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日本“广场协议”时代(经济泡沫破裂的后果后)的发展机遇在哪里?

2021-08-05 11:32
来源:
出国啦
虽然说起日本的房地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还是“房地产泡沫”,以及泡沫破裂后的房价暴跌和居民财富急剧缩水,这也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一个缩影。但是现在提起日本房地产,更多的人关注的是“涨了多少”。据仲量联行(JLL)最新的调查显示,疫情以来,东京的不动产投资额达到193亿美元(约2兆日元),居世界首位。排在东京后面的是首尔、伦敦、巴黎和纽约。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日地产的泡沫和复苏:
第一阶段: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房地产市场陷入沉寂
1986-1991年“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股价、房价暴跌给日本银行系统造成极大破坏,日本之后经历了“失去的20年”。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宽松金融环境下积累了较大涨幅,而相比之下日本的房地产价格涨幅则显得比较温和,吸引力凸显。
泡沫经济始末:1985年9月,G5国家(美、日、英、德、法)签订“广场协议”,共同进行外汇干预以应对美元过度升值,导致日元快速升值。为防范“日元升值萧条”和扩大内需,1986年至1991年日本央行连续五年降息,热钱大量流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催生资产价格泡沫。
在1986-1991年的5年时间内,日本全国房价虽然仅增加了40%左右,但增长最快的东京都在短短5年内房价增长了约300%。
随着资产泡沫越吹越大,居民和企业的负债率增高。1989年末,日本央行开始调高利率给市场降温,但这也成为了泡沫破裂的导火索。股价、房价暴跌,大量的坏账给日本银行系统造成极大破坏,日本进入了“失去的20年”。
第二阶段:安倍经济学提振下,日本房地产市场逐渐进入复苏通道
安倍2012年底上台后,推出了金融、财政、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生机。
房地产市场也逐步进入复苏通道,受益于:
1、经济复苏,企业盈利增加,劳动力市场好转;
2、极低的利率,叠加物价走高,实际利率进一步走低;
3、开放入境游、放宽留学生、外来劳工政策等结构性改革推升房地产需求;
4、鼓励购房的政策刺激,包括加大住宅补助金发放、完善房贷减税制度和提高非课税额度等。
第三阶段 劳动力市场回暖,带动住宅需求提升
经济复苏背景下,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好转,失业率持续走低同时国民收入呈不断增加的态势。
国民收入的增加带动了日本的住宅需求,住宅价格也随之回升,其中公寓楼的价格涨幅较大。
第四阶段:日本家庭购置住宅的实力较强,置业动力或有改善
在90年代经历过泡沫经济破裂、房价腰斩的打击后,日本人对房地产投资较为谨慎,因此日本的住房自有率较低。但是,日本家庭具备较强的经济余力购置住宅,因为:
日本房价收入比大幅低于全球主要城市;
1、房贷利率极低;
2、贷款占日本家庭资产的比重远低于世界其他大城市
3、劳动力市场持续好转、政府促进住宅购置的优惠政策或增强日本家庭置业动力。
第五阶段:日本商业地产经济复苏,焕发生机
除了住宅地产市场的繁荣,日本经济的恢复也带来了商业地产市场的景气度提升,零售、办公地产表现尤为强劲。日本赌牌开放,2025年世博会申办成功、入境游客大幅涌入为日本楼市的走强打了一针“强心剂”,日本重点城市办公楼的空置率明显下降,办公楼租赁业的业况得到大幅改善。
第六阶段:外国留学生及外来劳工政策变化推升日本房地产边际需求
安倍上台后日本政府对海外移民态度开放,赴日留学、工作甚至永居的签证门槛降低,日本的外国人数逐年增多。
2018年在日留学生总数达30万人,占日本高等教育总人数的近10%,应届生毕业后取得工作签证的人数也直线上升。
人才引进积分制度、申请永居的资格年限从5年变为3年/1年吸引了大量海外移民,推升日本房地产边际需求。
日本房地产从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进入“失去的20年”,在安倍经济学政策下,开始进入复苏阶段。经过一系列经济、金融、税务改革促进政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劳动力市场的回暖,进而带动了居住型房地产的发展;随着居住型地产的发展及国民收入的提高既有效得拉动了消费、提振了经济,又促进了商业地产的繁荣,随着日本一些利好政策的推进,IR法案、世博会等,日本房地产进入完全复苏阶段,留学政策及高级人才的引进,将进一步推升日本房地产边际需求,日本房地产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图片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直到听了美国大哥的话,签了个——广场协议。从此日本的经济一落千丈,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缓过来。