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消费金融是做什么的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

2019-06-26 15:54
来源:
《财经》新媒体
随着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仅用了4年时间,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金融”)就交出了一张亮眼的创业答卷。近日,在2019年马上数字金融合作伙伴大会上,马上金融首次披露该公司运营和用户数据。截止目前,马上金融累计放款2178亿元,注册用户数超过6500万,帮助超500万用户建立信用记录。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几年消费金融市场虽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但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而科技将成为关乎金融发展的生命线。未来,马上金融将加码布局金融科技和零售科技领域,并开放智能交互平台和风控平台,进一步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看来,在强监管、去杠杆的市场环境下,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消费金融市场将进入比拼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同时,面对消费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合规和强化风险防控的基础之上,消费金融将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供给之间,作为纽带之一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加速科技布局 进军多元消费场景
在P2P、现金贷等模式受到严监管的同时,国内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从低调到异军突起,成为互联网金融圈的新风口。其中,马上金融已成为国内消费金融公司中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
“马上金融现在的注册用户数超过6500万,累计发放贷款接近2200亿元。其中60%的客户没有信用卡,30%的客户没有征信,已经累计为超过500万的用户建立了信用记录。”马上金融公司CFO兼COO郭剑霓”晒“出这组数据。
在融资能力方面,马上金融已经与超过400家银行实现了合作,包含同业拆借之后的ABS、联合贷款等,实现了与180多家线上合作渠道的链接。
5月16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开办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宣布核准马上消金开办资产证券化(ABS)的业务资格。这意味着,马上金融可以通过ABS进行融资,增加了公司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据悉,马上金融的相关ABS产品即将发行,而相关金融债也在筹备中。
在郭剑霓看来,马上金融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发展,与成立之初就重视金融科技密切相关。经过4年发展,马上金融在普惠大众能力、合规经营能力、科技引领驱动能力、多元化融资能力、全方位获客能力、数据决策风控能力、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组织协同能力九大板块持续发力,构建了强大消费金融系统。
核心能力的构建为马上金融带来了成长,实现了稳健的业务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马上金融实现营收82.40亿元同比增长76.51%,净利8.01亿元同比增长38.7%。
不过,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以及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消费金融市场的压力与日俱增。那么,如何才能在竞争潮起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行业面临的挑战。
马上金融CTO蒋宁表示,马上金融将走向开放平台和对外服务,重点将布局金融科技和零售科技两大领域,还将加速在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的技术创新。
任何公司拥有数据的机会就是连接,连接了场景,就连接了很多合作伙伴,连接之后需要解决数据有效整合的问题。蒋宁认为,“传统金融的话语权是资金,未来金融话语权在数据。需要加强数据的连接和聚合。在新零售里面,我们看到人、物、场,没有场景就没有交易,希望能做一些探索。”
蒋宁进一步介绍,马上金融正在尝试刷脸支付,包括线下商铺的很多生活场景的打造,未来将尽可能覆盖多场景。
在业内看来,金融科技公司在场景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诸多平台在释放金融科技正能量的道路上,正在做出越来越多的积极尝试,传统商业银行应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告别跑马圈地 风控能力成下半场竞争关键
在强监管、去杠杆的市场环境下,消费金融公司已经从跑马圈地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时代,迎来了新的竞争格局。不容忽视的是,在发展中,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着借款端违约率上升、风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严重等问题。此外,与传统银行线下获客渠道不同,消费金融公司还要面对线上各种身份欺诈的挑战,风控成为下半场核心竞争力。
赵国庆表示,简单粗暴的跑马圈地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消费金融业将进入比拼核心竞争力时代。对于更多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完成“破局”势在必行,部分头部公司开始寻求探索更多技术专利。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金融是业内较早通过自主研发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风控管理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在四年时间内,马上金融已组建了近千人的科技团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马上金融拥有自主开发的600多套与零售信贷相关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及申请了170余项技术发明专利,已经融入到获客、风控、客服、贷后管理全业务流程中,并发挥着高效的动能。
