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几个等级的概念是什么? 如何分级?

暴雨预警信号如何分级?怎么样防御?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暴雨防范的准备工作,确认救援设备及物资到位。  2.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通知人防、媒体(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移动、联通、网通)等相关单位,通过各自渠道向社会发送预警信息。  3.交通指挥部门安排警力,做好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准备工作。  4.学校、幼儿园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妥善处置,必要时疏导中小学生安全回家。  5.检查用电线路和设施,低洼地区要重点检查,采取适当防范措施,对失修、老化而未及时更换的线路和设施,应提前关闭电源。  6.检查危险化学品存储地是否有进水可能,如有隐患,妥善处置。  7.行人、车辆远离危险建筑设施(如危房、危墙、广告牌等),避开低洼路段行驶,注意接收后续天气预报预警信号。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应急救援队伍集合待命;政府统一部署调整上下班时间。  2.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通知人防、媒体(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移动、联通、网通)等相关单位,通过各自渠道向社会发送预警信息。  3.交通指挥部门根据路况,在易积水路段实行交通调度引导,必要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4.学校、幼儿园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妥善处理。年幼或路远的中小学生必须要由家长接回或学校指定专人护送回家。  5.低洼公共场所迅速疏导公众安全撤离,准备好预防暴雨所需物资。  6.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7.安排人员密切监视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应急处置专业队伍集合待命;停止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就近妥善处置。  8.人员避免外出,做好防暴雨的准备工作。行人、车辆远离危险建筑设施(如危房、危墙、广告牌等),遇低洼积水应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4与黄色预警信号基本相同)  5..低洼地区及公共场所紧急疏导公众安全撤离,切断室内电源;停止户外的集会、体育、娱乐、商业等活动,做好预防暴雨的各项工作。  6.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远离潮湿带电设备,不要触摸电器开关。  7.安排人员密切监视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应急处置专业队伍集合待命;停止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就近妥善处置。  8.当积水深度接近车辆底盘时,电车切断电源停止运营,必须服从驾乘人员的统一指挥;乘客下车时应双脚同时着地。  9.公众避免外出,户外人员就近躲避;车辆选择安全行驶路线或就近在安全场地停放;车辆被淹时,驾乘人员离车迅速到安全场所。  10.沿路邻街单位开门提供停车场所,接纳避护行人。  11.当建筑物进水深度将达到最低电源插座高度或带电设备前,立即切断电源。  12.行洪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应急救援队伍现场紧急救援;协调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力量开展救援;政府统一部署推迟上下班时间。  2.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通知人防、媒体(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移动、联通、网通)等相关单位,通过各自渠道向社会发送预警信息。 
  3.交通指挥部门根据路况实行强制交通管制措施。  4.学校、幼儿园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妥善处理;在校中小学生待确认安全后方可离校回家,或由家长接回或学校指定专人护送回家。  5.低洼地区及公共场所紧急疏散并检查确认居民公众及工作人员已全部撤离,采取紧急措施防洪救灾;停止户外的集会、体育、娱乐、商业等活动,做好预防暴雨的各项工作。  (其余防御措施基本同橙色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暴雨防范的准备工作,确认救援设备及物资到位。  2.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通知人防、媒体(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移动、联通、网通)等相关单位,通过各自渠道向社会发送预警信息。  3.交通指挥部门安排警力,做好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准备工作。  4.学校、幼儿园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妥善处置,必要时疏导中小学生安全回家。  5.检查用电线路和设施,低洼地区要重点检查,采取适当防范措施,对失修、老化而未及时更换的线路和设施,应提前关闭电源。  6.检查危险化学品存储地是否有进水可能,如有隐患,妥善处置。  7.行人、车辆远离危险建筑设施(如危房、危墙、广告牌等),避开低洼路段行驶,注意接收后续天气预报预警信号。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应急救援队伍集合待命;政府统一部署调整上下班时间。  2.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通知人防、媒体(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移动、联通、网通)等相关单位,通过各自渠道向社会发送预警信息。  3.