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还能恢复吗正式签订了吗

中欧投资协议主要内容:在过去的20年中,从欧盟流入中国的欧盟累计外国直接投资(FDI)已超过1400亿欧元。对于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这一数字接近1200亿欧元。就中国经济的规模和潜力而言,欧盟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仍然相对较少。在投资方面,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将是中国与第三国缔结的最雄心勃勃的协定。除了禁止强制转让技术的规则外,CAI还将成为首个履行对国有企业行为的义务,对补贴的全面透明规则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承诺的协议。CAI将确保欧盟投资者更好地进入快速增长的14亿消费市场,并确保他们在中国的公平竞争环境中竞争。这对于全球竞争力和欧盟工业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在过去的20年里,欧盟对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累计达到1400多亿欧元。就中国对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而言,这一数字接近1200亿欧元。相对于中国经济的规模和潜力,欧盟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仍然相对较小。在投资方面,欧盟-中国全面投资协定(CAI)将是有史以来中国与第三国签订的最雄心勃勃的协定。除了禁止强行性技术转让之外,CAI还将是第一份履行国有企业行为义务、全面透明补贴规则和可持续发展承诺的协议。
首页
> 法律服务平台 > 经验及答疑 > 应对经验
>
岁末的“红利”为新年增添喜气。2020年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历时7年的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商务部人士介绍,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就双边直接投资存量而言,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同时也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目的地。但是双边直接投资在各自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仍很低,双边投资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中欧投资协定一经生效,将不仅在促进双边投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以由双边投资驱动双边贸易增长以及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双方做出高水平市场准入承诺记者了解到,在市场准入方面,本次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模式。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实现与外商投资法确立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体制全面对接。欧方也在协定中承诺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同时,针对本身不歧视外资但对企业设立运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市场准入限制,中欧双方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产量、营业额、董事高管、当地研发、出口实绩、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及人员入境和停居留。在公平竞争规则方面,中欧双方立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就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共识。此外,中方在中欧谈判中还纳入了金融等领域的自主开放举措,按照自身需要,有序扩大部分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外开放。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表示,中欧投资协定涉及领域既包括传统领域,也包括新兴领域,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等多方面内容,涉及领域广,内容全面。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认为,中欧投资协定涉及内容丰富,体现出新一代投资者、东道国、投资国等不同投资利益相关方对投资自由化、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的法律要求。中欧投资协定将为投资者提供开放、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刘英奎介绍,中欧投资协定的市场准入承诺对中欧双方是双向适用的,双方在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也保留了必要的监管权。双方在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的同时,也强调投资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刘英奎说,在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过程中,双方都做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都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双方都努力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规则等方面达成高水平的谈判成果。这些规定对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张晓涛表示,中欧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可以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相同的待遇、稳定预期和公平竞争环境,叠加“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对双方企业家投资产生极大的促进效应,有利于企业进行海外产业布局和价值链重构,带动投资与贸易发展,在当前全球化逆流中,为双方经济带来直接和务实的积极影响。为中欧企业互拓市场提供更大空间“中欧投资协定将惠及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加快欧洲企业对华投资和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步伐。”在刘英奎看来,中欧投资协定将为双方企业开拓对方市场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和坚实的法律保障。此外,中欧投资协定也为双方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其他第三方市场提供了契机。张晓涛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协定等机制建立并扩大中国的“朋友圈”,继续维护和扩展国际循环,在未来不仅大有可为、且大有作为。“中国扩大开放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它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向前。”张晓涛说,“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十四五’期间,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为契机,中国将积极讨论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可行性,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塑造新的经贸与地缘政治格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安全保障体系、自贸区网络建设,对内构建开放经济新体制,建立全方位开放经济新格局。”刘英奎则表示,近期RCEP以及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为“十四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奠定良好的基础,彰显出中国坚定不移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将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一方面,表明中国未来将继续高举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加大多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力度,不断扩大中国朋友圈,促进各国降低贸易投资壁垒,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更大市场空间,营造更优国际营商环境,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促进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另一方面,也进一步降低了国内市场准入门槛,为中外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平市场环境,为外国企业投资中国提供更优市场环境,扩大吸引外资,增强中国经济的活力,提升国际国内双循环水平。”刘英奎说。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报
本站转载、编译或摘编文章原文均来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欧投资协定还能恢复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