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几道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手抄报?

《8、9的加减法》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8、9的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8、9的加减法》教案1  一、学生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加减法意义、能初步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来学习一图四式的,再在一图四式的基础上掌握8和9的加减法算式。学生能从图中找出数据,但对于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就有一定的困难。之前,图画应用题,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能根据提示找到数据,提出问题。但一图四式是要自己找出数据,自己提问题,这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在这一点上,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本节课要低起点,逐步引导,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二、作用  一图四式是要揭示三个相关的数之间的换算规律。掌握好了本课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特点。  三、教学要求  1、能说清一幅图所表示的三种图意。  2、根据一幅图能熟练地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  四、教学片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我们学过的算式有哪些?  2、指其中的一道算式,如:5+2=7,  说:老师这儿有两种棋子,黑棋和白棋,你能用这些棋子来表示这道加减算式吗?  学生摆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用三应用题的三句话来描述。)  学生说完题后,再问:这道题除了5+2=7,还可以怎样列算式?(提醒学生同一道加法应用题可以列出两道两加法算式:5+2=72+5=7)  3、当学生说出减法算式时:如5-3=2时,  也让学生上来用棋子来表示这道算式,并说一说棋子所表示的意义。  4、学生上来用这些棋子编一道题,让其他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二)、新授  1、出示  师:你能猜一猜老师所摆的棋子所表示的意义吗?  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来表示,写在自己的纸上。  2反馈:把学生所写出的算式写在黑板上,总共四道算式:  5+4=99-5=4  4+5=99-4=5  3、根据算式说明图意  1)、写的是5+4=94+5=9的小朋友举手,问:你是怎么想的?(说明图中的一种图意:  求一共有几个棋子。)  让尽量多的学生说出图意。  2)、写的是9-5=4的小朋友举手,问:你是怎么想的?  (已知白棋数,求黑棋数?)  3)、写的是9-4=5的小朋友来说说:是怎么想的?  >(已知黑棋数,求白棋数?)  老师对以上三种图意的理解都予以肯定。  小结:一幅图可以表示三种意义:白棋有5个,黑棋有4个,求一共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5+4=94+5=9;第二种:一共有9个棋子,白棋有5个,求黑棋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9-5=4;第三种:一共有9个棋子,黑棋有4个,求白棋有几个?我们可以列出:9-4=5。现在我们明白,像这样的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几道算式???两道加法,两道减法。  (三)、尝试练习  出示56页的主题图  1、看清图上是什么。问: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象出各种情境的应用题来,教师都予以肯定、表扬)  (三)、摆一摆,做一做  1、老师摆,学生写出四道算式。(一共有8个棋子)  (1)、左边3个,右边5个。  (2)、左边7个,右边1个。  (3)、让学生上来摆这些棋子,还可以怎么摆,其他学生写出算式。  2、四人小组合作,摆一摆,列一列、算一算。(每个小组9个圆片。)  3、集体讨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个数是8的减法算式有哪些?分别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  4、小组讨论按顺序写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有哪些?第一个数是9的减法算式有哪些?《8、9的加减法》教案2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及手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来解决问题。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给学生讲故事:“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数学国的国王,他最爱跟喜欢数学,爱动脑的小朋友交朋友。听!他来了。(一段语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数学国国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大家想得到我的礼物吗?你们要是闯过三关,我就送给你们礼物。”  二、闯关  1.闯第一关,师在黑板上挂上恐龙图。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听。  (出示:在大森林里来了6只蓝恐龙,2只红恐龙。)学生汇报  (2)提问题  ①请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②让学生看图写算式。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3人写算式,1人总结。 ③汇报交流,相互评价。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闯第二关课件  师在黑板上摆学生摆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7个加上2个是几个?(7+2=)2个加上7个是几个?(2+7=)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 9-2= 2+7= 9-7=)完成书中57页填空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  5+3=()8-3=()3+5=()8-5=()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7+1=(8)抢答:8-7=()师:怎么想出来的?  (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手段让学生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如:他好棒呀!大家计算减法时很多都用数数或想组成的方法,他竟然能用加法来计算减法!今天我才知道,咱们班还藏着一个数学天才!)  (4)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学会了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还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8、9的.加减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8、9的加减法)数学国国王非常高兴,但是它还想考考你们,相信自己能完成吗?  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三、巩固练习  出示61页7题。  学生填好后:问:你能根据两加说出两减?两减说出两加?师板书补充的算式。 8-6=2 5+3=8 8-2=6 3+5=8 2出示61页8题。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如:小鹏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看图计算、汇报、说想法。 3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这些数?  四、游戏活动  师:数学国国王听说你们爱做游戏,他让老师带你们来做游戏。高兴吗?  1.邮递员。学生拿算式卡片贴到编号分别为8、9的邮筒里。  2.摘苹果。学生拿算式卡片计算出得数,摘相对应的苹果。  五、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学习了8、9的加减法,还学到了做减法想加法的方法来计算,知道了数不仅仅只有书上有,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数与我们生活是离不开的。)《8、9的加减法》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1、我班有45名幼儿,只有以为老师,因此为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2、幼儿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多数。  3、本次教学活动会用到幼儿很熟悉的扑克牌、苹果卡片、梨卡片。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计算8、9的加减法,学会解答口头应用题。  2、认识表示加法、减法的图示特征。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表示加法、减法的图示特征。  难点:学习看图计算8、9的加减法,学会解答口头应用题。  活动准备  苹果、梨卡片复习8的组成用的,每个幼儿1~10扑克牌。演示用范例图如幼儿用书第1、3题所示在黑板上画好,老师自编一些简单的加减应用题。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入坐,手指活动:十个小矮人。  二、复习: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7以内的加减法。  孩子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动画城》节目你嫩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孩子,你们想去吗?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算式:2+2 =幼儿算)嘿嘿!我们的'火车的几点开?启发幼儿用加法算出结果(4)。我们的火车4点开,老师弹琴“开火车”音乐幼儿坐在位子上做动作。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8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分组进行,老师举纸条出示苹果数、幼儿说梨数。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1个苹果几个梨3个苹果几个梨2个苹果几个梨  4个苹果几个梨6个苹果几个梨5个苹果几个梨  3、游戏“对数”合9,刚才小朋友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对数,取牌,把牌散开做合9的游戏,复习9的组成  三.新课:  孩子们:金龟子姐姐非常喜欢爱动脑,爱动手的孩子,你们是吗?(是)很好,金龟子姐姐想好考考你们数学学得样,她有几道题希望小朋友们能解答。你们愿意吗?  1、老师出示范例图  提问指导幼儿观察思考: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幼儿说,老师写出数字8)。画去了几个?(说明画去表示去掉,减去,拿走)从几里画出1?(从8里划去1)  提问:应该列一道什么算式?用加法还是用加法计算。列出算式8-1=?算出得数,说出算式中数字的意义。  让幼儿说出算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得数,鼓励幼儿列出8-7=1  指导幼儿看范例图2  引导幼儿看图,列式计算,说出算理(划掉了表示被减去了或拿走了,应该用减法计算,减法首先要找到总数,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  2出示范例图3  提问指导幼儿观察:  集合圈里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讲解说明:注意看集合圈里还有一个小圆圈,里面有三颗五角星,告诉幼儿小圆圈住的是表示要去掉的,看到这种图示,就是到应该列一道减法算式。  