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那股能低付出和收入高收入

“我昨天兴奋得一晚上没睡。跟您学戏20多年,终于拜您为师了。”6月19日晚上10点,散戏后的长安大戏院仍人头攒动,在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的主持和戏迷见证下,刚刚举办完个人专场的北京京剧院青年武生詹磊正式拜著名武生表演艺术家杨少春先生为师。喜收高徒,76岁的杨少春表示,对詹磊最大的期待便是“能好好继承武生艺术。不但继承,还要发展”。

今年6月1日,京剧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去世,梨园再失国宝,曾引发不少人对京剧武戏传承的关注。作为京剧重要组成部分,武戏近年来的发展并不景气。因剧目少、演出少,不少武戏演员已改行他就。

吃不了苦,端不了这碗饭

提起詹磊,小时教他学戏的老师评价很一致——勤奋刻苦,好学上进。1994年,11岁的詹磊考进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开始了漫长的从艺之路。在老师看来,那时的詹磊并不是个唱戏的好坯子。“小时候软腰子,身体又弱,比同班同学来说要差一点,嗓子还不好,我们都为他感到着急。”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秘书长王如昆回忆。

戏曲圈的人都知道,京剧里最苦最累的就是武生、武丑、武花脸还有武旦,没有顽强的毅力是坚持不下去的。为了能从事热爱的戏曲事业,詹磊在基本功的练习上一天都没松懈过,他在家里安着吊环,没事就吊腿;嗓音条件不好,他花钱找老师吊嗓子;到南方巡演,在39度高温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他就买来冰块用电扇吹着降温,坚持排练……

“我很佩服詹磊,他的右胳膊在一次演出中滑出一块软组织,后来开刀给挖掉了,特别让人心疼。可以说吃不了这份苦就端不了这碗饭。”孙毓敏坦言,“大部分戏曲演员的现状是八九岁开始练功,直练到30多岁,在外界仍缺少知名度,尤其武戏又被边缘化,演员长期脱离舞台一旦停下来就会回功,步入中年还有可能会发胖,武戏是京剧的一大特色,如果失去,就和别的地方戏没有什么区别了。”

善待武戏,戏曲界的专家不知呼吁了多少年。可在大多数人看来,情况并未好转。演员积年累月练功,换来的是一年少得可怜的几场演出,许多演员耐不住寂寞和偏低的收入改行。

“这也是我们的一块心病,北京京剧院多年来一直想坚守大班风格,一个完整的大班一定是文武兼备的,我们现在招演员也一定是武戏的好学生优先,武戏演出提成也在上涨。”北京京剧院副院长李师友介绍,武戏发展在政策和市场上都需变通。而现在的情况是,相关政策保障方面,武戏演员受伤后保险额度在减半,职称评定难度也很大;在市场上,一场大武戏下来要三四个小时,观众超过两个半小时就坐不住了,这些都对演员的发展很不利。

“詹磊这样的优秀人才应该主动找导演专门定做一些剧目,做小一些,就能在全国巡回演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支招说,现在小剧场也有了京剧和昆曲剧目,武戏可以进行尝试。“外行看戏很简单,就看演员怎么用技艺把故事讲好。詹磊能力过硬,但缺少一个会排兵布阵的导演。在市场推广上,院团经营者要打破陈旧观念,除了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自媒体和网络也可以成为很好的宣传方式,只要内容好,观众就会自发传播。”

“武戏知识在观众中的普及不够,现在京剧进校园,教的都是文戏,好多观众看不懂武戏,不知道它的卖点在哪儿。”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教授郎石昌提出。

“不能只开研讨会了,得想点辙救救武戏!”郎石昌呼吁。

“1964年以来,我们没排一出像样的大武戏,都是在恢复、加工、提高、整理原先的剧目。作为一个干了40多年武戏的演员,我不想看到武戏如此快速滑坡。”天津京剧院副院长张正秋表示,“今年,天津京剧院调用了近60名武戏演员,开始着手创排新戏《狄青》。”

创排新戏的同时,还要为搭建演员展示的平台,6月20日,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武戏促进会在北京成立,并提出在明年举办武戏展演大赛的想法,活动预计通过推荐和评比的方式,邀请京津冀三地艺术院校、专业戏曲院团的武生在北京一展风采,进而推出一批优秀武生。“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戏曲给予空前支持,国家艺术基金及各地文化部门都对戏曲有关项目重点支持,加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会对提振武戏地位、扩大武戏演员的影响很有利。”孙毓敏透露。

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上述活动的举办提出了建议。“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要有个很高的追求,要搭建一个武戏人才展示的大平台。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先做起来,做好了就可以推向全国。在预算上,也要把演员的保险费用算进去,给武戏演员应有的待遇和保障。”杨乾武建议,要争取文化部和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集中多方力量做大、做强。记者 李 雪

  原因:同样的付出,送餐员工资更高

  午后,记者走访了市内包括中通、韵达、国通、申通等几家快递公司的5个网点。经过询问了解到,受访的几家市级快递网点存在员工流失的现象,而市级网点之下的小型网点,因覆盖范围较小、收发件的业务不是很大,网点负责人暂时还没有听说此股“转行潮”或“离职潮”。

