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始生活是未来趋势创业方向的大趋势吗?

这是2015年的总结,而书则是2014年的。已经过去了8年,我们一起看看时寒冰当时的预言吧。总体:
2016至2034年的世界经济趋势,总体上,美国达到了战略意图,变得越来越强,而其他国家危机严重,社会动荡。2016至2034共分两个阶段。2016至2022年,为美元走强,世界各国爆发危机的阶段。本来美元走强,资源价格下跌,世界各国能够沉下心来搞发展。但是世界各国外债严重,被债务拖垮,无法搞经济。此时的美元回归美国,美国企业趁机全球大收购。美国企业用美元收购,付出美元。各国政府通过出售矿产、国有企业得到美元,归还一部分债务。到了2023年,美国企业收购完毕,资产膨胀。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美国利用定价权,控制资源价格回升,美元走弱。一些国家熬到了2023年,随后的矿产资源价格上涨,再一次被美国企业掠夺。美国的方法:
利用其它国家弱点,不断制造麻烦。对于大国,采用挤压战略,控制这些国家的发展势头。对于小国,则误导发展偏科的经济结构,不得不依赖美国。对于敌对国家,搞政治、宗教动乱。一、美国国际货币优势通过“金融杀”战略,按部就班地为构建金融大帝国打基础2016以后,美国将引爆世界经济危机,并利用庞大的财富积累廉价收购相关国家的优质资源,从而形成“资源——技术——制造业——市场”的完整链条。这个完整链条与金融、军事、粮食、能源、文化等链条对接,织成一张超级大网,用财富消融债务,并把美国打造成一个空前强大的经济帝国。美国在2013~2015年这个阶段内,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完成大布局,这一过程在2016~2022年间将变得更为坚决。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爆发后,在债务缠身的情况下,世界排名前列的几大经济体都是通过以货币超量供给为代表的刺激政策,把经济从低谷中强拉出来。但是,2012年以后,全球经济体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在金融扩张的同时,实体经济却在不断收缩。这意味着,货币超量供给已经无法带动经济的增长。这实际上是危机大爆发前的一个预备期,一旦到达临界点,能量便瞬间突然大爆发,成为摧毁经济基础、改变经济运行轨迹的大灾难!当债务问题成为一个国际问题,必然引发国际大博弈,造成巨大危机。危机成为美国的机会。二、中国:房地产泡沫和债务、货币泡沫形成三大“堰塞湖”!2016~2022年间,人们将被一个阴影伴随着——紧缩环境下的债务危机。2013年,海外向中国投放的贷款增长高达50%,至1.1万亿美元,随着美元升值步伐的加快,成为中国许多企业沉重的负担。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信托业资产总规模创历史新高,达10.91万亿元。2015年就是中国信托集中偿付期,这恰与房地产的日渐萧条和经济的低迷对接,进一步加大了风险在2016年集中爆发的概率。据《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数据,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的债务接近28万亿元,占当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元,须引起高度关注。另外,企业部门杠杆率(企业债务占GDP比重)已达113%,如果将非金融企业部门、住户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债务加总,那么全社会的债务规模将达到111.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15%。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中国影子银行存量约28.3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的22%,占GDP的比例为55%。经济紧缩继2008年4万亿救市计划、2012年4万亿2.0版经济刺激规划之后,在如此大规模刺激之下,实体经济尚且处于收缩状态,那么刺激力度一旦减弱,将意味着更收缩,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以吸引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从产业方面来看,2013~2015年间,中国的制造业持续衰退以后,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逐渐暴露出来。即财政的两大基础——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和以房地产为基础的虚拟经济——同时不能再维持以前的财政失衡的中国财政收入。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过高了。1、比值超出合理的范围,也就意味着风险。2、人口下降3、随着人民币升值及劳动力、土地、资源等制造成本的提高,“中国制造”转向“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4、《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在中国,“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我国海外投资移民的年龄普遍为30~40岁,很多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各行业的佼佼者与引领者发行货币不可行货币超发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而恶性通货膨胀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毁灭性重创,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陷入严重的混乱乃至动荡。