指导幼儿列出算式:8-2=算出得数,说出算式中各数字的意义。  提示幼儿:列减法算式首先要找对总数,把它写在减号的前面。  3、出示范例图4、5:图4  引导幼儿看图示正确列式,带箭头的条形图表示加上,合并,要求列一道加法算式,要计算出一共是多少?  提示:列加法算式时,要把加号写在两部分数的中间。  引导幼儿说出原先有几朵花,有卖来了几朵花,一共有几朵花?个别幼儿写出算式,集体评定。  指导幼儿观察图5  指导幼儿观察带齿状(撕裂状)的条形图表示从总数中去掉或减去,要求列一道减法算式要计算出剩下多少?  引导幼儿找到总数,去掉的部分,剩下的部分。  个别幼儿列式计算,计算检查对错,个别幼儿说出算式里各数所表示的意思,提醒幼儿列减法算式时,要把总数写在减号的前面。  4、幼儿做教材上的练习:老师引导幼儿按顺序完成作业,把书本笔收拾好,放在桌子中间。  四、巩固  孩子们,金龟子姐姐发现小朋友们真的很聪明,她还想给小朋友们玩一个“抢答”的游戏,小朋友们愿意吗?老师告诉幼儿游戏玩法是:老师口头说应用题,要求幼儿听清题目,记住已知条件(两个数)和问题,从而判断计算方法,在心里进行计算,说出计算方法,口头列式计算。  给答对的幼儿发星星鼓励。  五、小结活动情况: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聪明屋玩得怎么样,(很高兴),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好,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写字姿势端正,金龟子姐姐要下班了,我们也给回去了,看题卡我们的火车几点开算出(9-5=?)算出结果4,提醒幼儿快到4点立了,我们给金龟子姐姐说再见,坐火车回家,全体幼儿起立开火车下课。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8、9的加减法》教案4  教学内容:  P56 P57页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的: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1、8的加减法  A独立思考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出示课件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  1、动画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为踢进2个,网外7个,看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苹果的游戏来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8、9的加减法》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和9相关加减,掌握一图四式的列式过程。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知道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计算后请学生说说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是怎么算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8可以分成几和几,你会填吗?看到这个你还能想到什么?9的组成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和8、9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一)、学习一图四式。  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8个梨,左边2个,右边6个。  谁能来看图问问题吗?能编不一样的吗?  其余学生根据问题写算式。2+6=86+2=8  为什么根据同样的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将?写于不同处)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2=68-6=2  这两道算式又有什么联系呢?  3、幅图,我们一共写出了几个算式?分别是哪几个?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4个算式,2道加法,2道减法。  你能根据一幅图来写出4个算式吗?请你拿出5个红色的小园片,4个黄色的小园片,象我一样摆。你能根据这些小园片,写出4道算式吗?把你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谁来汇报一下。  (二)、教学8和9的加、减法。  出示P57摆一摆的图,这两个小朋友也在摆园片,他们写出了四道算式,你觉得对吗?  这些算式的答案你能算出来吗?你可以象这两个小朋友一样摆一摆小园片,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来算一算。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的方法呢?  出示P57想一想,你会做吗?做完的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出示小棒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口头反馈。4+5=95+4=99-4=59-5=4  看来,小朋友都会算了,那么我们来开一次小火车。  游戏(仿照P63第16题)。全班做,小组做。  四、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8、9的加减法》教案6  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8、9的加减法。2.会看大括号的题  教学重点:观察图意,正确理解和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大括号,自己提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1  1、你看到了什么?(有5只小兔,两棵树)  2.老师告诉你,树里边还有小兔,不过它们藏起来了,已知藏起来的小兔和落出来的小兔共有9只。生:划大括号及问号。在树丛里的小兔有几只呢?老师刚才划的 叫大括号,它表示一定的数量?只树里藏的兔子数量 树里藏的和露出来的一共是多少?(生:已知共有9只小兔,露出来5只小兔问藏起来几只小兔?这题属于知道整体求部分。?代表要 求什么)  3、再看图,你还有其它想法吗?生:列式:9-5=4  9-3=6(跑的和不跑的`)  9-4=5(树里和树外的)  二、观察图2:  1.观察  2.说图意(生:已知书包外边有2本书,书包里边有7本书,问一共有几本书?这属于知道部分求整体 2+7=9  三、计算比赛2小题  四、观察毛巾图:  1.你看到了什么?已知什么条件。生:第一排有6条毛巾,第二排有3条毛巾。师:求一共有几条毛巾?(6+3=9)师: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条毛巾?(6-3=3)  2.请把第2排第2条毛巾涂上颜色?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2排比第1排少几条毛巾?6-3=3  五、按规律填数:  1.观察2.填数(生:观察讨论填数234□□  1086□□  □□5□□  六、在得数是34789算式的下面画线  七、作业:  8、9的加减法卡片  板书:9-5=4 2+7=9  9-4=5 7+2=9  教学反思:手势练习很重要。《8、9的加减法》教案7  设计说明  1.教学内容在安排上要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6、7的加减法基本一致,不同的是要求比前者略有提高,如在6、7的加减法计算中出现了“一图两式”,而在本节课则只出现了“一图四式”。另外,在教材55页7题中渗透了统计思想,以及在练习中安排了比多比少的内容。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在设计8和9的组成环节中,教材只给了一部分分解的内容,其他的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加强了操作与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时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8和9的组成与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8个五角星 9张圆形卡片 9根小棒  教学过程  ⊙自主操作,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8个五角星,自由分成两份,然后写出8能分成几和几。  2.小组内互相交流,你们小组共有多少种分法?  3.按照上面的方法,请同学们拿出9张圆形卡片,分成两份,看一看有多少种分法。  4.导入:之前我们学习了8和9的组成,现在我们来学习8和9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知识迁移,发现规律  1.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已经交流了你们的分法,现在谁能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分法?  2.完成教材53页“做一做”,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这方面知识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8和9的加减法  (一)学习“一图四式”。  1.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  课件出示8个笑脸图,左边5个,右边3个。  师:你能看图提出问题并写出不一样的加法算式吗?(学生观图,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写算式:5+3=8 3+5=8)  师:为什么根据同一幅图,你们却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呢?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两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2.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编题,其余学生写算式。  (8-5=3 8-3=5)《8、9的加减法》教案8  教学内容: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  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二、探究知识  1、8的加减法,独立思考。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  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三、练习巩固   1、动画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为踢进2个,网外7个,看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的游戏来完成。  四、课堂小结《8、9的加减法》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第56、57页的内容,练习八的第7、8、9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7个红色圆片、3个白色圆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的确定,立足双基,注重发展,力求创新。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计算,有效地发掘了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为学习8、9的加减法计算做好了铺垫。]  1.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恐龙图画)  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  (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看图说话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像能力。并为下一步尝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2.让学生看图写算式。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  3人写算式,1人记录。  [这里要求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同时,学生对8的加减法的尝试计算,有利于学生再现已有的计算经验,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操作悟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活动(1人记录算式)  A、摆9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摆一摆你们的圆片,计算以下题目:  (老师边写算式边叙述)  7个添上2个是几个?(7+2)  2个添上7个是几个?(2+7)  从9个里面去掉2个剩几个?(9-2)  从9个里面去掉7个剩几个?(9-7)  (板书:7+2= 9-2=  2+7= 9-7= )  [操作学具对学生的计算很有启发,但初入学的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还有一定难度,故适当进行操作性指导是必要的。]  B、摆6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  计算:6+2= 8-2=  2+6= 8-6=  C、小组汇报计算结果(说明:以上计算都不要求学生说算法)。  [创造空间,将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和恰当运用数学知识相结合。这种梯形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发掘计算的方法。  想一想:  5+3=( ) 8-3=( )  3+5=( ) 8-5=(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的方法很多,可能会用数数的方法,也可能想到组成,可能用到调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思想,还可能想到利用加法来算减法。总之,要学生自由地发表见解,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老师点拨,激发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如:5+3=8,3+5就一定等于8吗?  和你怎么知道:5+3=8,那么8-3就等于5?  (学生在争论的同时势必要利用黑板上的算式对加减法间的关系进行不完全的儿童化的归纳)。  [老师的一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学生主动、自由的争论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的一个目标,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归纳意识。]  4.帮助学生积累一个计算减法的方法。  计算:7+1=( 8 )  抢答:8-7=( )  师:怎么想出来的?  (大部分学生都会想7+1=8,所以8-7=1。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利用评价手段让学生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如:他好棒呀!大家计算减法时很多都用数数或想组成的方法,他竟然能用加法来计算减法!今天我才知道,咱们班还藏着一个数学天才!)  [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点出了一种计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它的效果胜过了三令五申的讲解。]  5.通过谈话,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  如:(接着和上面那位同学谈话)这是你这一节课的一个收获吗?它能用在哪里?  (学生可能会举例子,如:要算8-6=?就想6+(2)=8)  小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学以致用  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题  第7题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  第8题要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  如:小鹏是学校足球俱乐部的球迷,特爱踢球。瞧,星期天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他就爬起来踢球了!  谁能看图接着讲这个故事?  (学生会讲出射门的有2个球,没射门的有7个球等情节)  [读讲故事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积极地理解图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并为写算式提供了丰富的数量关系。]  计算:7+2= 9-2=  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师:还能列其他加减法算式吗?  (2+7=9 9-7=2 7-2=5)  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作业  教学设计说明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作了如下思考:  1.以双基为载体,以发展为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知识、技能、意识三个方面:知识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技能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三方面立足于新课标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的思想,对本节课教学起着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  2.开放的教材观  教材能体现出教学的目标和部分教学方式,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它毕竟是局限的,我们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两页纸。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洞悉教学的要旨,灵活地运用教材。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灵活增加了操作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逐渐感受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重视操作活动,使学生动手做学问  学生不是白纸,数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经验,这是他们继续求知的基础,故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本节课里学生要学习8、9的加减法,我先让学生根据恐龙图进行8的加减法的尝试性计算,使学生再现了已有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学会计算,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产生思考。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整个一节课都顺着学生的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导致教学内容完不成;一是突出精讲多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强把学生拉入自己的教案中,先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再实施题海战术。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可取的!本节课采用了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和老师恰当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在观察、尝试、探索、实践中获得体验。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点拨者。  2.选择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艺术性:采用师评、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等方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  总之,此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活动的交流空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过程的重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8、9的加减法》教案10  【教学目的】  1、复习8和9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8和9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8和9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8和9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8和9的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报数"的游戏,复习8的组成。  1、"报数"游戏复习8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9的组成"拍手"游戏复习9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9,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3、算题比赛。练习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8和9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二)教师任意出示8和9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三)教师口述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教师板书8和9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四)练习指导幼儿做《数学》26―27页练习,提高幼儿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8、9的加减法》教案11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35--36页中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题。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于9的加、减法是在8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强化一种摆法列出四个算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中,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  教学准备:  挂图、小红花、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师谈话激趣:孩子们,在前面的数学旅途中老师带着大家去数学王国学习了好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要用学到的知识去闯关,有没有信心挑战?  2、闯关练习  (1)第一关: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  6+1 4+2 7-1  6-4 3+2 2+2  4+3 6-3  (2)第二关:填一填。(8、9的组成练习)  3、揭示并板书课题:8、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8、9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棒图,师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根小棒?小手举起来,一起数一数。(8根)  (2)师提问:如果把8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1,7)、(2,6)、(3,5)、(4,4)。  (3)师:选择你喜欢的分法来说一说怎样列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  1+7=8 2+6=8 3+5=8  4+4=8 7+1=8 6+2=8  5+3=8 8-4=4 8-1=7  8-6=2 8-3=5 8-7=1  8-2=6 8-5=3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5)师小结一图4式的方法:一种分法可以列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列减法算的时候用加起来的得数减去相加的其中一个数,就得到另一个数。  2、教学例2  (1)小黑板出示例2图。师提问:你能通过摆一摆帮老师把这个表补充完整吗?  (2)生摆学具,师引导填表。  (3)同桌讨论:仔细观察表,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上排的数越来越大,下排的数越来越小,相对的两个数加起来都等于9。)  师:对照这个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写出有关9的加、减法算式吗?写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4)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  1+8=9 2+7=9 3+6=9  4+5=9 8+1=9 7+2=9  6+3=9 5+4=9 9-1=8  9-2=7 9-3=6 9-5=4  9-8=1 9-7=2 9-6=3  9-4=5  三、巩固练习  1、我当邮递员。  信有:6+2 8+1 9-1 4+5  1+7 7+2 3+6 4+4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抢答:(答对的小朋友奖励一朵小红花)  3+6 93 9-2  2+7 8+0 88 8-3  3+5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我们知道了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同样能计算8、9的加减法。你会算了吗?《8、9的加减法》教案12  教学内容:  第56、57页及第61页的7-10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8,9减法。  2、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1、 课本第56页的`情景图的课件。  2、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  1、 口算。  2+2= 1+2= 6-5=  7-3= 2+3= 3+4=  5-5= 5+0= 0-0=  7-1= 7-6= 0+4=  2、 数的组成训练。  二、 新课引入  1、 教师谈话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今天继续学习8、9的加减法。  2、 板书课题  三、 学习新知  1、一图四式的学习。  (1)出示课本的插图,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你怎么想的?  师:四人小组合作,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互相补充。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板书  6+2= 2+6=  8-2= 8-6=  师:这四个算式是怎么来,谁来说?  (3)先让学生计算6+2= 2+6=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8-2=6 8-6=2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2、学习第57页的摆一摆  (1) 屏幕上出示摆一摆情景图,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说明什么?  (2)动手摆一摆,摆完交流自己摆的过程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想一想  3、照例题举例。边摆学具边说算式。  四、 巩固练习  1、第61页的7、8、9题  2、卡片游戏。第10题  五、 全课小结【《8、9的加减法》教案】相关文章:《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15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0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8的加减法》08-21《小数加减法》教案09-03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08-2410以内加减法教案08-25《1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02-1610的加减法一教案04-06《5以内的加减法》教案03-07

i小学奥数可加关注
上 网课、下 资料 、一起 预习
第一单元 数一数
一、主要内容
1.数出10以内的数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数数方法: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认真细致的观察、一定的数数经验和方法以及量词的使用。
例如:图中小飞机有8架,有7朵花等等
3.将物体与点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如:照样子画圈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一、主要内容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
2.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
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如:
(2)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借助简易天平,重的一方下落,轻的一方上升。如:
3.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多个物体比较长短、高矮、轻重时,进行简单推理和灵活的比较策略。
如:(1)比较方格图中线的长短,需要数一数
(2)比较水的多少,综合考虑水面的高度和杯子的粗细水面高度相同,杯子越粗,水越多
二、基础题
1.哪位同学高,在高的下面画“√”,
哪位同学矮,在矮的下面画“○”。
2. 重的画“√”
三、易错题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一排
说明:重量相同时,物体的个数越多,单个物体就越轻;物体的个数越少,单个物体就越重。
3.在每个杯子里放同样多的糖,哪杯水最甜?在 里画“√”
第三单元 分一分
一、主要内容
1.体验分类的含义和好处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分类的好处是整洁、有条理。
2.按同一种标准给一些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分类的基本要求:分类标准要清晰,分类结果要不交叉不遗漏。
如:按照颜色分类,黄色的有……分成一类,红色的有……分成一类。
3.把一些物体按照不同标准依次分类,分类的标准要前后一贯
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如:一些物体既可以按照颜色分类,也可以按照形状分类。
4.习题形式:动手分,说一说,连一连,圈一圈,涂一涂
二、基础题
1.把不同类的圈出来
2.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三、易错题
1.分一分,连一连
第四单元 认位置
一、主要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引导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在苹果的上面。
2.辨别左右方位
(1)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明确判断左右的基本方法,例如:发言举右手,写字、抛物时通常也是用右手。
(2)设计活动: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手,右边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步掌握知识。
3.当涉及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时,只要求学生把自己作为判断的主体,通过观察辨认位置关系。
(1)左右关系,只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说明相关情境中的物体哪个在哪个的左边,哪个在哪个的右边,不要求学生说明相关情境中人或动物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2)前后关系,只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说明自己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不要求学生说明具体情境中两个物体的前后关系。如桌上放了一个台灯和一个笔筒,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宜用前后来表达。
二、基础题
1.画一画
2.想一想,连一连
三、易错题
1.家在哪里,连一连
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一、主要内容
1.认识10以内的数
(1)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对10以内的数有零散片面的认识,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10以内数的认知结构。
(2)本单元要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数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3)进行规范的写数训练,要求正确、规范、工整。
2.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1)“几”表示物体有多少,也就是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可以指“总共的数量”;
(2)“第几”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也就是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可以指“其中的某一个”;
(3)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常会相互干扰,可以通过比较,说一说“几个”和“第几个”之间的区别来突破这一难点。
3.认识0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表示一个也没有;
(2)观察直尺,0还可以表示起点,它排在1的前面;
(2)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要学会读写。
4.认识关系符号=、< 和 >,会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1)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的概念。如:
(2)认识=、< 和 >,介绍读法和写法。< 和 >记忆方法: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比较数大小关系的思考过程:
①根据图意来比较:如6朵花比5朵花多,所以6>5
②想数的排列顺序,如6在5的后面,所以6>5
5.认识10
(1)10是计数的结果,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感受10个一是1个十,表明10又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是十进制计数法的基础;
(2)明确10以内数的顺序,10排在9的后面;
(3)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在“日”字格里体会两个数字的位置关系,使书写规范;
(4)数数策略的多样化: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
二、基础题
1.看图写数
2.想一想,□里可以画几个○。
4.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 □<8<□ 9<□
□>3 8>□ □<10 □<1
5.
