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问重复的话题都会以“以前发电报是怎么发的”而称?

鼠疫的危害性大家都答得差不多了,我偏个题,来说说关于鼠疫的一个人国士无双零、前言鼠疫在历史上有着三次大爆发第一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爆发于查士丁尼大帝统治下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对,就是搞了《国法大全》的那位。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飘掠肆虐两个世纪之久。人们把这次起源于公元542年的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Plague of Justinian),它的流行使欧洲南部1/5的人口丧命,它以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起流行,估计总死亡人数达1亿人。(引用部分来自百度,下同)第二次,起源于中世纪,延绵数百年。也正是这一次的恐怖,奠定了鼠疫“黑死病”的恐怖名头。1348~1351年在欧洲迅速蔓延,患者3~5天内即死,3年内丧生人数达6200万(有的说是3000万),欧洲人口减少近1/4,其中威尼斯减70%,英国减58%,法国减3/4。从1350~1400年间的欧洲人寿命从30岁缩短到仅仅20岁。直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整个16、17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1664年到1665年,伦敦再次发生鼠疫大流行,鼠疫就是在这次流行中被命名为“黑死病”(Black death)第三次,则来到了我们中国。1894年,香港地区爆发鼠疫,20世纪30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逾千万人。其中,印度最严重,20年内死亡102万多人。此次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一、乱起1910年,末代大清,鼠疫从西伯利亚肆虐而至,很快蔓延到女真龙兴之地,日俄争霸之锋,中国东北。10月26日,第一例病例报告出现在满洲里10月27日,哈尔滨被鼠疫攻克10月30日,长春告急11月02日,沈阳沦陷11月15日,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数万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数过多被隔离大清朝野震惊。日俄均以防疫为由,准备抢夺东北控制权,各国外交使团频频施加压力。时任外务部右丞,年仅33岁,因为冷静果断处理1908年伊藤博文案而声名鹊起的政治新星施肇基挺身而出,请求担任防疫大臣。施肇基先生是中国的外交先驱,中国历史上首位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先后获得本科、文学硕士以及PHD。作为一位外交家,防治鼠疫只是他的一次友情客串而已。除了之前提到的伊藤博文案,之后他三度担任中国驻美公使(大清一次,民国二次,其中1935年升级为大使后成为中国首位驻美大使),一次担任驻英公使(民国),二战后担任中国联合国代表团高级顾问。而对于中国教育洗礼的同学们来说,他代表参加的最出名的一次会议,是1919年的巴黎和会。参加者除了时任驻英公使的他之外,还有外交总长陆征祥、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比公使魏宸组,以及,另一位广为人知的杰出外交官,巴黎和会中国全权代表,时任驻美公使,顾维钧。但是很遗憾,今天,我们的主角不是年少得志的施肇基。施肇基在当上了防疫大臣后,遍邀名医去东北主持防疫工作。但是均遭到了婉拒。行医而已,谁也不希望把自己搭进去。直到他找到了那个比他还年轻2岁的医生。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年仅31岁的他带着自己的助手兼学生林家瑞以及简单的医学仪器,两个人迎着汹涌的逃难人潮,向东北出发。1910年12月24日,平安夜,到达哈尔滨,一座已经被鼠疫统治的死城。鼠疫可以肆虐多久?第一次爆发是2个世纪第二次爆发是4个世纪而这一次在哈尔滨,这位医生到来之后,仅用67天,就将鼠疫扼杀。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国士无双,伍连德。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二、缘生施肇基作为中国近代史首批学霸,手握康奈尔三个学位外加首位康奈尔中国毕业生的名头,自然可以藐视众生的。但是正所谓人间自有妖孽在,学霸之外有学神。第一个进入剑桥的华人,24岁就拿到剑桥大学5个学位(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医学博士)的伍连德呵呵一笑。很遗憾,严格来说,他不是中国人,只是华人。伍连德,字星联 ,1879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当时为英属),祖籍广东新宁。1896年,17岁的伍连德获得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1903年,7年时间拿下5个学位,师从诺贝尔奖得主Elie Metchnikoff教授与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教授。1905年,伍连德与施肇基相识。谁都没想到,5年后他们会再一次站在一起。1907年,28岁的伍连德受袁世凯邀请,归国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将和大多数首批留学生一样,在此后数十年的历史巨变中,如无根之萍,随波沉浮,最终化成一声悲叹,飘散在图书馆厚厚的典籍杂文中。但是,1910年底,在离1911年10月10日,20世纪中国历史剧变的开始仅仅不到一年,他出现在了哈尔滨。这一刻,命运选择了他,或者说,他选择了命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三、狂澜2003年,非典爆发。历时四个月,内地13亿人口中,共确诊5327例,死亡349人。帝都全城恐慌,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口罩、白醋、板蓝根飙至天价,千金难求。军队出动,仅仅数日,小汤山医院拔地而起,京城各大医院专家入驻。全国各地组织顶尖医疗团队赴京增援。全球实验室马力全开,以求找出病源。举国之力,抗击非典1910年,东北鼠疫。东北1400万人口,最终死亡6万余人,感染者不计其数,仅傅家甸死亡就超过总人数1/4。东北地区甚至没有像样的西医医院,医生数量将将达到两位数。横尸遍野,疫水横行。口罩手套很少人使用,对于文盲率接近100%的中国人来说,“传染”“隔离”实在是很难理解。千里之外,英国一个叫弗莱明的年轻医生刚刚取得了自己的外科资格证书,并决定留在母校跟随老师,从事痤疮和梅毒的免疫研究。直到19年后,他才在因缘际会之下,发现了抗生素。当时的东北,药品储备基本是个笑话。而伍连德手上,只有自己的学生,和之前在东北的两位连“接触患者时自我保护”都不知道的医生。时值年末,除夕很快到来,大批闯关东的汉子们要带着他们一年的收成,带着他们的老婆孩子,以及带着他们身上的鼠疫杆菌和因为鼠疫死亡的亲人的尸体,回到关内。全国大爆发近在眼前。伍连德到达后立刻用英文电报向施肇基报告了现状:(1)医无素养之困难;(2)药品无储备之困难;(3)财政应付不及之困难;(4)病院隔离筹备不及之困难;(5)断绝交通之困难;(6)焚毁尸体、物品隔离之困难。无人、无药、无钱、无地、无权、无力。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孙子兵法》对面是肆虐人间上千年的妖魔,这边,只有一己之力。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战斗,开始了。四、谋定北里柴三郎,日本细菌学家。履历无比炫目:师从发现了结核杆菌的德国科赫教授,世界首位分离出破伤风杆菌(1889),将免血清免疫的方法应用于白喉和破伤风的治疗,开启了血清学领域。回国后自建细菌研究所,指导志贺发现了志贺杆菌(1898),后在如今日本的首相摇篮,庆应义塾,创办了医学部。自己也加授男爵。而在他履历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于1894年,第三次鼠疫爆发之后,分离出了鼠疫的致病原——鼠疫杆菌。在当时的医学界,在对鼠疫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后,以北里柴三郎为首的科学家们普遍认知是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而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因此,对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灭鼠!伍连德到了哈尔滨,很快发现了问题。哈尔滨的冬天动辄零下数十度,老鼠怎么会大规模活动?就算天地有异变老鼠乱跑,跑一次也应消停了,怎么疫情还在不断加重?他仔细调查了爆发最严重的傅家甸,发现发生在这一区域瘟疫之疫源,来自满洲里的一个俄国人和当地人捉土拨鼠的窝棚。土拨鼠,亦称旱獭,属啮齿类,主要生存在蒙古、俄国贝加尔湖和中国东北地区,是一种穴居于干燥寒冷地带的小动物。要注意的是,学名是旱獭,和老鼠并不是同一个物种。当时的东北,尽管俄军新败于日本,仍有大量俄国人在此。俄国人钟爱紫貂皮毛制作的各类服饰用于御寒。可人多貂少,一皮难求。而中国自古以来悠久的山寨传统,自然有许多精明之士想到了皮毛肤色相近的土拨鼠来代替紫貂。到了1910年,市场上的假紫貂皮已经到达了令人瞠目结舌的250万件。伍连德立刻让助手想办法找来土拨鼠进行研究。12月27日,一位旅店的店主患鼠疫而死。伍连德赶到后,立刻问小厮:之前是否有皮毛商人入住?小厮说:有,一周前刚走。传染链渐渐浮出了水面,接下来只需要在死者和土拨鼠体内找到鼠疫杆菌,就能明确病魔所在!但是当时清政府禁止尸体解剖,同行的两位医生极力劝阻,伍连德不为所动,毅然不顾风险,和助手二人就地解剖尸体,获取了重要的脏器和血液标本。回到实验室,在显微镜下很快在器官,尤其是心、肺和血液中发现了大量的鼠疫杆菌!经过培养,三天后出现了大量鼠疫菌团。而与此同时,在土拨鼠体内,也发现了大量鼠疫杆菌团!伍连德确定这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和唾液的传染,而并非鼠传染给人。立刻给施肇基发电报,要求想办法让政府予以配合进行隔离。在他的心中,征服鼠疫,指日可待。