建议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而言,激励民众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致富,而不是通过投机,更不是通过制售有毒食品之类的残害同胞的方式致富,这是极其重要的。人民币的强势升值缺乏基本面支撑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并非建立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日本的“掠夺式”货币政策的威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另一大终结者是人民币持续不断的严重超发。截至2014年5月末,中国央行公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18.23万亿元 ,折合19.2万亿美元。截至2014年5月,美联储公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1.3万亿美元。美国摆脱了对中国的依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和复苏。奥巴马上台以来所推行的“再工业化”与“制造业回归”战略,已经开始产生效果。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制造业一直处于收缩状态。认为中美经济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已不成立。人民币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进退两难的境地人民币过快升值,将严重打击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并可能引发社会问题。人民币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时,又会引起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导致人民币汇率暴跌,股市和房地产价格暴跌。我国看似庞大的外汇储备,将在很短的时间里呈现出枯竭的特征。货币所依托的基础正在慢慢变得脆弱任何一种货币,归根结底要依托实体经济这个基础。2016年,汇率大战正式摊牌的时刻正在慢慢到来粮食问题粮食作为生物战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用粮食做武器,是古已有之的做法。美国从直接补贴农民变为补贴穷人,为粮价上涨准备条件。人均耕地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并且继续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中国耕地污染也日趋严重。大量宝贵的耕地荒芜着无人耕种。很多好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扭曲、变形。三、美国:政府想扩大税收,有两个办法,一提高税率;二帮助企业多大。第一种是掠夺;第二种是合谋。美国显然是采用了第二种。让企业或个人尽可能多地廉价收购全世界的资源,控制更多的财富,将蛋糕做到史无前例的大;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财富,最终将债务化解掉。前提条件是:第一,尽可能多地拥有资金;第二,尽可能大地引爆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竞争对手和资源丰富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获取更好更多的抄底机会。自次贷危机以后,美联储大幅度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金融机构则通过贷款等方式创造货币,美国的货币存量达到了空前的高位。股市不断上涨,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也意味着美国企业的对外收购能力正在变得空前强大,美国对外扩张的金融力量正在达到历史巅峰。美国的制造业回归,帮助美国的实体经济的复苏,带来现金的充裕——这是衡量对外收购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美国的企业在为未来史无前例的大收购机会提前做准备!高科技公司是囤积现金的带头者。苹果、微软、谷歌、思科、甲骨文、高通和Facebook的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高达3400亿美元,比2000年初增长了将近4倍,而这些科技公司的借款非常少,甚至就没有。为了防止美国公民和居民滥用离岸地避税,强化对税收的征缴。房地产回暖,美国人或企业将可以把更多的房地产增值部分进行资本化,从而将来会有更强大的资金到海外收购。资金持续、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将成为壮大美国对外扩张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彻底地化解掉债务问题,那就是抄底全球优质资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两个前提:其一是其他经济体爆发严重危机,并且是持续时间较长、破坏力巨大的危机;其二是美元升值。美国依然会采取让美元强势升值的大战略,吸引资金大规模回流美国,从而对其他经济体,尤其是美国要重点打击的经济体,造成严重的抽血效应。美国实体经济的稳健复苏,将成为美元最强大的支撑石油美元计价机制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石油美元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金环流。美国鼓励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数量和品种更多的投资工具、更低的准入门槛、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等。