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Pro15 2024作为全能笔记本电脑推荐有哪些亮点和不足之处?

今年的轻薄本对比往年,性能都强劲了不少,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标压移动平台,而酷睿专门为轻薄本开发的p系列芯片,在22年轻薄本里算是小众配置。同样,华硕无畏PRO15锐龙版也采用了AMD最新的锐龙6000系列平台,而且标配高端型号锐龙7 6800H。AMD的锐龙6000系列处理器采用了升级版的台积电6nm制造工艺、Zen3+ CPU架构,最高8个大核16个线程,相比上一代性能提升30%。在基础办公体验上和同级的酷睿芯片相比,锐龙版的还会更具性价比。GPU上,华硕无畏PRO15可选配RTX3050可以获取更强的图形性能。有独显的轻薄笔记本可不多见。2048个CUDA核心,4GB GDDR6显存,性能释放60W。残血版的3050,处理一些稍复杂的图形工作,完全够用了。打打LOL,CSGO啥的小游戏,不在话下。“支持耳语、均衡、高能三种性能模式。”还有双风扇双热管的散热搭配。这种性能切换模式,属实是吸取到了游戏本散热的精华了。华硕今年的战略就是一块儿好屏。在手机大多数使用OLED屏幕的背景下,笔记本的IPS屏幕的观感属实是没那么爽快了。华硕无畏PRO15采用了一块儿15.6英寸超视网膜级OLED华硕好屏,素质极高。这块窄边框的OLED屏幕支持2880×1620 2.8K级高分辨率,120Hz高刷新率,600尼特高亮度,100万:1高对比度,0.2ms疾速响应。色彩方面,可显示10.7亿色,覆盖100% DCI-P3广色域并可切换四种专业色域,逐台调校DeltaE仅为约1.5,通过潘通色彩认证、DisplayHDR True Black 600+认证、德国莱茵TUV硬件级低蓝光认证。由于OLED像素自发光的特性,在显示黑色时不发光,在看电影时,暗部细节更加丰富。而且像素发光亮度高,可以抵消环境反光,绝对是观剧必备。在我看来,华硕无畏PRO15的角色不仅仅是无畏系列的延续。它更像是华硕当家系列的一次下放。总得来说,这是一款不错的轻薄本,性能全面,颜值到位,完全值得一冲。
无畏Pro15是华硕推出的主流定位的OLED大屏独显全能本,主打高性价比,较强的全能性和广安优秀的屏幕。去年的无畏Pro15除了屏幕清晰度之外的口碑实际上都不错,而在今年,华硕升级了屏幕,继续用锐龙处理器和OLED屏幕在主流市场上谋求独特的竞争力。那么升级过的无畏Pro15 锐龙版的实力怎样呢?今天我也找华硕借来了这台机器,来看看它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选购建议:现在京东上这个R7 6800H+RTX3050的版本首发价6499,比最直接的两个竞品小新Pro16/ThinkBook 16p NX便宜足足500,差价还是比较大的。性价比的表现挺不错。但是酷睿处理器的高单核性能和在进行创意设计类任务时强大的核显加速功能是其独特的优势。无畏Pro15同时也提供了酷睿版本,如果对于这两块性能比较感兴趣,也可以看看这个酷睿版。配置一览+配件展示:我拿到的是这机器的高配版本,搭载了R7 6800H+RTX3050独显,是今年AMD甜品级大屏全能本的标准核心配置。机器上比较有特点的首先是这块3k(官方叫2.8k,但是这个分辨率实际上是3k级别)的OLED屏幕,自带高亮度与高刷新率,并且今年华硕给它加上了出厂校色与色域切换,过饱和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块我们在屏幕测试的地方详聊。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本机的内存频率和今年一般的AMD机型并不一致,只有5500mhz,不过本机标配独显,不用太担心因此导致的核显性能损失问题。其他比较有意思的是搭载了联发科和AMD联合开发的MT7922网卡,个人感觉体验比较不错,体验比小螃蟹应该是会好些的。本机标配了150w的圆口电源适配器,外观和我之前测过的天选3上的240w适配器是一个风格,表面都有很多防滑的凸点方便持握,并且标出了150w的功耗水平。