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实验室受不了别人太吵也太危险了?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如下: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对工作人员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实验室的布局、设备的维护保养,到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许多方面,都在要求我们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作风,培养安全实验的良好习惯。但实验室中潜伏着许多危险因素,稍有疏忽,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所以,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实验室安全准则1、必须坚持安全、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化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应熟悉“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其他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应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和化学化验的安全操作知识。2、新进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均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化验。3、实验进行中操作者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离开时必须有人代管(具有安全保障和仪器运行可靠的实验可短时间离开)。4、实验室严禁吸烟。5、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长发不可披肩,应扎起,不可在食堂等公共场所穿工作服,进行危险性工作时应穿戴防护用具。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哪家好?针对该类型的实验室建设可直接找SLD中检实验室技术,20年技术沉淀,有着丰富的实验室建设经验,在行业内有着很好的口碑。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我们提供完整的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能够让实验室建设更规范和标准。更多的内...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SLD中检实验室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实验室是科研工作人员探索、实验、检测、验证未知物质或结果的场所。所有实验室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是由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引发的,所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时刻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否则,存在隐患甚至导致安全事件。
与理化实验室的安全事故表现形式不同,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发生时不会伴有强烈的、毁灭性的现象,但是其后果完全不逊于理化试验室。
面对日益复杂的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和研究对象,掌握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安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了解几个概念
一.生物因子危害程度分级
根据生物因子(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
危害等级Ⅰ
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危害等级Ⅱ
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危害等级Ⅲ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危害等级Ⅳ
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二.防护屏障和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防护屏障分为一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和个人防护装备等构成的防护屏障。)和二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系统等构成的防护屏障);
生物安全水平分级: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4级,I级防护水平最低,IV级防护水平最高。
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三.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同样的,据病原微生物(指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安全管理程序
一. 建设要求
1、BSL-1实验室
1) 无需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2) 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3)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5) 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6) 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厨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7) 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8) 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9) 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2、BSL-2实验室
1) 满足BSL-1的要求。
2) 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3) 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4) 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
5)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6) 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7) 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8) 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9) 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10) 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11) 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二.生物危害评估