四、新兴经济体一些国家危险了2016~2022年,对全球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是充满黑暗和恐惧的时期。在货币方面,则是本币对美元持续贬值,并且速度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从经济危机的角度来看,三种国家的危机最为严重。一是资源型国家,资源储量丰富;二是内需不振、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三是与美国有竞争关系的国家——这种竞争特指在危机后抄底全球优质资源方面,主要是新兴市场国家、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富裕国家。金砖国家的发展对美国构成了威胁,或者说,构成了战略实施的障碍。一方面,金砖国家中像巴西、俄罗斯等本来就是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是美国未来的重点收购对象;另一方面,金砖国家所积累的财富,使得它们有能力在未来抄底全球优质资源的过程中,对美国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威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基于生存空间的资源争夺。当金砖国家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也就意味着这种矛盾必然以一种惨烈的方式来加以改变——这或许可看成是丛林法则的升级版。危机的蔓延和深化,将沿着两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展开:一是资源丰富的国家;二是与美国未来的大收购计划存在竞争的国家。这两种类型(或兼而有之)的国家将是未来大危机的“重灾区”五、俄罗斯形势很差乌克兰动乱使得欧美与俄罗斯之间只有赤裸裸的博弈。美国希望欧盟与俄罗斯在博弈中互相消耗,以坐收渔翁之利。美国在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等地区的动作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利用能源价格控制力来削弱俄罗斯。俄罗斯经济的基础是石油、天然气和矿产,属于资源依赖型国家。俄罗斯实际上已经陷入了“资源诅咒”。在政治上比较腐败,容易引发问题。俄罗斯联邦有130个大小民族,但只有32个民族即大约1700万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民族自治实体,占63.72%。复杂多样性所造成的必然的权力地位上的不平等,更加导致了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使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尖锐复杂。很脆弱资本长期外流,外债在GDP中的占比,在金砖五国中最高,通货膨胀严重。隐患明显俄罗斯老龄化问题突出。能源垄断时代的终结。六、中亚五国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存在水资源危机其储蓄率低,外债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布局畸形,互补性差,过于依赖资源产业,而且存在粮食问题。美国需要一个动荡的中亚,只有中亚国家身陷危机之中,才能消除俄罗斯的影响力,才能让美国人的势力在中亚彻底站住脚。而腐败最容易成为“颜色革命”导火索。乌克兰已经变成大国博弈的平台。中欧除了德国外,波兰、匈牙利经济也很脆弱。七、中印印度洋地区的海运航线和咽喉要道的作用异常突出,而且资源丰富。印度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步入世界强国舞台的渴求。奥巴马上台以后,就高调宣布“重返亚洲”。美国选择了印度,将它视为美国在亚洲地区的长期战略伙伴。印度尽管怀揣着成为国际大国的梦想,但它更清楚,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都是幻影;而要发展经济,就无法排斥中国。印度对美国的支持既感到振奋又十分警惕。印度方面不止一次表示,“印度不会参与任何旨在遏制中国的图谋”。既要借助美国的势力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又不想与美国显得太密切;既想联合越南等国构筑包围中国的战略布局,又不想公开与中国为敌。越南是中国最值得警惕的国家,具有相对较强的军事实力,与中国在南海的领海纠纷也最突出。八、拉美拉丁美洲很吸引人,其石油储量仅次于中东。拉美国家有诸多弊端。拉美地区的企业创建成本高,人力资本质量差,将制约拉美经济的发展。许多拉美国家的债务负担都比较重。九、非洲非洲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未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在非洲。中国与美国存在竞争。中国这些年一直花费巨资经营非洲,在非洲的影响力大增。但同时,非洲对于美国也非常重要。一是非洲的战略地位,二是非洲的矿产、能源资源。由于欧洲人本身的疏忽大意和美国人的精力分散,使中国过去10年在非洲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如今中国面临着在非洲取得决定性甚至压倒性优势的难得机遇。美国在考虑以推动非洲相关国家政权更迭的方式,实现后来者居上,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美国与中国竞争,靠的不单是经济,还有军事、金融和民主价值观等。十、中日构筑一个包围中国的网络是安倍晋三多年的梦想。2006年7月,安倍晋三的新书《献给美丽的国家》在日本出版,安倍晋三提出来构建日本、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四国合作框架,以制衡中国,安倍晋三强调“日本有必要为此发挥领导作用”。笔者认为,更深层的原因是:日本所担忧和警惕的中国“海洋国家”意识的觉醒正在变成现实!