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家拥有公司最多的人是谁多个公司

青岛日报2021年7月17日1版胡春华出席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式并致辞坚定信心深耕中国市场 分享机遇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利奥·瓦拉德卡视频致辞 刘家义致辞 李干杰主持 杨东奇出席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6日讯 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7月15日在青岛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峰会开幕式并致辞。胡春华指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跨国公司积极应对疫情挑战,与中国经济共同经受风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胡春华强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将创造更多市场机会;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将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更广阔发展舞台;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将打造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将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条件。希望广大跨国公司进一步坚定信心,深耕中国市场,分享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带来的机遇,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在青岛期间,胡春华还考察了当地部分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开幕式上,爱尔兰副总理兼企业、贸易与就业部长利奥·瓦拉德卡视频致辞,省委书记刘家义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主持,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出席。刘家义在致辞时说,习近平主席对峰会高度重视,首届峰会开幕时发来贺信,给予我们巨大鼓舞。首届峰会举行以来,跨国公司与山东合作的步履愈加坚实,山东产业生态越来越优良、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落实好习近平主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重要指示,对山东来讲,这个新机遇源自国家战略新平台,源自强省建设新蓝图,源自产业升级新深海,源自制度机制新突破。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跨国公司与山东合作由“大写意”转向“工笔画”,续写互利共赢的精彩故事。新时代的山东正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建设现代化强省,热忱期盼与国内外各类市场主体共创共赢。我们将提供最优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生活环境,与跨国公司携手同行,共享山东机遇,共创美好未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致辞时说,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商务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将在共享中国市场、推动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方面抓好落实,着力让准入门槛更低、权益保护更好、平台建设更优、国际合作更广、服务保障更实。山东是中国经济大省,是众多跨国公司重要投资目的地。商务部与山东省共同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既是落实高水平开放的实际行动,也是支持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重要举措。希望各位企业家利用好这个平台,交流合作经验,共商合作机会,投资山东、投资中国,在这片沃土上取得更大的进展。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视频致辞。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敏·纳瑟尔,嘉能可首席执行官加里·内格尔,惠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洛里斯,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会长中村邦晴,思爱普首席执行官柯睿安,希杰集团会长孙京植,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视频致辞。法国电力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傅楷德,IBM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包卓蓝致辞。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负责人发布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格局孕育新机遇》研究报告。国务院副秘书长高雨,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晖国,省领导王书坚、孙立成、刘强、凌文、孙继业、范华平、汲斌昌、傅明先,市领导赵豪志、王鲁明、杨军、惠新安、薛庆国、祝华、程德智、王久军、孙永红、隋汝文、卞建平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球39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17家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导人,15个国家驻华使节,有关国际组织和商协会、专家学者代表,商务部、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委有关负责同志,山东省、青岛市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线上线下参会的嘉宾超过1万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成龙 薛华飞)点击链接查看更多新闻: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成果丰硕“跨国公司与新发展格局”主题论坛举行市领导会见出席峰会企业家代表青岛日报2021年7月17日2版青岛峰会,给城市带来什么已成为研判跨国投资新趋势、汇集跨国投资新理念、聚合跨国投资新共识的高端平台,对城市的影响绝不仅是纷至沓来的大项目,更是全方位软实力的提升盛会凝聚共识,合奏发展强音。7月16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中铁世界博览城圆满落幕。商务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本次峰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与会总人数超过1万人,390家世界500强企业及517家行业领军企业齐聚青岛,配套展洽会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过14.3万;集中签约活动现场,总投资118.5亿美元、合同外资50.2亿美元的96个重磅外资项目落地山东;得到境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20个国家和地区的117家媒体报道了本届峰会,“青岛峰会”成全网高频搜索热词;……这是一场放眼世界的盛会——全球政商学界代表在这里对话在世界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提供的合作平台正当其时。峰会在山东举办,但着眼全国开放大局,服务全国各省市,在汇聚全球知名跨国公司高层的同时,面向全国企业开放,来自境内外的跨国公司参会,开展务实合作交流,为中外跨国公司交流合作,为地方政府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搭建起机制化交流平台。RCEP协定是当前全球最大经济体量的区域性贸易协定,蕴含着无限机遇。商务部在峰会期间举办了以“RCEP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机遇”为主题的闭门会议,对RCEP整体情况做出介绍,听取跨国公司意见建议,回应跨国公司诉求,就跨国公司如何利用好RCEP以及RCEP对我国经济、贸易和投资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判。“RCEP的签署,带来了更大开放空间,无论是在产业升级还是市场开拓方面,对企业而言都意味着巨大机遇。闭门会上,跨国公司畅所欲言,我们也介绍了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建设成果,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张锡涛表示,借本届峰会举办的契机,青岛RCEP试验基地得到进一步推广,已初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他透露:“敞开开放的大门,青岛与RCEP相关的先行先试举措已进行过多次论证,很快就会出台。”