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特点?

首页高考指南高考问答正文2021-06-01 15:53|编辑: 李老师|阅读: 310 摘要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很多农村人特别是青壮年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农村人的打工收入增加了,但农村出现了很多的“空心村”,留在农村的多是中老年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农村发展是有效缓解贫困和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世界银行200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确立了促进农村发展五个战略:培育可实现有广泛基础且可持续农村增长的有利环境;增强农业生产力和竞争力;鼓励非农经济增长;改进社会福祉、更好地管理和缓解社会风险、减轻脆弱性;增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我国近年来日益重视农村发展,如:2005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建设美丽乡村。2015年一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发展如此重要,农村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应运而生。对于“农村区域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国际上农业农村支持政策从原来部门导向(sectoral based approach)转型为区域导向(territorial based approach)。二是需要从更大范围的区域层面考虑农村发展问题,而不仅仅从孤立的农村社区层面考虑。首先,很多环境保护问题、自然资源利用问题是跨社区、跨更大范围的区域的,有些经济社会活动具有外部性的影响,比如一个地方的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可能会影响到另外的地方,这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经济社会问题难以在行政村或社区范围内解决,因而需要在更大范围的区域层面来统筹考虑农村发展问题,平衡区域间的利益关系、权责关系。其次,小的农村社区限于资源、规模的制约,难以依赖自身的力量满足在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要么是资源不足,要么是投资规模太小、不合算,因而需要进行跨区域的联合、合作、协调,统筹规划,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统筹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成本收益方面才能更合算,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再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和城镇的地理界限越来越模糊,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资源交换越来越频繁,城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有些人在城镇上班,晚上回到郊区农村居住,城镇、农村之间在交通、土地利用、住房、教育等方面规划、建设更加一体化,城乡之间的交换要公平、合理,而不能再是城乡分割的。这些都要求从更大区域范围内来考虑农村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将“农村区域发展”理解成“农村与区域发展”,不仅包括农村发展,也包括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小城镇、县域甚至更大区域的发展。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综合整理制作,部分信息来源中国人民大学阳光招生信息平台,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上一篇: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特点是什么?下一篇:2021什么是“新工科”?包含哪些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村区域发展2021年高校在京本科招生政策变化情况2021-04-162021年高考相关问答汇总2021-05-31 没有更多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意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