日本不仅开始把战略重心转向海洋国家,同时,也开始为中国“海洋国家”意识觉醒后可能引发的冲突做充分的准备。日本对抗中国自以为是在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契合。殊不知,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让两国互相消耗,而其政策出发点则是既要防止中国快速崛起,对美国主导的亚太秩序造成颠覆性冲击,又要防止和中国摊牌,付出沉重代价,为亚洲其他国家“火中取栗”。而日本则一直希望美国尽快和中国摊牌。日本修宪往战争的路上迈出一大步,加大了战争爆发的概率,正是美国所希望的。财团垄断阻碍了日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日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下。日本在全球竞争力中的排名持续下降。2007年,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经合组织中排行第20位。1993年的时候还高居全球第3名。对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而言,保持足够强大的、遥遥领先的竞争力是日本经济屹立于全球的最重要保障。一旦失去这种优势,也就意味着日本“海外资源+国内技术+制造=》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中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受损。这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致命的。日本是一个出口主导型国家,它的外向度一直很高。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问题,主导产业没有及时地更替。当日本成为美国的威胁之后,美国通过帮助日本吹起一个巨大的泡沫,并在泡沫的破裂声中,摧毁了日本收购美国的梦。日本陷入衰退之中。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上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其制造业也处于非常高的水平,但是日本要发展,还需要借助于两股力量。第一股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多的资源。第二股力量:开辟海外市场日本开始逆差截至2014年1月,日本已经连续19个月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这在日本近代经济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日本最具优势的电子产业也在2013年底出现贸易逆差。美国是中日交恶的最大赢家。资源短缺是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日本想尽办法,从全球各地收购资源,抢占制高点,但这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并且只能在一定时期内解决部分问题。安倍晋三的政策很老套实施大幅度的金融宽松政策出台灵活的财政政策推出经济增长战略。十一、欧债危机:2016~2022美国需要一个能够并肩作战的欧洲,却并不需要一个能威胁它核心利益的欧洲。美国不会容忍任何一种货币来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无论这种货币来源于敌对国,还是自己的盟友。欧元所赖以存在的基础依然脆弱性,脆弱性是欧债危机再次爆发的内因,那么美国全球大收购战略布局中来自欧洲的竞争因素,则是促使美国再次引爆欧洲债务危机的外因。IMF努力的方向,似乎就是在谋求美国的利益最大化。尽管2013年欧元区暂时摆脱了危机的困扰,但阻碍欧元区发展的因素几乎一点都没有减少。从数据来看,欧元区相关国家的债务负担依然非常沉重。欧元区那些负债累累的国家,欠谁的钱最多?主要就是德国和法国。这导致欧元区不统一。美国的大战略目标是廉价收购全球的资源,其中,也包括欧洲的资源——主要是金融资源。201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进一步指出:不断加重的欧元区危机导致避险资本逃往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日本。这正给欧元区各银行带来新的压力,迫使它们缩小资产负债表,尤其是深陷财政困境的国家的银行。除非欧元区加大应对政策的力度,否则欧洲银行到2013年底前将抛售2.8万亿美元资产。对美国来说,这些收购机会本身就非常宝贵。而欧洲各国持续上升的债务,最终将成为压垮欧元的最沉重的稻草。欧美存在竞争力差距,这种差距也决定着欧元与美元之间竞争力的差距。未来20年,由于欧洲的能源价格会持续高过美国。欧盟缺乏有效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手段,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于欧盟国家的经济必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2016~2022年这个周期内,美元的地位变得更加稳固。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和世界石油政治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它的军事力量所能达到的高度。由于缺乏美国这样稳固的能源基础,欧元在与美元的竞争过程中将日益显出劣势。让美元变得更加稳固的,除了能源,还有粮食。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与能源、农业等美元的传统基础相比,领先世界的技术、强大的金融实力与军事力量,更能帮助美国构建起庞大的全球性大帝国。资源为王对于美国来说,首先就是技术为王,或者说,资源为王的核心与灵魂就是技术为王。