福布斯中国首席执行官李思卫则将本届峰会视为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窗口。“本届峰会帮助中国更好地了解跨国公司的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李思卫表示。借助本届峰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青岛本土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快。通过对接洽谈,青岛饮料集团与克朗斯、苏宁国际、顺丰供应链等跨国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进军日本及欧洲市场有望按下快进键。本届峰会先后举行了开幕式、主题沙龙、闭门会议、平行论坛、重点项目签约、合作路演、城市交流、配套展洽会等12大类28场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对话交流,进一步凝聚起中国与跨国公司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广泛共识。这是一场成果丰硕的盛会——跨国公司以实际行动投资青岛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将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峰会上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格局孕育新机遇》研究报告,全面梳理了跨国公司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以及新发展格局为跨国公司成长提供的新机遇。此次峰会上,各跨国公司一如既往看好中国发展,重视中国机遇。重点合作项目签约就是一个缩影。活动期间,总投资118.5亿美元、合同外资50.2亿美元的96个重磅外资项目落地山东。其中,有12个项目与青岛签约,计划总投资额29.4亿美元。在全省16市中,青岛签约项目数量最多、投资额最大,总投资额占到全省的约四分之一。青岛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吸引了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项目抢滩登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选择增资青岛。其中,曾在26年间创下12次增资记录的韩国希杰集团,本届峰会继续增资,打造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希杰食品总部扩建项目。至此,希杰集团来到青岛的27年间,已增资13次。同样增资的世界500强还有总投资1.32亿美元的丰田叉车增资项目等。总投资11亿美元的荷兰路易达孚食品科技产业中心项目拟在董家口港口及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完整的食品产业链集群。对此,荷兰路易达孚北亚区首席执行官陈嘉渊表示,青岛区位优势独特,是一座极具吸引力的国际化都市,“通过近几年与山东各级政府和合作伙伴的深度交流,我们深刻感受到青岛乃至山东优秀的营商环境和高效办事效率。”华能集团、工商银行两大巨头同样在本届峰会上向青岛投出肯定的一票,分别围绕风电项目、银贸合作等领域与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一场展望未来的盛会——跨国公司在这里洞察前沿趋势峰会成为研判跨国投资新趋势、汇集跨国投资新理念、聚合跨国投资新共识的高端平台。本届峰会上,大陆集团、林德集团、三菱日联银行、思爱普等世界500强企业,通过路演发布新技术新产品,阐释了行业发展新方向。“林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和工程公司,在山东投资已经超过45亿元,在青岛、烟台等地都有布局。”林德大中华区总裁李臻表示,第二次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他明显感受到本届峰会规模更大、参与度更高,这坚定了林德未来继续在山东投资的信心。碳达峰、碳中和同样是三菱日联银行看到的未来机遇。在此次峰会上,三菱日联银行举行了主题为“推进碳中和共赢国际合作”的路演。据介绍,就在今年5月,三菱日联银行金融集团发表了“2050年投融资组合的温室效应实现气体零排放、2030年我行自身的温室效应实现气体零排放”的《MUFG碳中和宣言》。世界500强企业正威集团今年在青岛重点落地了偏光片项目,8月份将开始项目建设,预计明年年底投产,年产值将达到60亿元左右。“偏光片是显示面板的重要组成原材料,正威集团一直在探索延伸后疫情时代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青岛项目是我们在中国北方落地的唯一偏光片项目,其下游是京东方等面板厂商,上游则是住友化学等日韩跨国公司。通过此次峰会,我们与上游的跨国公司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此次峰会让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青岛项目副总裁兼主席助理刘正平收获良多。青岛拥有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承载着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选择投资“国家战略”的跨国公司也不在少数。“我们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一定需要好的本土伙伴。”在日本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添洋一看来,青岛无疑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去年9月该公司投资的跨境电商平台豌豆公主落户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如今伊藤忠在中国各地已经拥有200多家合资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向良同样表示,基于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重要平台,该集团将不断加深与青岛合作,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链。短短两天的峰会虽已落幕,但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题曲并未奏完,继续宣示中国将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和贸易投资注入强大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 涛 周晓峰)青岛日报2021年7月17日4版“后疫情”时代,百年企业如何应对大变局全球企业家纵论价值链重塑、技术变革和数字化转型以及企业永续经营新解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几乎是当下所有企业所希冀的。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逆全球化的双重冲击下,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应对经济周期更迭和竞争格局重构所带来的巨大未知、如何洞察和把握未知中蕴藏的机遇、如何在变革的时代不仅不受影响反而借势做大做强,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7月16日上午,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财富》全球百年企业论坛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举行。 傅学军 摄7月16日上午举行的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财富》全球百年企业论坛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汲取智慧的窗口。论坛以“岁月磨砺 基业长青”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球知名百年企业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的企业家围绕数字化转型、碳中和以及全球化的新常态等话题展开分享。这些跨越多个产业周期但却始终保持竞争力的百年企业,带来了不少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价值链重塑但不意味着推倒重来重塑、重构这是近一两年来谈到全球经济时一定会被提及的关键词。疫情影响了很多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不少企业不得不改变供应链策略。很多企业借此机会调整业务布局,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建立全新的价值链。但在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看来,抛开地缘政治因素,单从市场角度来看,企业应该最大程度充分利用现有价值链。科思创前身是拜耳材料科技,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从生产到研发的全产业链布局。“气候变暖是当前全球经济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课题,我们需要审慎考虑是否应该重复建设的问题。”在她看来,既有价值链的形成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来自于市场、符合市场规律的。尤其是对像科思创一样全球布局的跨国公司来说,在生产、研发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合理的布局,应该利用好现有布局,尊重市场、尊重自然。疫情改变了生产和供应链,也在改变企业内部运营方式,是企业建立新机制的一个好机会。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掌门人”,雷焕丽深有体会。