交通指挥部门根据路况,在易积水路段实行交通调度引导,必要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4.学校、幼儿园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妥善处理。年幼或路远的中小学生必须要由家长接回或学校指定专人护送回家。  5.低洼公共场所迅速疏导公众安全撤离,准备好预防暴雨所需物资。  6.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7.安排人员密切监视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应急处置专业队伍集合待命;停止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就近妥善处置。  8.人员避免外出,做好防暴雨的准备工作。行人、车辆远离危险建筑设施(如危房、危墙、广告牌等),遇低洼积水应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4与黄色预警信号基本相同)  5..低洼地区及公共场所紧急疏导公众安全撤离,切断室内电源;停止户外的集会、体育、娱乐、商业等活动,做好预防暴雨的各项工作。  6.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远离潮湿带电设备,不要触摸电器开关。  7.安排人员密切监视危险化学品存储场所,应急处置专业队伍集合待命;停止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就近妥善处置。  8.当积水深度接近车辆底盘时,电车切断电源停止运营,必须服从驾乘人员的统一指挥;乘客下车时应双脚同时着地。  9.公众避免外出,户外人员就近躲避;车辆选择安全行驶路线或就近在安全场地停放;车辆被淹时,驾乘人员离车迅速到安全场所。  10.沿路邻街单位开门提供停车场所,接纳避护行人。  11.当建筑物进水深度将达到最低电源插座高度或带电设备前,立即切断电源。  12.行洪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应急救援队伍现场紧急救援;协调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力量开展救援;政府统一部署推迟上下班时间。  2.由专项应急指挥机构通知人防、媒体(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移动、联通、网通)等相关单位,通过各自渠道向社会发送预警信息。 
  3.交通指挥部门根据路况实行强制交通管制措施。  4.学校、幼儿园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发现隐患妥善处理;在校中小学生待确认安全后方可离校回家,或由家长接回或学校指定专人护送回家。  5.低洼地区及公共场所紧急疏散并检查确认居民公众及工作人员已全部撤离,采取紧急措施防洪救灾;停止户外的集会、体育、娱乐、商业等活动,做好预防暴雨的各项工作。  (其余防御措施基本同橙色预警信号)
浏览次数:
上一篇:城市雨天驾驶要点
下一篇:地震发生时 自救有技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气预报用语规定  (一)天气预报分类  天气预报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在48h以内为短期,超过48h为中期,半个月以上为长期。通常在广播与电视里播放的都是短期天气预报。  在重大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出现前,各级气象台站还要及时发布“消息”、“报告”、“警报”、“紧急警报”等内容。  “消息”---预计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将于两天之后影响本地区,或尚难确定有无重大影响,但对本地区具有威胁时,可先发布“消息”,如“台风消息”等。  “报告”---预计两天之内将有某种灾害性天气出现,对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可发布“报告”,如“大风报告”、“高温报告”等。  “警报”---预计某种灾害性天气系统,两天之内影响本地且危害较大,即发布“警报”,如“台风警报”、“暴雨警报”、“大风警报”等。  “紧急警报”---预报24h内受台风影响,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则发布“台风紧急警报”。对24h内的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影响,也发布相应的紧急警报。  (二)天空状况  天空状况是以天空云量多少和阳光强弱来决定的,分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四种情况。  晴天:天空无云,或有中、低云量不到1成,高云量在4成以下。  少云:天空中有1成~3成的中、低云层,或有4成~5成的高云。  多云:天空中有4成~7成的中、低云层,或有6 成~l0成的高云。  阴天: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稍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  (三)降水量强度  降水量强度分级如下表所示。  等 级  12h降水总量 (mm) 24h降水总量 (mm)  小 雨  0.0~5.0 0.0~10.0  中 雨  1.1~15.0 10.1~25.0  大 雨  15.1~30.0 25.1~50.0  暴 雨  30.1~70.0 50.1~100.0  大 暴 雨  70.1~140.0 100.1~200.0  特大暴雨  〉140.0 〉200.0  (四)降雪量强度  降雪量强度分级如下表所示。  等 级  12h降雪总量 (mm) 24h降雪总量 (mm)  小 雪  0.0~1.0 0.0~2.5  中 雪  1.1~3.0 2.6~5.0  大 雪  〉3.0 〉5.0  注:降雪量与降水量的换算:l0mm厚雪等于1mm降水量  (五)风力  风力等级划分如下表所示。  风力等级(Km/h)  陆地地面物体征象 相当风速(m / s)  0  静,烟直上  0~0.2  1  烟能表示风向,树叶略有摇动  0.3~1.5  2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微响,旗子开始票动,高的草开始摇动 1.6~3.3  3  树叶及微枝摇动不息,旗子展开,高的草摇动不息 3.4~5.4  4  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枝动摇。