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五、惊变在施肇基的支持下,伍连德开始对哈尔滨进行全面布控,尤其是傅家甸所有的公共设施,旅馆、饭店、商店,均全面消毒,对病人和家属实行严格的隔离,对有可能接触病人者,必须呆在家里自行隔离。然而很遗憾,当时在东北的话事人,并不是中国人。而是把东北当成了殖民地的各国友人们,尤其是日本及俄国。想要控制疫情,必须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伍连德首先拜访了俄国时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将军。俄国当时已经派了医学专家依沙恩斯基过来。所以拜访时,二人并不相信一个来自中国的医生会有什么样正确的看法。但是伍连德张口就是流利的英语,让二人震惊不已,收起了藐视之心。伍连德告诉他们,他已经通过尸体解剖、样品观察以及细菌培养,得出了此地流行鼠疫的结论,并阐述了该病菌是通过呼吸和唾液传播方式。霍尔瓦特出于保护俄侨的考虑,很快就将1300节火车车皮(内置取暖火炉)批给了伍连德医生,使医生有了一个较宽裕的临时疫病隔离所。伍连德说服那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并陆续将他们安置到这里。病人则送到防疫医院。相关家属和一般接触则在家里自行监测。接下来是日本。哈尔滨瘟疫刚刚爆发之际,日本同样也派了一名医生来调查。这位医生,恰好就是北里柴三郎教授的学生。同样,出身名门大派的他看不起来自中国的赤脚医生们。直到伍连德的助手林瑞生告诉他,伍连德医生是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但是,他仍然坚持着师门的“鼠疫源于鼠传染人”的思想,在之前已经解剖了数百只老鼠,并请伍连德观看他解剖老鼠的样本,坚持认为自己没有从一只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因此,哈尔滨流行的并不是鼠疫。对方毕竟是鼠疫杆菌鼻祖的得意门生,伍连德深感难以说服对方,只得做罢。1911年1月2日,政府第一批增援赶到。仅有一人。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人梅斯尼。时年45岁,比伍连德大13岁。与日本人一样,傲慢的法国人并不相信伍连德的“人人传染”的说法,坚定地认为灭鼠才是唯一可行的防疫方法。在谈话中,他控制不住自己,面对伍连德挥舞双手,瞪大眼睛喊叫:“你这个中国佬竟敢蔑视我,目无你的尊长。”甚至还要与伍连德抢夺防疫控制权。无人信,无人服,隔离工作举步维艰,鼠疫发病和死亡人数每日飙涨,人人自危,户户惊恐。伍连德陷入了绝境,向施肇基求救。施肇基上报清廷。然而,在那个西方医学远盛于东方的年代,无数西方专家的反对下,一个仅仅初出茅庐的伍连德的说法,又如何能够让清廷大人们相信呢?历史在此时展现出了它黑色幽默的一面。当时已经有很多人逃回了关内,鼠疫的恐慌开始在全国弥漫。东三省与北京近在咫尺,清廷也开始了恐慌,担心有朝一日,这个恶魔狞笑着扑向紫禁城。而伍连德所提出的隔离患者,全城戒严的方法让清廷大喜过望,对施肇基的奏章,毫不犹豫地批准,直接任命任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并且免去梅斯尼职务。但是仅仅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够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想要真正掌握话语权,还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历史再一次垂青了伍连德,用另一个人的生命,为他扫清了所有障碍。这个悲剧人物,就是梅斯尼。被清廷停止职务后,不甘束手的梅斯尼去了俄方医院,现场查看病人。为防止感染鼠疫,他戴上了白袍、白帽、胶皮手套来隔绝一切可能的与老鼠接触的部位。但是很遗憾,他仍然没有相信,那个比他小13岁的年轻中国医官所说的,鼠疫会通过呼吸和唾液传染。所以,他没有戴口罩。1月5日,梅斯尼被停职后立刻去看病人,之后从医院回到住处,一切正常。1月8日,梅斯尼开始出现低热,头痛,发烧。夜里烦躁不安。1月9日,凌晨开始出现咳嗽伴有咳痰。立刻被送至俄方医院抢救。1月10日,注射免疫血清,连续治疗24小时后病情仍在加重,开始大量咯血,很快失去意识。血中检测出鼠疫杆菌。1月11日,梅斯尼死于鼠疫。距离他来到哈尔滨,仅仅9天。梅斯尼之死震惊了所有在哈尔滨的各国使馆,以及当地政府。如果连中国医学最高学府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都不能幸免,那么没有人是安全的。在死亡的恐慌下,关内来的医生们得到了无比的优待,政府高官们甚至腾出自己的官邸,请他们和自己同吃同住。而伍连德,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信任。尽管在大人们的眼中,这些关外匪民的生死远不及自己身家性命紧要。但无论如何,在清廷、当地政府和霍尔瓦特的强力支持下,防疫控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六、烟横为了控制疫情,伍连德将傅家甸划分为四个区域,隔离监控。开始训练大量医务人员取代警察进行疫情监测。同时,调动了数百名军队及警察封锁隔离区,尤其严禁毛皮商人进入。最重要的是,有了人事大权之后,果断撤职了一些无能的医官和隔离区官员。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杀伐决断之下,渐渐稳住了人心。但是面对鼠疫,仅仅有雷霆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千金妙方。尽管已经隔离,但是城中死尸无数,卫生状况极差,处处危险,步步惊心。伍连德在梅斯尼的死上汲取了足够的教训,开始设计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他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这种口罩,后世被称作“伍氏口罩”(图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副研究员马学博)学过生物的同学都知道,传染的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没什么好说的,只要不是外星人,都是鼠疫的易感人群。口罩解决了传播途径问题,那么最后,就到了解决传染源的时候了。其时土拨鼠已不多,真正威胁最大的传染源,是那些死尸。由于死亡人数过多,且冬天木材紧缺,大量死者无法下葬,随意抛在街道中。伍连德当机立断,上书请求准许火葬。1985年2月8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土葬改革拉开大幕。其时中国刚刚经过建国后近三十年动乱,尤其是十年浩劫已将旧社会的礼义廉耻冲击地七零八落。就在这种情况下,火葬推进的过程中,仍然产生了无数阻力,在基层,火葬和计生成为了官民对抗的焦点,全国各地每天都爆发着流血事件,延绵十余年。而在1911年的清朝,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更是最根本的伦常道德。伍连德的提议掀起了轩然大波。幸运的是,他的身后,始终站着那位比他大两岁的友人,施肇基。靠着自己精纯的政治手段和圆滑的外交技巧,加上鼠疫巨大的恐慌,施肇基成功说服了清廷,同意将弃尸予以火葬。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1911年1月31日,大年初一。破旧岁,迎禧福。傅家甸却全无过节氛围。24000名中国人里,已经有超过1/4死于鼠疫。两千多具疫尸曝于荒野。防疫人员将尸体堆成22堆,每堆100具。伍连德要求文武官员全数到场,同时还有大量百姓围观。倒上煤油,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集体火化。同时,大量发放传单,鼓励百姓在新年里多放鞭炮。不仅仅在心理上让百姓们有了消灾辟邪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利用鞭炮散发出的硫磺味道灭菌,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全城燃放鞭炮,对弥漫在空中的病菌是一次极好的驱赶和灭杀。2月6日,俄医务总监马里诺夫斯基医生扺哈,经过认真考察,他立即在俄侨聚居地效仿伍连德的做法,开始焚烧病尸。俄国人共焚烧了1416具疫尸,其中1002具是从坟墓中挖掘出来后,再进行焚烧。同时,也对疫情严重地区患者接触过的家具、生活用品等一并焚烧。(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七、辟易焚烧过后,全城死亡人数急速下降,感染者也越来越少。1911年3月1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67天。深夜,所有防疫人员聚集在总部内,就像《环太平洋》的基地一样,仰头观看时钟。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爆发出热烈的欢呼。24小时内,哈尔滨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感染。之后数日,均无感染及死亡。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并亲率防疫人员走进居民区看望市民。百姓走上街头欢庆,喜极而泣。劫后余生,恍若隔世。此次东北的鼠疫流行,共吞噬6万余条生命,其中傅家甸为7200余人。在此次防疫行动中,参与工作人员2943名,297人殉职,其中包括梅斯尼医生。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鼠疫,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研究资料。让我们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鼠疫结束了,但是伍连德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根据在这次鼠疫中得出的成果,他提出了一项改变了鼠疫研究史的学说:肺鼠疫。从这项理论开始,鼠疫在后世的研究中逐渐分成了腺鼠疫(鼠传染人),肺鼠疫(人人之间可传染),败血症鼠疫等等。1911年4月3日,他邀请11国专家,于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年仅32岁的伍连德被推选为大会主席,而担任副主席的,正是鼠疫鼻祖,北里柴三郎。