一队小朋友去郊游。数一数,戴帽子的有(  )人,不戴帽子的有(  )人。从右边起,小红排在第(  )个,从左边起,小红排在第(  )个。
三、易错题
4.填空
比8小的数有( )。
说明:0也比8小,不能漏掉。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一)
一、主要内容
2.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统计等方法。
二、基础题
1.数一数,填一填
三、易错题
第七单元 分与合
一、主要内容
1.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者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
(1)2-5的分与合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是有联系的,如: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成5;
(2)6、7的分与合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实物图是有序的)
(3)8、9的分与合要求学生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每次移1个每次分1根,暗示有序)
(4)10的分与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明确提出要求:有序的涂一涂,分一分)
2.有序的表达 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情况不仅有序,而且对称的排列,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培养推理能力。一种分法有两种表达:
“7可以分成1和6”,“7可以分成6和1”是一致的
3.10的分与合:为“凑十法”打好基础
二、基础题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主要内容
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加法: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
(2)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从两个部分种种去掉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也用减法算。
2.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体会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计算方法:在具体场景中数一数;从分与合的角度推算;
(3)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任何数加(减)0得0;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
(4)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计算方法:从左往右计算,先记下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再计算第二步
(5)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方法: 例:( )+2=10,读作:几加2等于10
①10可以分成2和8
②2和8合成10
③用减法:10-2=8
3.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条件信息都由图来显示,不出问题,但给出带运算符号的算式, 让学生填一填,算一算 。
如:
(2)条件信息和问题用图并配以括线和“?”来显示,要求学生自己填运算符号进行计算。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相对完整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如:
(3)先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从场景图中收集信息,再列式计算。如:
二、基础题
1. 5+2=   5-2+1=  8-7-0=
2. 在( )里填合适的数
2+( )=10 ( )+( )=8
3. 在○里填上>、<或=
7○2+4 3+3 ○ 5+1 2+3○9 5-2○0+6
4.
三、易错题
1.在( )里填合适的数
3+6=2+( )=5+( )=( )+( )
说明:要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可以每道算式的得数画横线写下来,帮助感知。
2.看图写算式:说明:理解虚线是减去的意思。
3. 从2、4、5、7、9中选3个数字写4道算式
说明:选定三个数字,圈起来,四道算式只能用选定的这三个数字。
4. △+△=8 □+○=6 △+○=10
△=( ) □=( ) ○=( )
第九单元 认识11-20各数
一、主要内容
1.认识11-20各数
(1)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
(2)通过数数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读法, 会比较大小;
(3)数数的方法:数一个杠一个,每10个一圈。
2.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写数
(1)本单元第一次出现计数单位“一(个)”和“十”,第一次提出“10个一是1个十”,并初步接触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这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
(2)11-20读写方法和正确理解数的含义、顺序和组成相辅相成;
(3)写法上,11-20各数都是由十和几合起来的(其中20是两个十),要用两个数字才能表示一个数,而读数中的“十”又只用数字“1”在十位上表示。如:计数器上十位上的1颗珠代表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的1颗珠代表1个一,要在个位上写1,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3.应用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学生运用数的组成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如10+3=( ),想1个十加3个一就是13;
(2)沟通加、减法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感知;
(3)为接下来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准备。
二、基础题
1.看图写数
2.填空
1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和18相邻的数分别是( )和( );
一个数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 ),它里面有( )个十;
1个十是( )个一,20里面有( )个十
4+( )=14 9+( )=10 10+( )=12
3.不计算,在 里填=、<或>
三、易错题
1.在7、13、17、20、0、5、11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从左数起第6个数是( ),从右数起17排在第( )个。
说明:数多,学生容易混乱,又结合了“第几个”的知识,需要仔细的审题。
2.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6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说明:容易形成思维定式,6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61。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主要内容
1.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8、7加几,6、5、4、3、2加几;
(2)计算方法:
①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前者较简单)
②根据已经学会的算式推算出新算式的得数。如:9+7=16推出7+9=16,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之前,教材只是要求学生看图填写算式,或根据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列式计算。从本单元开始,教材呈现用文字(包括表格、对话等)叙述的、结构相对完整的实际问题。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正确理解题意、合理选择或组合相关信息、根据题意确定计算方法。
(1)9加几(第一次用文字呈现所求问题,第一次出现单位名称)
(2)8、7加几(用表格、对话、图文呈现结构完整的实际问题)
(3)6、5、4、3、2加几(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相应问题)
二、基础题
1.计算
3+9=  4+7=  9-2+5= 3+5+9=
2.在○里填“>”“<”或“=”
8-2○6 16○8+7 9+5○9+8 8+4○4+8
3.