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金融云平台已正式上线,通过云计算容器化技术,将消费金融业务中的数据、用户、流程、服务及价值通过数据中心、客户端等技术手段打通,实现系统化、统一化、自主创新的云平台能力。
以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活体人脸识别系统Face X 2.0为例,识别精准度高达99.5%,上线至今,尚未出现一件身份欺诈案例。这与马上金融这项活体人脸识别技术与公司自带的消费场景、用户特征、大数据分析相呼应,能在特定场景与借款用途评估下,准确辨别申请人与实际借款人脸型是否保持一致。
此外,马上金融自主研发的Luma智能风控系统,客户可实现秒级审批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服系统XMA,对人工的替代率达到90%,回答正确率超过90%;以及智能催收平台G!COLO、智能联络中系统 ICC等,为用户提供了人性化的绿色服务。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让马上金融在技术上拥有了独立自主的强大话语权,也赋予了马上金融技术对外开放输出的实力和底气。
据介绍,现阶段,马上金融与重庆百货合作的刷脸支付项目,不但提升了商场的用户运营效率,还提供了包括智能客服、在线客服、电话客服在内的整套客服解决方案。同时,还为长江银行提供了移动端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其搭建了全新的客户线上贷款申请、电子账户管理、贷后管理通道,并输出了成熟的在线客户营销解决方案。
随着消费金融创新快速下沉覆盖,如何寻找差异化发展,成为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关注的重点。
对于马上金融来说,开放平台也是增加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式。蒋宁认为,“科技驱动我们不断创新,提升消费金融业务的竞争力,向其他金融机构输出新科技,获得轻资产收入来源。”
蒋宁进一步表示,马上金融将率先开放智能交互平台和风控平台。“马上金融的智能交互平台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基于互动学习的对话模型,实时文本转语音合成等,在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用户体验,促进产品创新等方面具有优势。在风控上,马上金融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实现覆盖ATM、信用卡、小微金融与日常操作的全渠道方案。”
赵国庆指出,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果正在深刻改变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式。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既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未来,马上金融将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通过组织变革和战略转型,催生出智能化、普惠化、无界化的新金融。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开放政策下,多样化的参与者将进入消费金融市场,重塑行业发展新版图。与此同时,逐渐加剧的竞争也将助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加速破局,探索行业发展的新路径。
市场渗透率仍不高 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在这场金融科技革命浪潮下,从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到互联网巨头、网络小贷公司等,都在不断加大对消费金融的布局,试图占据消费金融的蓝海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国内消费金融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从2013年开始,五年时间每年年复合增长保持了24%以上的增长率,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3.18万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3万多亿元。有机构预测,消费金融将至少会在1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2022年可能会达到50万亿元的规模。
不过,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未来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从消费者的地域性、分散性、接受性来说,在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消费市场,仍有大量的消费行为发生在线下。更重要的是,这些线下的金融服务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
此外,对比美国信贷消费结构中消费金融公司20%的信贷比重,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信贷比重还不到2%。这与我国长期处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较为单一的消费信贷环境有关,这一局面将随着我国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不断丰富扩展而得到改善。
不过,与其他行业相比,消费金融行业虽然保持较快增长,机构普遍认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的年均增速,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类似前几年的增速几乎不可能再现,行业将回归常态。
“从2017年以来,行业处于强监管和严监管的状态,对于我们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赵国庆如是称。
赵国庆表示,从机遇方面而言,很多合并能力不强、风险比较高的公司慢慢会退出市场,市场和份额和空间留给了持牌金融机构,这是机遇。同时,也将面临不同的挑战。目前主要的挑战来自于融资、信用环境的压力。
“面对挑战时,更要强调自身能力的打造。能力是从头到尾坚持一个闭环能力的建设,从自主获客的能力、自主风控的能力、自主催收、自主客服的能力,再到融资能力、科技能力,完全是自主可控的。”赵国庆进一步称,马上金融拥有诸多专利、研发人员、自主知识产权,为的就是能够闭环自主把控。下一步,将继续坚持能力建设为中心,但不以规模为荣,不以盈利为荣。