当实验室活动涉及传染或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时,应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危害程度评估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生物因子的种类(已知的、未知的、基因修饰的或未知传染性的生物材料)、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感染剂量、浓度、动物实验数据、预防和治疗。
三.管理要求
1、管理责任
实验室管理层对所有员工和实验室来访者的安全负责。最终责任由实验室负责人或指定的与其地位相当者承担。应任命一名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协助管理层负责安全事宜。安全负责人应制定、维护和监督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一个有效的实验室安全计划应包括教育、定位及培训
、审核及评估、促进实验室安全行为的程序。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应有权阻止不安全的活动。如设有安全委员会,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如果不是该委员会的主任,至少应是该委员会有职权的成员。实验室负责人应制定规定和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设备、材料等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
2、员工健康管理
所有人员应有文件证明其对工作及实验室全部设施中潜在的风险受过培训。应要求所有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接受免疫以预防感染。应保存免疫记录。
3、安全设计
在考虑建筑新的实验室或计划对已建好的实验室进行结构改造时,应遵守相应的国家、地方建筑法规和对实验室的专用建筑安全标准.未得到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代表的许可禁止进行建筑或工程作业。
实验室的设计应保证对技术区域中生物、化学、辐射和物理危害的防护水平控制在经过评估的相应风险程度,为关联的办公区和临近的公共空间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及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社区。通向出口的走廊和通道应无障碍。
应对空气的流动速度进行常规监测以保证足够的通风和防止潜在传染因子和有害气体的扩散。实验室的每个出口和入口应可分辨,入口处应有标记,标记应包括国际通用的危险标志(如:生物危险标志、火险标志和放射性标志)以及其他有关的规定的标记。
应设紧急出口并有标记以和普通出口区别。紧急撤离路线应有在黑暗中也可明确辨认的标识。实验室入口应有可锁闭的门。门锁应不妨碍紧急疏散。实验室的进入应仅限于经授权的人员。
房间内的门按需要安装门锁正当操作高危险样本时应有进入限制。存放高危险样本、培养物、化学试剂或供应品,还需采取其他的保安措施,如可锁闭的门、可锁闭的冷冻箱、特殊人员的进人限制等。
应评估生物材料、样本、药品、化学品和机密资料被偷盗和被不正当使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其发生。应有专门设计以确保存储、转运、收集、处理和处置危险物料的安全。
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内环境符合工作要求和有关要求。
四.程序
应根据实验对象、生物危害程度评估、研究内容、设施特点、设备具体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实验室的标准操作程序应包括对涉及的任何危险以及如何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之详细的作业指导书。负责工作区活动的管理责任人每年应对这些程序至少评审和更新一次。
应制定书面计划,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 员工的健康监护。
2) 实施危害评估,记录结果及采取措施的安排。
3) 化学品和其他危险物品的确认(包括造当的标识要求)、安全存放与处置及监控程序。
4) 操作有害材料的安全行为的程序。
5) 防止高风险和污染材料失窃的程序。
6) 确认培训需求和教材的方法。
7) 获得、维持和分发实验室所有使用材料之安全数据单(MSDS)的程序。
8) 实验室设备安全去污染和维护的程序。
9) 紧急程序,包括漏出处理程序。
10) 事件记录、报告及调查。
11) 废弃物处理和处置。
五.安全计划的审核及检查
1、安全计划的审核
每年应(由受过适当培训的人员)对安全计划至少审核和检查一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要素:
1) 安全和健康规定
2) 书面的工作程序包括安全工作行为
3) 教育及培训
4) 对工作人员的监督
5) 常规检查
6) 危险材料和物质
7) 健康监护
8) 急救服务及设备
9) 事故及病情调查
10) 健康和安全委员会评审
11) 记录及统计:
12) 确保落实审核中提出需要采取的全部措施的计划。
13) 为每个领域特制的检查表可有效地协助审核工作。
2、安全检查
实验室管理层有责任确保安全检查的执行。每年应对工作场所至少检查一次,以保证:
1) 应急装备、警报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正常
2) 用于危险物质漏出控制的程序和物品状态,包括紧急淋浴
3) 对可燃易燃性、可传染性、放射性和有毒物质的存放进行适当的防护和控制
4) 去污染和废弃物处理程序的状态
5) 实验室设施、设备、人员的状态。
3、安全手册
要求所有员工阅读的安全手册应在工作区随时可用。手册应针对实验室的需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 生物危险
2) 消防
3) 电气安全
4) 化学品安全
5) 辐射
6) 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
安全手册应对从工作区撤离和事件处理规程有详细说明。
实验室管理层应至少每年对安全手册评审和更新。
实验室中其他有用的信息来源还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涉及的所有材料的安全数据单,教科书和权威性杂志文章等参考资料。
4、记录
(1)职业性疾病、伤害和不利事件记录
应有机制记录并报告职业性疾病、伤害、不利事件或事故以及所采取的相应行动,同时应尊重个人机密。应保持人员培训记录。应包括对每一员工的安全指导和安全预备状态的年度更新资料。
(2)危害评估记录应有正式的危害评估体系。
可利用安全检查表对危害评估过程记录及文件化。安全审核记录和事件趋势分析记录有助于制定和采取补救措施。
(3)危险废弃物记录
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记录应是安全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危害评估、安全调查记录和所采取的相应行动记录应按有关规定的期限保存并可查阅。
(4)危险标识
应系统而清晰地标识出危险区,且适用于相关的危险。在某些情况下,宜同时使用标记和物质屏障标识出危险区。应清楚地标识在实验室或实验室设备上使用的具体危险材料。
通向工作区的所有进出口都应标明存在其中的危险。尤其应注意火险以及易燃、有毒、放射性、有害和生物危险材料。
实验室管理层应负责定期评审和更新危险标识系统以确保其适用现有的危险。该活动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应使涉及的非实验室员工(如维护人员、合同方、分包方)知道其可能遇到的任何危险。员工应受培训,熟悉并有关于紧急程序的专用书面指导。应标识和评审对孕妇健康和易感人员的潜在危险。应进行危害评估并记录。
(5)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的报告