十二、世界的2023~20342016~2022年的经济周期,是资源大跌甚至崩溃的周期,是美元暴涨、非美货币大贬值的周期,而2023~2034年则是美元大贬值的周期。资源价格在2023~2034年的上涨,一是由于资源更加稀缺,二是由于资源更集中地掌控在少数大国手中——美国在2016~2022年低价位控制了大量优质资源,通过美元贬值可以使这些资源的价值成倍上升。不仅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包括粮食在内的资源都将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大涨势。尤其是那些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处境将非常艰难。资源日渐枯竭、日益稀缺是大势所趋。那些深陷危机还没有来得及复苏的国家,将面临一场史无前例的新挑战——他们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将赶不上资源价格的上涨。在金融、能源、粮食、军事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美国一直利用其优良的社会制度,吸纳全球各国的优秀人才移民。资源为王且为超级之王的时代.在资源为王的概念中,人才与技术是王者之王。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做了乐观预测:全球新富裕起来的人,将增加教育、娱乐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产品与服务需求,美国在这些领域的优势能使它成为直接受益者。2023~2034年将是令人刻骨铭心的大滞胀时代。所谓滞胀,按照罗伯特·吉尔平的说法,就是“经济低增长、大量失业和两位数通货膨胀率的混合”。进一步降低能耗的技术要求会越来越高,难度会越来越大。现有新能源技术因其局限性,还不能替代传统的能源。上升的能源成本将抑制全球经济的增长。亚洲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50年,亚洲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90%。在步入2016年之前,部分大宗商品、非美货币等就提前步入跌势,在2023~2034年,世界上的铬、钴、铌、铅、锌、镍、铂等都将出现短缺。尽管这些金属的重要性不及铁和铜,但它们在许多关键产品的生产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的粮食战略美国独立的金融和经济分析专家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Hudson)在其著作中指出,美国的粮食战略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大力鼓励发展中国家建立城市工业基础设施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开采业和运输业,但是却完全忽视其农业的相应发展。农业被荒废或者被放弃,但美国会向这些国家出口廉价的粮食,以便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第二阶段,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农业越来越薄弱,脆弱的出口导向型工业日益陷入恶性竞争和动荡时,美国开始操纵国际粮价大幅上涨。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农业发展落后、粮食需要大量进口的国家,国民可能由于不堪忍受粮价的上涨而通过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一些国家会因此引发骚乱。十三、大动荡大变革经过危机的惨烈洗礼,欧洲国家的极右翼势力必然迅速崛起,成为引发欧盟、欧元区分裂的最大隐患。欧元区原本就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走向邦联或联邦,形成一个更加统一的欧洲,要么分裂。欧元区的解体将让美国这个金融大帝国变得更加强大,使其得以在2023~2034年这个周期内随意让美元贬值而不必有所顾忌。促使俄罗斯分裂通过金融战、石油战等,摧毁俄罗斯的金融、能源体系,瓦解俄罗斯的经济,最终促使俄罗斯分裂。2016~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对俄罗斯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经济严重依赖资源的俄罗斯势必遭受重创。更何况2023~2034年如火如荼的以粮价上涨为主基调的通货膨胀,又将使民众的生活进一步恶化。作为外部力量,美国将努力催生俄罗斯的分裂。地缘政治学家菲利普·赛比耶-洛佩兹指出,美国的战略构想是:在俄罗斯传统的边缘地带,占领被其放弃的地方;在里海地区能源争夺战中,孤立伊朗;通过新的“遏制”政策,使中国的雄心退回到“地区大国”的定位上。美国一直梦想着控制包括海湾、里海以及中亚地区在内的“战略能源椭圆形地区”,把里海沿岸国家与印度洋连成一片,从而关上南中国海的大门中亚很重要无论是从地缘战略还是从能源、粮食等角度来看,中亚都太重要了。2016~2022年的全球性经济大危机,对于经济脆弱的中亚国家而言,是难以抵御的大冲击,这将成为“颜色革命”的土壤。日本政府超宽松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日本在传统产业的技术已不再占有明显优势。加之人口下降等因素,日本经济靠刺激是无法长久见效的。因此,2016~2022年的全球性经济大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将是致命的。2016~2022年将是日本大衰退的周期,这是日本最痛苦的阶段。当2023~2034年资源上涨周期到来,资源短缺的日本经济将遭受进一步重创。朝韩出于转嫁矛盾的需要,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非常之大东南亚美国研究者指出,东盟、中国和日本之间相当大的自贸协定把美国排除在外。美国通过TPP实际上可以打破亚洲国家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屏蔽,增加美国的福利。