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020-08-30 09:25
来源:
汤头沟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必须从制度机制上,把党的全面领导具体落实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各级各类组织的活动之中。正如习近平在纪委十八届中纪委会议上所说:要加强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牢笼里,形成不敢腐的惩罚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笼子本是生活的物品、养动物的器具。当然,这里说到的这个“笼子”,用的是它的引申意义,即对某一对象的束缚、约束、限制等。习近平总书记把制度比喻成“笼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涉及“权力”和“制度”两个关键词。这些要被关进去的“权力”,指的是作为执政党及其政府以及各级官员手中拥有的公共权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是公权,而非私权。这个要关住权力的“制度”,也绝不是那些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那样毫无执行力的制度,而是能够真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去的制度,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要不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通过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不能腐的防范机制”,让规范用权者畅通无阻,让滥用权力者不仅寸步难行,更有丢官坐牢的危险,唯有如此,权力才不敢“任性”、不能“任性”。此外,还要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简政放权,不断压缩权力影胀的空间,从根本上消除权力“任性”的空间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最理想的境界,就是让权力自己走进笼子里,而要实现这一目的,还得靠理想信念这个思想行动的“总开关”和“总闸门”,也就是“不想腐的保障机制”。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家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补足精神上的“钙质”,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确保自己在信念问题上不动摇,在信仰问题上不跑偏,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的权力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让权力完成从被迫进“笼子”到自觉进“笼子”的华丽蜕变。
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遵守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善于从制度上思考把握问题,善于依据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制定政策、完善措施、解决问题,在制度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要把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情况,作为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衡量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尺、考察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方面,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对破坏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坚决维护制度权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共分7个板块、100个问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今天,“学习时间”栏目与您一起学习《如何理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7月,西柏坡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在一块展板前久久驻足。展板上写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的六条规定:“一、不作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这是我们党“进京赶考”前立下的制度性规定。岁月流转,铁规依然。习近平总书记对六条规定的内容逐条进行对照分析,哪条现在坚持得比较好,哪条做得还不够。重视并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我们党要管好党、治好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作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坚持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先后组织制定修订20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初步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为主干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做到了前后衔接、左右联动、上下配套、系统集成。党内生活主要领域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习言习语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如何制约和监督权力,是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受到制约,否则就会被滥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这些年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方方面面的一把手比例不低,他们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搞独断专行甚至贪污受贿,结果走上了不归路。这里面当然有个人修养不到位的原因,但是与权力没有受到制度的约束有很大关系。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没有笼子是不行的,笼子太松了也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要坚持权责法定,科学配置权力,明晰权力边界,强化权力制约,扎细扎密扎牢制度笼子。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本着于法周延、于事有效的原则,制定新的法规制度,完善已有的法规制度,废止不适应的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要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不能大而全也不能小而碎,不能“牛栏关猫”也不能过于繁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重点。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长期以来,党内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抵制监督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证明,我们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要继续健全制度、完善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切实发挥监督“利剑”和巡视“千里眼”作用。把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等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制定制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橡皮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总体上已进入有规可依的阶段,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有规不依、落实不力。”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不存在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制度落实落地,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资料来源:学习强国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