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平台如何确保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性?


这里的知识是指:
1.固有知识结构和不完整经验所引发主观偏见的信息,和客观存在却超出知识面无法形成参考依据的信息。
2.判断一个公司是否靠谱的依据和标准。
最近经常被人问到,为啥不多推荐大公司的信息,经常看到一堆小公司的信息?
作为经纪人,首先一个立场就是对
任何公司都不夹杂个人成见,市场上所有的公司及产品都会是我参考和选择的对象;第二个立场是尽量
避免主观感受上的影响进而把公司按个人感受进行人为分类,造成输出方案上的偏向,要保持客观的评价能力;第三个立场是在方案选择上,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参考客户家庭状况、收支能力、品牌倾向来进行产品的初步筛选,再根据产品条款、保障责任、性价比以及公司服务质量进行最终的方案敲定,所以这样看来,其实大家所说的
公司大小,实际上并不在我考虑的范围之内,前提是在安全标准线以上。
一.那么哪些信息会诱导我们的判断?
广告砸出来以及代理人误导出来的“大公司”的概念
我知道你们指的是平安,人寿,太保,新华,太平这些。
2017年中国保险代理人800万,其中这五家的代理人400万+,平均你见过两个保险代理人中就有一个是这五家之一,耳熟能详很自然;同时由于保持着高增员速度和高淘汰率,中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5000万中,将近3000万人在这五家工作过。
大家可有记得曾经人人皆兵的三株口服液,曾经品牌价值近150亿元、在中国乳品界创造了很多第一、销售人员遍地走的乳业巨头——三鹿集团,在一夜之间走向破产
2017年四大险企广告宣传费用投入270.35亿,宣传口号在重金的轰炸下深入人心,连不懂事的小孩子都会哼几句。
这些广告费从哪里来的?最终还是要化作保费,分摊在各个消费者身上,用一个客户的话来说,“他们提前花了我的钱,用广告说服我去给他们买单”
相比中国加入WTO之后成立的合资型保险公司,他们确实可以说资历更老一些,中国平安诞生于1988年,前身为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中国人寿,成立于1991年的太平洋保险,成立于1996年的新华人寿,创建于1939年的中国太平2001年重新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如果这些几十年的从业经历就能成为靠谱的话:
1696年—英国英杰华保险—中英人寿,
1816年—法国安盛集团—工银安盛,
1832年—意大利忠利保险—中意人寿
1844年—荷兰全球保险集团—同方全球人寿,
1865年—康涅狄格大众人寿保险公司和1792年的北美保险公司的美国信诺—招商信诺人寿,
1865年—加拿大永明金融—光大永明,
1875年—美国保德信保险—复星保德信,
1887年—加拿大宏利金融—中宏人寿。
这些历经几百年风雨而屹立不倒的跨国巨头,怎么会让你产生不起来安全感?
感觉到国外的还是太遥远不放心,还是国内的巨头让人踏实?如果平安、太保、人寿、新华、太平这样的巨头让你感觉心安,那么来看看哪些所谓让你不心安的保险公司背后是谁?
工银安盛-工商银行,宇宙第一大行,2018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位。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6位。
招商信诺-招商银行,2018年世界500强排名213名
中意人寿-中国石油,世界五百强排名第4,这个够不够实力?
中英人寿-中粮集团,买过食用油的都是他的客户
众安保险-蚂蚁金服(阿里巴巴)+腾讯+平安
事实上,当年开放金融市场组建的合资保险公司,几乎都是各国保险巨头+央企巨头的模式组建的,任何一家拿出来抖一抖都是可以让人亮瞎眼的教父级别的组合,相比被广告砸出来的所谓“大公司”,还是个在成长中的宝宝罢了。
还有人有疑问,最近保险行业被出售、收购传闻那么多,比如首富老王把百年人寿出售给了浙江绿城,代理人都说这些公司连自己也保不住,还能信么?这句话说的别有用心罢了,商业公司的资本运作是正常的,只要价格到位,没有买不到的公司,在保险行业一牌照难求的当下,大把挥舞着钞票排着队等着入局的巨头,相反能在资本间流动的公司,都是被资本认可的公司,危险的公司反而如一潭死水无人问津,当年三鹿情况不好的时候,有谁愿意去花钱收购接盘?