实验室应有程序报告实验室事件、伤害、事故、职业性疾病以及潜在危险。所有事件(包括伤害)报告应形成文件,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原因评估、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以及为实施建议所采取的措施。事件报告(包括补救措施)应经高层管理者、安全委员会或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评审。
5、培训
实验室负责人应保证对实验室所有相关人员包括运输和清洁员工等工作人员安全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应强调安全工作行为。
一项全面的培训计划始于书面的规划,应包括对新员工的指导以及对有经验员工的周期性再培训。应要求员工在某一领域工作前阅读适用的安全手册。
员工应书面确认其已接受造当的培训,阅读并理解了安全手册,包括其执行日期。一项安全培训计划至少要有消防和预备状态、化学和放射安全、生物危险和传染预防。课程应按照员工的岗位制定,应适当考虑怀孕、免疫缺陷和身体残障情况。
应有一套系统评估每个员工对提供给其信息的理解力。实验室应保证全体人员受过急救培训

应提供物品和程序以减少涉及潜在传染性材料、化学品或有害物质的不利作用和事件的发生。
应有救治指南,必要时,还应有与实验室内可能遇到的危险相适应的紧急医学处理措施。所有员工应熟悉被刺伤后所执行的程序。
6、个人责任
(1)食品、饮料及类似物品
食品、饮料及类似物品只应在指定的区域中准备和食用。食品和饮料只应存放于非实验室区域内指定的专用处。冰箱应适当标记以明确其规定用途。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2)化妆晶、发、珠宝
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镜。长发应束在脑后。在工作区内不应配带戒指、耳环、腕表、手锡、项链和其他珠宝。
(3)免疫状态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免疫以预防其可能被所接触的生物因子感染。应按有关规定保存免疫记录。对一特定实验室的免疫计划应根据文件化的实验室传染危害评估和地方公共卫生部门的建议制定。
(4)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5)良好内务行为
应指定专人监督保持良好内务的行为。工作区应时刻保持整洁有序。禁止在工作场所存放可能导致阻碍和绊倒危险的大量一次性材料。
所有用于处理污染性材料的设备和工作表面在每班工作结束、有任何漏出或发生了其他污染时应使用适当的试剂清洁和消毒。
对漏出的样本、化学品、放射性核素或培养物应在风险评估后清除并对涉及区域去污染。清除时应使用经核准的安全预防措施、安全方法和个人防护装备。
内务行为改变时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以确保避免发生无意识的风险或危险。
实验室行为、工作习惯或材料改变可能对内务和(或)维护人员有潜在危险时,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书面告知内务和维护人员的管理者。
应制定在发生事故或漏出导致生物、化学或放射性污染时,设备保养或修理之前对每件设备去污染、净化和消毒的专用规程。
7、安全工作行为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进食或吸烟前、接触每一患者前后应例行洗手。
实验室应为过敏或对某些消毒防腐剂中的特殊化合物有其他反应的工作人员提供洗手用的替代品。
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使用基于乙醇的无水手部清洁产品是可4接受的替代方式。
8、接触生物源性材料的安全工作行为
(1)处理、检验和处置生物源性材料的规定和程序应利用良好微生物行为标准。
(2)工作行为应可降低污染的风险。执行污染区内的工作行为应可预防个人暴露。
(3)如果样本在收到时有损坏或泄漏,应由穿着个人防护装备之受过培训的人员开启样本以防止漏出或产生气溶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此类容器。如果污染过量或认为样本有不可接受的损坏,则应将样本安全地废弃而勿开启。
(4)禁止口吸移液。
(5)应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操作尖利器具及装置。
(6)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安全工作行为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
(7)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8)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被假定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
(9)所有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样本对待。
(10)操作样本、血清或培养物的全过程应穿戴适当的且符合风险级别的个人防护装备。
(11)操作实验动物应穿戴耐抓咬、防水个人防护服和手套应戴适当的面部、眼部防护装置,必要时,增加呼吸防护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12)摘除手套后一定要彻底洗手。
(13)应最好采用电子灼烧灭菌装置对微生物接种环灭菌。
9、气溶胶
(1)实验室工作行为的设计和执行应能减少人员接触化学或生物源性有害气榕胶。
(2)样本只应在有盖安全罩内离心。
(3)所有进行祸流搅拌的样本应置于有盖容器内。
(4)在能产生气溶胶的大型分析设备上应使用局部通风防护,在操作小型仪器时使用定制的排气罩。
(5)在可能出现有害气体和生物源性气溶胶的地方应采取局部排风措施。
(6)饲养、操作动物应在适当的动物源性气溶胶防护设备中进行,工作人员应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7)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10、生物安全柜、安全罩
(1)在实验室员工接触危害等级I和H的场所,生物安全柜内的空气在排放前只要通过高效过滤器可以再循环在实验室员工接触可能有危害等级田或以上的生物因子的场所,禁止将空气再循环。动物实验室禁止将空气再循环。
(2)对于新安装的生物安全柜和安全罩及其高效过滤器的安装与更换,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安装或更换后应按照经确认的方法进行现场生物和物理的检测,并每年进行验证。
(3)实验室应时常监测生物安全柜以确保其设计性能能够符合相关要求。应保存检查记录和任何功能性测试结果。
(4)在安全柜上应有作为检查证明的标记。
(5)所用生物安全柜的放置、设计和类型应符合安全工作所要求的风险防护级别。
(6)所有生物安全柜之使用方式应避免降低其功能。
(7)生物安全柜、化学安全罩的通风应符合微生物和(或)化学的风险级别及符合安全要求。
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都有原因,对于任何一个实验室来说,做好预防、风险评估、规划,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选择一个专业的实验室服务商,将实验室事故扼杀在摇篮之中!
内容来源:药品微生物检测
德卡实验室
德卡实验室是目前实验室家具行业内集咨询、规划、设计、生产、装配及代理为一体的专业性公司。
我们为实验室行业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及服务,拥有各行业内丰富的工程经验,也是诸多五百强企业的长期供应商。
【关注“德卡实验室”】
1、微信号搜索“德卡实验室”
2、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德卡实验室》微信
上海德卡实验室官方网站:
http://www.techlabway.com.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验室受不了别人太吵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