高的草呈波浪起伏  5.5~7.9  5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水面有小波。高的草波浪起伏明显 8.0~10.7  6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高的草不时倾伏于地  10.8~13.8  7  全树摇动,到树枝弯下来,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13.9~17.1  8  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 1.72~20.7  9  草房遭受破坏,屋瓦被掀起,大树枝可折断 20.8~24.4  10  树木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破坏 24.5~28.4  11  陆上少见,树木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 28.5~32.6  12  陆上绝少,其摧毁力极大 32.7~36.96  (六)降水强度判断方法(供参考)  (l)徽雨:降水数滴,对野外工作无影响。  (2)小雨:雨点清晰可辨,下到地面石扳上或屋瓦上不四溅,地面泥水浅洼形成很慢,降雨开始后至少两分钟以上才能完全滴湿石板或屋瓦,屋上雨声缓和,屋檐只有滴水。  (3)中雨: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在硬地或屋瓦上即四溅,水洼泥潭形成很快,屋上有淅淅沙沙的雨声。  (4)大雨和暴雨:雨水如倾盆,平视空间模糊成片,落到屋瓦或硬地时,四溅高达数寸。水潭形成极快,能见度大减,屋顶上有哗哗喧闹声。  (七)连续阴雨天气以及我国主要的连续阴雨  1.连续阴雨天气  连续阴雨天气指连续3d以上的阴雨现象。降水强度可以是小雨、中雨,也可以是大雨或暴雨。  连续阴雨天气过程,是在大范围天气形势稳定和水汽来源充沛的情况下,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在某一地区停滞或连续地重复出现而造成的。它主要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北侧暖湿空气与西风带中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  2.我国主要的连续阴雨天气  (l)春季连续阴雨:当乌拉尔附近出现阻塞高压,其下游为平直的西风环流,不断地有小槽从高原东移,带下一股股冷空气侵入长江以南地区,同时西太平洋高压或南海高压稳定在海上,华南维持西南暖湿气流,在这种环流形势下,出现春季低温连续阴雨天气过程。  (2)初夏江淮流域梅雨:初夏产生在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即梅雨。梅雨由冷暖空气长期在该地区交绥,导致锋面或气旋的频繁活动所致。  (3)秋季长江中下游连续阴雨:每年秋季9月~11月,西风带开始南移,副热带高压也逐渐南退,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出现连续阴雨的天气。  (4)秋季西南地区连续阴雨:秋季,在长江中下游出现连续阴雨的同时,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和云南东部地区,一般也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从9月中旬开始到l0月下旬才告结束。  (5)西北地区东南部秋季连续阴雨:西北地区东南部9月和l0月也是多雨季节,常出现连续阴雨天气,一般以小雨为主,有时亦出现大雨或暴雨。  (八)降雨类型  按气流对流运动对降雨的影响,降雨可分为气旋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四种类型。  (1)气旋雨:随着气旋或低压过境而产生的降雨,称为气旋雨,它是我国各季降雨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雨可分为非锋面雨和锋面雨两种。非锋面气旋雨是气流向低压辐合而引起气流上升所致,锋面气旋雨是由锋面上气旋波所产生的。气旋波是低层大气中的一种锋面波动。气旋波发生在温带地区,所以叫温带气旋波,气旋波发展到一定的深度就形成气旋。江淮气旋就是发生在江淮流域及湘赣地区的锋面气旋,在春夏两季出现较多,特别在梅雨期间的六七月份更为活跃,是造成江淮地区暴雨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属南北气流交会地区,气旋雨极为发达。各地气旋雨所占比率都在60%以上,华中和华北超过80%,即使西北内陆也达70%。我国境内的气旋多发生在高原以东地区。在北方形成的有蒙古气旋、东北低压和黄河气旋。我国气旋生成之后,一般向东北方向移动出海,有名的江南梅雨,就是六七月间的极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交会于江南地区所造成的。  (2)地形雨:当潮湿的气团前进时,遇到高山阻挡,气流被迫缓慢上升,引起绝热降温,发生凝结,这样形成的降雨,称为地形雨。地形雨多降在迎风面的山坡上,背风坡面则因空气下沉引起绝热增温,反使云量消减,降雨减少。  地形雨常随着地形高度增高而增加。地形雨如不与对流雨或气旋雨结合,雨势一般不会很强。  (3)对流雨:当地面受热,接近地面的空气气温增高,密度变小,于是发生对流,如果空气潮湿,上升的气流便会产生大雨或伴有雷电称为对流雨。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范围发展很快,持续时间较短,占年降水量的比例也不大。  (4)台风雨:台风雨是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来的降雨。这种风暴是由异常强大的海洋湿热气团组成的,台风经过之处暴雨狂泻,一次可达数百毫米,有时可达l000mm以上,极易造成灾害。  (九)天气预报  电台、电视台每天都有天气预报节目,这里提供一点小常识“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O:00的12h;“今天夜间”是指2O:00到次日早上8:00的12h。“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l00%;“晴”指云量占 l0%~30%。  预报时间没超过12h,是指12h降水量级标准。比如,预报今天白天中午或晚上有雷阵雨,指的是12h内的降水量。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雨,则指的是24h内的降水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暴雨几个等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