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图中数据在竖曲线示意图中代表什么?


方案设计师官方吧
关注:7贴子:15
0回复贴,共1页
8. 在平曲线或者竖曲线资料中导入了数据文件,为什么建模视图中只看楼主收藏回复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用户没有在路线表中创建路线,而直接在平竖曲线中导入资料导致的,这时候虽然平竖曲线有了属性数据,但并没有创建实际的路线,所以建模视图中是不显示的。V4版以后增加了路线表这个概念,路线表是对于所有路线的管理和调用,必须在路线表中先创建了路线,程序才会读取平曲线中的数据,才算创建了实际的路线。所以要先在路线表中创建路线,或者直接在路线表中导入所有路线资料。当路线已经创建好之后,用户是可以在平竖曲线中单独操作导入数据进行修改的。下载贴吧APP看高清直播、视频!

道路纵断面图作为工程设计、竣工图纸的主心骨,其直观地体现了道路纵向(中心轴线方向)路面的坡向与坡度,路面与原状地貌、路面与横穿道路的构筑物关系;也是我们控制道路标高的依据,其直接关系到路基土石方挖填深度、道路施工范围内各地面的成型高度,是道路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帮助各位伙伴能更深层次、更透彻地理解及掌握道路工程纵断面图,作者结合工程实例就其绘制要求、内容解读、参数计算及工程应用与您分享如下,如果对您工作或学习有所帮助或提高,敬请收藏!1 图样布置要求1.1 图样布置在图幅的上部;1.2 测设数据采用表格的形式布置在图幅下部;1.3 高程标尺布置在测设数据表的上方左侧;1.4 测设数据表应排列有序;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及不同道路等级的要求而变化;1.5 纵断面图的距离与高程宜按不同的比例绘制。某道路工程竣工纵断面图节选如下(为便于理解,讲解部分单独用红色字体批注,其不属于原图组成部分)D1 图样布置要求【解读】(1)该纵断面图中表格包含的内容有地质评价、设计高、地面高、挖填高、坡度/坡长、直线及平曲线、桩号。各内容释义如下:地质评价:就某一范围地形、地貌、土石成分、不良地质、水文地质等进行描述,就地基持力层、坡率及边坡支护等进行描述;设计高:一般指道路中心线处路面高程;也有指中央分隔带边缘处路面高程的。按工程施工设计图所明确的具体位置实施。地面高:指道路中心线处路基开挖前原状地貌高程。挖填高:指某桩号道路中心处原状地貌至路面标高之间的挖填高度。挖填高=设计高-地面高。“+”号为填方;“-”号为挖方。坡度/坡长/坡向:坡度指路线地表的陡缓程度,常用i表示。坡度等于地表的高宽比,可以用小数或百分号表示。假设i=1%(即i=0.01),即宽度(纵向为长度)1m,地表高差有0.01m;坡长指地表两点之间的水平长度;两点之间的高差/坡长=坡度;坡向指上坡或下坡、纵断面图“坡度/坡长”栏中,线型往上的为上坡,i以“+”号表示,反之亦然。(2)比例尺=图上的距离/实际距离,如1:1000,指图上1mm等于实际距离1000mm。本图中纵向距离用H表示,比例尺1:1000;竖向高程用V表示,比例尺1:200。满足《制图标准》要求。(3)表格内容中的直线及平曲线、桩号另行单独注解。2 线型规定2.1 道路设计线采用粗实线;2.2 原地面线采用细实线;2.3 地下水位线采用细双点划线及水位符号表示;地下水位测点可仅用水位符号表示。工程实例线型见图2示。D2 线型要求3 变坡点及竖曲线编制要求3.1 路线坡度发生变化时,变坡点用直径2mm的中粗线圆圈表示;3.2 切线用细虚线表示;3.3 竖曲线用粗实线表示;3.4 标注竖曲线的竖直细实线对准变坡点所在的桩号,细实线的左侧标注桩号,右侧标注变坡点高程;水平细实线的两端对准竖曲线的起、止点;凹曲线两端的短竖直线标注在水平线的上方、凸曲线两端的短竖直线标注在水平线的下方;竖曲线要素(半径R、切线T、外距E)的数值均标在水平细实线上方。D3 变坡点及竖曲线编制要求【解读】(1)变坡点指道路相邻两段纵向坡度变化坡度线的交点。(2)竖曲线指线路纵断面图中,为增加车辆行驶的舒适平顺性、避免车辆刮蹭底板,在变坡点处竖向设置的连接相邻两坡的圆滑曲线。变坡点在曲线下面的称为凹曲线;变坡点在曲线上面的称为凸曲线。凹曲线及凸曲线见图4示。