和大屏手机比较可以发现,大小和手机实际上差不多,400多g的重量也比较便携。同时本机右侧的USB-C接口也支持PD充电,出门在外也很方便.机器的A面是金属材质,并且上方有一片CNC工艺的金属铭牌,上方有品牌logo和无畏系列的海外名“Vivobook”。整体质感不错,外观设计也很简约耐看。B面则也是标准的四面窄边框布局,上下的边框稍宽,下边框同样有ASUS Vivobook的丝印。使得视觉上的观感更为平衡。同时,本机的屏幕虽然没有玻璃覆盖,但是仍然是镜面的,这样在没有强光照射的情况下,显示效果会更“通透”一些,缺点则是日常使用中可能有反光问题。
C面的设计中规中矩,能够看到带数字小键盘的全键盘,以及一块面积很大的塑料表面触摸板。掌托面积较大,半磨砂材质的表面使用起来比较舒适。触摸板左侧能看到潘通的认证,表示该机的屏幕经过了出厂校色,在后面我们能够看到这块屏幕的惊艳出厂色准表现。键盘右下方是阴刻的哈曼卡顿认证,信仰满满。D面能看到三行的大进风窗,最上方防热风回流的长脚垫和下方的两个扬声器开孔。外设与接口:B面上方的窄边框中,布置了双麦克风,支持物理开关的FHD分辨率摄像头,摄像头指示灯,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图中还能看到两个用于承压防止屏幕被压坏的塑料支撑,细节还是比较到位的。键盘为非全尺寸设计,在15吋笔记本上算是正常,因为过宽的键盘会导致无法布置侧面接口。为了缩窄键盘宽度,最右侧的数字键盘也是三列式的,需要少许适应时间。方向键是半高,好在四个键的大小是一样的,比上下半高左右全高的配列使用上容易接受一些。最右上方是支撑指纹识别功能的开机键,识别速度和准确性表现都不错,并且与其他按键做了手感区分。触摸板的尺寸达到了130x75mm,算是相当巨大的,表面材质虽然是塑料,但是点按也只是略肉,滑动手感也还不错,就是有手汗的情况下可能会略涩。背光键盘的表现则非常不错,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华硕不仅提供了三档背光亮度可调节(一般笔记本都是两档),并且在亮度和灯光覆盖上都做得非常棒,从图中可以看到,除了空格键下边缘,基本上其他位置的背光都是没有断点的,并且亮度表现很不错,赞!扬声器就是中规中矩的水平,实际听感还不错。机身左侧搭载了两个USB 2.0速率的USB-A接口,一个电源指示灯和一个充电指示灯。数量倒是挺多,就是这规格实在是有点低,我实在是...希望华硕在下一代能加以改进。机身右侧的接口就很齐全了,从左至右分别为3.5mm耳机接口,TF读卡器,一个支持USB4和100w PD充电的USB-C接口,一个HDMI 2.1 FRL(也就是支持8k视频输出的真HDMI 2.1),一个USB 3.2速率的USB-A接口,一个DC in接口。可以说这一侧的接口诚意还是很足的。并且这一代华硕改进了转轴,因此这机器今年支持接近180度的开合了,这对于使用场景是有一定拓展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演示的用户来说更为友好。个人认为,无畏Pro 15上的接口数量是足够的,并且高等级的接口也给的比较全(雷电4+HDMI 2.1 FRL),但是左侧只有两个USB2.0的USB-A还是寒酸了点,希望下一代能够平衡一下左右接口的速率与规格。屏幕:前面提到,无畏Pro 15的这块OLED屏幕是做过出厂校色的,事实上,它不仅做了出厂校色,华硕甚至还在My ASUS中内置了色域切换功能,可以在过饱和的原生色域(最鲜艳出彩的显示效果),经过校色的sRGB&DCI-P3&Display P3中进行选择。这实际上给了我们很多日常选择。比如日常的网页浏览,可以选择过饱和的原生色域获得更抓眼球的使用效果。而在看电影时则可以切换到P3,修图时可以切换到sRGB,随心适应各种不同场景。像素排列如图,应该是s-stripe RGB的变种。屏幕的实际表现很不错。用Display Cal软件搭配蓝蜘蛛X校色仪对屏幕进行测试,华硕无畏Pro 15上的这块屏幕的实测最大亮度为389.1尼特,对比度因为太高,已经超出了校色仪的检测范围。相比600nit的HDR激发亮度,在平时观看SDR内容时能达到的亮度才是我们消费者更加关心的。