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南宋沉船叫什么名字“南海一号”中的出水文物,请问大家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么,谢谢?


2023-10-13 09:27
来源:
叶公说史发布于:北京市
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海洋探测公司与广东救捞局合作,在广东阳江海域搜寻一艘十八世纪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结果却意外发现了中国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图片来自东方IC)“南海一号”发现后,受制于当时的打捞技术,直到2004年考古人员才对沉船进行了打捞发掘工作。为了尽可能保护沉船里的文物,最终考古专家决定采用“整体打捞”发掘。(图片来自东方IC)专家介绍,“南海一号”船体长约22米,最大船体残宽9.9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图片来自东方IC)图为打捞出水的南宋瓷器。在打捞出水的瓷器中,以江西景德镇青白瓷,福建德化窑白瓷、青白瓷,闽清义窑青白瓷,晋江磁灶窑绿釉、酱釉瓷以及浙江龙泉窑系青釉瓷等为主。(图片来自东方IC)2007年12月12日,“南海一号”沉船连船带泥装在钢制的沉箱里整个捞上来,总重量超过4000吨。如果加上修建的“南海一号”博物馆,总耗资达到了惊人的3亿元。(图片来自东方IC)据公开资料显示,至今“南海一号”总共出土文物14000余件套、标本2575件、凝结物55吨,其中瓷器13000余件套、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铜器170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等。其中,很多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图片来自东方IC)图为广东阳江南澳岛,按照“南海一号”同比例复原的古船(图片来自东方IC)图为广东海陵岛十里银滩的“南海一号”博物馆(图片来自东方IC)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1-10-25 08:33
来源:
大树没有根
“南海一号”沉船被打捞出水后,考古专家们在其船舱中发现许多瓷器。不过有趣的是,绝大部分的瓷器之上,都书写有意义难解的墨字。这些墨字究竟蕴含了哪些信息?它们又是否能够破解宋代船运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7年时,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救捞公司合作,在上下川岛海域寻找当年沉没的莱茵堡号,却最终一无所获,没有找到该船的任何踪迹。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探险救援队却在海底23米以下位置,发现了另一艘古代沉船,并顺利捞出一批珍贵文物。经过我国专家对比验证,确认该船可能是南宋时期在川山群岛海域沉没的商船,正是因为如此,该沉船也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考古专家一直对南海一号进行着探索,除了确定其准确位置、朽化程度、文物遗存外,还规划了严谨而周密的打捞计划。至2007年底,南海一号古船被正式起吊,并被顺利送入专门性博物馆进行保存。
2014年5月,南海一号沉船遗址被公开发掘,考古专家们共找到近16万件文物,包括瓷器、钱币、丝绸、铁器、金银器、漆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等,为后世打开了一扇南宋宝藏的大门。
据考古专家称,在此次发掘南海一号遗址过程中,瓷器的数量极多,它们应该就是南宋商船主要运输的货物。这些瓷器都不是凡品,相反,它们还都是能够代表南宋制瓷工艺的杰出作品,主要产自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等名窑。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发现出水瓷器共有的一个特征,即大多数瓷器表面都写有墨字,并且这些墨字大部分清晰可辨,似乎诠释着各种不同的信息。据统计,自2013年底至2017年初,南海一号沉船遗址共出土墨字器物921件,其中只有33件不可辨认字迹。书写墨字的瓷器,大多产自德化窑与磁灶窑,而景德镇窑、龙泉窑、同安窑出产的瓷器,却很少有墨字出现。
墨字书写种类有很多,包括姓氏(如陈、杨、谢、黄、李、郑、林等)、姓名(如郑知客、陈上名、李大用、李长保等)、姓 直(置)(如谢直、庄直、林直、高直等)、姓名(职位) 直(如陈十七直、李长保直、庄德直、蔡火长直、陈工直等)、数字符号(如3、2、 、0等)。
此时一个问题接踵而至,瓷器作为一种商品,为何要人为标定墨字呢?墨字符号的出现又代表着什么?考古专家们对此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认定这些姓名墨字符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很有可能就是窑工或者商号老板的记号,犹如现代商品的“商标”一样,一旦瓷器货物质量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字迹寻找到商家,不至于令买主无迹可寻。
除此之外,考古专家们还在少量瓷器上,发现了“船前公用”的字样。“船前公用”中的“船前”,属于古代远洋船上的一个特殊位置,相当于现代船只中的“舵手”一职,该职位必须由航海经验丰富的人来担任,此人身上担当着船只生死存亡的大任。如果按照这一点来看,如此重要的职位,在船上拥有一些私人物品,应该不足为奇。所以,书写“船前公用”的瓷器,有很大可能是古代船只舵手的专用器物。
谈到这里,我们依然没有解释“姓名 直(置)”墨字的含义。考古专家通过研究认为,“姓名 直(置)”的墨字,正是说明了南宋时期出海贸易中“以舱代薪”制的形式。
“蔡火长直”、“陈工直”等墨字,说明在宋代海船的人员构成中,设置有船主、事头、火长、舵工、碇工等职位,他们作为船上的在职人员,在出海贸易中可以自己购置一定数量的货物,并将所卖收入算为薪酬,该模式就被称为“以舱代薪”。如此一来,船员的出海利益,就会与船只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令船员们成为“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一旦海船在行进或贸易中遇到各种困难,大家也会因为利益趋同而共同努力,最终令事情得到完美解决。
不得不说,这种规则方式的促成,真正做到了“互惠互利”,令商家与船员的利益形成最大化。对于这样的规则,宋代官府是予以承认的,在宋代贸易法条中,曾明确写道:“一条八分装货,留二分揽载私物” ,鼓励此种方式的出海贸易经营,令商户与船员形成“利益共同体”,继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只有良好的规则,才能促成团队的成功,而南海一号遗址瓷器的墨字,正是古人为我们上的“生动一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宋沉船叫什么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