会议上,伍连德主持,与各国专家共同完成了500页的《1911年国际鼠疫研究会会议报告书》(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年出版于上海)(大会会议录,图片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程光胜)1913年,他整理的相关文章发布在了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Lancet》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1926年,他将自己的疾病资料整理出版:《A Treatise on Pneumonic Plague》(Geneva: League of Nations, Health Organization, 1926,肺鼠疫论述)。这部480页的鼠疫理论专著,正式创立了“肺鼠疫”学说,被誉为“鼠疫研究的里程碑”“威德遐被,四方宾服”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成祖本纪》八、百战1918年,乱世开端。刚刚当上山西王不久的阎锡山,之前在段祺瑞和孙中山护法军的战争中站在了段祺瑞一方,最终导致手下精锐第一混成旅全军覆没。只得老老实实在山西休养生息。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他修养的机会。1918年1月1日,北洋政府接到急电,山西鼠疫爆发。但是好在,命运给他关上了门的同时,还给他开了一扇窗。这扇窗的名字,叫做伍连德。北洋政府委派伍连德全权负责。在伍连德的指导下,1月5日,山西军政当局下令“遮断交通,严密检查,则南下行旅不可复返”。之后,阎锡山调动所有部队,围绕疫情最严重的临县组织起三条防线。时近年末,无数商旅企盼归家。但是在军队的强力弹压下,疫情没有过度蔓延。虽然蔓延28县,导致2667人死亡(多为疫情中心的临县及兴县),但是,疫情在蔓延74天后,即被扑灭。1920年10月,东北鼠疫再起,仍然是从满洲里传至哈尔滨。驻守东北多年的伍连德早有准备,尽管在乱世,手中无权无钱无人,仍然成功将死亡人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1911年万国大会后,他被皇帝亲自加封医学进士。国际医学联盟授予“鼠疫斗士”称号。晚年梁启超评:“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梁启超手书鼠疫的战争结束了。但是仍然有许多战场等着他去开拓。他先后两次杜绝了哈尔滨霍乱的大流行,杜绝了上海爆发的中国最大的霍乱的流行。他负责成立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陆续接收了各沿海、沿江口岸的检疫机构。他一生致力于禁毒事业,无奈在那个鸦片泛滥,甚至民间流传着鸦片能预防鼠疫的年代,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专注于中国医学的发展,担任中华医学会会长,亲手创建了北京中央医院,即今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作为中方代表,陪同并说服洛克菲勒基金会考察人员,建立了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伍连德博士与洛克菲勒基金会Welch 医生和 Victor G. Heiser 博士在PUMC。(礼露 供图)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九、衣锦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上海主持防疫工作的伍连德,被日军飞机炸毁了他在上海的寓所,妻子黄淑琼去世。他被迫离开了中国,回到了故乡,马来西亚的槟城。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医生。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到过他为之付出了青春与热血的东北。1959年,剑桥大学出版了他的英文自传:《Plague Fight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dern Chinese Physician》(鼠疫斗士:一个中国医生的自传)尽管今日,很多人认为他只是华侨,但是在他心中,自己就是一位中国人。而写作这部传记的提议,来自一个更加为我们所熟知的名字,伍连德的剑桥师弟,李约瑟。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后来,这个问题在当代的中国大学考场上折磨过无数大学生:“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是,曾经有一个人,用他伟大的努力,证明了中国人,也可以在科学领域做到世界顶尖。只是当时,这个人已经无法再回答了。1960年1月21日,槟榔屿邹新庆律卅九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医生因心脏病逝世。1月27日,《泰晤士报》写道:伍连德是“流行病的英勇斗士”,“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的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The Old China, to which the author had devoted the best part of his life, from the later days of the Manchu Dynasty through the formative years of the Chinese Republic until the collapse of the Kuomintang regime, is still fresh in the minds of many, and it is hoped that the ascendency of the new Chines People’s Government may result in the continued happiness and prospersity of that great country, which in the course of its 4000-5000 years of history has seen so many triumphs and vicissitudes before achieving its present status in this everchanging world.”  Wu Lien-Teh
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
伍连德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贺新郎》十、沧桑诺贝尔奖规定,获得提名但未获奖的科学家只有在颁奖50年后才能解密。在2007年,诺贝尔官方公布了1901-1951年的所有获得提名的科学家。在生理和医学奖中,50年来,只有一位中国人的名字出现在这份名单中。他获得提名的理由是“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1935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伍连德。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后经多次修订,覆盖了所有常见传染病。无数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如艾滋、甲流、非典、梅毒、血吸虫病、炭疽、结核、伤寒、猩红热、狂犬病、乙肝、疟疾等等,都排在了乙类传染病。危害最大的甲类,始终只有两种,鼠疫,霍乱。鼠疫,又名:一号病。在21世纪初的一个无所事事的日子里,我坐在图书馆民国史书架旁,看着军阀们在纸卷油墨中纵横驰骋。直到,翻到了一本《国士无双伍连德》。“这货是谁?国士无双?打仗像韩信一样厉害?我怎么没听说过?”我自言自语,打开了这本书,走进了百年前一位前辈的世界。民国,不仅仅有北洋军阀,文学大师也有着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然而今日,我们熟知鲁迅巴胡适的轶事,了解中正百川的趣闻,却没有人曾经记住那位拯救了无数人民的医生。杀戮者长享纪念,作文者永垂不朽。救人者,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临江仙-渔樵问答》完。参考文献1、《国士无双伍连德》王哲著,2007年出版2、《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伍连德著,程光胜等译,2011年出版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本土发表最高国际顶级期刊的人是谁?》科学网秦逸人博客4、《铭记我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科学网秦逸人博客5、《伍连德医生——纪念伍连德医生扑灭东北鼠疫100周年》阿成,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7日12版6、《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卫生——以1918年山西肺鼠疫流行为中心》曹树基,《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7、《伍连德博士与北京协和医学院》礼露,中新网2007年10月14日谨以此文致敬伍连德先生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2019年心理科学界的新发现又刷新了我们对人类的认识,我们盘点了2019年12个月的「简单心理weekly」栏目,筛选出34个对我们生活、养育、情绪情感、追星嗑cp...有重要启示的新发现和每个月的重大事件,本文超长,干货满满,不看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心理学啊!12月要点1. 小时候养狗,可降低患精神分裂症风险,但猫不行2. 3万中国人样本:每天睡觉超9小时,中风风险更高3. 喝酒脸红的人,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症1. 小时候养狗,可降低患精神分裂症风险,但猫不行12月18日,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在《PLOS ONE》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从小就跟狗一起长大,可以降低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1371名18-65岁男女(其中396名精神分裂症,381名双相情感障碍),并分析他们在12岁之前接触宠物猫/狗,是否与之后被诊断为精神障碍存在关联。