无畏Pro15上的这块屏幕的亮度表现已经很不错。色域覆盖方面,这块屏幕拥有99.9%的sRGB色域覆盖,96.4%的Adobe RGB,99.1%的DCI P3色域覆盖,169.5%sRGB,116.8%Adobe RGB,120% DCI P3的色域容积,配合前面提到的色域切换功能,能够满足各类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在P3色域下,就算是校色前,这块屏幕也拥有0.79的平均ΔE和2.08的最大ΔE,表现非常惊艳。色温方面则比较适中,一直保持在6700K左右,但是不同亮度下的色温稳定性稍差。伽马值的表现则一直偏高,维持在2.6左右。同时,我也测了下校色前的sRGB色准,最后得到了最大ΔE1.86,平均ΔE0.64的好成绩。可以说,本机的色准表现非常不错,用户完全无需校色,即可直接使用。而在OLED的寿命问题上,华硕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ASUS OLED Care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种尽量延长OLED寿命的措施,可以说,现在的OLED屏幕在这些新技术的加持下,寿命相比以前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而在调光方面,华硕也做了一些优化,本机的屏幕在30%以上的亮度区间内,都是DC调光,30%以下则是PWM调光,此时就需要注意用眼健康了。总的来说,在华硕的不懈努力下,现阶段华硕笔记本上搭载的OLED屏幕在可用性上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出厂校色与色域切换技术,让这些广色域OLED屏幕的笔记本能够适合各类日常使用与创意场景,可用性大幅提升。性能与散热:CPU性能:这台无畏Pro15搭载了锐龙7 6800H处理器,核心代号Rembrandt,采用了全新的台积电6nm制程制造。虽然没有酷睿的大小核设计,但是因为AMD的核心架构设计更为优秀,并且制程的能效比更高,因此今年的锐龙处理器能够给笔记本带来远胜对手的续航水平。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CineBench R20/23测试,无畏Pro 15的表现在同类产品中算是不错的,主要是机器的性能释放比较激进。R23多核成绩突破了13000分,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很多搭载i7-11800H的游戏本了。持续性能释放表现也还不错,R15的30轮循环测试中,前6次都能保持在2100分左右的成绩,从第7次开始降低到2000分左右。和自己的酷睿版和几个主要的竞品对比一下,也能看出无畏Pro 15上这颗锐龙 7 6800H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单核性能和今年的酷睿实际上差距已经不是很大,多核性能虽然追不上价格远远超过自己的i7,但是和i5接近还是能做到的。同时,因为功耗控制更开,因此相对传统的商务本,多核性能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整体符合无畏Pro 15的高性能全能本定位。而在具体应用的CPU测试中,我们仍然选择了Blender的模型渲染作为参照基准。搭载i7-12700H的无畏Pro 15仅用了186s即完成了渲染。和其他几个典型的高性能产品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无畏Pro 15上的新R7的渲染速度轻松超过了上一代的R9处理器,顺便干掉了上一代的i7-11800H,相对自身还是有一定的进步的。显卡性能:独显方面,和酷睿版一样,今年的无畏Pro 15锐龙版同样搭载了65w功耗的RTX3050独显,与从MX系列显卡上超级升杯上来的RTX2050不同,RTX3050是正经的入门级游戏独显,拥有更高的的128bit位宽(RTX2050为64bit),在游戏时显卡带宽几乎不会成为瓶颈,限制更少。