总部与地区之间的协调是跨国公司永远的课题。2020年疫情严峻期间,科思创中国在向总部汇报前就做出了捐赠护目镜的决定。这虽然对跨国公司的体制机制是一个挑战,但后来获得总部认可也意味着改善管理的契机。在她看来,疫情要求跨国公司的不同区域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让每个区域市场都能做出及时的决策。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绿色零碳经济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此,中国也提出了“3060”的“双碳”目标。在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变革中,某种意义上,“碳”将会成为关键要素。全球化工巨头巴斯夫的全球高级副总裁郑大庆表示,不少人会谈“化”色变,化工作为能源消耗“大户”,未来在气候保护、碳减排等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过去二十年,巴斯夫在绿色零碳经济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巴斯夫集团公司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了50%,但产能却翻了一番。到2050年,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接近零排放。龙头企业带动下,整个产业链条也加紧行动起来。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和工程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巴斯夫上游供应商的林德集团,已经围绕绿色零碳经济方向进行了部署。林德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臻表示,近期林德给主要合作伙伴发了一封信,倡导林德的绿色发展之路,希望了解上下游企业在减排方面的需求和路线图,为实现绿色供应链提供助力。技术变革是万不能错过的发展机遇这是一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量子计算……五花八门的新科技扑面而来,为企业转型和创新创造了大量机遇。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企业万不可错过技术大爆炸带来的“礼遇”。成立于1911年的IBM,历史可以追溯到整个计算行业的起点。如今,这家百年企业却在最前沿潮流上积极“冲浪”,在混合云、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表示,不管是大企业还是政府,90%以上都会选择多个云平台的服务,而且70%会同时使用多个公有云和私有云,因此IBM布局混合云。而关于人工智能,Arvind Krishna表示,人工智能是人们知道的可以从收集到的所有数据中释放价值的唯一途径。人工流程没办法去挖掘到价值的需要依靠人工智能来实现。与此同时,在量子计算方面,IBM也已经开始着手发展超级计算。作为目前所知的唯一可以带来下一个十到一百倍算力提升的技术,量子计算还能帮助解决碳中和问题。疫情加速了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不论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是一个宝贵的机遇窗口期。在联想集团副总裁陆波看来,疫情实际上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让AI、大数据等科技加速应用。从消费升级到技术建设升级再到智能化升级,新技术根本性改变了生产、生活的每一个场景。联想在这些领域都有技术积累,如今在端边云网智的大架构下也有布局,以此抓住科技变革带来的社会、消费和企业变革。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机遇并不只属于所谓的“科技行业”。即便是在很多人看来创新空间并不大的传统或细分行业,也在积极拥抱新技术的过程中加速脱胎换骨。奥的斯是一家有着168年历史的电梯企业,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udy Marks表示,100多年前的电梯是纯机械的,有很多线缆和设施,公司创始人因此发明了安全刹停设施。而如今,电梯都是自主运行,不仅可以联网而且状态可以预测,乘客体验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未来,奥的斯会将乘客从在电梯里到其他交通工具的整个旅程连接起来,从提供乘梯服务转变为提供移动出行服务。乘客的体验也将更加个性化,比如背景音乐、乘坐电梯时看到的数据、信息,甚至可以预约电梯。从大公司到“伟大的公司”永续经营、基业长青几乎是每个企业都在追寻的目标。适应变化、积极创新、始终保持热情是受邀分享的百年企业给出的答案。自然界遵从达尔文法则,在IBM看来,企业经营也不例外。“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最能适应环境的。”Arvind Krishna表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必须做到改变,应该顺应客户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学会观察周围的情况,去有价值的地方,而不仅仅只是往回看。从计算制表、记录、CTR,到电子的机械计算机、收银机、称重机,再到打卡机和电子计算机,银行就利用这些工具获得了极大的优势。这也正是IBM成功发展的秘诀。在Judy Marks看来,奥的斯的秘诀在于员工的热情,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并且具备能够在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服务落地到各个社区的能力。比如在疫情期间,奥的斯的敏捷创新模式十分有效。2020年初,疫情暴发时,1.5万名中国同事快速响应,为医院等提供了健康安全的解决方案,确保人们的正常通行,比如可以用手机App呼叫电梯,利用手势和语音调度电梯。同时,将这些措施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委托专家开展了一项研究,发现短时间乘坐电梯是完全安全的。2019年,小米成为全球最年轻的财富500强公司。虽然与其他受邀企业相比,11岁的小米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年轻”,但一直以来以超速度成长的小米也对永续经营有着自己的思考。“简单一句话讲,要想做到基业长青最重要的是人才。要找到有创业者精神的人才,有合适的激励方式,大家一起创业,这个事才能够做成。”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表示,未来十年小米要立足于重新创业,找到真正的创业者,把一切过去复位,重新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有创业者精神的人加入团队。2021年7月16日凌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称,Canalys刚刚发布了手机市场第二季度排名,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17%,超越苹果晋升全球第二,同比增长83%。这是过去11年创业历程的又一个耀眼成果。而下一个十年,智能汽车将是重头戏。“造车肯定是我们这个团队自己来干,而不是通过ODM的方式,我们要自己来定义一款真正‘米粉’喜欢的好车。”王翔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 欣)青岛日报2021年7月17日5版诚邀“合伙人”,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跨国公司领导人对新发展格局下的青岛机遇满怀信心,纷纷注入资源新发展格局,对跨国公司来说,意味着新机遇,也意味着新使命。7月16日下午,由山东省商务厅、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联合主办的跨国公司与新发展格局主题论坛,成为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的又一个高光时刻。7月16日,“跨国公司与新发展格局”主题论坛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举行。 傅学军 摄来自世界500强和领军企业的跨国公司领导人、商协会代表、经济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研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跨国公司所处环境和所扮演角色的变化,为深化跨国公司与中国、与青岛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作为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的永久举办地,论坛上,青岛也再次向跨国公司发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诚挚邀请,邀请跨国公司关注青岛、走进青岛、投资青岛,共享城市发展的新机遇,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变局之下,不变的开放大势对跨国公司而言,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什么?是变局之下不变的开放大势,是更加畅通的要素流动。在与会跨国公司领导人和专家们的热切讨论中,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享开放共赢的发展红利成为广泛共识。“为什么要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宇燕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了这个问题。他表示:“经济长期强劲、包容、平衡、可持续增长的基本源泉,是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以及贸易交换。