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人们为什么会怀念一直老黄牛精神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是鲁迅先生给予牛的秉性最崇高的礼赞,这种秉性亦正如在文化田畴中矢志伏枥的丰城一批本土文人。

丰城的文人们,创造了丰城辉煌的历史和文化,他们所孕育的文化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丰城人拼搏进取、自强不息。

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及其精神大多数是靠文人们来传承、挖掘和弘扬的。丰城的历史上不乏一批在全国具有深远影响的文人,“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唐代诗人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里盛赞的便是丰城。汉末高士徐孺子,唐代江西首位文状元王季友,明代抗倭名将、诗人邓子龙,现代著名戏剧学家熊佛西,《辞海》主编夏征农等文化名人不仅在丰城,而且在全国的历史文化天空都是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的;杨白时、熊恢、范庆云、毛庆蕃等近代文化名人也在全国文化界占有一席之地。著名作家马正太、杨昭、肖高根、李新根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演员涂玲慧、歌唱家周文珊、邬成香及作家陆根如、杨成义、陈小平、雷子龙、吴则谦等均成绩不菲。

一大批丰城的文人矢志传承、弘扬和创造着丰城的灿烂文化。

洪州窑、金盆架、孔子庙、万寿宫等历史文化遗存在丰城大地上星罗棋布、交相辉映;剑文化、陶瓷文化、书院文化、水文化、商帮文化及岳家狮、花钗锣鼓、梅烛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极为深厚的丰城文化内涵。

丰城的文人们,从来都是把自己的荣光建立在家乡的荣光之上的。尽管是微薄的,正如夜空那星星,微微地闪烁却是恒久的。

赣水滔滔,文脉相传。一方水土养就一方同样秉性的人。历史的车轮铿锵驶入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丰城一批本土文人在祖辈先贤的精神浸润下,立足本土,放眼全国,为丰城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今日“开放大气”、“百强进位”的一种新“丰城精神”的深层内涵。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拓荒犁(李和海)、喻新年、徐国亮、田文宪等为代表的丰城诗歌作者便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等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屡屡亮剑。他们吸着劣质的烟升腾才气,喝着廉价的酒激发才情,住在简陋的居室里酝酿才思。他们团团抱在一起为丰城文学振臂呐喊。那个时期可说是丰城诗歌的鼎盛时期,以至于在江西文坛有了诗歌的“丰城现象”之称。

1996年,一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现实针对性极强的万言五字歌《农民教育五字歌》走进千家万户,从丰城一直红透江西,省内外十几家主要媒体纷纷聚焦丰城这别开生面的农民教育方式。甘济湘,这位文化战线上退休的老干部为自己的作品能有这番影响泪盈满眶。尚庄高龙辉,一个年逾七旬的退休老职工,历时十几载,从全国各地文献中搜集有关名人与丰城的渊源故事,并自费出版、向人们赠送他的呕心之作《名人与丰城》。档案馆退休老干部罗老生自费编印《经典文粹》上百期。没有任何组织给他们写作的任务,也没有任何人要求他们如此去做,他们仅凭的就是一颗真正文人的责任之心。新世纪之初的这十几年里,丰城文化之强盛令人瞩目,《身为党员》及《丰城,我可爱的家乡》传遍神州大地,一部《丰城剑气》电影映红了大江南北,激起了无数丰城人热爱家乡的强烈情感。傅瑶华、丁细根的名字也随之深入人心。易华,这位导演兼编辑集于一身的丰城本土文化人士也将成功的喜悦浸濡在家乡这片热土上。去年,市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微电影《正道》成功拍摄、韩国一家电视台今年又准备在丰城以邓子龙事迹为题材拍摄一部电视剧……