他们惊讶地发现:在13岁生日前接触宠物狗的人,日后在统计学上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显著降低24%——这意味着它并非偶然;这个数据不能由一些其他可能影响家庭宠物接触的因素解释,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出生地、父母教育水平;但在研究的整个年龄范围内,狗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则没有显著关联,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与早期生活中暴露在环境中的免疫系统的改变有关”,领导这项研究的儿科神经病毒学专家Robert Yolken说,“狗之所以能产生‘保护’作用,大概是因为狗的微生物群中的某种物质传递给了人类,增强了免疫系统抵抗或抑制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倾向”。尽管都是毛茸茸的生物,但猫是否与人类成年后的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相关,还没有定论。科学家们倾向于认为猫带来的效果是“中性”的。它或为精神分裂症的预防提出了一项新措施。同时,该研究导致我家的2只猫狗戏精上身:2. 3万中国人样本:每天睡觉超9小时,中风风险更高12月11日,《Neurology》发表一项覆盖31750名、平均年龄62岁的中国人的研究表明,白天小睡时间过长,或者晚上至少睡9个小时的人,中风风险可能更高。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张晓敏和同事们平均跟踪了这些人6年,他们没有中风史或其他严重的疾病。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这些结果是在调整了其他中风因素后得出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不仅如此,之前的研究还表明,长时间小睡或睡眠,对胆固醇水平和腰围增长都有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是中风的风险因素。睡觉太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要当心啦。3. 喝酒脸红的人,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症你是“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吗?别担心,全球大约有5.6亿人都这样。这种现象被称作是“潮红综合症”(flush syndrome),常见于东亚人和美洲印第安人。他们体内的ALDH2基因发生突变,大大降低了由该基因编码的酶的活性。简单地说,他们不能完全分解酒精,在喝酒的时候,身体里堆积的“有毒乙醛混合物”会让这些人难受到不行。12月12日,《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突变携带者坚持喝酒,他们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斯坦福大学的Mochly-Rosen和同事们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ALDH2*2突变的小鼠在接触酒精时也积累了更多的β淀粉样蛋白片段和激活的τ蛋白,这两种变化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特征。这项研究对东亚人的意义重大,尤其是中国台湾地区。研究显示,有一半的台湾人携带了ALDH2突变。所以,不要再给那些一喝酒就红脸的朋友劝酒了——如果你不想他老了以后不认得你。11月要点1. 瑜伽有助于缓解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病变2. 脂肪越多,智商越低3. “胖”可能是爷爷奶奶喂出来的1. 科学证据:瑜伽为什么对大脑有好处?11月5日,来自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和韦恩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Brain Plasticity》上发表文章,回顾了11项考察瑜伽和大脑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了瑜伽有益于大脑的证据。研究者发现,瑜伽训练者的海马体、杏仁核、扣带回、前额皮层、默认神经网络等脑区体积更大——而海马和记忆有关,杏仁核以及扣带回与情绪调节有关,前额皮层和计划、决策有关,默认神经网络和对自我进行思考有关。这项研究还表明,像瑜伽这样的行为干预,还可能有助于缓解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朋友,放学一起练瑜伽吗?2. 脂肪越多,智商越低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脂肪越多,以及肚子上“游泳圈”越大的人,越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笨。11月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4431名平均年龄为64.5岁的中老年人, 在6年内进行每两年一次的流体智力、内脏脂肪团、非内脏脂肪团以及肌肉量的测量。结果发现:人一旦步入中年,不要只想着“变瘦”,关键还是要长肌肉啊!3. “胖”可能是爷爷奶奶喂出来的11月26日发表在 PLos Medicine 上的一篇研究指出,祖父母的过度“喂养”是导致中国儿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祖父母觉得“胖”不会导致疾病,而是小孩健康、壮实的标志。大多数老人在年轻时经历过食物短缺,而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孙辈能吃到更多、更好的食物。来自伯明翰大学的Peymane Adab联合Li和广州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在2017年开设了一项针对改善中国儿童肥胖的DRAGON项目。项目开始前,干预组和控制组儿童的肥胖比例是一样的。而DRAGON计划进行1年后,干预组的儿童肥胖率就降低了3.3%,儿童的平均体脂率也更低。Li表示,DRAGON任务主要有以下4条,他认为“这是目前为止,最简单却又效率最高的预防儿童肥胖的办法”给父母和祖父母增加相关的营养健康知识改善学校伙食的营养组成和质量在家时父母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在校时提供更多体育活动。10月要点1. 吃饱就犯困?可能是在促进记忆的形成2. 熬夜,会让你更爱吃垃圾食品3. 伴侣颜值不匹配有风险1. 吃饱就犯困?可能是在促进记忆的形成10月发表在《自然》系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吃完饭后犯困的现象可能和记忆的形成有关。研究者发现,一种叫“海兔”的原始海洋动物也存在摄食后犯困的现象。但如果注射一种抑制剂,让类胰岛素分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海兔的“饭后困倦”就减轻了。这其中的关系说来就有点复杂了......类胰岛素系统控制着能量分配,在进食后,类胰岛素系统会让能量更多地分配给营养和记忆的储存,而分配给身体活动的能量减少了。所以在饭后时间你犯困,是因为大脑正在拼命的储存记忆。2. 熬夜修仙,会让你更爱吃垃圾食品一项发表于今年10月8日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让人们更偏好高热量食物。睡眠不足提高了内源性大麻素化合物2-OG水平,从而增加了大脑梨状皮层对食物味道的敏感度,从而增加了人们对高热量食物的选择。同时,睡眠不足还会导致大脑岛状皮层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摄取信息,使得人们摄入更多热量来进行过度补偿。所以,要减肥,先早睡。3. 颜值即正义?看脸也有风险过去的许多心理学实验表明,高颜值的人会被认为具有更高价值、更好的品德,在恋爱市场上更受欢迎。然而,本月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两个人颜值不匹配反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颜值较低的一方可能会表现出更多消极的伴侣保留行为来防止伴侣离开,例如更强的控制欲和攻击行为、在其他异性朋友前诋毁伴侣、更容易怀疑伴侣甚至要求更高频率的性行为,也有更低的关系满意度。文章最后指出,最重要的还是双方对颜值的价值观和需求是否匹配,以及这种匹配能否促进双方亲密关系的良好发展。9月要点1. 高攻击性=携带易感基因 童年创伤2. 绿色与我们的积极感受密切相关1. 携带易感基因 童年创伤=高攻击性每次发生暴力案件时,总会有一些对施暴者童年悲惨经历的报道。有人将他们的危害行为归因于童年创伤,有人却认为很多人都有童年创伤,但大部分人并不会危害他人。为什么人会表现出差异呢?一篇今年9月发表的文章指出,相比曾经单方面关注儿时挫折的理论,现在更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攻击性不仅仅由环境因素或基因单方面决定,而是由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携带某种“风险”或者“易感”基因的个体更加容易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或行为问题。其中较受关注的基因有三个:MAOA(单胺氧化酶A)、COMT(儿茶酚氧位甲基转运酶)和5-HTT(五羟色胺转运体)。研究者认为,这些基因与童年期虐待在攻击或反社会行为中存在交互影响:同样是经历了童年期虐待,携带MAOA低活性等位基因的个体比MAOA高活性基因携带者更容易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或许在未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出生前的基因分析,得知小婴儿的易感风险,提前对其家庭环境进行干预治疗啦。2. 绿色与我们的积极感受密切相关最近发表于Applied Geography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家庭住址周围的绿地面积与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密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家庭300米范围内绿地面积对心理健康影响显著:能够增加生活满意度8个百分点,增加自我价值感7个百分点,而增加幸福感5个百分点。