根据斯密定理,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就越细化,市场规模决定了经济增长。因此只有开放,各个国家才能够参与到全球的分工专业化,在交易中得到贸易收益。”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从经济地理角度,解析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开放发展密码。他表示,中国经济的空间格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要想实现经济总量提升,其实就是要加快要素和经济资源跨地区流动和融合。他表示,当前,中国在要素流动和产业形成上,干预因素最少的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因为这里有最为开放创新的环境。丹麦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也认同开放发展与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我们现在都感受到自由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力量在中国得以彰显。正是高效的自由贸易以及优质的资源配置,帮助很多人脱离了贫困。”他表示,“贸易需要基于自由和平等的竞争展开,中欧进一步合作是可以实现共赢的。”中国现已经成为很多欧洲跨国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市场。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贾可尼表示,他们对商会成员的调查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中国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开放发展,让欧洲商业群体的情绪在过去一年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愈发“看好中国”。贾可尼指出,在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有很多指向实现“碳中和”的相关任务。“碳中和是中国和欧盟合作的良好契机,我们非常希望可以和学界、服务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更多的合作,帮助中国进一步节能减排。我们也期待中国在能源领域、在环保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打开市场,加强双方人才、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在法国达索系统亚太地区首席财务官柯滨看来,这两年国际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表现出良好韧性,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企业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创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达索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充满信心,并希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范围。新机遇当前,要扮演好新角色在新发展格局中,跨国公司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对于这一点,身在变局中的跨国公司领导人最有体会。在世界500强企业有着20多年职业生涯的荷兰路易达孚北亚区CEO陈嘉渊用“架桥中外,促进创新发展”来概括新发展格局下跨国公司的使命。“过去现代化就是把国外好的业务模式、好的产品、好的理念、好的技术搬回中国。但是在最近五年的时间里,我越来越发现这个观念不再正确。”他说,“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智能化变革的领跑者。未来一个跨国公司的角色,除了引入资源,还有发展价值,就是把中国好的业务模式、好的产品、好的理念、好的技术送出去,让国内国外优秀的创新成果相互印证、相互促进,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这个‘架桥’的作用将成为跨国公司未来可以助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功能。”在张宇燕看来,在全球供应链韧性受到极大考验的当下,跨国公司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把跨国公司要承担的任务称之为“敲门行动”。“敲谁的门呢?敲政府部门的门,目的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减少贸易壁垒,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形下,通过跨国公司的努力,让经济的事情回归经济。”他解释道。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利用双循环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主任武雅斌分享了他对跨国公司的观察。“中国政府以不折不扣实现计划而著称,而且经常超期超额完成。未来十年将是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发展最快的十年。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获得发展红利,要做长期主义者、做未来主义者。”武雅斌还从中国内需市场的变化进行剖析,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指引方向,他表示:“当前,个性化消费已成趋势。跨国公司要做价值的发现者,要相信‘90后’和‘00后’,因为他们代表着中国市场的未来。中国的市场需求日新月异,面对偏好高频迭代的新一代消费者,智能制造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及时传导给制造者,使得生产制造环节更加向消费者靠拢,从这个意义上说,跨国公司要做变革的拥护者。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以可持续和可扩展的方式追求自身商业价值,因此,跨国公司还要做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最坚定的支持者。”承载新使命,牵手青岛共谋未来站在国家开放最前沿的青岛,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新发展格局下,跨国公司与青岛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当前青岛正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发挥青岛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优势,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希望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青岛的满怀诚意,得到了跨国公司领导人的热烈回应。“青岛是马士基全球合作网络的重要节点,我们在这里不仅作为青岛港的合资合作伙伴从事航运业,而且还在物流服务业和制造业方面进行合作。”彦辞介绍说,“公司对与青岛合作充满信心,已经决定在青岛落子全球信息处理中心的分支机构,为企业在日本和韩国的客户提供商务服务和后台服务,未来也会为更多中国进口业务提供支持。这项业务有望今年第四季度在青岛正式投入运行。”除了天然的开放禀赋,青岛当前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数字化进程,让跨国企业看到了广阔的空间,纷纷注入资源。依托法国达索系统在全球工业软件领域的先进技术理念和丰富经验,今年5月,青岛达索融合创新中心在西海岸新区挂牌,赋能企业转型。“我们还将更多地参与到青岛未来城市的建设中。”柯滨表示,“城市是由教育、建筑、基建、水电和出行的许多系统构成的。达索的平台可以赋能城市更好地进行市政项目的组织,可以帮助决策。”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创新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陆宽看好青岛开放的城市场景,希望未来可以发挥京东方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优势,为智慧山东、数字青岛贡献力量。绿色低碳发展,也是跨国企业与城市共同的机遇。马士基、路易达孚等纷纷表示将在这一方面与青岛深入合作。峰会期间,中国华能集团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综合智慧能源开发、供热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向良表示,将不断加深与青岛合作,积极应用新技术、拓展新业态、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链。对于跨国公司来说,看好青岛,是因为在青岛,他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 光)青岛日报2021年7月17日6版推进碳减排,跨国公司产业布局新方略赋能合作伙伴,在中国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积极扮演更重要角色7月16日,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进入第二天,多个论坛平行展开,海内外嘉宾们围绕政策解读、行业走向等畅所欲言,开启一场场思想的交锋。