有分析人士指出,头部平台集聚效应显现,大批尾部平台将被淘汰,行业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加强,大型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筑成行业壁垒,形成规模效应。
“消费金融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大有作为。”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分析认为,当前消费已连续五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消费这一引擎越来越需要消费金融来聚能。
对此,杨再平建议,消费金融公司一定要坚持合规,同时要有场景依托,有指定用途,有客户群体的信任。在客户细分基础上精准获客,进行金融创新,提供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更为关键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有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科学的风险管控,而且要有稳健的产业生态圈、先进的科技手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来源:金融虎网 作者:乐金 雄飞近期以来,多家银行和上市公司披露了控股或联营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业绩。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成立的消金公司达30家,其中包括苏宁消费金融在内的银行系(即第一大股东为银行)消金公司达20家。截至今日,招联消金、兴业消金、马上消金、小米消金、晋商消金、湖北消金、阳光消金、中邮消金、中银消金、中原消金、哈银消金、盛银消金、海尔消金、锦程消金等14家消费金融公司已披露了其2021年的“吸金”能力。从营收规模来看,2021年,上述14家消金公司中,招联消金营收破150亿元,马上消金破100亿元,其次是兴业消金的83.91亿元,分居排名前三。其次是中邮消金和中银消金,营收均突破50亿元;中原消金近36亿元营收位居第六,海尔消金破20亿元位列第七。在营收增速上,海尔消金2021年较上年同比增长76%排在首位,中原消金以70%的增速排在第三,湖北消金以59%位列第三。在赚钱的能力上,招联消金仍以30.63亿元的净利润排在首位,兴业消金以22.3亿元排在第二,马上消金以13.82亿元位列第三。其次是中邮消金和中银消金,净利润分别为12.29亿元和8.4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原消金和阳光消金在2021度实现了扭亏。小米消金目前则处在14家消金公司的末端,不仅未披露营收,净利润也仅368万元。在净利增速方面,湖北消金同比增长470%,小米消金同比增236.4%,盛银消金同比增233%,中邮消金同比增206%,马上消金同比增94。在资产规模上,招联消金、兴业消金、马上消金仍居前三。其中招联消金总资产已接近1500亿元,而马上和兴业消金也突破了610亿元。总体而言,在新冠疫情仍然未彻底消除以及行业借贷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14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盈利。据金融虎APP统计,目前来看,2021年,除锦程消金、小米消金和阳光消金未披露营收外,其它11家消金公司累计营收达到540亿元。除哈银消金未披露净利润外,13家消金公司累计净赚金额超过98亿元。但需指出的是,2021年,在消费金融公司全面实现盈利的背后,各家公司所面临的经营合规风险也不容小觑。2021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均曾因“合规”问题遭到监管处罚。同时,有关暴力催收、高利息、爆通讯录等消费投诉在各家公司也层出不穷。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年化利率24%的调整仍在高压之下,消金公司的利润空间在未来可能会被进一步收窄,行业针对优质客群的争压无疑将更为激烈。如何做好精细化和流程化运营、留存优质客户,并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抢夺新用户,将是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在未来竞争中所面临的长期挑战。关于其它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情况,金融虎APP也将持续保持关注。以下为14家消费金融公司经营业绩情况介绍:招联消费金融2021年全年,招联消费金融营收159.33亿元,较上年的128.16亿元增长24.3%;实现净利润30.63亿元,较上年的16.68亿元增长83.6%,利润增速惊人。据金融虎APP了解,2021年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73.90亿元,同比增长22.69%;实现净利润15.42亿元,同比增长166.77%。由此可以推算,其下半年净利润为15.2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1496.98亿元,较上年末的1083.11亿元增长38.2%;负债合计1356.61亿元,较上市末的972.84亿元同比增长39.4%。此前三年,招联消费金融营收、净利润增速均有所放缓,但其在2021年的净利润却实现了“突飞猛进”。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69.56亿元、107.4亿元和128.16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同比分别增54.4%和19.33%;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53亿元、14.66亿元和16.68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同比分别增17%和13.78%。与2020年相比,其2021年营收虽然仅增长了24.3%,但其净利润却激增至83.6%。兴业消费金融2021年全年,兴业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83.91亿元,同比增长29.78%;净利润22.30亿元,同比增长65.14%。据金融虎APP了解,2021下半年,兴业消费金融净利润环比下降14%。截至报告期末,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617.90亿元,同比增长38.67%;各项贷款余额580.56亿元,同比增长41.86%。实现营业收入83.91亿元,同比增长29.78%;净利润22.30亿元,同比增长65.14%。据此计算,兴业消费金融下半年营收为45.22亿元,净利润为8.8亿元,较上半年相比,营收环比增长16.9%,净利润环比下降14%。据金融虎APP了解,2020年,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445.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9.2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4.65亿元,净利润13.50亿元。