2“听说过得一定不会有错”
新银保监会成立后的首张罚单就下给了四大险企之一的新华保险(见保监会网站2018-10-18 银保监保罚决字〔2018〕1号)
原因有三,欺骗投保人(涉及保单171754份,涉及保费193042.7万元),编制提供虚假资料(涉及保单403373件),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费率(涉及保单166844件,涉及保费2089.2万元)
我并非要证明新华保险不靠谱,在金融法规和行业监管下,事实上所有的保险公司在合规性上都是如履薄冰。
“小公司=不靠谱”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公司=你没听说过的公司,假如我们从股权结构、管理治理能力、从业经验、资本财力、政商关系等方面重新来审视的话,哪些你以为的小公司,可能会闪瞎你的眼睛:
1.工银安盛
工银安盛股权构成:宇宙第一行+世界第一保险+国内金属矿业大佬
工商银行:宇宙第一大行,爱存不存(ICBC),不多谈。
中国五矿: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73位。
安盛集团:全球最大保险集团,《财富》杂志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第25名。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A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2%
2.招商信诺
招商信诺股权构成:招商银行+美国第二大商业保险公司,全球最大保险医疗金融公司之一
招商银行:这个"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9位。
美国信诺保险集团:美国第二大商业保险公司,全球最大保险医疗金融公司之一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A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1%。
3.中意人寿
中意人寿股东构成:中石油+意大利第一保险
中国石油:《财富》杂志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第4名,不多谈了。
意大利忠利保险:诞生于1832年,意大利最大的保险公司。《财富》杂志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第57名。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A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4%。
4.同方全球
同方全球股东构成:国内资讯科技大佬+荷兰最大的上市人寿保险集团
同方股份:清华同方都知道吧,2006年更名为同方股份,不多谈。
荷兰全球人寿:全球保险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人寿保险集团之一。《财富》杂志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第147名。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B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2%。
5.复星保德信
复星保德信股东构成:美国金融大佬+中国投资大佬
复星集团:复星创建于1992年。作为一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专注于中国动力的投资集团,复星先后投资复星医药、复地、豫园商城、建龙集团、南钢联、招金矿业、海南矿业、永安保险、分众传媒、Club Med、Folli Follie、复星保德信人寿等。《财富》杂志公布的2017年中国500强公司排行榜第89名。
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美国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财富》杂志公布的2017年世界500强公司排行榜第148名。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A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43%。
6.光大永明人寿
光大永明股东构成:国内银行大佬+加拿大老牌金融巨头
中国光大集团:没有光大信用卡的出来走两步,光大银行即为光大集团下属。
加拿大永明金融:诞生于1865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A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
7.中荷人寿
中荷人寿股东构成:北京银行+全球第一的信用保障保险公司
北京银行:2018年5月9日,“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发布,北京银行排名第79位。
法国巴黎保险集团:法国巴黎保险集团隶属巴黎银行集团,是法国最大的金融集团。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A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71%。
8.中英人寿
中英人寿股东构成:中粮集团+英国保险老大
中粮集团:世界500强,家里买过福临门么?
英国英杰华集团:诞生于1696年,四百年的古老企业,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世界第五大保险集团。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A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2%。
9.中宏人寿
中宏人寿股东构成:央企大佬+加拿大保险老大
中国中化集团:世界500强排名第98,中国500强排名第15,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 [13] ,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药)一体化经营企业。
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诞生于1887年,加拿大最大的保险公司,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宏利金融位列241位
最近一期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为2018年第三季度,评级结果为A类。
2018年三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4%。
不知道大家看了上面介绍的几家保险公司,还会有大小公司之分的感念么?