在众多热点话题中,“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被多数跨国公司提及的高频词汇,这透露出碳减排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在华布局新的战略方向。中日企业家就碳中和进行交流对话。 傅学军 摄同一天,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启动,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由此,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而跨国公司也已经跃跃欲试,在自身碳减排的同时,加速赋能合作伙伴,构建零碳经济体系。带头推进零碳经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是2011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北、重庆等地试点的,但当时的试点范围比较小。上海本身有一个面向本地的碳交易市场,今天又启动了一个全国的交易市场。昨天上海本地的碳交易市场收盘价是每吨40块钱,今天全国性的成交价是每吨52.78元,一夜之间涨了30%。这意味着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碳减排做得好是有钱赚的,做得不好要罚很多钱。”SAP中国电力与公用事业行业首席行业专家孙福杰注意到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首笔交易。事实上,关注中国“双碳”机会的不只有SAP一家,德国的林德、日本的三菱日联等跨国公司均已悄然布局碳减排项目,并设定了极具挑战的目标和路线图。比如,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和工程公司,林德公司制定了2018-2028年十年阶段性减排目标,致力在此期间减少35%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承诺将研发经费的1/3用于去碳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在林德大中华区氢能负责人陶治看来,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林德将在现有的生产装置上,利用先进技术来降低耗能;其次,将大规模购买绿色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电力、蒸汽等;此外,将加大对氢能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减排相关的技术研发。再比如,美国江森自控提出2030年在生产运行系统中减排55%,同时帮助客户减排16%,承诺在204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江森自控日立空调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关宇介绍:“为了确保江森自控提出的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我们在所有工厂里推行安装太阳能设备,同时也正在全面推行安装光储能设备,提高利用绿电使用比例,建立智能制造行业新能源应用的标杆。”素有日本“玻璃大王”之称的AGC集团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的主业是玻璃,玻璃的能源消耗量非常大,对我们来说做到能源减排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达成减排,也希望学习中国的做法,来实现‘双碳’目标。”AGC集团执行董事、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表示。日本最大的金融机构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也在日本众多银行中率先发布了2050年之前达成投融资组合产品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承诺,还制定了通过融资手段积极支援客户低碳化进程的方针。三菱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大和健一透露:“为了支持中国环保方面的客户,我行去年设立了5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金融基金。为了实现碳中和,我们将从全球视野角度出发,提供最佳的金融方案,全面支持客户的事业转型和技术创新。”群雄逐鹿中国市场中国“双碳”目标释放的机遇,吸引着越来越多拥有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跨国公司。“‘双碳’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需要有技术创新做支撑,通过数字化、绿色化带动传统行业的优化升级,实现减污降碳,我们鼓励跨国公司与中国合作伙伴开展合作研发、标准制定,将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巨大的市场规模有机结合,实现乘数效应。”商务部亚洲司二级巡视员孙淑强说。总体来看,跨国公司在碳捕捉、氢的储存运输、节能减排、轻量化等方面有着较强的技术优势,与中国在产业层面的合作空间巨大。其中,江森自控主要聚焦占建筑运行能耗一半的暖通空调,通过提供能效管理系统和节能改造方案,帮助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前,江森自控在上海和香港的标杆工程,最高实现了节能45%、减碳40%、节水42%。德国顺尔茨环保集团瞄准的是废金属的循环利用。“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很多碳排放来自重工业。回收废钢、废铝,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德国顺尔茨环保集团总裁拉斐·苏汉举了一组数字:中国的废钢回收率只有22%,欧盟平均回收率是55%,美国这个数字达到了69%。海运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六大来源,船运占到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左右。为了让海运领域的脱碳更加成功,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货运公司马士基计划在今后30年间使用更多的零碳能源。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算了一笔账,要实现2050年前的脱碳目标,需要投资1.2万亿到1.6万亿美元,包括船只储能、船只能效、陆基投资、氢能投资、碳合成投资、燃料基础投资等。作为全球非轮胎橡胶和塑料技术领域的主要制造商,康迪泰克致力于通过降低车辆重量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碳排放的最小化。“空气弹簧产品是由金属部件加上橡胶组成,非常重。为了降低重量,我们开发了聚酰胺代替金属材料,整车可以降低30公斤以上,间接减少碳排放。”大陆集团康迪泰克高级动态解决方案事业部销售市场总监郝建华对一种高分子聚酰胺材料如何满足轻量化需求作了介绍。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均计划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相比早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可谓时间更紧、难度更大。不少嘉宾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蕴含着重要的机遇和广阔的前景。“为什么中国要在2060年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际上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已经很早就实现了碳排放的达峰,中国实现碳达峰要比发达国家少用很多时间,所以工作非常艰巨。”三菱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咨询调研部专家李博表示。上田敏裕也表示:“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的时间非常短,中国面积又比较大,实现这个目标任务非常难。而且全世界的产业在中国都有涉及,如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是中国将‘双碳’目标作为重要的课题,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的决心和信心。”“中国要用30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70年的碳中和历程,应该说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作为能源企业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在绿色矿山方面,要通过智能化开采提高效率,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把灾害重的、效益差的煤矿关掉;在绿色化工方面,提高煤化工高端新材料的竞争力;在新能源方面,强势发力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和光伏;在上下游产业链融合方面,和国内外公司加强合作。孙福杰认为,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方面,中国在总量上有明显的领先优势。通过推动“双碳”目标,可以有效地转变能源结构,减少对于石油和天然气海外进口的依存度,保证能源安全。不过,在加快“双碳”发展的一片呼声中,也有冷静的声音。“碳排放权实际上就等于发展权,我们往‘双碳’上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完成。”