三、易错题
1. 3+9=4+( )=6+( )
2.比较大小
☆+9○6+☆ ★-7○★-5
说明:感受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就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
说明:体会数量关系,加深对加法、减法含义的理解
原有的-卖出的=还剩的
一年级的个数+二年级的个数=总共的个数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就把我们 “设为星标” ★ 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笔芯
关注i小 学 奥 数微信公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9》优秀教案
推荐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用题.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理解数量关系,为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  重点难点重点: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被减数和差,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  学会求另一个加数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知识点落实):  一、复习十几减9和十几减8,在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8,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9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9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9剩1,1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9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  师: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怎样想比较快?(给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  教师出示十几减9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2、教师在黑板上竖着依次书写:11,12,13,…,17,出示可以移动的练习卡片,依次从上到下移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8的得数,并写出来.  师:观察被减数和差,说出十几减8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十几减8的差都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因为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2再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所以十几减8的差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2)  教师出示十几减8的式题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口算.  二、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混合练习  1、出示小黑板,写好以下三组题:  指定三名学生到前面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用线连起来,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出示口算卡片,请两名同学起立进行抢答,谁先答对给谁加1分,最后看哪位同学累计分高.  8+3 11-9 10-89+6 14-8 15-8
8+5 18-9  9+7 17-9 14-98+89+2
9+812-816-9  三、教学补充题。  1、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筐里的苹果和筐外面的苹果一共有10个,筐外面有3个苹果,筐里面有几个苹果)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筐里有多少个苹果,该怎样想?(想:几加3是10,7加3是10.从10个里去掉3个,也就是筐里有几个苹果)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3=7.  2、教师出示图文应用题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盒里的小棒和盒外的一共有14支,盒外有4支,盒里面的有几支)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生答略)  师:要求盒里面有多少支小棒,该怎样想?(想:几加4是14,10加4是14.从14支里去掉4支,就是盒里面有几支)  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4=10  4、猜一猜.师:今天老师带来了10张口算卡片,现在我们做几道:16-810-6 11-9 15-8  谁知道我手里还剩几张口算卡片?(老师手里还剩6张口算卡片)  师:你是怎样想的?(想:几加4是10,6加4是10,从10张里去掉4张,就是老师手里还剩几张卡片)  四、课终评价、小结。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课本93――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钟表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 出示丽丽上学、读书、运动、复习的图片。  2.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丽丽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丽丽早晨7点半去上学。  师:他在什么时刻读书呢?  生:9时半读书。  师:下午丽丽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丽丽做操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4时半他在做操。  生:6时半复习  揭示课题:丽丽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7点半去上学,9时半读书,4时半做操,6时半复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2和3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2半。  3. 依次出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师: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 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多个半字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师: 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师: 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在那一时刻干什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连加  教学目的: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初步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算和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数感和主动探索积极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鸡,这是什么?  你小鸡吗?  如果让你来养小鸡,你会怎样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养了小鸡,咱们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看图上画有什么?  师:小明家是养鸡专业户,他们家养了很多鸡,他的父母靠知识和科技养鸡终于办起了这个大型养鸡场,小明今年才7岁,却已经懂得了帮父母的忙经常会帮着喂小鸡。你瞧,(课件出示5只小鸡,引导学生说出:小明喂了5只小鸡)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课件动画播放:又来了2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图意?  为了区别先走的我们通常都用线划掉来表示,师示范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虚线框起来  板书算式:8-2-2  想一想:这题应该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后汇报解法。(若有生说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写出来以之对比。  2、练习:P73页的做一做右图  独立看图,说出图意  三、练习  第74页的第5至8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7  设计说明  百数表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具有如下特点: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百数表中,蕴涵着许多有趣的数的排列。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数的排列特点并表达出来,同时根据百数表回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关注学习活动的`设置,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设计了为数涂色、为数找家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说出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  2、说出十位上是3的两位数。  3、说出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两位数。  师: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为下面学习数的顺序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认识百数表,课件出示教材41页例4中的表格。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斜着看,从11到99这组数有什么特点?66和88之间应该填什么数?  师:这组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同,它们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学生任选一个数举例说明。  师:斜着看,10除外,从19到91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师:这些数的排列都是有一定顺序的,下面我们就按照数的顺序,把其他数写出来。  (2)按照数的顺序,填写百数表。  学生完成百数表,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并适时追问为什么这样填写。  师:这个表格中一共有多少个数?(板书:百数表)  (3)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  师:观察这两组数,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十位是3的数都在一横行上(40除外),后面一个数总比前面一个数多1。  生2:个位是3的数都在一竖行上,下面一个数总比上面一个数多10。  师:其他行、列也是这样吗?  学生观察后汇报结果。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①9十3 9十7 9十4 9十6  ②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9十( )=12 9十( )=13  ②9十( )=14 9十( )=15  ③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①15-9=( ) 18-9=( )  (3)9+( )=14 (4)9+( )=17  ②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①8+9= 15-9= 17-9= 6+7= 13-9=  ②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①12-9 = 16-9 = 14-9 = 18-9 =  ②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回顾本次的教学活动,发现还有许多需要思考与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辨别左右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本节课我整合了语文课等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对左右的认识。比如:在导入中,让学生认识汉字宝宝“左右”,在这里就整合了语文的资源。并再进一步区分识记这两个字,为以后解题读题做准备。  