D4 凸曲线及凹曲线(3)竖曲线要素及计算方法:R--竖曲线的半径(m),由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的道路设计速度按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值选取(见图5示);D5 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T--曲线的一侧的切线长度(m),T等于总的切线长度的一半,总的切线长度根据Rω=R(i1-i2)确定。i1/i2为变坡点处相邻两纵坡的坡度(以小数表示,“+”号为上坡,“-”号为下坡)。E---曲线的外距(m).根据E=T^2/2R计算所得.4 沿线构造物及交叉口编制要求4.1道路沿线的构造物、交叉口,在道路设计线的上方用竖直引出线标注,引出线对准构造物或交叉口中心位置;4.2 引出线左侧标注桩号、水平线上方标注构造物名称、规格、交叉口名称。D6 构造物及八字口【解读】(1)工程实施时,与道路纵向有关系的管涵、桥梁、下穿道及其他构造物均应体现出来。(2)交叉口指道路“八字口”,通俗的叫法又称“喇叭口”。5 管涵及地下管线编制要求5.1 给排水管涵应标注规格及管内底标高。5.2 地下管线横断面图应采用相应的图例;无图例时可以自拟同时需要在图纸中说明。【解读】地下给水、排水管道必须注明管道的规格及管内底高程;横断面采用相同的图例,图例要加以说明(某某符号代表什么)。6 纵断面数据要求在纵断面数据表中,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填高、挖深的数值与相应桩号对准,单位以米计。【解读】要求各桩号对应的数据计算准确,占位正确,单位统一以米计。7 桩号排列要求里程桩号由左往右排列;所有固定桩及加桩应表示出来;所有桩号数值的字底对齐,整公里桩标注“K”(注千米=Kilometer),其余的可以省略。D7 桩号排列要求【解读】(1)里程桩号表示该处距离设计起点(每个工程的起点,是相对位置,一般用K0+000表示)的中心距离,用米作单位;从左边往右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且按正确的比例排列;(2)固定桩一般指道路设计的整桩,一般为20m的倍数;加桩指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标注的平曲线起点、曲线中点、平曲线止点;有缓和曲线时标注的直缓点、缓直点;道路边坡点等。(3)桩号标注时,底部字体要求对整齐;整公里桩必须加注K,其他的可以加注K,也可以不加注K.8 直线及平曲线栏编制要求8.1 道路左右转弯分别用凹、凸折线表示;8.2 转弯不设缓和曲线及设置缓和曲线按下图8示的要求标注。在曲线一侧标注交点编号、桩号、偏角、半径、曲线长。D8 道路转弯表示方法【解读】(1)直线指道路中心线无左右偏折现象,直通到底;平曲线是相对于竖曲线来讲的,平面上的缓和曲线、圆曲线就是平曲线;立面(竖向)上的曲线就是竖曲线。⑵交点编号指平面图中转折点的编号代码,例如JD1、JD2等;交点桩号指其距离道路起点的位置;偏角指左右偏转的角度(度 分 秒);半径及曲线长指曲线的半径及长度(m).D9 直线及平曲线编制9 纵断面图中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9.1 道路纵坡道路纵坡=(止点桩号高程-起点桩号高程)/起止点桩号之间的水平距离;“+”号表示上坡,“-”号表示下坡。(以百分号或小数表示)以K0+629.94~K0+741.685为例:i=(291.964-290.847)/(741.685-629.940)=1.117/111.745=0.001=1.0%,>0.道路上坡。9.2 直线段设计高程直线段某桩号处设计高程=基准点高程+纵坡*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以K0+680为例:基准点K0+629.940,H=290.847m,i=0.01则K0+680处LEVEL=290.847+(680-629.940)*0.01=291.347m.9.3 竖曲线段设计高程竖曲线段设计高程=拟计算桩号对应的切线高程加上或减去外距E(凹曲线+E;凸曲线减去E);拟计算桩号对应的切线高程参照9.2计算。