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主任田亚峻认为,“一个新的能源技术从原型到成熟应用大概要经过20年到70年的时间,在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同时,技术的成长和培育,也与政府的投入支持以及金融政策密不可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青岛日报2021年7月17日7版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全球化时代,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在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等各方人士共同探讨了新发展格局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意义。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下,新经济蓬勃发展,新物种层出不穷,知识产权保护在司法、产业运营、政策等方面的难题被一一提及,也在各方的智慧碰撞中被一一拆解。知识产权是全球化的“通行证”21世纪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替演进,全球贸易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中间品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因此,对产业链标准的制定、价值链的提升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化新趋势当中新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知识产权的拥有者通常都是产业标准的制定者,也是产业价值链更为强势的管控者。对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跨国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企业的金融资产,更是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通行证”。“在企业跨国经营中,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具企业战略资源的特质,也是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说。美国IPwe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专利分析、专利估值、销售交易、许可交易等综合服务的高科技公司。“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金融资产。”IPwe亚洲区总裁王志涛认为,本质上专利保护的作用和企业负债的作用相同,负债是向未来要现金,专利保护则是向未来要技术。专利作为科技创新最主要的产出形式和信息载体,在国际经济、贸易博弈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无一例外,跨国企业的全球化往往与知识产权保护进程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论坛中,海尔集团专利标准总监王滨后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法务官何昕先后分享了知识产权之于企业跨国经营的核心价值。“全球化的专利支撑,成就了全球化的海尔。”王滨后说,海尔在全球拥有七大家电品牌,在全球进行了产业布局。为支撑全球化业务的开展,海尔成立了全球专利组织——海尔全球专利委员会,建立了全球专利制度,完善了全球专利管理系统,以这三大部分构建起了海尔的全球专利体系,为海尔国际化进程“保驾护航”。目前,海尔全球专利达5.6万件,是中国在海外布局发明专利最多的家电企业。作为一家全球布局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歌尔股份已占据全球VR设备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虚拟现实产业领域开拓全球市场的歌尔同样对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目前,歌尔股份围绕VR/AR产品布局了光学、声学、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专利1964件,其中发明专利1230件。“我们已经建立起光学、硬件设计、软件、算法类完整产业链条的专利布局。”何昕说。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产业布局进程同样需要知识产权这张“通行证”。数据显示,2020年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2万件,2015年至2020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同样伴随着知识产权体系的不断完善。新产业趋势下的难题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化新趋势中的作用被重新定义,也面对着新的难题。一方面,新经济层出不穷,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标准、政策、法律法规亟待更新完善。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基础相对薄弱,当借助新产业的发展机遇迎头赶上,甚至借机完成在产业标准制定方面的“弯道超车”,成为全球化进程中更为积极、更有作为的参与者。“虚拟环境内呈现的内容与设计可以申请专利么?这是目前遇到的难题之一,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何昕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 (AIPPI协会) 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各项评价标准还不确定。”“近年来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许多中国的跨境电商在专利保护领域遇到难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顺说。另外,从目前的司法实践看,企业在境外难以找到合适的法律资源,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的欧美地区,中国企业维权通常面临高昂的成本和繁琐冗长的司法程序,很多都选择放弃。在侵犯商业秘密等案件中,权利人维权举证困难,维权同样举步维艰。“目前全球的VR/AR领域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微软、苹果、索尼、谷歌等行业巨头手中,中国企业的参与程度、引领程度都相对较弱。”何昕表达了歌尔股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进取心”。中国企业需要这样的“进取心”,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产业全球化进程,在产业链中争取更好的产业位置。“我们期待更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领域领先的中国企业都可以参与新的规则制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说,中国企业应努力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培育更多核心专利和知名品牌,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我们已经开始进行量子计算、区块链、新能源电池等产业的专利池构建,这些行业很多知名公司都参与了我们的专利池建设。”王志涛也希望更多中国企业能够参与进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审判委员冯爱冰提出了司法实践层面的期待。未来,司法机关将总结实践经验,争取在国际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中贡献中国智慧。“未来调解将成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在该领域能够贡献的智慧。”张顺说,一些大型的知识产权调解案件,通过诉讼和仲裁两种方式最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解决,但调解却能在短短一天内解决问题。协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2020年,IPwe亚洲区总部落户青岛。“过去我们在日本、新加坡等有很多合作,我们认为青岛有很好的地理位置,能整合、承接亚洲资源。”王志涛认为,未来整个亚洲将占到全球知识产权运营总额的60%,是市场的重中之重。另外,2019年以来,中国知识产权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大幅改善,甚至某些政策的前沿度超越了发达国家。这些都成为IPwe亚洲区总部落地青岛的重要考量因素。在知识产权产业运营层面,王志涛分享了IPwe的行业经验。目前,IPwe在全球分布了320多位专利经纪人,打通专利资产的上下游产业链,让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流动起来。IPwe还通过市场化手段运营专利保险,未来还将在青岛全球首发三个专利保险品种,探索专利融资产业发展。IPwe目前还在推进知识产权管理运营的数字化,让这类复杂的资产变得更加透明。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层面,中国近年来不断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与协调机制,2019年,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中国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保驾护航。数据显示,2020年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5.2万件,2015年至2020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市场强大的吸引力,也从侧面反映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 伟)点击链接查看更多新闻:站上国际舞台 青饮与世界“共饮”责任编辑:刘聪聪
