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共富app安装基金是什么平台

  浙江在线11月2日讯(记者 陈寒)沿着“八八战略”奠定的坚实基础,浙江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路上一路奋勇当先。作为经济“压舱石”的国资国企挺立潮头,勇当共同富裕先行“探路先锋”。  擦亮共富幸福底色,让发展成果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省财开公司有效连接了“养老金”和社保股权国有企业,社保股权资产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成为共富路上的特殊桥梁。  今年以来,省财开公司积极履行省政府资产资源管理操盘手的使命担当,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聚焦打造“共富型社保股权资产运营商”,迭代优化社保股权管理运营“浙江模式”,为全国提供“浙江经验”。  把握发展脉动 明确“共富型”新目标  当下,经济“减速换挡”和财政约束趋紧,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社保费率降低的多重压力下,社保基金缺口态势不断显现。这时,就需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发挥兜底作用和收入再分配效应。  高效的社保股权管理,既能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也能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进而强化国有企业责任担当,有助于共同富裕的扎实推进。  2020年,浙江基本完成全面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成为全国划得最快、最彻底的省份,率先从“划转”进入“管理”阶段。而这也意味着,社保股权资产管理没有很多经验可借鉴。如何破题?  基于浙江地域特色与股权资源优势,省财开公司率先提出建设“共富型社保股权资产运营商”新目标,探索以社保股权管理助力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我们的目的是承接好、管理好、运营好社保股权资产,研究社保股权管理与共同富裕之间的有效实施路径,探索建立普遍适用的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资本管理的浙江样板。” 省财开公司社保股权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挥资源优势 “浙江模式”不断迭代完善  围绕“共富型”这一新目标,如何更好发挥财开优势?搭建股权平台、开发监测中心……省财开公司积极创新探索,走好社保股权“浙江模式”先行之路。  以股权为纽带,省财开公司持股省内大中型企业150余家,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推动股权平台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型。 据悉,“社保股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全面诊断管理现状,探索未来发展方位,明确“共富型”功能定位和“优资产、增收益、搭平台”的管理目标,构建了社保股权资本划转、资本权益、资本收益、资本运营、资本生态“五资”话语体系。  同时,省财开公司编制并发布标准化管理手册,推动社保股权管理实现“全面覆盖价值链各个环节、理清内部各层级权责边界、明晰若干环节操作流程、形成一套完备表单模板、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五重升级。目前该标准化体系正在申请认证。  以数智引擎破“信息互联”之难。省财开公司按照“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的路径,自主设计、委托开发社保股权协同平台,系统归集社保股权数据信息,实现可视化展示和一网式管理。  不仅如此,省财开公司首创了社保股权指数,选取32项关键财务指标搭建“5C”指标体系模型,实现数据采集、关联分析、模型调整可视化等,直观清晰地展示资产运行情况和发展态势。通过社保股权指数可以实现对社保股权资产的运行监测和风险把控,加强对社保持股企业财务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  构建“生态圈”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生态圈”打造的第一步,是扩大“朋友圈”。今年以来,省财开公司加强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各省份承接主体的沟通交流,推动组建社保股权承接主体战略联盟,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联络机制,开展多领域、多方面的交流分享,共建社保股权管理行业标准。  同时,省财开公司在我省推进“生态化”协同,持续打造社保持股企业“朋友圈”。以投资联动构建资源“生态圈”,联合社保持股企业组建共同富裕基金,通过社保资金、自有资金或共富基金等形式进行直投或跟投,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以平台合作构建资源“生态圈”,在社保股权协同平台同步建立资源库,通过对现有的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宾馆酒店、土地房产等资源的流通和合作为社保股权企业提供渠道;以党建引领构建“红色生态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党建合创等活动,擦亮“浙财红管家 共富你我他”党建品牌,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省财开公司将进一步拓宽战略思路、强化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共富建设‘朋友圈’,努力搭建共富建设‘连心桥’,全力打造共富建设‘新引擎’,为共富建设赋能助力。” 省财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忠良表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省财开公司正通过锻造社保股权管理“硬核本领”,探索建设“共富型社保股权资产运营商”,助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以社保股权管理为引擎,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编辑:
陈寒
5月22日至23日,浙江省市国资运营联盟2022年度工作会议在衢州召开。会上,市国资国企参与的丽水市国资国企改革课题合作项目、共富基金项目、富浙战略配售基金三个项目荣获“国资运营联盟成员单位优秀合作成果奖”,充分展现了2022年度市国资国企在推进国企改革和创新、建立省市县国资国企沟通联系机制、发挥资本力量助推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精神,全面分析浙江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探讨浙江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的有效发展路径。项目简介丽水市国资国企改革课题合作项目:本次课题合作将与省国资研究院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在课题研究、主题调研等方面加强交流学习与务实合作,借助运营平台,强化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研究成果质量,更好发挥推动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作用。丽水市共富基金项目:共富基金由市国资公司发起设立、市县两级国企共同参与,一期投资规模为5亿元。基金目标以市场化为切入点,通过资本运作、股权投资、资源整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同时,基金还将通过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高效化决策,筛选优质项目,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丽水市五大主导产业展开布局,助力全市产业发展。富浙战略配售基金项目:富浙战配基金由浙资运营发起设立、下属发展资产公司管理,省市县三级国有资本联动共同参与,专注于投资上市公司IPO战略配售业务,致力放大国有资本引领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进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阶段,市国资国企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部署,依托省市国资运营联盟,继续拓宽省市县国资国企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加大合作力度。着力承担好责任、发挥好功能、发展好企业,在更大范围以更高标准打造国企改革“排头兵”,将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迈上新台阶,全力助推全省国资运营共同发展。

2023-02-27 07:04
来源:
