐的两个P2P企业:金财蛙、金坳财富是“宋基”系的诈骗平台,并提醒小米加强审核机制,防止米粉因为信任小米,而上当受骗。

小米已下架3000多金融类APP

对此,小米内部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其实在6月底开始小米就陆陆续续接到用户的投诉。目前小米方面接到的相关P2P平台风险投诉的用户数量累计429人,涉及金额约4000万元。

所以,在第一时间下线了所有关于P2P推广的广告。

“小米全面清查了3000多款金融类的应用,而且也不再上新的P2P企业了。”该人士透露。

在统计小米用户受损情况和清查金融类应用的同时,小米还在尽量帮助用户向涉事P2P平台追索维权。比如向用户提供我们所掌握的P2P平台地址、负责人联系方式,同时帮助用户报案并提供所需材料的清单。

据上述人士透露,小米今后还会对所有第三方广告推广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和限制,强制进行更高频、更醒目的风险提示等,避免对用户产生误导的可能。

在微博上已有网友反馈受到损失。对于这一损失,有网友开始声讨小米。

对此,相关人士认为,小米应当承担部分责任,因为这些P2P企业在小米系统中除了是广告推荐之外,还有米粉专享和任务活动,小米应该与这些企业有部分商务合作。因此,应当承当部分责任。

但也有网友认为,小米只是负责推荐,并且有了“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提醒字样,网友在看到如此超高收益的时候,应当知道会有相应的高风险存在。

知乎发起的关于“小米推荐的P2P平台相继暴雷”话题已经很多,虽然被删但仍有新的话题更新。

图五:知乎话题被删、更新

小米官方资料显示,截止2018年3月份,MIUI月活跃用户约1.9亿,MIUI是小米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将智能硬件与互联网服务结合在一起。在这1.9亿月活跃用户中存在着一群被称为“米粉”的热心用户,他们忠诚于小米品牌,积极参与小米平台、并积极为小米的产品研发提供建议。截止2018年3月31日,拥有5个以上小米互联网产品的“米粉”数量超过140万。

在小米主要收入中,互联网业务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小米的用户平均互联网收入从201年的28.9元上升至2017年的57.9元。2018年第一季度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4%,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占公司整体毛利的比例为39.6%。

小米在招股书中也提到,目前公司的互联网变现主要集中在中国境内,重点为互联网广告以及增值服务。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和P2P风险化解工作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闫雨昕)针对近期互联网金融平台“爆雷”风险事件,记者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上述小组认真分析总结了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对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以下工作安排。

一是尽快部署行业检查和企业自查。有关部门近期将以“一个办法、三个指引”为依据印发现场检查细化标准,组织行业检查和企业自查,边查边整,即查即改。

三是引导不合规机构良性退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妥善处理退出机构的资产债务关系,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平台债权债务转出、出让和兼并重组,尽最大可能保障投资人权益,实现无风险退出。

四是依法处理严重违法违规机构。对于恶意退出经营、“跑路”、抽逃资金等性质恶劣的行为,要依法严惩,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五是严厉打击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对于借本次风险事件进行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要给予打击、纳入征信系统、建立失信惩戒制度等措施。

六是对违法违规自媒体进行治理。对于夸大事实、进行不实报道,以及对机构进行敲诈勒索的自媒体,有关部门要进行重点治理、严厉查处。

七是做好与投资人的沟通引导工作。有关平台和政府部门要耐心听取投资人诉求,做好政策宣传,明确专项整治工作“保护合法、打击非法”的总体精神,提升投资人对投资、借贷的理性认识,增强风险辨别和防范意识。

八是推进网络借贷长效机制建设。抓紧研究网络借贷发展的体制机制、监管安排、准入管理、监管科技等,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借贷平台依法监管提供法律依据。

九是切实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中央有关部门,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各地方人民政府、行业自律组织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作,共享资源。要压实从业机构法律责任和股东连带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共同促进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由科斯基原创,欢迎转载!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不断曝光的金融风险。许多互金大案不断“爆炸”,成为震动中国社会的“金融地雷”。以近年爆出的大案来看,从e租宝,到中晋、泛亚系,再到钱宝网、善林金融、云联惠,打着互联网金融名义的非法集资一个比一个疯狂。

以e租宝为例,上线仅仅505天,就吸金高达747亿元,吸引投资用户高达90万以上,成为仅次于陆金所、网信理财、红岭创投的第四大互联网金融玩家。该案最终审理中的涉案金额高达762亿,未兑付金额高达380亿。自2011年至2016年,累计停业及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达到1896家。

进入2018年,互联网金融领域仍在不断爆出大案。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2018年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停业转型平台17家,问题平台63家,创下今年单月问题平台爆发的最高峰。近两个月来,国内爆雷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就有“钱爸爸”、“一两理财”、“多多理财”、“萌小薪”、“投融家”(累计交易额103.3亿元,145万用户)、“牛板金”(累计交易额达390.88亿元,累计用户825395人)、“得宝理财”、“零钱罐”、“火球网”、“佑米金融”、“唐小僧”(累计交易量达750亿元)、“联璧金融”、“五星财富”等多家。

截至7月7日,近期仅杭州出事的P2P平台累计交易总额就超过500亿,用户数量应超百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和演变,与政府的政策推动形成了一对奇妙的组合。

自2014年算起,“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有五个年头,每年的措辞有所不同:2014年,报告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5年,回顾2014年工作时,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部署2015年工作时,则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2016年,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2017年,提出“对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2018年,“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

从最初的“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再到“警惕风险”,然后是2018年的“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措辞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行业大环境的变迁,也反映出行业风险的暴露。未来国家将出重拳整治,对此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能再继续上当受骗。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