  在随机采访到的5位外卖送餐员中,记者了解到,其中的多数都表示自己选择送餐员职业而不是快递业的原因之一,便是收入的高低。“如果说那些送餐员月入1万元,我的工资可能就只有他们的一半,或者更少。我们这边,基本工资加提成,揽一件算一点提成,总的来说,月收入普遍收入在三千到四千元,五千元是那种干得比较好的。”快递员王加宝称。同时,也有快递员认为工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我之所以想要改行,一个方面是因为外卖行业工资稍微高些,另外一方面的理由是,外卖行业的风险相对较小,一份午餐的价格你想才多少,也就二三十,而一个快件的价值可能高达上千元。此外,送外卖的时间比较集中,无非是中午和晚上,而送快件是从早忙到晚。”陈师傅告诉记者。

  外卖配送员王晓琦(化名)向记者透露,自己的月收入在五六千左右,“一个月七八千的还是蛮多的,月入一万也是有的。每天起来,我们要做的是去抢外卖单,然后尽快送到顾客手中。我一天能有30单,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外卖送餐员的工资算法和快递员差不多,也是底薪加提成,提成的算法不太一样,比如一元一单,达到多少单以后,就是五元一单。尽管都是多劳多得的计件工作,但按月算下来看,手上拿到的确实要比快递员高些。”

  但可以明确的是,不管是快递员还说送餐员,付出的艰辛是差不多的。“送快递起早贪黑,昂贵的物件出了问题,快递员要负责;送的饭菜晚了,客户要给差评,会影响送餐员以后接单,出了问题这一单很可能就白干了。”一名曾从事过快递行业的送餐员向记者感慨。

  面对部分快递员的流失,快递公司也在积极应对。以中通快递为例,该公司表示目前正在努力完善各类福利制度,如“亲情1+1”:每年公司出1000元,员工出1000元,打到员工父母账户上作为员工的孝顺金。目前,绝大部份员工都已享受到此项福利,大部分网点还在分发各类节日福利。同时,各大网点让利于快递员,即提高快递员派费,最大限度的给予快递员收件的利益,保证快递员有较高的收入。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戴佳佳 摄影记者 王勤

原标题:你的收入为什么这么低,看看这公式就明白了

你的收入为什么这么低,看看这公式就明白了

投入:是对某件事的全部投入,包括体力、脑力、物资、金钱、时间、信誉、人脉等。

风险:就是某件事即使正常运作也仍然存在的失败的可能性。

因为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也不同,收益率一般和风险的大小成正比,即风险越高的基金种类可能获得的收益也越高。

所以假设你在一年内投入相同的金钱,影响你收益的就是你对基金的分析和操作(分析是脑力、操作是体力),以及基金自身的风险。

也就是说,如果想获得高收益,不仅要勤分析、合理操作,还必须要承担可能巨亏的高风险。

示例2,打工者和老板:

都知道打工者收入低,老板收入高,我们以工厂为例来对比一下他们之间的差异。

体力:打工者付出的多,老板少;

脑力:打工者职位和工种越普通的付出越少,老板付出多;

物资:从厂房到设备等几乎全是老板付出;

金钱:周转资金全是老板付出;

时间:打工者付出上班时间,老板几乎全天处于上班状态;

信誉:打工者的是个人信誉,老板的是个人信誉和企业信誉;

人脉:如销售等个别岗位的打工者需要人脉支撑,老板在整个经营过程都需要人脉支撑。

打工者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拿不到工资,老板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是倾家荡产还要坐牢。

从上面一对比就能看出来,为什么老板那么“风光”了。

不要以为老板只是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陪客户喝喝茶、聊聊天就能有那么高的收入,他还有很多付出是你看不到的、他承受什么样的风险和压力普通打工者往往想都想不到。

所以别只看收益的差距,还得看付出的差距。

其实人与人之间,往往只能看到别人愿意让你看到的部分,而且很多人更是选择性的只看自己想看的部分。这就使本不完整的信息更加片面,再以这样的信息还原某人或某事,得到的往往是自己一厢情愿的结果。

可悲的是很多人就是以这样的结果为基础,去评判别人、去羡慕别人。其实所羡慕的只是自己需要的甚至渴望的,但别人背后的付出和承担的风险他却选择性的回避了。

羡慕别人的高收益没错,想得到高收益更没错,但光想没用,高收益不会自己来找你。所以要行动:

第一步就是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个客观的评估,就像你去买基金或买股票之前都会先进行风险评估一样。

这一步体现的是对风险的把控能力,是要自己量力而行,即使失败了起码能给自己留下生存的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二步就是客观的对于投入部分的各个点进行评估。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才能知道自己补充哪个点回报率最高。

这有的像复习备考的孩子,为了得到更高的总分,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能快速涨分的科目上。

说起来只简单到两步就可以让自己的收益更高一点,但真正要想持续稳定的提高关键在行动、在坚持。所以你还抱着手机看什么,行动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