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纸钱研究 姓名:周海琴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林国平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纸钱是中国社会文化的特殊产物,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 文以福建地区纸钱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 过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论述纸钱历史、福建地区纸钱种类与 功用的基础上,分析福建地区纸钱分布与特点,探讨纸钱背后所代表的信仰观念与 文化意涵。文章指出,纸钱作为一种象征媒介物,是国人某个层面文化理念与内涵 的实践,并在某个特殊层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此外,本文还对纸钱经世 不绝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纸钱福建区域文化宗教民俗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纸钱,被认为是灵冥世界使用的有价证券,用于祭祀鬼神。它的本源形态是丧 葬所用的冥币,前身为战国时期的泥质冥钱。魏晋南北朝时民间出现纸钱,但仅用 于丧葬祭鬼,唐朝时纸钱被引入官方祀典并开始用于祀神。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纸钱出现了多种样式,其功用从早期的祭鬼渐向通神发展,由民间渐向上层社会渗 透,.从而成为鬼神通用遍行三界的民俗标志物。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绪论:阐明选题缘由与意义,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介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与 资料来源情况。 第一章:以时间为轴,考察纸钱的产生与发展,以期对纸钱纵向发展历史有一 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纸钱产生的思想根源为国人的泛灵信仰与祖先崇拜,承袭 于丧葬所用之明器与祭祀所用之祭品,初现于魏晋而盛于唐,后世在沿用的同时又 有所发展,从而形成今日复杂多样的纸钱形式。 第二章:将田野调查收集到的福建地区纸钱进行分类,分析各类纸钱的起源与 产生依据。首先按型制的不同分为平面式纸钱与立体式纸钱两大类,其中平面式纸 钱又分纯纸、纸箔、纸镪、冥票与印纸五大类,立体式纸钱因只见于兴化地区与闽 北建瓯,且具极强的地方特色,故按使用地区进行相关描述;其次,根据以上对福 建地区纸钱种类的分析,探讨各类纸钱之源有三:阳世通货的模仿、其它民俗事物 的借用与民间“经钱一体”观念的实践。 第三章:通过对福建地区民众对纸钱的使用习惯与方法,了解纸钱在民众日常 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纸钱所具有的功用。由于纸钱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并 在全国各地广泛流通使用,在这过程中被人们不断地赋予新的想像,而变幻出沟通 鬼神之外的其它功能,如通灵与标识。 第四章:通过考察福建省七大方言区纸钱分布与使用情况,以期对各时期、各 地方纸钱有所了解。首先,福建是移民社会,七大方言区的形成与外来移民有莫大 关系,外来移民进入福建必然带来他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在纸钱上必然有所体现; 其次,福建多山造成交通不便,因此各自的生活方式又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传统的 纸钱样式亦可流传至今;第三,据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提出的重出立证法与周圈 论,通过比较各地不同的纸钱民俗,分析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过程。 V 中文文摘 第五章:透过世人对纸钱的不同看法,深入分析中国礼仪制度如何渗透至民间、 内化为民众最基本的观念与主体意识,成为人们生活的规则和理由。儒家学士对纸 钱或保守或非议或不置可否,但基本上遵循“人道鬼事”的指导思想,将其视为教 化工具或稳定社会关系的手段;民众对纸钱则是普遍接受,并自行衍生出一套解释 系统;基督教传教士虽对纸钱进行了大量的批驳,但仍不能杜绝教徒对纸钱的使用。 结语:通过上述对纸钱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分析,探讨纸钱得以产生、赖以生存、 流传至今的原因。 VI Abstract Abstract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纸钱研究 姓名:周海琴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林国平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纸钱是中国社会文化的特殊产物,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本 文以福建地区纸钱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 过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论述纸钱历史、福建地区纸钱种类与 功用的基础上,分析福建地区纸钱分布与特点,探讨纸钱背后所代表的信仰观念与 文化意涵。文章指出,纸钱作为一种象征媒介物,是国人某个层面文化理念与内涵 的实践,并在某个特殊层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此外,本文还对纸钱经世 不绝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纸钱福建区域文化宗教民俗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纸钱,被认为是灵冥世界使用的有价证券,用于祭祀鬼神。它的本源形态是丧 葬所用的冥币,前身为战国时期的泥质冥钱。魏晋南北朝时民间出现纸钱,但仅用 于丧葬祭鬼,唐朝时纸钱被引入官方祀典并开始用于祀神。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纸钱出现了多种样式,其功用从早期的祭鬼渐向通神发展,由民间渐向上层社会渗 透,.从而成为鬼神通用遍行三界的民俗标志物。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绪论:阐明选题缘由与意义,分析前人研究成果,介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与 资料来源情况。 第一章:以时间为轴,考察纸钱的产生与发展,以期对纸钱纵向发展历史有一 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纸钱产生的思想根源为国人的泛灵信仰与祖先崇拜,承袭 于丧葬所用之明器与祭祀所用之祭品,初现于魏晋而盛于唐,后世在沿用的同时又 有所发展,从而形成今日复杂多样的纸钱形式。 第二章:将田野调查收集到的福建地区纸钱进行分类,分析各类纸钱的起源与 产生依据。首先按型制的不同分为平面式纸钱与立体式纸钱两大类,其中平面式纸 钱又分纯纸、纸箔、纸镪、冥票与印纸五大类,立体式纸钱因只见于兴化地区与闽 北建瓯,且具极强的地方特色,故按使用地区进行相关描述;其次,根据以上对福 建地区纸钱种类的分析,探讨各类纸钱之源有三:阳世通货的模仿、其它民俗事物 的借用与民间“经钱一体”观念的实践。 第三章:通过对福建地区民众对纸钱的使用习惯与方法,了解纸钱在民众日常 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纸钱所具有的功用。由于纸钱历经了千百年的岁月,并 在全国各地广泛流通使用,在这过程中被人们不断地赋予新的想像,而变幻出沟通 鬼神之外的其它功能,如通灵与标识。 第四章:通过考察福建省七大方言区纸钱分布与使用情况,以期对各时期、各 地方纸钱有所了解。首先,福建是移民社会,七大方言区的形成与外来移民有莫大 关系,外来移民进入福建必然带来他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在纸钱上必然有所体现; 其次,福建多山造成交通不便,因此各自的生活方式又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传统的 纸钱样式亦可流传至今;第三,据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提出的重出立证法与周圈 论,通过比较各地不同的纸钱民俗,分析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过程。 V 中文文摘 第五章:透过世人对纸钱的不同看法,深入分析中国礼仪制度如何渗透至民间、 内化为民众最基本的观念与主体意识,成为人们生活的规则和理由。儒家学士对纸 钱或保守或非议或不置可否,但基本上遵循“人道鬼事”的指导思想,将其视为教 化工具或稳定社会关系的手段;民众对纸钱则是普遍接受,并自行衍生出一套解释 系统;基督教传教士虽对纸钱进行了大量的批驳,但仍不能杜绝教徒对纸钱的使用。 结语:通过上述对纸钱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分析,探讨纸钱得以产生、赖以生存、 流传至今的原因。 VI Abstract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