二、利用生活经验辨别左右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简单地讲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玩中辨别左右  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1、活动形式多样  本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说说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化。  2、知识层层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是怎样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经常用右手做什么事?这样对学生原有知识起到了承接和巩固,之后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扩展到身体上左和右,学生会发现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着通过摆学具,在动手做中,进一步加深对身边左右的感知。随后,把左右延伸到身边,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左右是谁,这样范围以自己的左右手为圆心,逐渐地扩大到身边,并质疑:同一人为什么既说他是在左又说他在右边?从而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最后通过和同桌拍手游戏及握手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对性。可以说知识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前一个环节的结论做为下一环节的基础,每一部分在学完知识后,都能利用活动及时巩固复习。  四、课后感受不满意之处  整节虽然游戏活动不断,但在重难点之处感觉没把学生激发起来,突破不够。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时间的限制,没有机会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这方面对于本班学生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难点。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是组织学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时,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不能正确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动,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可请拍手游戏不顺利的组上台或任意组上台展示,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安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从而突破难点,效果将会更好。  教学中真的是千变万化,有许多不可预料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重点。  总之,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由于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可以说是师生非常开心的"玩"了一节课。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 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 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 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 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 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3. 师:看,小巧的对面是谁?她也要过马路,如果你是小亚,向左会看到什么,向右会看到什么?  4. 比较,发现不同点。 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 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 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 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 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 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4. 师:“超级变、变、变”,超女周笔畅来到我们课堂上,要和大家一起学本领。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不同的三位数?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师:根据今天所学的本领,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看自己家的小区图,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再看看中国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我们的家――上海的位置,上海的左、右分别是哪个城市?我们的首都――北京在哪里?北京的左、右各有哪些城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1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在取币、付币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和节俭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会付币,在合作学习中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进率。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出示“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买书买笔都要用到它。”  生它是钱。  师那么中国的钱叫什么呢?  生它叫人民币。  师对,人民币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全班齐读课题。)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2【讲授】二、自主体验,探究新知  相互介绍,认识人民币  师请你说一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生买东西,在超市、在商店、在菜市场……  师小朋友们,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尖,平时家里的大人在逢年过节都会给我们压岁钱,你是怎么安排这些零花钱的你有存钱的.习惯吗你打算把存下的钱做什么(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零花钱和节约用钱的好习惯教育。)  师相信大家都认识人民币吧,请你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绍你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学具,介绍完的小朋友把学具放好坐好。  重点认识1元纸币  师谁认识老师手中的这张人民币,谁来介绍给大家听(师出示1元纸币)引导学生从颜色、图案、大小和上面的数字来介绍。  师这位小老师介绍的可真不错,我们看壹是大写的汉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成元。(师板书元)  师(课件国徽放大)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我们爱护人民币就表示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那么我们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生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损坏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情感教育。)  师让我们一起来爱护人民币,老师这里还有一张1元钱(出示红色旧版1元纸币)这是一张旧版1元钱,现在市面上较少见了,这儿还有一枚1元钱,这是1元的硬币。人民币分两种一种是用纸做的叫纸币;一种用金属做的叫硬币。1元纸币和1元硬币面值是相等的。  区分1元和1角的纸币同时认识其他面值人民币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张1元,大家仔细观察,老师说的对吗  生不对。  师这里明明有数字1啊  生1后面是角,大小比1元小,颜色也不同……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1后面是角,它是比元还要小的人民币单位,它叫角。(师板书角。)  师出示2角、5角这两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之前合作学习认识这两种面值的人民币。除2角钱的纸币外,1角、5角、1元都有对应相同面值的硬币。(师课件展示后让学生加以认识和区分)。  师这几枚硬币你们认识吗(出示1分、2分、5分硬币)。这是比元、角要小的人民币单位分。(师板书分)。不过现在很少用了,在市面上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影子了。  活动3【活动】三、合作学习,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2个信封,其中一个里面有1张1元钱,另一个信封里面有许多1角钱,你们能帮老师数一数并说一说哪个信封里的钱多吗  出示演示课件,学生们边数边发现10个1角是10角,也就是1元,所以1元=10角,2个信封里的钱数一样多。(师板书1元=10角)。答对的给予奖励。  师好,老师奖励给你一根棒棒糖这根棒棒糖5角钱,如果让你用手中的钱来买,该怎么付呢请以小组形式交流讨论一下,再找生上前面展台来演示,演示正确的还奖励棒棒糖。  师我这儿有一个1元钱的本,如果让你当顾客,你来怎么付钱呢再找生演示。  从而让学生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或几张2角;或几张5角,甚至更难一些的付钱方法。(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发现换或付钱的方法,突破难点。)  师既然大家知道了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完后,老师直接板书1角=10分。同时根据三者的关系和进率,渗透1元=100分,再板书。  活动4【练习】四、快乐练习,实践运用。  律动60秒,快乐1分钟。  师看出大家一定有些累了,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唱起来吧!课件出示歌曲《一分钱》,  快乐练习,实践运用。  写出上面显示的人民币的钱数。  元、角、分的单位换算练习。  出示商品,让学生说一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  活动5【测试】五、回顾总结,当堂检测  一、填空  1、1角可以换成()个1分硬币;1角可以换成()个2分硬币;1角可以换成()个5分硬币。  2、一张1元币可以换()张1角币;()张2角币;()张5角币。  3、()张1元币可以换一张10元币。  4、1元=()角=()分  5、10元6角=()角  6、26角=()元()角  二、判断  一条围巾要5元7角,请你在简单的付钱方法后面打“√”。  1、5张1元,7张1角。()  2、2张2元,1张1元,1张5角,2张1角。()  3、1张5元,1张5角,1张2角。()  三、在○里填上、或=  1角○9分9角○8元1元○1角10分○1角40分○4角3元○30分4角○4分7元○70分6角○6分  认识人民币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活动6【作业】六、走进生活,快乐作业  回家和家长一起玩买东西的游戏。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2  1教学目标  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难点:  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数学课,我们在游乐园帮助小丑叔叔卖了气球,还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小丑叔叔想考考我们,他设制了三道关卡。  第一关填数游戏  第二关击鼓传花  第三关这里有12朵花,10朵是粉色的,2朵是红色的,从中间拿走9朵,你想怎么拿你可以用算式来表示你拿的过程吗  你们还记得这种方法叫什么吗  活动2【讲授】  二、新授  恭喜大家顺利闯过三关,今天我们继续去游乐园看看。  课件出示例2  ①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④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减法)12-8=  怎样做这一题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12-8的过程(师巡视)  已经摆完的同学挑战一下我不仅能摆,还能用算式把我摆的过程表示出来。  再挑战一下,我不仅能写出来,我还能把我的想法说给我的同桌听,试一试吧!左边的同学先说,右边的同学后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看谁说的好!  请表现好的同学上台来说一说,摆一摆。  同学们更细化哪种方法呢  我们请两位同学出两道十几减8的题  谁能做!先说说你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观察一下第一步都算的是什么  第二步都算的是什么  想一想求十几减8就是要求什么(同桌已逐渐讨论)  小结十几减8就是求几加2。  