2021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为520.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496.2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8.69亿元,净利润10.24亿元,同比增91.7%。截至上半年末,公司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元,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超过1300万。兴业消费金融已完成一单两年期12亿元银团贷款募集工作,发行两单合计金额30亿元的金融债券,发行三单合计金额60.48亿元的ABS产品。金融虎APP注意到,审计报告披露,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分别于2019年8月、2019年11月、2020年8月、2021年3月、2021年10月发行人民币20亿元、人民币10亿元、人民币20亿元、人民币15亿元和人民币15亿3年期固定利率品种人民币金融债券,年利率分别为3.77%、3.79%、3.70%、3.85%和 3.45%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兴业银行持有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发行的“21 兴业消费金融债02”人民币3.02亿元。马上消费金融2021年,马上消费实现营收100.10亿元,同比增长31.6%;实现净利润13.82亿元,同比上年的7.12亿元几乎翻番,增长达94.1%。截至2021年末,马上消费金融总资产610.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总负债527.87亿元,同比增长16.4%。马上消费于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连续完成了三次增资扩股,目前注册资本金达40亿元。马上消费开业后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便成功实现扭亏转盈。2017年更是业绩大爆发,实现营业收入46.68亿元,为上年的13.4倍;实现净利润5.78亿元,为上年的88.6倍,2018年,马上消费营收同比近乎翻倍,达到82.39亿元,净利润同样高达8.01亿元;然而2019年至2020年,马上消费原先迅猛的增长戛然而止,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更是出现了营收净利双双负增长现象,两年营收分别仅为89.99亿元、76.04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8.53亿元及7.12亿元。小米消费金融截至2021年末,小米消金总资产63.16亿元,净资产15.05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368万元,同比增长236%。据金融虎APP了解,去年上半年,小米消金净亏损约6500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7000万元。这也意味着,2021年第四季度,小米消费金融净利润达到7448.7万元,实现大逆转,扭亏为盈。据重庆农商行2020年中报,小米消金自成立之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亏损了906.9万元,截至2020年年底,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09.4万元,成功扭亏为盈。2021年上半年,小米消金总资产增至46.91亿元,净亏损约6532.7万元。事实上,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消费金融均出现亏损。重庆农商行2021年三季报在“享有联营企业利润的份额”一项中亏损164.4万元,累计亏损2124.2万元,按30%股份比计算,小米消金2021年三季度亏损548万元,2021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7080.7万元。阳光消费金融截至2021年末,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118.73亿元,净资产10.1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1.0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正式员工104人,其中管理类6人、业务类70人、支持保障类2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100%。据金融虎APP了解,2021年上半年,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107.22亿元,净资产8.62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亏损4252万元;2020年,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31.50亿元,净资产9.04亿元,净亏损9600万元。据此计算,2021年下半年,阳光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约1.51亿余元,环比增长455%。较2020年相比,实现扭亏为盈。中银消费金融2021全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53.46亿元,同比增长24%;净利润为8.44亿元,同比增长85.5%。报告期末,中银消费金融资产合计543.26亿元,负债合计464.65亿元。2020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3.1亿元,净利润4.55亿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3.4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1.30亿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净利润5.32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1亿元同比增长426.73%。其资产合计378.94亿元,负债合计299.41亿元。中原消费金融2021年,中原消金实现营业收入35.95亿元同比增长,客户数量增加426.01万户,累计为1517.79万客户提供服务。报告期内,中原消金放款金额为645.44亿元,累计放款金额为1688.78亿元;截至2021年末,贷款余额为251.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72亿元,放款突破1887万笔,累计放款突破5050.53万笔。公司共有员工469人。中原银行拥有中原消金49.25%的所有权。金融虎APP注意到,合营公司权益表显示,2021年,中原银行分占合营公司的综合收益总额为0.99亿元,2020年应占亏损为1160万元。