外距E=T^2/2R (注T指以变坡点分界,拟计算桩号距离曲线起点[位于变坡点以前)或曲线止点[位于变坡点以后]的切线距离)以K0+660为例,变坡点桩号为K0+629.940(K0+660位于变坡点以后);曲线止点桩号为K0+676.143, 凹曲线,高程为切线高程+外距E.K0+660切线高程:H1=290.847+(660-629.940)*0.01=291.148m;K0+660外距E:E=(676.143-660)^2/(2*3300)=0.039m;K0+660设计高程=切线高程+E=291.148+0.039=291.187m;9.4 挖填深度计算挖填深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结果“+”号为填方,“-”号为挖方)以K0+660为例:地面高程=292.940(一般指进场时原状地貌高程)挖填深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291.187-292.940=-1.753m(即挖土深度1.753m)。9.5 变坡点处设计竖曲线参数计算以K0+629.940变坡点为例计算,相邻两纵坡i1=-0.018001;i2=0.01;根据设计规范选取的竖曲线半径R=3300m;计算切线总长:切线总长=R*ω=3300*[0.01-(-0.018001)]=92.404m;单侧的切线长T=计算切线总长/2=92.404/2=46.202m;计算曲中点处外距E: E=T^2/2R=46.202^2/(2*3300)=0.323m.计算结果是否与设计参数完全一致!
点击上方【大水牛测绘】关注我们竖曲线: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称为竖曲线。竖曲线常采用抛物线,因为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更方便。竖曲线的输入步骤:先输入起始点、再输入变坡点或折线点,最后输入终点。起始点起始点必须在直线上或变坡点上。变坡点变坡点是竖曲线中坡度发生变化的地方。如果变坡点高于两侧点,竖曲线为凸型竖曲线;如果变坡点低于两侧点,竖曲线为凹型竖曲线。用户只需要输入变坡点里程、高程、半径即可,其他参数软件会自动计算出来,例如前后坡度、切线长、外距、凸凹,这些不需要输入。变坡点如果处于长链重复段落的后面段落,里程前要加0,例如0145784。半径需要输入正数,软件会自动判断凸凹,不用通过半径判断凸凹。折线点折线点是竖曲线中间没有抛物线,两端连接两条直线的点。在一般线路中很少遇到,如果变坡点半径为0,一般就是折线点。终点终点必须在直线上或变坡点上。R--竖曲线半径,L--竖曲线曲线长,T--竖曲线切线长,E--竖曲线外距竖曲线计算方法竖曲线的线形有用圆曲线的,也有用抛物线形的。通常在公路设计中,圆曲线和抛物线这两种线形的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差别,但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则比圆曲线方便的多,因此设计上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测量员支持圆曲线和抛物线两种计算方法,如果用圆曲线计算出的结果和设计不匹配,可以在设置里面更改计算方法。但如无必要,不建议更改此选项。竖曲线导入格式右上角的导入选项可以直接通过测量员excel格式、测量员txt格式、道路之星数据界面导出的纵断面设计线excel格式进行竖曲线参数导入,省去手动输入的繁琐。竖曲线参数导入格式:1、测量员Excel(.xls/.xlsx)格式开始里程,高程变坡点里程,高程,半径(折线点不输入半径)结束里程,高程2、测量员TXT(.txt)格式开始里程,高程变坡点里程,高程,半径(折线点不输入半径)结束里程,高程3、道路之星-数据-纵断面设计线-Excel竖曲线数据复核方法观察软件自动生成的切线长和外距,与图纸对照逐桩计算设计高程,与图纸对照为什么我计算变坡点里程处的高程和变坡点高程不一样?答:因为你计算的高程是竖曲线上的高程,这个高程和变坡点高程间相差一个外距,复核高程时请对比图纸中的设计标高,不要对比变坡点高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竖曲线示意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