活动3【练习】  三、巩固练习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3页,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课件演示。  四、你有什么收获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3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习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j)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性质,学习了角以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后面的学-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设计理念: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好计划,提前打算,做事成功的机率就大。学习更是如此,每节课内容的学习如果能够自己先做好预习,那么你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使同学们变得主动,站在主动进攻位置上的人当然容易打胜仗。有一位哲人这样说,预习是合理“抢跑”,一开始就“抢跑”领先,争取了主动,当然容易取胜。  教学目标: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进一步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师生交流中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教学难点: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预习指导: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向他人学习,更要向课本学习。下面就请你打开数学书39、40页,认真学习吧!通过学习,相信你一定能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填一填  1.互相平行,其中平行线。  2.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的在下面划(√),不是的在下面划(×)。  ( ) ( ) ( ) ( )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①是互相平行的。  ②是互相平行的。  二、画一画  1.想办法在下面画出一组或几组平行线,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多。  2.让爸爸妈妈欣赏一下你画好的平行线,告诉他们你是怎样画的?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三角板、铅笔、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线  1.揭示课题  同学们,昨天我们回家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平行线)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平行线。(板书课题:认识平行线)  2.理解概念  我们先来看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这些图片中隐藏着我们熟悉的线段,您能找到吗?谁能上来指一指?(根据学生指的情况闪动)如果把这些线段无限延长我们可以画出下面三组直线。  这三组直线,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第二组)  第一组的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相交)它们相交的点叫什么?(板书:交点)第三组呢?你是怎么想的?刚才同学们都赞成第二组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回答延长,它们相交吗?不相交吗?不相交,他们是什么关系呢?(互相平行)什么是互相平行?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同一平面内你怎么理解?谁能说说看?互相平行你是怎么理解的?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平行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出示一组平行线)如果这是一组平行线,我们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是直线a的平行线,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  3.练习: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是的在下面划(√),不是的在下面划(×)。你是怎么想的?  ( ) ( ) ( ) ( )  4.找平行线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互相平行的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我们学过的平面图中也有平行线段请大家看大屏幕: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抽象出“数学模型”→回归生活举例,一方面使学生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的观察、辨析中,加深了对平行现象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平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练习”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辨别平行,更深一层提炼平行的意义。]  5.总结  认识平行线,观察思考很重要,如果能动手画就更好了。  二、画平行线  1.展示画好的平行线  课前我们都动手画了一组平行线,你是怎样画的?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的画法。  谁愿意上来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总结:刚才同学们展示了用不同方法画出的平行线段,让我们大开眼界。  2.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这儿有一条已经画好的直线,怎样画出它的平行线呢?你是怎样画的?  指名上台展示并介绍画法。  思考: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能画多少条?试着画一画。  3.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⑴如果在直线点上一点,要求经过这一点,画下面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也用直尺画可以吗?为什么?那你是怎样画的?和你的同桌说说  指名上台介绍同时示范。  ⑵教师示范: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强调:先要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用其中的一条与已知直线贴紧,另一条紧贴着直尺,(直尺不能动),将三角板沿直尺平移,这样就不会有偏差了,移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再画出另一条边,这样得到了一组平行线。  ⑶课件演示  ⑷学生再画  ⑸想一想:过直线外一点能给这条直线画几条平行线?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展示”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利用利用不同工具画平行线的乐趣。在这个基础上,重点介绍借助直尺、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再通过电脑演示,激起学生想动手操作的兴趣,在画的过程中,总结画平行线的四步骤:合、靠、移、画。]  4.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画平行线的过程,其中我们应用了三年级学过的知识,它是什么?(平移)  这儿有一组平移的图形,你能在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找到几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在书上指给同学看一看。谁来指一指?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课后探究:  把一张长方形纸照下面的方法对折两次,在打开。  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在课堂练习中,我是以书本为主的,强调掌握基础知识为主的。当然,给予一部分学生拓展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我以一个探索活动结束练习。]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背诵6、7的组成及分解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大家会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6和7减几的减法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片,左边4个梨,右边两个梨  师:同学们,老师把一些梨的图贴到了黑板上,你们看看,老师是怎样摆这些梨的?  生:左边摆四个,右边摆两个。  师:那么一共有几个梨呢?怎样列式?  生:一共有六个,4+2=6  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生:4表示左边4个梨,2表示右边2个梨,6表示一共有6个梨。  师:4+2表示用左边的梨加上右边的梨,也就是从左边加到右边,我们得出了算式4+2=6,那么如果我们从右边加到左边呢?该怎么列式?  生:2+4=6  比较:看的是同一副图,为什么却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先让学生自由讨论)  总结:虽然看的是同一副图,但是由于看的方向不一样,梨的排列顺序不一样,从左往右看,梨的排列是4和2,从右往左看,排列顺序是2和4,现在请同学齐读两个算式。  师:这两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生:等号后面的数都一样。不同的地方是,2和4的位置调换了。  总结:从这副图,我们知道了,一副图可以列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师:为什么4+2=6,你能从组成里想想吗?  生: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6  师:你能从6的其他组成里,列出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吗?得数是7的呢?  (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7的.组成,自己列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培养了孩子自主探究的能力)  2、根据一副图列两道减法算式  出示6个苹果,左边1个,右边5个,中间画一条虚线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副图和刚才那副图有什么区别?  生:中间多了一条虚线。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看看,这条虚线把苹果分成了哪两部分?  生:左边一个,右边5个。  师:(用手遮住左边的1个)现在老师遮住左边的一个苹果,也就是要去掉一个,去掉,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减法?  师:回答正确,同学们记住,做减法时,一定要拿总数去减。这里的总数是6,所以要用6去减,去掉几个就是减几。现在我去掉左边的一个,怎么列式?  生:6-1=5  (板书:6-1=5)  师:刚才老师是去掉左边的一个苹果,如果我现在去掉右边的五个苹果呢?怎样列式?  生:6-5=1  师:回答得真棒。同学们,我们计算6-5和6-1时,怎么想比较快?  生:6可以分成5和1,6-5=1,6-1=5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能根据6的其他分解,列出其他的减法吗?根据7的分解呢?你能列出吗?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左边画3颗星星,右边画四颗星星,先请学生根据图意列两道加法算式,再在中间画一条虚线,请学生列两道减法算式。之后小组交流,请小组派代表起来说结果。  小结:同学们,我们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根据一副图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今天,我们又掌握了新知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05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8-24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02小学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1-25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5篇02-14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03-07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06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1-0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题50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