以此推算,中原消费金融2021年收益约为2.01亿元。据中原银行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末,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累计放款金额为人民币1351.55亿元;贷款余额为人民币236.14亿元,较年初新增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3.14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5.6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37亿元,增幅为50.72%;上半年报告期内,放款突破1,158.85 万笔,累计放款突破4322.37万笔;新增客户数241.39万户,累计客户数为1333.17万户。2020年,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1.09亿元,较上年的12.2亿元增长78.87%。哈银消费金融哈银消金是全国第19家开业、国内首家获互联网巨头战略投资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截至报告期末,哈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哈银消金资产总额人民币136.58亿元,同比增长19.88%;贷款余额人民币130.40亿元,同比增长23.05%;营业收入人民币9.60亿元;累计服务人次超过2,900万人次。2021年上半年末,哈银消费金融贷款总额达132.95亿元,净利润6100万元。2020年,哈银消费金融贷款余额105.97亿元,不良贷款率显示低于2%,未披露当年盈利情况。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银保监局披露,2021年,哈银消费金融投诉总量163件,上期数据为37件,同比增幅达340%。盛银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首家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资产人民币48.04亿元,贷款余额人民币39.17亿元,累计服务客户479.03万人。2021年,盛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10亿元,拨备前利润人民币1.50亿元,不良贷款率0.74%。其中,2021年上半年,盛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拨备前利润人民币1.10亿元。2020年,盛银消金营业收入为6.9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仅为0.45亿元,同比下滑33.8%。2019年,盛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3.38亿元,同比增长1866%;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786%。海尔消费金融海尔消金总资产155.52亿,实现营业收入20.64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11.75亿元,同比上升75.66%;实现净利润1.91亿元,相较于2020年的1.23亿元,同比上升55.28%。根据上半年业绩计算,2021年下半年,海尔消金营收为13.32亿元,环比增长82%,净利润为1.14亿元,环比增长48%。自开业来,海尔消金已连续7年保持盈利。2021年度,海尔消费金融流动资产153.47亿元,其中:现金和现金等价物3.13亿元。2021年营业支出为18.5亿元,较2020年的10.66亿元同比增长73.5%。综合收益总额1.91亿元,上年度为1.23亿元。据金融虎APP了解,2021年上半年,海尔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25.14亿元,其中营业收入为7.32亿元,净利润为0.77亿元。2020年,海尔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11.76亿元,同比降15.33%;净利润1.23亿元,同比降40%。晋商消费金融2021年,晋商消金营业收入为5.5亿元,较上期的5.46亿元同比微增0.7%;净利润为6093.77万元,较上期的5418万元同比增长12.5%。截至2021年期末,晋商消金资产合计78.9亿元,负债合计70.94亿元。据金融虎APP了解,晋商消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46亿元,净利润2530万元。这也意味着,晋商消金下半年营收约2.75亿元,环比基本持平,净利润为3563.77万元,环比增长40.86%。在2018年和2019年,晋商消费金融的营收分别为3.38亿元和3.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197万元和5221万元。湖北消费金融湖北消金营业收入7.29亿元,较上期的4.6亿元同比增长58.5%;净利润为9319.94万元,较上期的1632.76万元同比增长470%。湖北消金资产合计110亿元,负债合计95.6亿元。湖北消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363亿元,净利润5080万元。这也意味着,湖北消金下半年营收为3.93亿元,环比增长约17%,净利润为4239.9万元,环比下降16.5%。中邮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实现营收56.86亿元,同比增长16.92%;实现净利润12.29亿元,较2020年的4.02亿元增长205.7%。截至去年末,中邮消费金融资产总额突破400亿大关,至444.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63%。锦程消费金融截至2021年末,锦程消费金融未经审计资产总额为112.82亿元,负债总额为99.38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3.44亿元,实现净利润2.51亿元。据金融虎APP了解,与2020年业绩相比,锦程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据成都银行2020年年报,截至年末,锦程消金资产合计88.17亿元,负债合计76.92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1.25亿元;2020年,其实现营收7.5亿元,同比增长约40%,实现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约27%。2016年至2019年,锦程消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7亿元、1.56亿元、2.30亿元和5.3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0.61亿元、0.76亿元和1.66亿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