无畏Pro 15上的RTX3050的TS得分为4580,FS得分为11643,表现已经非常不错,应对一般的网游甚至是中画质下的很多3A游戏都没有太大压力。不过相对于正规的游戏本来说,本机独显直连的缺失是一个比较可惜的地方,有这方面需求的,就只能去考虑游戏本啦。内存硬盘性能:内存方面,无畏Pro 15锐龙版搭载了16GB的LPDDR5内存,板载双通道,不可拓展。比较独特的是无畏Pro15上的LPD5内存是5500mhz的,而非今年一般锐龙笔记本搭配LPD5内存时的6400mhz。较低的内存频率会影响核显的显存带宽,并影响核显性能,但是无畏Pro15 锐龙版今年全部搭载独显,所以内存频率上的差距对于本机来说并没有任何性能上的影响。硬盘方面,本机使用了镁光2450,一款入门级的OEM Pcie4.0固态硬盘,TLC颗粒。这也是今年很多入门机型的标配。比较可惜的是本机只有一个硬盘位,如果下一代能再提高一下硬盘拓展性就更好了。实测顺序读写比较一般,接近3600m/s的持续读速度和某些旗舰级的Pcie3.0硬盘也差不太多了。但是好在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最为重要的4k性能和一般的Pcie 4.0硬盘相比基本没有差距,无需担心影响日常使用中的体验。办公性能:PC Mark10的现代办公标准测试,得分5972,算是全能本里还不错的水平,但是相对自己的酷睿版表现会稍差一点,主要差距产生在考验CPU单核性能的应用启动和电子表格编写上。因此如果对于办公性能特别在意,我个人更建议购买酷睿版。生产力性能测试:锐龙处理器另一个稍显劣势的地方则是以PR为代表的创意设计性能,可以看到,尽管有3050的加成,PR的得分依然只有572分,只有搭载i7-12700H的无畏Pro 15的73%,因此如果很在意这方面的性能,还是建议上酷睿版的。不过如果你只有图片编辑的需求,那无畏Pro15的762分的成绩也是绝对够用的。游戏性能测试:那么无畏Pro 15锐龙版的游戏性能又表现如何呢?我也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在全高画质下,CSGO如果运行在满分辨率(3k),能跑到137帧的成绩,刚好和屏幕的120hz刷新率相对应。而如果降低分辨率到FHD,那游戏帧率还可以进一步上升到220帧。成绩略微优于Intel版。而在3A大作方面,我也同样测试了三款游戏在1080P,高画质下的表现。孤岛惊魂5,在FHD分辨率,高画质下能够跑到平均78帧,算是比较流畅去年的显卡杀手赛博朋克2077,在FHD分辨率,不开启DLSS的情况下,可以跑到平均41帧,勉强能玩,而在开启性能挡的DLSS后,平均帧数可以直接来到接近71帧,流畅性进步堪称巨大。而优化较好,且会默认开DLSS(质量档)的古墓丽影暗影的表现则最为出色,能够跑到84帧,流畅度甚至可以说是挺不错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RTX3050的性能挑战全高3A游戏肯定是有难度的,但是就对于绝大多数人所期待的“勉强能玩”的效果,是绝对能够满足的。同时,连续几代持续强化单核性能的AMD CPU也早非吴下阿蒙,甚至这几个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因为CPU占用的功耗较低,帧数表现还要比Intel版的稍好一些。烤机性能测试:本项测试的条件为:室温25度,通过FN+F快捷键切换模式到高效模式,系统内电源模式切换为“最高性能”。 单烤CPU,无畏Pro的CPU功耗最高能冲到65w,随后短暂波动后下降到54w的水平并维持到烤机进行6分半的时刻,随后CPU功耗下降到45w并保持稳定。CPU的温度在开始时会冲到最高约93度左右,随后随CPU功耗的下降分别降低到90度与82度不到。不过本机采用隔热较好的塑料C面,因此后面我们可以看到本机在高负载下的表面温度表现实际上非常不错。单烤CPU,无畏Pro的CPU功耗最高能冲到65w,随后短暂波动后下降到54w的水平并维持到烤机进行6分半的时刻,随后CPU功耗下降到45w并保持稳定。CPU的温度在开始时会冲到最高约93度左右,随后随CPU功耗的下降分别降低到90度与82度不到。