此外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公共空间中增加绿色空间,有助于减轻社会隔离。所以,多出门看看绿色吧!八月要点1. 猫猫狗狗也会抑郁2. 猫咪也有和人类相似的依恋模式1. 铲屎官们注意了,猫猫狗狗也会抑郁就在今年八月初,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做了一项审判:一名男子因虐待自己的宠物狗而被判刑。虽然狗狗身体上没有明显的伤害,但法院认为“男子的鞭打行为对宠物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导致了狗狗的过度焦虑。”神经科学家们今天已经发现:动物们也真实存在着积极和消极情绪。《爱宠大机密2》中因为“焦虑”而戴上伊丽莎白圈的Max目前很多关于动物情绪的研究,都是通过动物的行为反应、声音等进行研究,例如通过一只正在遭受鞭打的狗狗的畏缩、颤抖、呼叫等行为推测它的痛苦情绪,这也许仍然不够严谨,但也值得引起我们对动物抑郁的关注。所以如果你家里有一只猫主子或者狗主子,在被它们治愈的同时,也要记得关注它们的情绪呀。2. 猫咪也有和人类相似的依恋模式最近,有研究者在探究小猫与人类照看者(铲屎官)之间的依恋类型。结果发现在实验的61只小猫中,64.3%的小猫属于安全型依恋,35.7%的小猫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在不安全型依恋的小猫中,又有84%的小猫属于抗拒型依恋,12%属于回避型依恋,4%属于组织混乱型依恋。在对小猫进行为期6周的训练和社交干预后,小猫的依恋类型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且小猫成年后依然维持着之前的依恋类型。结论是,猫和铲屎官之间建立的依恋关系,与狗以及人类婴儿与人类照看者之间的依恋关系类似。(啊,好想去参加这项研究啊......)7月要点1. 购物习惯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人格2. 为什么高甜剧可以让人如此快乐?3. 你真的会喜欢某一特定类型的人么?1. 购物习惯能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报告中,伦敦大学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对英国200万个支出记录和2193个用户的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建模,计算出了人格与消费记录之间的相关性,该模型可以通过消费记录来预测人格特征。结果发现人格中的“开放性”越强,越倾向于SPA和旅行之类的支出,而家电、厨卫等家庭生活相关的开支就较少。人格中的“责任心”与储蓄行为相关,包括存钱旅游、存钱养老,反正就是不用来吃大餐和零食。“外倾向”则与餐食、饮酒支出呈正相关,“神经质”与抵押贷款呈负相关。研究者们还从自我控制(Self-control)和物质主义(Materialism)两个方面进行了预测,自控的人在诱惑面前定力更强,往往倾向于在投资、储蓄、按揭付款和运动健身中开支更多,而物质主义的人生活更加追求精致,在个人护理、餐饮和饮酒、服装等方面的开支更多。这听起来和“处女座的人更爱干净”似乎没什么差,但得出结论的过程可能差了不止一个Python。随着算法升级和数据广泛可用的驱动,通过大数据来评估心理特征的准确性肯定会不断增加。2. 追剧上头的科学依据为什么甜甜的电视剧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好呢?先说人为什么痴迷于看电视剧。Green和Brock提出的叙事传输理论(Narrative Transportation)认为,当人们沉浸入故事中时,会体验到高度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并且会生成生动的心理表象,是一个整合了注意、情感和意象的独特心理过程——当被荧幕中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唤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在潜移默化之中态度受到影响,随之人们常常感叹道“这就是爱情原本的样子啊。”关于爱情的图式从此又长出新的尾巴。为什么甜甜的电视剧还会影响人的心情呢?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提出了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替代性满足:“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不只是创作者本身在其中寄托了美好愿望,通过共情,读者和观众也能从中体验到满足的快感,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cp越磕越快乐。歌德说“幻想是诗人的翅膀”,那么对于一些追剧的人而言,甜甜的电视剧倒像是拼命工作和蒙头大睡之间的中间站。3. 人们更喜欢和自己截然相反的人研究人员Yoobin Park和Geoff MacDonald想知道有多次恋爱经历的个体,其多个交往对象在人格上是否有某些共同特点。有332位参与者参与了研究,利用德国成年人大型研究数据库,研究人员得到了参与者和其历任交往对象的大五人格的测验数据。结果表明,大方向上我们容易喜欢和自己不一样的人,Yoobin Park解释道,人们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人,是因为“功能互补”的作用,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扰和限制,而与自己截然相反的人刚好能够填补自己的局限性。研究也发现,参与者们大多数曾经交往过的对象,彼此之间也确实具有高相似性。这样看来,我们在择偶的过程中,某种特定类型的人的确会更加吸引我们。 所以你总是被什么样的人所吸引呢?6月要点1. 哪种策略最能防出轨?2. 看清真相跟智商没有关系3. 做菜有利于心理健康1. 贬低诱惑策略保持你的忠诚有调查发现,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曾对伴侣有过不忠行为;而大约有1/5的人正在经历着这种不忠。其中“性不忠”是夫妻治疗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离婚的主要原因。近日来自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的研究人员调查了362名异性恋夫妻,了解他们在人际中可能会怎样减少自己出轨或者不忠,以及是否有效。他们大概会采用3种策略:(1)单一维护策略:增强彼此的关系,包括经常出去约会,给对方准备惊喜,参与彼此生活(2)主动回避策略:回避掉可能让人误会的场景或谈话,和异性保持距离(3)贬低诱惑策略:诋毁有威胁性的不忠关系“这是不正当的,肮脏的”,自我谴责,提醒自己“这段关系是没有未来的”所以,哪种策略能够有效的保持自己的忠诚度呢?Lee和O'Sullivan的研究结果表明(1)(2)两个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而使用(3)贬低诱惑策略的时候,人们调情的次数会明显减少。研究人员解释说,当我们为了“维持关系”而努力的时候,我们内心知道维持现有的亲密关系很重要,但内心也没有否认外面的诱惑很动人。举个例子,在一个派对上遇到一个喜欢的对象,采用(1)(2)策略的人,可能会寻找自己的伴侣或者刻意忽视掉那个人,但是他们脑子里还是会反复思考那个人。而采用(3)策略的人, 可能会告诉自己“我应该回家,而且那个人也没有那么好”。2. 高智商的人并不更容易看清真相如果你不断重复一个错误的信息,人们就会开始相信这是真的,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真相幻觉效应(illusory truth effect)。很多人认为“真相幻觉”是那些不愿思考者的局限,反之接受高等教育、高智商、会辩证思维的人不会轻易陷入这样的陷阱——但真是这样么?看看最近发表在PsyArvix的一项研究怎么说。已知有三个方面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分别是(1)认知能力:与智力因素相关(2)认知闭合需求(cognitive closure):喜欢确定的信息,避免模糊的、有歧义信息的需求(3)认知风格:可分为快速直觉型认知风格、深思熟虑型认知风格来自Ghen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实验探讨上述三个认知方面同真相幻觉效应的关系。首先,参与者阅读一些真实或者虚假的常识性信息;紧接着完成认知能力、认知闭合需求和认知风格的心理测验;最后,参与者判断信息的正确性,再次判断的信息包含两部分,一是上述出现过的,重复的信息,另一部分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新信息。结果,7个实验中都出现了真相幻觉效应。即不管我们是认知特征如何,我们都倾向于相信重复的、熟悉的信息。真相幻觉可能是全人类的局限,和智商没什么关系。3. 做菜有利于心理健康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Nicole Farmer及同事开展了一项以烹饪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对于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烹饪的干预措施能帮助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准备适合自己的饮食,同时,参与者的自我效能、对于厨艺的积极态度也有所提高。也有研究发现,心理治疗师参与的厨艺团体治疗能有效能让饮食障碍(如贪食症或厌食症)患者受益,如改善对于食物的态度,加强自我控制等。不过厨艺治疗和其他心理治疗如冥想、认知行为疗法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定论,其治疗效果还未得到完全验证,还需要更多实验来证明厨艺治疗是不是真实有效。5月要点1. 聊八卦是人的天性2. 为什么大家好像更喜欢那个“怪癖”的Sheldon?3. 伤心的时候听点慢歌1. 聊八卦是人的天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背后谈论别人的八卦,传播些小道消息是人的天性,不论男性女性,还是受教育程度的高低。