“事上练,难上得”,这六个字是顶级方法论。“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里成长,企业的天花板往往就是创始人学习和认知的能力。商业模式、经济模型、用户数据、财务数据等等都是可以被计算的,唯一不能被计算的是创始人的成长潜力,而这正是很多企业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个价值只能靠投资人的一双慧眼去识别。”“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向有结果的人去学习。因为你现在的信息结构,外部的信息源是不够的,要与最强的人碰撞。”“速胜论和投降论都不可取”大咖的分享,又长又干========================================================================================================================================
吴世春(摄影:清科沙丘学院)“一个一流的团队,哪怕是三流的方向,最后也会是二流的结果;一个三流的团队,如果是在一个一流的方向上,最后也是四流的结果。所以,一个企业的价值,90%在团队身上,一个团队的价值80%在创始人身上。投资就是投人,不管是早期投资、VC投资还是二级市场投资,都是一个道理。”日前,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从阳明心学的角度,分享了投资人的认知力和心力提升。同时,结合多年投资经验分享了投资中的识人断事。以下内容根据吴世春在沙丘学院讲课笔记整理而成,有删减:-1-投资的底层思维:王阳明心学投资的本质就是认知的变现。但凡认知不深刻赚到的钱,你都hold不住的。只有在你认知到位的情况下赚到的钱,才能够变成你自己的钱。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我们怎样去提高自己的投资认知水平和能力?我现在一直讲的一个课程叫做创业心学,我希望心学能成为创业者、投资人提升自我认知力的底层操作系统。什么是底层思维系统?底层思维系统是整体的、动态的、连续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系统中的一种以简化繁的智慧。投资创业是一个系统问题,如果我们用线性思维去解决系统问题,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守株待兔的情况。我去年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很多人过去十几年凭运气赚到的钱,在一年里凭实力全部亏光了。我们如果认真去思考,过去20年是中国5000年以来,一个平凡老百姓最容易赚钱的20年。接下来赚钱会越来越难,只有头部的人才能赚到钱,很多运气的钱已经没有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支撑自身认知成长的底层思维系统,这个底层思维系统就是心学。阳明心学,学的就是如何改善认知力、提高心力的完整哲学理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优秀,但是很多东西都是你过往的成绩,甚至是你解决已知问题的能力,而认知力是你解决未知问题或者不确定性事情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碰到很多困难、挫折甚至困惑,你会做很多选择,在这种选择中,你会不知所措,心力会告诉你如何坚定地去做最正确的选择,做最符合长期利益的选择。所以,一个好的底层思维系统必须能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能自洽的有方向、方法论、成果、验证机制的闭环理论。于是,我提出了心学里面的闭环。我们首先要致良知,致良知是我们人生的方向感。我们在每一个层次上面去提出自己的方向,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你就要在事上练,在困难里面去获得,也就是方法论。怎么去验证你的方法论是否正确?当每一个层次上的困难你都能够很从容的去解决的时候,你就能做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当你的结果能够跟你的认知一致的时候,就是知行合一。接下来,你会提出新的方向和目标,这样人生就会进入一种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认知力和心力就会不断地提高,这就是心学的循环。一:正确理解认知力美国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有一句话,“光靠已有的知识,你走不了多远。”无论创业还是投资,都是不断更新的一种认知变现。我们在不确定性的时代,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让自己的认知跟上自己的财富水平。认知力是认知世界、认知自己的能力。98%的人很难客观认知自己,越成功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觉得成功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因为自己很优秀,所以带来的成功。90%的人都没有足够的同理心,不能让自己去适应世界,而是希望周围环境能适应自己。知行合一就是不断的用结果去反省我们的认知,结果不会说谎,当结果跟自己的认知不一致的时候,一定是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问题。认知力有几个层次,第一层是懵懵懂懂的程度,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二层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已经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第三层是知道自己知道,已经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范围;第四层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已经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心学的这种体系能够完全融合贯通到自己的很多工作上面去。如何提高认知力?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思维框架:首先要有终局思维。我们做一件事情,要思考这件事情的终局是什么,以终为始才能够去反推当下。比如你用5年、10年去考虑当下的一件事情,看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5年。其次,要有第一性原理。每一件事情都有最本质的因素,要抽丝剥茧,找到这件事情最本质、第一重要的因素,始终把这个本质因素放在第一位去处理。第三,增量思维。存量思维就是有一个蛋糕,大家来抢,来分;增量思维是做大蛋糕,一起把增量的部分拿出来分。所以,一定要有做大蛋糕一起分的这种增量思维去吸引人才,资本和各种要素。第四,模型思维。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的事情才会不断的复制,才能做到利出一孔,力出一孔。二:正确理解心力心力就是人生,你心力越强大,人生就会越从容。心力就是要从事上练,难上得。心力是一种无我、空的哲学精髓,要舍弃能操控自我情绪的因素,要保持高位专注,不能被一些外部的噪音或者诱惑所干扰。所谓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就是这个道理。心安则身安,心困则身困。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心即是力,力由心生。”你的很多力量都来自于你内心的这种产生。当你内心对一件事情没有希望的时候,你对这个事情也就没有力量了。所以,心力可以贯穿我们整个生命过程,能够激发我们的巨大潜力,去管控情绪,时刻保持坚定的信念,去改变自己和世界。三:致良知致良知,就是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我们的致良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雄心壮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做有益于用户和社会的项目。在正确的道路上,每前进一小步都是胜利。在错误的方向上走得再快,其实都是倒退,最后还是要回过头来去走正确的路。致良知,才能走正确的道路,把道路走正确。投资里面的致良知就是要有使命感、同理心。伟大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带着使命感去拼搏的。如果没有愿景,没有使命感,那就无法指导你的人生。我们对自己的要求需要反人性,但是理解世界,我们需要顺人性和同理心。对每个人来说,也许我们能活80岁、100岁,但是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时间也就是三四十年。人生很短,最可怕的是选错方向。只有认知正确,人生才能走对路。四:事上练,难上得提升认知力心力的方法论就是“事上练、难上得”,这六个字是顶级方法论。事上练就是要在做决策、担责任、有输赢的事情上面不断的锤炼,被事情推着走是最快的成长方式。比如加入一个团队,他如果只做执行层面的事情,他是得不到锻炼的,因为他不需要去做决策,不需要去承担责任,不需要有压力。只有在你做的事情上面,你需要有输赢,有担当,有责任,有压力的情况下,你才会迫使自己去做更好的决定,这种困难才是锻炼你的一种方法。一个投资人,如果要提升自己的话,没有第二条捷径,就是事上练,难上得。要让自己在做决策,担责任,有输赢的事情上不断的锤炼。没有亏过钱的投资人,永远不是一个顶级投资人。