搜狐网地方资讯发布于:北京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如果说初次分配是市场主导的“无形之手”,再分配是政府主导的“有形之手”,三次分配则是社会参与的“温柔之手”。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三次分配对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温州市基于慈善力量创建的“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对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提高医疗救助体系的托底保障能力,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示范意义。
发展医疗公益慈善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重大疾病是低收入困难群众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提高医疗救助体系的托底保障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重大疾病不仅可能导致患者失去正常工作和生活能力,还可能使患者家庭负担高额的医疗费用而致贫返贫。因此,重大疾病成为低收入群众最担心的潜在威胁,需要提高医疗救助体系的托底保障能力,以促进共同富裕。
为低收入困难群众纾困解难,需要借助慈善基金补充兜底。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四重医疗保障受限于医保目录报销范围、报销比例、起付线和封顶线等,难以更好帮助低收入困难群众规避因病致贫返贫风险,需要提高医疗救助体系的托底保障能力。
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先行探索新型慈善体系的潜力。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藏富于民”的区域特征为率先实行三次分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温商重视团结互助与回报社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已成为温州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为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与社会环境。
创建“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的实践探索
在全省率先制定基于慈善力量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针对低收入困难群众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长效机制。2021年11月,《温州市“医保纾困·携手共富”实施方案》印发,提出设立纯公益性质的“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在“四重医疗保障”基础上借助慈善力量构建“第五重保障”,建立高额医药费用化解机制,将低收入困难群众的高额医药费用化解至5万元以下。2022年7月,《温州市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管理暂行章程》出台,明确规定基金设立的宗旨、低收入困难群众的界定、筹资方式、适用范围、救助标准、使用与管理、监督与激励等方面内容。除了市本级以外,还要求各县(市、区)筹资设立“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
这一制度探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金筹集方式多样化。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特点确定筹资金额与筹资方式,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慈善基金筹资模式。例如,瓯海区通过整合慈善总会等各部门现有基金,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专户;瑞安市探索与农商行合作设立基金专户;平阳县通过设立村级共富基金进行筹资。多样化的灵活筹资方式有效提高了基金的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条件分别设定筹资金额的最低标准。二是慈善资源向山区县倾斜。面对山区县低收入困难群众较多、慈善基金筹资能力弱的现状,“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在使用政策上向山区5县低收入困难群众倾斜,构建了利用社会慈善力量为山区群众提供医疗健康保障托底的慈善救助制度。三是大数据技术精准助力。建立医保纾困数据可视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负担大额医疗费用的低收入困难群众,主动将其纳入救助对象,并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与慈善基金补充兜底化解高额医疗费用,解决了传统医疗救助过程中救助对象身份难识别、事后救助不及时、重复补贴等问题。
当前,“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运行已取得较好成效。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已筹集“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超7000万元,有354位自负医疗费用超过5万元的低收入困难群众受到慈善基金救助,累计降低低收入困难群众负担近1000万元。得益于基金补充兜底,超过5万元的高额医疗费用化解率与医疗救助率达到100%。同时,该基金专门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医疗托底保障,2022年已对12名自负医疗费用超3000元的低收入家庭儿童进行识别与补助,投入资助款25万元。
构建医疗保障领域三次分配制度的有益启示
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之一。慈善事业是实现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在医疗保障领域探索构建新型慈善体系,包括多元化的筹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的激励机制、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的慈善救助机制等,有效提高了慈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慈善事业、在医疗保障领域探索三次分配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有益启示,也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慈善制度创新范例。有两点探索尤为值得一提。
其一,由于山区低收入困难群众较多但慈善基金的筹资能力弱,“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的使用政策向山区5县低收入困难群众倾斜,探索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我省慈善资源向山区26县倾斜与提升山区26县医疗保障水平提供了经验启示,也是我省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应有之义。
其二,充分利用三次分配提高医疗保障力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慈善力量提高医疗保障的范围与水平,构建了更高水平的因病致贫返贫风险防范机制,为我省探索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借鉴。
基于“慈善医疗救助共富基金”的先行探索,建议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我省慈善事业制度建设:一是完善细化慈善基金的相关制度体系,加快出台规范慈善基金运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包括基金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与慈善资金审计制度等,保证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二是提高慈善基金的运行效率,利用数字赋能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基金协调制度,完善促进慈善基金向山区26县流动的倾斜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激励机制,完善慈善税收优惠制度、慈善褒奖制度和慈善信用制度等,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作者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载共富app安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