合资保险公司较之国内四大险企而言,成立的较晚(中国加入WTO之后),成立的方式均为国企巨头与各国保险巨头的强强联合,带进来更成熟的管理经验,更优质的服务理念,更优竞争力的产品和价格,但由于发展理念差异,区域经营许可,人员、广告投入、市场布局各有不同,就形成了被冷眼相看的“小保险公司”。是不是以前大家眼里的“小保险公司”突然都摇身变成了教父级的大佬?
二.如何判断一家保险公司是否靠谱
安全性
各家保险公司各有差别,但整体都处于监管允许的风险可控范围内。中国保险行业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有一个结论是确定的:中国是世界范围内保险业监管水平最全面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1.我国执行的是C-ROSS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
每年末保险公司都要通过这个压力测试,保险公司在每季末、每年末都会通过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和压力测试后能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2.偿付能力制度为多级预警制度
安全线第一档就是偿付能力要高于150%,即(认可资产-认可负债)/ 最低资本的计算结果要不低于150%。如果计算结果低于150%,保监会就会将其列为严格监管对象;也不是说跌破安全线100%就必然有风险,而是这个时候银保监会就会动用各种监管权力要求保险公司采取股东增持、限制业务范围、限制广告投放等等办法让保险公司尽快将偿付能力恢复到最低安全线之上,属于一个警戒线。
3.各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都加注在保险单内
可以在保险单里自行查看。
4.保险公司会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但你的保险合同继续有效。
《保险法》:
第八十九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 销外,不得解散。
第九十二条 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 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 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 险公司接受转让。
发展和服务能力
1.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小公司”突飞猛进增长势头很快
保监会数据
2.各大保险公司理赔平均时效:理赔时效体验上“小公司”更有优势
产品和保障条款
1.优势领域
每个领域都有一些做的非常出色的公司,比如在重疾领域经常推出领先同行的百年、天安等,在旅游险领域的美亚、安联,在跨境意外领域的史带(拥有自己的跨境救援),在医疗领域的平安健康(就冲第一个书面保证续保,气魄!),高端医疗领域的Bupa,MSH,平安等,在寿险领域的华贵、弘康、复星保德信等。
2.价格
价格并非决定购买的唯一因素,但保险行业从来都不是一个“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行业,高出的溢价或许并非为了更好的保障,也许是为了分摊到市场部的广告预算,谁知道呢?最好的办法是,扩大产品对比面,在某一个大致的保障范围内,一定有一个大致均衡的价格,偏离太多就意味着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大坑。
3.条款
一定要相信不是每家公司都是良心公司,不是每款产品都是坦诚无心机的产品,否则谁来给我解释下为什么卖得最贵的“平安福”,却从没有平安的代理人告诉你自己的产品不包含最该被保障的几个高发轻症(重疾都是保监会统一要求的,所以轻症责任往往是体现一家公司和一款产品的良心)?
每一款产品都有独特的优势和短板,没有最好的但有最差的,只有拥有更宽阔的行业和产品视野,才能在众多产品中选择排除营销的包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组合方案
三.如何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产品
1.对自己的风险有个客观的评估和判断,这个包括家庭的组成结构,健康状况,收入结构,职业特定风险,财务预算(保险支出,日常生活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养老预算,投资预算等)。
2.通过风险评估和判断,明确及细化自己的需求。
3.收集相关产品信息,通过排除法,去掉不符合的产品。
4.尝试不同的产品组合搭配来达到保障充分,预算合理。
5.对选定产品进行条款分析,排除条款不合理的,再次进行组合。
6.选择不同的投保渠道,分别约见多家代理人或下载投保APP。
7.投保并管理自己的保单。
8.实际上你什么都不用做,约见一个保险经纪人就把以上七步都省略了。
我曾经跟人聊起MSH万欣和的大股东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他鄙夷的看着我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是谁,比阿里巴巴大么,有马化腾有钱么?