其实这事也不能全怪美国,刚开始,美国可是给了日本一波神助攻,可折腾到最后,日本怎么就成了美国的小弟,然后又把自己玩砸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想搞懂这些,我们先来看看《广场协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整件事得从二战结束后讲起。一、日本崛起话说二战之后,日本因为是战败国,挨了不少揍,工业设施基本都「歇菜」了,要啥没啥。这个时候,美国出现了。原来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都成了超级大国,他俩为了争当老大,开始各种较量。这就是冷战。为了不让苏联好过,美国想找个小弟盯着他,看了一圈,发现苏联边上的日本挺合适。于是美国就和日本来了个「打破次元壁」般的合作。为了让小弟变得给力,美国开始给日本提供各种支援。这还不算。不久之后,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往那里派了不少大兵,而日本就在朝鲜旁边。美国大兵吃喝用度都得花钱,去哪儿买呢?当然是日本啦!于是日本靠着美国的照顾,经济迅速恢复。有钱后,日本并没有挥霍,而是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买了大量的生产设备。同时,日本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抄袭学习的精神,努力学习美国的科技和管理。结果,效果非常明显,之后日本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生产了很多货。可问题是:卖给谁呢?这时候美国又来了。于是日本又从美国身上赚了一笔。美国之所以帮助日本,主要原因是:日本商品物美价廉,买日货既能满足消费需求,又能帮日本,何乐而不为?对于美日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美国解释道:我只是传道授业「接货」也!日本也谦虚地表示:我只是把学的东西都还给了老师!日本赚了钱搞发展,经济上高潮迭起,连续出现了三个「景气」。「景气」是日本用来形容经济发展好的词。原本双方皆大欢喜,但这时中东出了问题。二、美国跌倒前面提到,中东因为和欧美等国闹翻了,吵着涨油价,于是出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机器生产靠石油,油价暴涨,工业国家直喊买不起。日本这种小岛国家,资源又特别少,石油涨价,他比谁都敏感,于是急中生智想了两招:1. 产业结构高度化简单说就是:集中力量,造高级货。例如,以前投入一桶油,用来生产钢铁,赚的钱少。现在投入一桶油,用来造汽车,就能用最少的消耗,赚最多的钱。2. 经营合理化本来日本的资源就紧张,现在用起来得更加抠门。工作能快就快,物料能省就省,绝不造成半点儿浪费。这两招下来,日本经济开始明显好转。正是因为企业转型,赚钱多了,能耗也变低了,所以在后来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受到的影响很小。而且日本经济的发达,还意外带动了亚洲其他国家。日本地盘小,人口少,生产东西不是原材料不够,就是人不够。而其他的亚洲国家不仅能提供原材料,还能提供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到时候挣了钱,大家都有份。这种日本前头带、亚洲其他各国后面跟上的经济模式,又被称为雁形模式。跟着日本混出来的,是咱们提到的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日本发达了,可油耗高的美国就没这么幸运了。油价上涨,美国货也跟着涨价,而日货还是一如既往地便宜。所以当美企和日企相遇时,大概是这样的情景:美企简直毫无竞争力啊!虽然之前美国货也贵,但跟当时的日货比起来,价格差距没那么大。而且之前美企虽然卖不过日企,但和别国企业还是能竞争一下的,所以总体来说赚多赔少。可现在美国货太贵,各国纷纷表示要不起。于是美国这边,进口远比出口多,相当于光剁手不赚钱,试问这谁顶得住?企业赔的赔、倒的倒,很多美国老板不乐意了。结果美国憋了半天,不仅没半点儿用,反而一不留神让经济变得更虚。不能老是这么点儿背!于是美国开始反思自己,以及自己的小弟。事实上,美国还真想通过小弟来解决问题。三、《广场协议》想赚钱,就得把东西卖出去。于是美国想了一个终极大招:贬值美元,促进出口。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举个小例子。假如现在美元对日元的汇率是这样:美国的一个汉堡是 1 美元,卖到日本就是 200 日元如果美元贬值了,情况就会变成这样:那么在日本买个汉堡只需 100 日元这就相当于美国货打了五折。这么便宜,其他国家不买简直对不起自己,于是美国的出口就会增加。但美元不是你想贬就能贬的,这事要叫上小伙伴才行。为什么呢?咱们虽然同住地球村,但用的钱却各种各样,比如:物以稀为贵,所以一国的货币数量越多,就越不值钱。不信你看:因此,美国想让美元贬值,就要增加它的数量。不多印怎么贬值呢?原来,一般国家都会存点儿别国的钱,以备不时之需,这就叫外汇。人多力量大,只要大家把兜里的美元卖出去,市面上美元足够多,贬值这件事自然会发生。这其实就是在外汇市场上,把美元换成其他钱,这时可以把美元看成商品,卖的人多了就便宜了。为了达到目的,美国叫了几个小兄弟,在美国著名的广场饭店,大家一边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边签了一份协议。协议的内容挺多,但最主要的就一条:都别闲着,一起来让美元贬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泡沫破裂的后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