2016~2022年,资源品价格将大幅下跌。而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又缺乏技术含量,竞争力较弱。资源品价格下跌将给印尼的财政收入带来严重危机,并削弱印尼偿还债务的能力。处于制衡中国,越南在事实上成为大棋局上一枚重要的棋子。无论是从大棋局还是从中国自身的利益来看,中越之间最终的摊牌和对决是可能的,只是时间问题。南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同样避免不了这场经济危机的冲击。由于外债持续增长,对其内需产生抑制作用,一旦持久地陷入衰退当中,长期威胁印度安全的左翼激进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东北部分裂势力,就会进一步冲击社会稳定。2016~2022年的危机冲击,将给美国把势力向缅甸延伸提供更好的机会,美国将加强对缅甸资源的控制,以坐享2023~2034年资源上涨的收益。拉美拉美是最容易爆发金融危机的地区。拉美在这个周期内所爆发的危机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将远远超过以往停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危机。这将给美国重返拉美创造条件。鉴于腐败最遭民众痛恨,当腐败遭遇经济危机时,民众的不满之声将与日俱增,而以往成功的抗争经验将激励他们以更大的决心与之对抗。拉美的社会治安原本就非常糟糕。通货膨胀将成为压垮民众生活防线的一根沉重的稻草。无论是2016~2022年的全球性经济大危机,还是2023~2034年的大滞胀时代,拉美地区都将是世界上最痛苦、最动荡的地区之一。罢工潮将贯穿危机的始终,这将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加剧危机的痛苦。而政权的更迭将使政策的连续性中断,削弱对危机的抵御能力。非洲非洲成为美国石油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棋。美国一直把中国当成在非洲最大的对手。一种是通过与非洲政府加强合作,占据制高点,在这一点上,美国明显占劣势;另一种风格就是利用民众对政府腐败等因素的不满,通过民主化的“颜色革命”,后来居上——这正是美国要走的棋。国外的研究者发现,一国一旦发现石油,形势就很难再保持稳定。在2016~2022年和2023~2034年的周期内,非洲都会非常动荡,也可能是民主化浪潮最激烈的地区之一。中东中东的重要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石油储量上,更体现在它是战略性道路上的桥梁、石油输送通道、航线命脉和管道网络上。中东产油国主要在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变数并不太大。美国政府极力领导、推动“大中东”战略。所谓“大中东”战略,就是将伊拉克重建为繁荣、民主的国家,将其作为阿拉伯世界的榜样;解决伊朗和叙利亚“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促使其走上民主化道路;推动沙特严厉打击境内的极端势力,逐步实行民主改革。促使叙利亚和伊朗政权向符合美国利益诉求的方向更迭,是美国大战略上必走的棋。动荡是中东的特征中东的动荡则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宗教派别之间、种族之间,其复杂程度远非其他地区所能相比。以色列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是众所周知的。大国之间的对立,将使得相关冲突恶化成战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比如美国与伊朗的任何修好,都会激起中东盟国的强烈不满。美以之间的裂痕已经显现。导致中东动荡的第二大因素是宗教矛盾。伊斯兰教主要有两大派别:逊尼派和什叶派。导致中东动荡的第三大因素是种族问题。库尔德人问题,由于大国的博弈而变得非常复杂。导致中东动荡的第四大因素是经济因素。2016~2022年,是全球大危机时期,也是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跌幅较深、低迷持续时间较长的时期。盈亏平衡点同样在上升,石油开采的资本投入越来越大,但带来的石油增长却越来越有限。传统的中东产油大国的好日子正在慢慢过去。石油资源的日渐耗竭将加大中东的动荡。中东产油国的经济结构往往比较单一。庞大的贫困人口是中东的最大隐患。结语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大危机、大动荡不仅将催生变革,也将促使人们对国与国、宗教与宗教、种族之间等的矛盾进行深刻反思。所有的矛盾都是基于人们对自身权力和利益无节制的追逐。日益枯竭的资源、飞速上涨的能源价格、日渐沉重的债务负担和气候变化,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终结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不应该由于愚昧和贪婪被碾压在车轮之下,而应该放眼于未来,找回自己失去多年的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理念,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与同类和谐共处。人类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已经得到的和能够得到的,与欲望的距离相差太远。当欲望停下,幸福便泉水般涌出......简单的生活才蕴含着最朴素的哲理、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真实的幸福。让简单的生活和简单的快乐取代无限膨胀的欲望,乃是人类找回自己迷失多年的精神家园,实现自我救赎的唯一道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趋势创业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