这个世界很大,多了解点自己知识之外的事情其实很有趣,比如关注在下,哪怕透针尖大小的一点光进来,世界已大不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正值各大电商的购物狂欢节,花椒直播母公司花房集团也来凑热闹。近日,花房集团公布配发结果,拟发行4600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30%,国际发售占70%,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每股发售股份2.80港元,为招股价范围2.8-3.6港元的下限定价,预计将于2022年12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据此计算,花房集团全球发售净筹约7240万港元。其中:约25%将用于进一步多元化及丰富集团的产品、内容及服务;约35%将用于实施集团的市场推广计划,以扩大集团的用户群及推广集团的品牌;约20%将用于选择性收购或投资产品、服务及业务;约10%将用于增强集团的研发及技术能力;剩余1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股权结构方面,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为花房集团实控人,其通过奇虎360、花椒壹号及花椒贰号控制38.21%股权。同时,宋城演艺(SZ:300144)通过全资附属公司Global Bacchus Limited持股37.06%,为花房集团第二大股东。资料来源:花房集团招股说明书。在豪华股东阵容加持下,花房集团早期便完成多轮融资,融资金额近30亿元。虽然背靠大山,但花房集团IPO之路却颇为坎坷,至今已三次叩响港交所大门了。早在2021年10月,花房集团起了个大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未通过上市聆讯便“夭折”;后于今年4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同样未通过上市聆讯。资料来源:花房集团招股说明书。虽然花房集团历经坎坷成功上岸,但背后营收结构单一、月活用户下滑、内容违规多次被罚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在笔者看来,焦急上市的花房集团,股价破发大概率不可避免,就像它的业务模式一样脆弱。一、中国在线娱乐直播平台“老二”过得并不好据公开资料显示,花房集团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由六间房和花椒直播合并而来,为用户提供音视频直播娱乐及社交网络服务。花房集团原主要做直播,旗下六间房为中国最早的PC端音视频直播社区之一,而花椒直播则是国内最早探索移动端社交直播的平台之一,由此构建了双直播平台全场景生态。但在近年来,花房集团还积极在社交领域布局。2019年推出国内语音社交产品奶糖(音频直播平台,现已改名花吱),次年完成对HOLLA集团的收购,开始扩展海外业务。目前花房集团走“直播+社交”之路,旗下包括花椒直播、六间房、奶糖、HOLLA等二十余款海内外产品。目前,中国的在线音视频社交娱乐市场由提供视频及音频社交娱乐服务的平台组成。其中,直播平台主要分为电商直播、电竞直播、体育直播以及娱乐直播几大类。直播是一种经久不衰的在线娱乐形式,具有多方实时互动及内容多元化的特点。主播及观众可通过即时聊天及礼物打赏的方式实时互动。按收益计,中国在线视频社交娱乐直播市场由2017年的42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3%,并预期将于2027年达到6450亿元,2021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4%。资料来源:艾瑞咨询。提供直播服务的平台主要通过虚拟礼物打赏及其他变现方式(如广告及电商)产生收益。自中国直播市场开始以来,虚拟礼物打赏一直是直播平台的主要收益来源。虚拟礼物打赏产生的收益为1729亿元,占2021年中国视频直播平台直播服务产生的收益总额约70.2%。随着虚拟礼物打赏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多年来逐渐成熟,且平台不断投资创新虚拟物品的视觉效果及玩法,按收益计,中国视频社交娱乐直播市场预期将于2027年达到6450亿元,2021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4%。资料来源:艾瑞咨询。据艾瑞咨询报告数据显示,按2021年所有渠道的月活跃用户、月付费用户、月使用时间计,花房集团在中国在线娱乐直播平台中排名前二;同期,花房集团来自所有渠道的收入在中国所有在线娱乐直播平台中排名第三,占2021年中国娱乐直播平台收益总额的约13.1%以及中国音视频社交娱乐市场收益总额约0.9%。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但今年以来,花房集团月活跃用户开始出现下滑。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花房集团累计注册用户达4.15亿,其中花椒注册用户2.21亿、六间房注册用户0.81亿,海外社交网络产品注册用户1.12亿。