5月份发表在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的一篇研究,第一次量化统计出各个群体的八卦数量。Robbins研究团队把八卦对话(gossip)定义为“议论和聊天中出现了不在场的人物”,并且将八卦分为正面、中性、负面三种类别。在暗暗偷听了467个实验对象的日常聊天后,研究者得到了这些结论:在所有和周围人的交流中,平均14%的对话是在交流八卦。接近75%的八卦是中性的,剩下的15%中负面八卦是正面八卦的两倍。基本上人们说的八卦都是关于周围熟人,而不是明星(这里比例大概在3293:369)相对于年龄更大的群体,年轻人会更频繁说到周围人的负面八卦。女性确实会比男性更多聊到他人,但只是在中性的信息交流上更多。受到高等教育的富裕阶层并不比受教育更少的贫困群体更少八卦。所以说,秘密能瞒住才有鬼了。2.为什么大家好像更喜欢那个“怪癖”的Sheldon?5月17日,陪伴很多人12年的美剧《生活大爆炸》收官,公寓电梯也终于修好了(小编最后哭成泪人)。297集落幕,我们越发好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爱上智商超人、情商负分的“怪人”Sheldon(谢耳朵)?甚至当他开始秀恩爱,开始关心他人,开始像一个“普通人”之后,会让一些粉丝感觉到失落?这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喜欢Sheldon是因为他的特别:他智商超人、毒舌又有许多怪癖的小习惯。而我们喜欢能够带来新鲜感、特别和刺激的人物形象。况且隔着屏幕,观众也不需要“容忍”一个真实Sheldon的挑剔。当后面Sheldon不再强迫症和毒舌,甚至开始发福,驼背也更严重,他开始越来越像普通大众,这也就减少了我们一开始看到这个天才nerd角色的新鲜感。我们喜欢Sheldon是因为他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我们欣赏一些不那么符合社会规范的角色,可能是因为他们做了我们想做但不敢的事,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但当Sheldon也开始更加懂得交际规范,我们对Sheldon的预期开始打破,这也可能会带来了失望和失落的感觉。但不得不说,从Sheldon在Howard婚礼上说出经典发言:“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到最后和爱人一起领取诺贝尔奖,回到公寓和大家吃晚餐......这12季中,Sheldon已经改变了太多。但不管怎样,最后大家都得到幸福,那就好了!3. 伤心和慢歌更配哦2015年Milgram团队曾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音乐喜好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更喜欢悲伤的音乐。最近,SunKyung团队进一步研究了抑郁者喜欢悲伤音乐的原因。相对于过往研究将悲伤的音乐看作是反映和维持消极情绪的工具,该团队发现处于抑郁情绪的人选择悲伤的歌曲是因为它们更舒缓,更放松。而这样舒缓放松的音乐可以帮助被抑郁情绪所困的人获得轻柔的理解,提升情绪,反而比欢快的歌更有效。下次不开心的时候,可以试试听点丧丧的慢歌呀。4月要点1.什么样的人讨厌剧透?300万人熬夜看《复联4》首映2. 为什么有人自愿“996”?3. 猫主子究竟能不能听懂自己的名字?1. 剧透会影响观看体验吗?《复联4》终于上了,首日票房5.35亿——比票房更精彩的是,从上映的当天开始,剧透党和反剧透党的激烈攻防战。关于“剧透会不会影响观影感受”,心理学界其实也有两派观点:心理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坦菲尔(Nicholas Christenfeld)认为剧透是有积极作用的。剧透让阅读体验变得流畅,能够更好地体味电影里的细节,从而冲淡剧透的负面情绪。学者朱迪思·罗森鲍姆(Judith Rosenbaum)在剧透研究中,从刺激需求、认知需求的差异出发,得出的结论是:那些有着高度情感刺激需求(need for affect)的人,享受突发事件引起的情绪,是反对剧透的。那些对认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较少的人,不会追求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不介意剧透的。不管剧透究竟会不会拉低我们的观影感受,但有些人对“剧透者”的厌恶是真实存在的。但尼古拉斯同样也解释了那些喜欢剧透的人,可能存在的炫耀心理。“你知道了一些事,这使你变得特别,而你展示 ‘知道了’的唯一方式就是告诉别人——不管这对别人有什么影响。”2. 「996」工作者的核心在于不安全感最近996又火了,大家从加班聊到资本主义,又从“修来的福报”聊到“热爱与奋斗”......虽然多数人都对996持批判态度,但事实上,确实也有不少人是自愿996的。这是为啥呢?英国Cass商学院教授Laura Empson曾提供过一个解释:超时工作现象的核心,在于不安全感 (insecurity)。员工对工作价值的不安全感,可能会逐渐扩大到对自我价值的不安全感。所以通过不断超时工作来安慰自己:我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我是有价值的。员工常常不太清楚自己的工作给公司带来了多少收益,甚至能否带来收益。再加上激烈的行业竞争,很容易让员工时时刻刻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不安全感。这种情况下,员工就可能选择超时工作来向老板和客户证明工作价值符合自己的工资,并且高于其他被淘汰的同事。不仅如此,行业风气和企业文化还会进一步加重这种不安全感,并且从工作价值扩大到个人价值。比如,很多行业前端企业往往会宣传:进入最好的公司代表你是最优秀的,但如果无法像其他同事一样做到超负荷工作量,你似乎就没那么优秀。企通过模糊工作价值,将工作价值等同于个人价值,也是一种提高不安全感的方法,从而使超时工作成为一种「提升自我价值」的自愿选择。所以,「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个极其重要的命题啊......3. 猫到底能不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近期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行为实验表明:猫科动物能够识别自己的名字。东京大学的认知生物学家Atsuko Saito和同事访问了一些养猫家庭,并要求主人为他们的宠物读出包括四个名词的清单,这些词的长度和节奏与猫的名字相同。刚开始,大多数猫动了动头或者耳朵,显示出他们注意到人类在和它们交流的微妙迹象。到了第四个词,猫基本上不再听了,它们的身体反应也不怎么明显。但当他们的主人说出第五个单词,也就是猫的名字,研究团队发现,11只猫中有9只在听到它们的名字时表现出显著(尽管微妙)的反应。这一定程度说明,猫能根据语音特征和熟悉程度来区分自己的名字。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证明猫科动物100%认出了它们的名字:因为猫对其名字表现出更强烈的反应,可能只是因为名字比其他单词更熟悉。于是,Saito的团队在四个家庭中重复了这个实验,每个家庭都有5只及以上的猫。这一次,每只猫听到的前四个单词是它伙伴的名字,第五个才是猫自己的名字。24只猫中,有6只表现出一定的身体反应,然后随着一个个名字被读出来,反应逐渐变小——说明它们习惯了人类的套路。但是到了自己的名字,被点名时漠不关心的这6只猫都表现出明显更强的反应,说明这些猫会把自己的名字与其他猫区分开来。研究团队在猫咖啡馆中进行了后续实验:依然用前四个名词让它们慢慢适应了这个套路,然后到了名词5,也就是猫的名字,它们的反应幅度明显高于对名词4的反应幅度。结论是:猫能够区分出自己的名字,即使由陌生人说出这些名字时也是如此。可见,主子们都是一个个的小机灵鬼:听是听得懂,理不理又是另一回事了。3月要点1. 人类真的有第六感2. 人类的本质是小黄片?3. 2018年的一份儿童性侵报告1. 人类的磁场感应能力首次被证实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科研团队发表在eNeuro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声称发现了人类的“第六感”:人类不仅能感应到磁场,大脑还会对磁场变化作出强烈反应。不过要注意哦,这里的“第六感”只是指“磁感”,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预感”或者“直觉”。而关于直觉,心理学中的直觉被定义为自主、无意识完成的认知过程,与之相对的是有意识的分析思考。那么,直觉到底存不存在呢?发表在Psychology 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或许提供了一个答案。为了测量直觉,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实验:一组大学生的面前是许多动点组成的像云一样的图案,就像以前旧电视上没信号时会出现的噪点。他们需要回答这些乱点会向哪个方向移动,向左还是向右?在被试们尝试做出判断的时候,研究人员将一些图像暴露在他们眼前,并且通过特殊的技术处理,确保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图像的存在。这些图像其实传递出了正确的答案,即乱点会向哪个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就是把正确答案植入他们的潜意识中,从而引起“直觉”。结果发现,当人们无意识地观看图像时,他们能够做出更迅速、更准确的决定。从本质上讲,人们的大脑能够处理和利用无意识图像中的信息来修正他们的决策。另外,研究者Pearson还补充说:“这项研究中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直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这表明直觉的机制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改善。”怎么说,这么神奇的嘛!人类的大脑真是一个神秘又强大的存在啊。关于直觉,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2. 小黄片能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看黄片往往会让人感觉良好。2008年,研究人员调查了硬核色情片对688个18-30岁丹麦男女的影响,受访者认为观看色情内容有利于他们的性生活、对性的态度、对异性的看法和态度和对生活的总体态度。