不过本机采用导热不良的塑料C面,因此后面我们可以看到本机在高负载下的表面温度表现实际上非常不错。单烤GPU,功耗一直保持在54w,GPU核心温度则在短暂上升到70度后逐渐下降并最终保持在66度左右,成绩相对一般。双烤时,CPU功耗一开始能够冲到65w,随后缓慢下跌到40w并且能够坚持15分钟,最后才下降到35w,GPU功耗则一直稳定在50w,最终整机双烤功耗为35+50w,整机85w的性能释放虽然和酷睿版一样,但是显然锐龙版的调教更偏向于CPU性能一些。这对于本来在低功耗下性能就有优势的锐龙处理器来说更是如虎添翼。表面温度方面,因为都采用了塑料C面,无畏Pro 15的锐龙版也和酷睿版一样,保持了极高的水平。WASD区域只有31度,键盘中心温度只有41度,回车键处也只有38度出头,整机各方面都属于非常凉快的水平...只看表面温度可谓是无懈可击。噪音表现也还可以,双烤人位噪音在50分贝左右,稍微有点吵,好在没有混杂难听的高频噪音,对于人正常工作的影响不会太大。当然,这是极限负载下的噪音表现,日常在图书馆这类场景使用可以切换到平衡模式或者耳语模式,此时机器会有更好的噪音表现。充电与续航:在室温25度,FN+F快捷键调整到安静模式,系统模式调整到“最佳能效”的情况下,分别在120nit和屏幕全亮度的情况下进行了两次PC Mark10续航测试,分别得到了10小时18分钟和7小时23分钟的成绩。考虑到OLED屏幕的特点就是比较耗电,这个成绩实际上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实际上今年搭载AMD处理器的笔记本,续航表现一般都不会太差,如果有长续航的需求,可以优先考虑。同时无畏Pro 15本身是支持PD充电的,因此外出时补电也会较为容易。也希望在无畏系列的下一代产品上看到更大的电池~充电速度方面,使用原装的150w充电器,无畏Pro15花费了约两小时的时间将电池点亮从4%充至99%,总体充电速度中规中矩。但是前半段的充电速度表现实际上还是挺不错的,一个小时左右即可充至80%,后续较慢的充电速度主要是为了保护电池。因此日常使用中无需担心充电过慢的问题。拆解&拓展性:本机的拆解非常容易,只需要拧下底部的所有螺丝即可取下后盖(其中有三颗是防丢螺丝),需要注意的是,螺丝有三种长度,要加以区分。机身内部的结构如图所示,实际上和酷睿版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那两个USB 2.0是通过排线从主板上拉出来的,因此速率较低。机身内的两个核心,左侧的是GPU,右侧是CPU,CPU的上方是板载的内存颗粒,左侧风扇下方是本机的硬盘位,右侧风扇下方是wlan网卡位,均可以自行升级更换。事实上,本机与更贵的灵耀Pro 16系列也是共用主板的关系。机身下方是70wh的大电池和双扬声器,可以看到扬声器的体积还是蛮大的。总结:一直以来,无畏系列都是华硕主打最广大消费者的高性价比产品。用全能+OLED的组合,成功的在市场上作出了差异化,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今年的无畏Pro15也是如此,采用了标压处理器+RTX3050的甜品级配置组合,但是相比一般厂商只做锐龙版不同,无畏选择了我全都要,因此如果预算充足,想要最全面的体验,可以选择酷睿版,而如果更在意续航,同时不是特别在意视频剪辑导出的性能,那今天评测的性价比更高,续航更长的无畏Pro 15锐龙版实际上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优点:拥有出厂校色,自动维护方案的高分高刷OLED屏幕使用锐龙处理器,低功耗下能耗比更高,续航更长整机的85w性能释放表现不错性能释放不错的前提下,满载表面温度表现非常优秀出色的接口种类与数量屏幕支持180度开合,屏轴损坏概率减小且使用场景得到了拓展缺点:机身偏厚且质感一般左侧的两个USB2.0急需升级16:9的屏幕有些落后时代只有一个M.2接口,拓展性稍微吃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能笔记本电脑推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