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前五个月,花房集团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分别为4550万名、5010万名、5940万名以及5860万名。不难看出,花房集团2022年月活用户较2021年已经开始出现下滑。不仅如此,花房集团用户增量也从2019年的8850万下滑至2020年的2490万,2021年虽然有所增加,但2022年前5月增量仅为2370万。数据是最直白、最客观的,花房集团近半年增长量不足2021年的三成。此外,主播也在快速“放弃”花房集团,增量从2019年的90万减少至2021年的44万,再进一步减少至2022年前5个月的16万。背后的原因也是很直接的,花房集团平台无法提供给主播可观的收入。二、过分依赖直播打赏,社交能否撑起半边天仍有待观察随着花椒与六间房合并,花房集团增长势头强劲,三年累计创收超百亿。据招股说明书显示,花房集团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28.31亿元、36.83亿元、46亿元,2020年和2021年同比分别增长30.13%和24.86%。此外,2022年前5月,花房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5.82%至20.87亿元。资料来源:花房集团招股说明书。但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花房集团音视频直播业务收入分别占收益总额的99.6%、99.6%、97.3%及96.8%,占比持续处于高位。从该业务模式上来看,花房集团通过向用户销售虚拟代币产生收益,用户使用虚拟代币购买虚拟物品后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主播表示支持及赞赏。从用户结构来看,Z世代用户数占花房集团旗下产品用户总数超过一半,贡献收益百分比达43.8%。根悉,花椒集团平均月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中分别有61.3%和59.3%为Z世代用户,年龄基本在35岁及以下,普遍聚集在一、二线城市,具有良好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黏性。相比“直播第一股”映宇宙,业务覆盖社交、直播、相亲三大板块。2021年实现营收91.76亿元,其中社交产品营收57.44亿元,占比62.6%,业务较为多元化,风险抵抗力强。虽然花房集团深知“独木难成舟,一人不成众”的道理,也在积极尝试探索海外社交新业务,但从结果来看并不理想。截至2022年5月底,花房集团海外社交网络产品注册用户约为1.13亿名,平均月活跃用户及平均月付费用户分别仅为460万名及35万名,目前尚未带来较大的业绩贡献。再从盈利能力来看,花房集团经调整净利润从2019年的2.1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09亿元;2022年前五个月为1.9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4.9%、27.5%、26.6%。虽然2020年因受花椒、六间房合并产生的商誉确认减值亏损人民币17.78亿元的影响,当期利润有所波动,但并非经营问题,不具备可持续性。三、合规性问题是一把时刻悬在头上的利刃对花房集团而言,最可怕的莫过于严重依赖的音视频直播业务迎来行业重锤。针对近年来音视频直播行业乱象丛生,监管多次出手整顿。2022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节目平台游戏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直播平台加强对主播的管理,建立防沉迷机制以保护未成年人,并禁止未成年人充值打赏;6月,国家广电总局及文旅部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对直播平台及主播进一步提出严格要求。花房集团也在招股书中坦言,“旗下花椒直播和六间房均在报告期内受到过行政处罚。在过往记录期间,有33名主播因在平台展示不当内容而被列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网络主播警示名单,公司涉及9起因在平台展示不当内容而被监管部门处以罚款的事件,总金额约为10万元。”不仅如此,此前2020年9月,花椒直播还因“以主播偷漏税等为由拒付收益”,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其向上海诺鸳文化传播工作室支付174万余元。而在黑猫投诉平台,花椒直播也因存在直播涉赌、虚拟货币骗钱等问题被投诉。其中一位匿名人士于11月23日发起投诉称,“花椒直播中猜猜就是变相开赌局杀猪盘,坑玩家血汗钱,人为后台遥控操作,充值进去都是一种套路:刚开始会给你点甜头,慢慢使其上瘾,商家通过后台电子遥控使其上套路怎么压都不会中然后赔个精光,我被骗进去十多万才后知后觉,现在被他害得破产负债累累,整个人都快被逼疯了,非要害得人抑郁跳楼嘛,现在希望大家能够拆穿花椒直播的套路,别再让他欺骗大家的钱财,要求退款赔偿,希望有关部门核实”,直指花椒直播平台涉骗、涉赌。资料来源:黑猫投诉平台。有一点必须要清楚的是,上市只是新的起点,并非终点,花房集团如何解决合规性问题成为当下必经之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