并且,论文最后提到,许多丹麦年轻人认为色情作品在他们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另一个观点是,黄片是相对安全的。看黄片与身体上的性行为不同,看看黄片不会传播疾病,也不会导致怀孕。就满足一个人的性需求而已,看小黄片安全、方便又便宜。它还可以帮助伴侣培养感情和性亲密。心理学家David Schnarch表示:“我们在帮助夫妻发展更深层次的性联系时,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色情图片。色情作品以及情侣们自己的性幻想,都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发展更好的性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从小黄片中汲取自己的“幻想饲料”,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欲望的偏好。比如在性生活中,令我们兴奋的是什么?令我们厌恶的是什么?从实际性行为中找不到的答案可能就藏在小黄片里。也许对有些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安全、无需判断力的探索欲望方式...(吗?)3. 分享一份2018年儿童性侵报告2019年3月2日,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在京发布2018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需要注意的一点,该报告中性侵儿童案例统计部分,数据来源于2018年度媒体公开报道案例。也就是说,报告中显示的数据并非实际发生的案例数量,呈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报道只是冰山一角。据统计,2018年监测媒体报道案例共317起,涉及受害儿童超750人。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210起,占比高达66.25%。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儿童性侵犯”是指儿童卷入不能够完全理解的性活动,或因不具备相关知识而同意的性活动,或因发育程度限制而无法知情同意的性活动,或破坏法律或社会禁忌的性活动。而对于儿童,这种性活动不仅是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者Frank Putnam和Penelope Trickett开展了第一项关于性侵犯对于女性成长的长期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同龄、同种族、同社会阶层的女孩相比,受过性侵犯的女孩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认知缺陷、抑郁、解离症状、性发育障碍、高肥胖率以及自残行为等。越来越多的儿童遭遇性侵案件被曝光,儿童性侵走入公众视野、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防性侵”教育依然任重道远。2月要点1. 中国的精神障碍患者究竟有多少?2. 女性求职者不允许再被问“是否婚育”1. 中国的精神障碍患者究竟有多少?2019年2月18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等研究者在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精神病学》上发表了研究文章《中国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该数据报告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患病率数据。该调查参与者超过3万人,覆盖31个省份。调查涉及的精神障碍包括成人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间歇爆发性障碍、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老年期痴呆等七类。咱们再来看看一些鲜为人知的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样本中,任意精神障碍疾病(不包含老年期痴呆)的时点患病率(即在过去12个月内患有目标疾病者)为9.32%;终生患病率(即在人生中某一阶段患有目标疾病者)为16.57%。而过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数据出自1993年的《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显示各类精神障碍(不含神经症)的时点患病率为1.11%,终生患病率为1.34%。通过比较数据很容易发现,我国患有精神障碍的人群比例已经大幅增加。在中国,人们对于精神障碍疾病或许仍然存在很多误解。这份调查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更多没有被发现的患者,也许正在某处苦苦挣扎。我们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将心理学的知识带到更多的人面前,让曾经对于精神和心理问题的“不敢问、不敢说、不敢谈论”变成“勇敢关心、勇敢谈论、勇敢治疗”;让曾经歧视的眼神,都变成温暖的目光。2. 女性求职不许再被问“是否婚育”2月2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 《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在历史悠久的“妇女就业歧视问题”上,这份《通知》这次明确提出哪些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是非常有意义的。《通知》对招聘环节中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进一步作出了细化规定:明确要求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招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当人们看到像“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这样的惩罚措施,终于相信这问题真正引起了重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为女性的生育付出经济代价。很多人还担心,因为企业要承担用人成本的上升,很可能带来更多更严重的女性就业歧视。其实在学术上,关于“平等”这个话题,始终存在“程序公正”和“社会公正”的矛盾。“程序公正”,追求所有人竞争机会平等,比如禁止招聘时歧视女性,就是为了保证每个人获取工作机会的公正。而“社会公正”,追求的是结果的平等,它通过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来让不同起点、不同运气的人,都获得相对平等的结果。就像我们很多时候会用公司管理层的女性比例,来衡量性别平等的程度。矛盾就在于,机会的平等往往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平等——它忽视了人们自身能力的不同,可能会让本身处于竞争弱势的人更为弱势。可过分追求结果的平等,又会造成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削弱社会竞争,损伤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啊,到底怎样才是最平衡的“平等”,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验证~1月要点超过五分之一的新年flag,将在新年第一周结束之前倒下这3个问题帮你判断这一年有没有进步猝死前的征兆一定要重视,2020多爱自己一点1. 超过五分之一的新年Flag,将在这周结束之前倒下心理学研究曾经追踪了200名在新年下定决定要在两年内做出自我改变的人。发现有23%的人坚持不到一周就放弃了,最终只有19%的人真正坚持到了两年。这些成功的人,对自己使用了更多“奖励”和“惩罚”措施,也拥有更加强大的意志力。不过在成功坚持下来的人们之中,也有超过一半的人至少放弃过一次,在两年内的平均放弃次数为14次。所以如果你的Flag已经摇摇欲坠,放轻松,很多人都和你一样呢。2. 想知道自己这一年有没有进步?来回答3个问题又到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了。最可怕的就是回顾一年后却发现,除了账单和小肚腩,又是一无所获。别慌,这也许并不能代表你真的没有成长,你很可能只是忽略了自己的改变。以下3个问题,将帮你看到自己那些可能被忽略的长进。Q1:哪些你现在感觉简单的事情,曾经对你来说非常复杂?当我们刚开始做一件步骤复杂的事情时,往往感到畏惧和害怕。然而,随着经验的积累,越做越娴熟的我们便会忘掉最开始的艰辛。问自己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长进,也可以在下一次遇到新的事物时提醒自己:这问题早晚都会被我克服的,根本不可怕!Q2:哪些你以前常犯的重复错误,现在不犯了?终于停止犯重复的错误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方式,不过,当我们不再犯错的时候往往也会遗忘它。比如找到了更方便的停车场,从而极大的降低了迟到的频率;发现性价比更高的网店,从而大幅节省了购物的时间和花费。一个个小的事情都在帮助我们过上更加高效的生活。Q3:哪些过去让你感到非常不安的事情,现在却无所谓了?或许你曾经很害怕其他人的评价,也许之前父母的观念观念不和会引起你的巨大恐慌,但现在你可以更加坦然的做自己了。找出这些逐步和解的事情吧,它们会告诉你,其实你比你想象中的要勇敢许多。3. 小心一些身体反应,可能是猝死前兆世界卫生组织把发病后6小时内的死亡统称为猝死,它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占到了所有猝死者的一半以上。长期的加班,熬夜,高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的兴奋和悲伤等都可能成为心源性猝死的诱因。而心源性猝死,很可能都是会有前兆的。比如发病前数日至数月都会出现前驱症状:气促、胸闷、胸痛、昏厥、心悸、全身倦怠。如果你本身就是高危人群,或者最近正好压力特别大,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好啦,2019年的回顾就到这里。