文化界中的如虹剑气激荡着整个剑邑大地。于是,剑文化在一个名叫毛静的普通年轻人矢志挖掘和不懈拭擦下开始熠熠闪光。剑,真正开始代表着丰城的灵气、精气、神韵。熊光平、丁旭的小品带着“丰城品牌”“丰城名片”,犹如一把宝剑闪亮在全国地方的小品舞台上,并屡获全国性大奖;吕志明、卢明燎、盛志逖等100多名丰城摄影爱好者,熊胜虎、杨才源、刘耕发等一大批书画爱好者每年均要摘下20几个全国、全省性大奖;更有金达迈、甘家旺、何顺清、徐谷子、程亮、熊长福、李由厢等十几位醉心史志、痴心民间文学、倾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前辈,他们著作颇丰,饱蘸心血,几乎80%以上的文字是叙丰城、说丰城、讲丰城,唱家乡、赞家乡,把本土文化诠释得更为酣畅淋漓。50多名丰城本土文人已成为全国、全省各类文艺协会会员。2008年,《光明日报》二版头条、《文化报》一版相继介绍丰城文人写书编书成一大热点,据粗略统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至今,丰城本土文人仅出版个人专著便达62部。

丰城的文人们大多历经磨砺志弥坚,他们的人生经历有的极为坎坷,但他们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所持有的阳光心态总能给人深深震撼、感叹!

李由厢的成才经历和成名故事曾让无数人感奋过激动过。他一生从未真正进过课堂,如今年近七旬,出版个人诗集3部,文化前辈夏征农、高占祥等均对其刻苦自学精神予以高度评价。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他丧妻、家庭经济极度拮据之时,竟将自己栖身处所作为村里文化活动中心,创办丰城第一家农民诗社,并时常在村里开展农民赛诗活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次报道宣传过他和他的农民诗社。

丰康乔写了39年的儿童诗歌,却23年坚持自费油印儿童诗歌小报,至今已编170多期,写下了5000余首儿童诗歌,不久前由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主编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中国儿歌大系》收录了他数首作品。康乔先生已六十有五,早年是一家化肥厂的职工,化肥厂倒闭后他便一直辗转在多家单位部门做些看门、扫地、养花之类的临时工。生活虽是清苦,却是童心不泯,激情不减。这位心态不老的老诗人仅2013年至2014年便先后出版《一生都在春风里》、《月亮的故事》、《丰城抒情》等三部诗集。

2002年,一部乡土气息浓郁的长篇小说《回龙湾》在江西文坛引起一阵轰动。小说作者名叫甘茜芝,1992年,他因患脑血栓导致右腿右手残疾。他的这部32万字的长篇小说《回龙湾》是他用左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4年才完成的。如今,他先后出版了6部长篇小说,字数达200多万。

身处乡野,草根菜叶养大志,譬如李由厢、徐谷子、丰康乔、孙流航、雷焕振、高龙辉、卢明燎、盛志逖等;身兼公务,工作写作两不误,譬如喻新年、余新华、程亮、吕志明、毛静、熊学义、熊广平、黄国华等;体残病缠,夸父逐日有奇志,譬如徐国亮、甘茜芝、涂信之、苏玉兰等;解甲退休,老当益壮更奋蹄,譬如金达迈、甘家旺、丁细根、甘济湘、曾福龙、吕爱民、杨才源、熊胜虎、刘耕发、孙圭臣等。丰城的真正文人,大多没有显赫的身家地位,是不需要怜悯的,只要给他们一方成长的土壤就会满足灿烂;只要给他们一点真诚的鼓励就有春华秋实。他们忍得下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抗得起诱惑,唯一舍不下,割不掉的是对生活的感恩,对家乡的挚爱,对信念的执著追求。他们鲜有悲观厌世、燥热骚动,他们心中永远坚守着不卑不亢、谦恭谨慎的为人准则;信守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理想信念。为人一如为文,坦率如高天行云,真诚似山间清泉。此实为开明大气也!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正如诗人臧克家《老黄牛》中所说的,丰城的文人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校长谈就业】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人才培养质量是影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 来源:党委宣传统战部 添加时间: 10:43 阅读次数:351