在自己可控范围之内,我们要敢出手,并且一开始最好能跟着顶级投资人一起多学习多磨练,只有不断的判断、决策、出手验证,才会在痛苦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为下一次出手做好改变。所以,“一万小时理论”需要有一个前提,一定是“有难度的一万小时”。如果你做没有困难和挑战的事情,并不会让你成为某一个领域里面的专家。五: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如果你经过大量的事上练,你在面对一些新的情况时,就不会起心动念,不会预设立场,不会提前有结论。遇到突发情况和意外困难,你不乱分寸,不乱阵脚,心平如水,这就证明你在那一层面,已经做到了此心不动。此心不动,才能随机而动。随机而动是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数据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能从容地在多个选择里面有得选择,并且能选择最优。在个人投资生涯中,如何做到此心不动?过去五年,我最大的自豪就是躲过了很多坑,投到了很多明星项目。比如像O2O、VR、共享经济、P2P、区块链、智能穿戴等等,对于媒体大量鼓吹的这些最热的风口,我都没追。在手游、互联网金融、工业互联网等风口前,我相继投中大掌门、趣店、珞石机器人等大批案例,这就是“随机而动”。六: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用结果去验证自己的认知力和心力。知是行之始,认知是行动的开始;行是知之成,你的结果是最后认知的变现,就是你投资的成绩一定是你认知的变现。你现在赚了多少钱,都是你五年前的一个认知。你现在的认知决定了你五年后的一个成绩。所以,投资是很难短期被证伪的。为什么今年投资热潮才下降?因为2015年、2016年大量的热钱进入市场,它们很难当时就被证伪。大家当时投了很多项目,但是这几年很多企业倒闭,大家募不到下一轮基金了,所以就会导致今年投资呈现了一个断崖式的下降。心学只有一个功夫,就是知和行不能分作两件事情。比如我们讲一个人的投资成绩,一定是跟他的认知相对应的。他有什么样的认知,最后就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有什么结果,表明他之前有什么样的认知。“知行合一”投资中需要理解以下几点:第一,要有小步快跑的概念,要积小胜为大胜,稳步上台阶,不要一步求成。第二,每一步小的成功,都会突破你认知的边界。当你的认知不断生长的时候,你的人脉关系、信息源都会不断提升。第三,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向有结果的人去学习。你身边有没有5~10个真正在投资中赚到钱的人?如果有,而且能够跟你保持随时沟通,恭喜你,因为你现在的信息结构,外部的信息源是不够的,要与最强的人碰撞。第四,速胜论和投降论都不可取,每个人的投资人生都在经历“论持久战”。我把自己的投资经历用10年、20年去定义,这样我就不着急现在是什么样。-2-赛手的选择:优秀企业家有四大特质作为投资人,怎么去选择要投资的创始人?企业的价值在团队一个一流的团队,哪怕是三流的方向,最后也会是二流的结果;一个三流的团队,如果是在一个一流的方向上,最后也是四流的结果。所以,一个企业的价值,90%在团队身上,一个团队的价值80%在创始人身上。投资就是投人,不管是早期投资、VC投资还是二级市场投资,都是一个道理。新经济的核心是人,是优秀企业家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里成长,企业的天花板往往就是创始人学习和认知的能力。商业模式、经济模型、用户数据、财务数据等等都是可以被计算的,唯一不能被计算的是创始人的成长潜力,而这正是很多企业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个价值只能靠投资人的一双慧眼去识别。优秀企业家的四大特质特质一:高认知水平。一个企业家,要有产品认知、商业认知和资本认知。产品认知就是能够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要清楚地知道市场上好的标杆在什么位置,恰恰这时候眼高手低不是贬义词。商业认知,就是你要知道大钱在什么地方,要理解需求,理解人性,要观察市场时机, 知道自己在行业里面什么位置。资本认知,就是要让资本成为你的伙伴,理解市场上不同钱的风险和成本。世界上其实不缺钱,各种成本和风险偏好的钱都有,你要去理解这些不同的钱的性质。特质二:合作格局。格局有两点,一是你能找到牛人,二是你能用好牛人。你要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和认识这个行业里面最懂的牛人,并通过个人魅力和利益机制把这个人吸引到你的平台上来。用好牛人就是要创造一个舞台,能让牛人发挥巨大的价值。牛人都希望跟同样优秀的人在一起工作。特质三:开放的心态。《三体》里面有句话叫做“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对于企业,无论大小,一旦创业者傲慢,或者心态开始禁锢的时候,他就很难再成长了。所以,提高认知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一定要避免有小成就就目空一切,要跳出舒适区去磨练和学习。心态开放有三个原则,不要被传统的管理模型所禁锢,最重要的不是制定执行计划,而是制定认知计划和学习计划;不要被最初的方向所禁锢,因为创新在加速,市场不可知。原来的商业计划书往往都是错的;不要被自己的成就和经验所禁锢,我们需要有经验,但是经验主义恰恰也是投资和创业的大敌,我们常常需要“反经验”。特质四:强大的内心。一个创始人要有强大的内心,要越战越勇。连续创业者为什么会值得加分?因为他是一个站在半山腰上的创业者,自我驱动力很强,还有攀至巅峰的大机会!所以一定要投那种打不死的小强,会更有机会。-3-项目的判断:出现拐点最有投资机会我不提倡赛道投资理论,但是我提倡拐点投资理论。当一件事情出现拐点的时候最有投资机会,寻找新的拐点性机会是每一个投资人应该去考虑的。我们认为年轻人对于新品牌的认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高端白酒里面,茅台、五粮液,年轻人都能够认知。但是再往下一层的一些白酒,可能很多95后年轻人就完全没听过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去建立新的品牌认知。现在的消费人群,主力人群慢慢从70后、80后迁移到90后,甚至00后了。这一波人的品牌的建立,我们要用更强的设计感、更年轻的一些元素去建立更高的辨识度。我们认为每一个品类都值得重做一遍,这里面都有建立新品牌的拐点。还有一个拐点,就是中国的整体人口是下降的。未来,我们需要大量的机器来代替人的工作,所以我们也就投了很多机器人的项目。这是大趋势带来的拐点。另外,国运上升也会带来拐点。随着我们国家地位在提高,现在中国品牌在东南亚正在慢慢变得强势,变得更有价值。随着中国类似于华为、OPPO、vivo、小米这样的品牌出去,会带动一批新生品牌也会走到非洲、东南亚、中东、印度这种地方去,这也是拐点性的机会。靠谱的项目有什么标准?首先,判断商业模式。首先,你们应该会算毛利率,一定要有正向的毛利率。除了要看毛利率,还要看复购率,而且,对于现金流的产品,你需要垫资,需要短贷长投的生意是不能做的。另外,规模上面是不是变的经济,你规模越大,你的边际成本会不会越来越低?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技术创新性和可行性。不要去追求技术的颠覆性和极端领先性。大部分技术的领先性,时间周期都特别短。中国大部分技术都是可以在市场上去整合到的技术。当你的企业变成一个能够整合市场上最好的技术,去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一个是营销,建立品牌,一个是整合技术,那你就赢了。盈利模式。to B和to C的盈利模式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to C的项目,你要去考虑它的渠道成本、获客成本、复购率,如果是互联网项目,你要考虑它的日活跃用户量和用户粘性等等。但是to B项目,你要找到市场上的标杆企业去对标,你要去分析哪些企业的盈利模型会更加健康。市场需求。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体量的市场,每一个细分的赛道和需求里面,都可能有几千万人口,这是投资人和创业者最大的幸运。竞争格局。最好是找到没有完全建立寡头型的地方去竞争,一旦建立721的这种市场格局的地方,就不能去竞争了。风险。现在最大的几类风险,一是政策风险,几年前互联网金融,还是协助政府工作报告的,但是今年这些项目基本上要出清。二是人的风险。当然,投资人还需要赌国运,所幸国运是向上的,并且有30年大国运。创业过程常常败在哪些问题、哪些阶段上面?失败有非常多的路,成功只有一条路,成功就是每个决定你都做得没有大错,或者做正确的决定。在每一个十字路口只要有一次错误,是大错都可能翻车。现金流问题。有很多企业哪怕到了上市都会被现金流拖垮,像东方园林,那么大的一个公司就被现金流拖垮了。战略问题。一个企业如果在战略上做了错误的决定,哪怕你在战术上有再多的努力都只会越陷越深。所以一个企业CEO必须要有非常强的战略高度和思维。团队问题。在早期,我觉得创业者越独裁越好,一个企业只有有真正的主人,才能往前走。人性是非常难的,可以共患难,但是很难共富贵,可能融到一个大钱,大家就在算自己的小算盘了。如果企业没有一个一股独大的人,很难走得远。我们投了这么多公司,发现平均主义的股权太难了,每个人都觉得我也20%的股份,凭什么要听你的?所以这种几个人平均主义的股权,最后都很难做成功。时机问题。创业时机不对,或者对于时机的把握不对也很成问题。你永远不能做领先市场超过一步的东西。领先半步很好,领先一步也可以,但是领先一步以上,第一,可能你的投入不会很快产生价值;第二,可能你容易被巨额的教育市场的成本所拖垮。不具备基本的商业常识。其实知识不可贵,常识最可贵。很多企业都是败在没有常识上面。很多企业慢慢做,能做成一个成功的企业,但是把时间缩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想完成这件事情,往往会适得其反。融资的关键时刻。有时候创始人过于在意估值,在意控制权,所以会不舍放手,最终导致项目失败。竞争。竞争不是一个企业最致命的问题,中国没有哪个领域或者行业是没有竞争的。没有竞争的行业,没人走的路,恰恰有可能是没有价值的路,有竞争的地方才是有钱赚的地方。所以,不要惧怕竞争,不要去追求那种独一份的生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拥有公司最多的人是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