祝大家新年快乐编辑:肖大喵参考文献[1201]Yolken et al., Exposure to household pet cats and dogs in childhood and risk of subsequent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 or bipolar disorder. PLOS ONE, 2019; 14 (12): e0225320 DOI: 10.1371/journal.pone.0225320[1202]Zhou et al., Sleep duration, midday napping, and sleep quality and incident stroke, Neurology, December 11, 2019,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8739[1203]Joshi et 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ctivity and aldehydic load contribute to neuroinflammation and Alzheimer’s disease related pathology, 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 12 December 2019, DOI: 10.1186/s40478-019-0839-7[1101]Khan et al., Yoga Effects>[1102]Klinedinst et al., Aging-related changes in fluid intelligence, muscle and adipose mass, and sex-specific immunologic mediation: A longitudinal UK Biobank study.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82, 396-405.DOI: 10.1016/j.bbi.2019.09.008[1103]Zanganeh, M., Adab, P., Li, B., & Frew, E. (2019, July).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Chirpy Dragon Obesity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in Chinese Primary School-Aged Children: A 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2019 World Congress>[1001]Kukushkin, N. V., Williams, S. P., & Carew, T. J. (2019). Neurotropic and modulatory effect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in Aplysia. Scientific reports, 9(1), 1-12.[1002]Surabhi Bhutani, James D Howard, Rachel Reynolds, Phyllis C Zee, Jay Gottfried& Thorsten Kahnt Olfact.(2019).Olfactory connectivity mediates sleep-dependent food choices in humans. eLife 2019;8:e49053 DOI: 10.7554/eLife.49053[0901]张洁婷,张境锋,高楷东,文超,崔汉卿,刘金婷. (2019). 儿童期逆境与基因对男性服刑人员攻击性的影响. 心理科学进展, 27(8), 1344-1353.[0902]Nauert PhD, R. (2019). Living Close to Green Space Linked to Better Mental Health. Psych Central. Retrieved>[0801]Ledger, R., & Mellor, D. (2018). Forensic use of the Five Domains Model for assessing suffering in cases of animal cruelty. Animals, 8(7), 101.[0802]Vitale, K. R., Behnke, A. C.,& Udell, M. A. R. (2019). Attachment bonds between domestic cats and humans. Current Biology, 29(18), R864–R865. doi :10.1016/j.cub.2019.08.036.[0701]Joe J. Gladstone, Sandra C. Matz, Alain Lemaire. (2019). Can Psychological Traits Be Inferred From Spending? Evidence From Transaction Data. Psychological Science, 30(7), 1087-1096.[0703]Park, Y., & MacDonald, G. (2019). Consistency between individuals' past and current romantic partners' own reports of their personal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26), 12793-12797. doi: 10.1073/pnas.1902937116[0601]Lee, B., & O'Sullivan, L. (2018). Ain’t misbehavin? Monogamy maintenance strategies in heterosexual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5(2), 205-232. doi: 10.1111/pere.12235[0602]De keersmaecker, J., Dunning, D., Pennycook, G., Rand, D., Sanchez, C., Unkelbach, C., & Roets, A. (2019). Investigating the Robustness of the Illusory Truth Effect Acros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y, Need for Cognitive Closure, and Cognitive Styl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014616721985384. doi: 10.1177/0146167219853844[0603]Can You Cook Your Way to Better Mental Health?. (2019). Retrieved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fulfillment-any-age/201905/can-you-cook-your-way-better-mental-health[0501]Megan L. Robbins, Alexander Karan. Who Gossips and How in Everyday Life?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2019; 194855061983700 DOI: 10.1177/1948550619837000[0503]Yoon, S., Verona, E., Schlauch, R., Schneider, S., & Rottenberg, J. (2019). Why do depressed people prefer sad music?. Emotion. doi: 10.1037/emo0000573[0403]Saito, A., Shinozuka, K., Ito, Y. & Hasegawa, T.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discriminate their names from other words. Science Report. 9, 5394 (2019).[0301]Lufityanto, G., Donkin, C., & Pearson, J. (2016). Measuring Intuition: Nonconscious Emotional Information Boosts Decision Accuracy and Confide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7(5), 622–634. https:///10.1177/0956797616629403[0302]Hald, G.M. & Malamuth, N.M. Arch Sex Behav (2008). Self-Perceived Effects of Pornography Consumption.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Volume 37, Issue 4, pp 614–625.https://www.salon.com/2017/09/02/9-surprising-reasons-why-you-should-be-watching-porn_partner/[0303]“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0201]Huang, Y., Wang Y,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8, 2019.[0101]John c.Norcross,Dominic J.Vangarelli.(1988).The resolution solution: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New Year's change attempts,Journal of Substance abuse.volume 1,Inssue 21988–1989 , Pages 127-1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前发电报是怎么发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