  日前,大连海事大学召开2016年学生就业工作会议,校长孙玉清在会上作总结讲话,部分原文摘录如下: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会议开得非常好,民强副校长做的就业工作总结报告仔细、完整地分析了我们学校整体就业工作情况,各位学院(系)领导也都对2015年的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目前,学校正在进行深化综合改革的工作,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问题和需求,那么这个导向如何落地,我想大家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与大家沟通一下思想。

  首先,就业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要坚持问题导向。我们收集到各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有的指出了我们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无论是校友还是社会有关人士,提供这些信息,都是关注学校、关心学校,所以我们应当怀有感恩之心,因为他期待学校能做得更好。那么下一步,我们怎么对待已经分析清楚的问题?有哪些方案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学校章程明确我们要引领海事教育发展,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案要以此为着眼点延伸开来,要回答好“如何发展我们的特色、如何成为一流、如何去影响行业”这些问题。

  要坚持需求导向。专业是以满足职业和社会分工需求为目的的。其中的逻辑就是,需求决定就业,就业影响专业,专业满足需求。我们一直在说海事大学的专业设置要服务于交通运输全产业链,特别是要更加集中在航运的全产业链过程,这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思路。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建成若干个世界一流大学,

要有更多世界一流的学科。

目前学校“双一流”建设已经启动。如何落实“双一流”?它的理论与指导思想是什么?我们要有明确的定位,要进一步明确我们的主业方向,就是一定要咬定专业发展方向来确定我们大学的构架。

  我们研究世界一流大学不难发现,拥有一流专业是其重要标志,一所大学的本科专业若能全球排名第一,这样的专业所涉及的绝大多数学科都排在世界前列,其潜在规律就是专业对学科发展具有牵引作用。

  我们在会见银行、保险公司等方面来访者的时候,他们非常明确地提出:“海事大学为什么不培养航运金融这方面的人才呢?我们很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因为我们从财经院校招来的金融专业学生不懂船,我们也没有懂船的从业人员,没办法开展系统培训。如果你们能够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真是雪中送炭”。

  因此,专业也要强调协同建设,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国家现在关注工程背景的或者要求有实践能力的人来做大学老师,其中深意也在于此。

  其次,人才培养质量是影响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才是就业的根本保障。加强专业建设,要研究怎么样修订专业的教学大纲,以适应新形势对我们具有特色的本科人才的需求,这些非常重要。

  关于人才培养,在此我提出要求,重点完成“两个一”。一是引导学生树立起一个志向,这个志向一定要立意高远,适合他们自己,也适合经济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二是培养一个能力,要让学生们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志向,从知识传授、社会经验传达、性格养成等方方面面,通过加强“四商”培养,培养一代社会精英,国家栋梁。

  科研要反哺教学。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上,一定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加大投入,其中一条有效途径就是组建有效的团队,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传授知识的水平,从而实现科研反哺教学。

  我们要围绕学校的学科和社会需求组建团队,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某一领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努力研究解决的方向,同时这个方向还要具有发展前景。组建团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好互动,以科研反哺本科教学,带动教学质量提高。

  最后,做好各项工作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各司其职。

  我认为,开会内容关键要认真落实,不能走形式,而是要解决问题。在抓落实过程中,要依靠学校的核心力量,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组织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要各司本分,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让大家从心里迸发出热爱学校的热情,共同团结一心来谋发展。

  我希望通过各位,将这些正能量的信息传递到我们的每一位员工身上,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从大格局上,传递到整个海事大学,构成一个大团队、大组织的改变。我们既要做好舆论宣传;也需要像老黄牛一样脚踏实地的实干。我们要像雄鹰一样凌空万里、翱翔晴空,具有远大视野;也要像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任务、具有爆发力的猛虎。

以积极的心态,以踏实的行动,共同迎接学校“双一流”目标的实现,努力为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谋取更好的位置!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