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碱性食物有哪些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那会产生有害的物质吗?

(请多读好书)谢谢督工提了一个关于食品安全、涉及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问题,让我有机会进行一个相关小科普。先回答问题:没有。如果有,或者说真的需要警惕,则轮不到“21世纪中国谣言小报”(微信朋友圈、大V公众号)刷屏,而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各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医院营养科等大声疾呼,进行疾病预防,开展健康干预宣传。实际情况是,上述机构和真正专业的人员从来没有这么提醒或督促过,反而是非专业人员在传播这些中国特色传统理论(伪科学),到处尤其在食堂张贴《食物相克》的宣传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订版)定义: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并指出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已建立了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法律法规以及标准体系、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形成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需要说明的是,科学上,要求食品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例如:撑死),食品安全是相对的,其目标是在正常摄入情况下对人类不造成任何近期和远期的损害,并且能保障机体的营养需要、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后果主要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包括一、食物中毒(详见下)二、食源性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霍乱、甲型肝炎)、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等)、人兽共患传染病(如疯牛病、口蹄疫等)三、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慢性中毒性疾病(如痛痛病、水俣(yu3)病)而食物中毒是本题所直接问及的方面。食物中毒包括1.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被细菌或(和)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此最为常见。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摄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摄入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性食物而引起的中毒。4.有毒植物食物中毒:摄入植物学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中毒。5.化学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化学性有毒成分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问题所表述的情况,只可能发生在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但是搜遍资料,并没有问题所述的“相克”情况,而强调这种“相克”,反而忽视了真正应该关注、预防的食源性疾病。动物性食物中毒、有毒植物食物中毒,有河豚毒素中毒、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毒蕈(xun4,即蘑菇)中毒、石房蛤毒素中毒、动物甲状腺素中毒、四季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氢氰酸中毒、鲜黄花菜(类秋水仙碱,彻底过水后弄熟可预防)中毒和豆浆中毒(加热煮熟可预防)等。化学性食物中毒,有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甲醇中毒、锌中毒、毒鼠强中毒等。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国家已有《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还有严谨规范的多项“标准”和“技术处理总则”、“处理办法”、“应急预案”“调查工作规范”、“技术指南”等。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会进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从未查出食物相克而造成的食物中毒。——————辛苦打字与的转载粘贴的分割线—————归根结底,还是要面对根深蒂固的“食物相克”传统观念。其他答案已引用“小能”等果壳网友写的资料,但估计还不够效力。先上一条新闻,开开胃。深入人心的“食物相克理论”完全是伪科学-新华网专家明确澄清:深入人心的“食物相克理论”,完全是伪科学。目前,医学尚无任何证据来支持食物相克的存在,有的案例更是无稽之谈。伪科普为何会大行其道?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冠生说,大多权威营养专家“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造成了营养知识传授的空白。下面发一篇生物化学博士写的科普文,分量、论据是足的:  近日网上流传着张贴在一所大学食堂的“食物相克”告示牌。告示称以下食物在两个小时内不能同时食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乃至有生命危险:螃蟹与柿子、泥鳅、茄子、香瓜或生花生。并提供吃黄泥水、藕节或柑橘皮等解毒秘方。  这只是广为流传的“食物相克”名单中的一小部分。虽然现在有中医否认“食物相克”与中医有关,但在中医典籍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例如《本草纲目》有一节“食物禁忌”,列举了180对不能同时食用的食物,例如“猪肉忌牛肉”,例如“鸡子忌同鸡”,意思是鸡蛋不能和下它的鸡一起吃。有的至今广为流传,例如“螃蟹忌柿子”、“生葱忌蜜”。在我指出“食物相克”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一种迷信后,就有人声称听说有人吃了螃蟹和柿子、葱和蜂蜜后中毒甚至死亡的,并挑战我说敢试一试吗?  我当然敢试。事实上早就有人试过。1935年,南京民间传说香蕉和芋艿混吃导致食物相克而中毒。这引起了生物化学家郑集的兴趣,他搜集了184对“相克”的食物,从中选出14对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遇到的组合,用老鼠、狗和猴子做实验。他本人和一名同事也试验了其中的7种组合。在食用24小时内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表情、行为、体温及粪便颜色与次数等,都很正常,没有中毒的迹象。在郑集试验的“相克”食物中,就包括螃蟹与柿子、大葱与蜂蜜。郑集碰巧是我国最长寿的科学家之一,活了110岁。  近来中国营养学会分别与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做了更严格一些的“食物相克”实验。兰州大学的实验选了5组传说会相克的食物组合,由100名健康志愿者食用,连续吃了一周,没有发现哪一组食物会引起异常。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实验则另外选了12组食物组合,有30名志愿者连续吃3天,也未发现异常,只是有志愿者认为个别组合食物搭配不合理,导致口味不适合。  有人说,虽然当时吃了没事,会不会对身体造成慢性的中毒?中医典籍和民间传说的“食物相克”向来指的是吃了以后马上会出现的急性中毒甚至死人,而不是指慢性中毒。古人通过经验可以发现急性中毒,不可能发现慢性中毒。食物对身体造成的慢性损害要靠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或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古人没有这种能力。也有人说,“食物相克”是指不同食物混在一起吃有可能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但与传统说的“食物相克”不是一回事,古人也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认识,吃某种食物导致营养不良是不可能通过经验发现的。  但是有人仍然对“食物相克”深信不疑,认为不同的食物中的成分是可能起化学反应的。食物成分是否能起化学反应,是必须具体指出并有实验支撑的,不能想当然地泛泛而谈。有人认为“螃蟹与柿子相克”的原因是“螃蟹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柿子的鞣酸相结合容易沉淀,凝固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因鞣酸具有收敛作用,所以,还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致使凝固物质滞留在肠道内发酵,使食者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食物中毒现象”(一家报纸的介绍)。如果这个理由能成立的话,那么柿子不仅与螃蟹相克,还与其他高蛋白食品(例如肉、蛋、牛奶)相克,甚至任何含蛋白的食品都可能与之相克,那样的话,柿子就几乎与所有食品都可能相克了。  有的“食物相克”说法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例如“虾不能与维生素C(或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同吃”,理由是虾含有一种浓度很高的“五价砷化合物”,它本身对人体无毒害,但是维生素C会把它转化成剧毒的“三价砷”,也就是砒霜,可引起急性中毒,乃至死人。不久前有一个学生在比萨店就餐时因突发心肌炎身亡,其家属就声称是因为店家提供了吃虾喝柠檬水导致中毒引起的。事实上虾所含的砷绝大部分是稳定的有机砷,无机砷的含量很低(不到4%)。按国家标准,每千克鲜虾中无机砷含量不能超过0.5毫克。即使这些无机砷能被维生素C全部还原成砒霜(不太可能),那么也要吃上106千克的虾才能达到口服砒霜致死量的下限(70毫克,含砷53毫克),还没被毒死就已经撑死了。  “食物相克”是只有在中国才有的说法,外国人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观念,随便乱吃(包括流行往海鲜上浇柠檬汁)。莫非中国人有特殊的身体,食物只克中国人?有的食物本来就有一定的毒性(例如有毒的花酿造的蜂蜜),有的食物多吃会引起消化疾病(例如柿子),食物受某些细菌污染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古人对这些都一无所知,一旦吃了某种食物后上吐下泻、病重身亡,就会胡乱联想到是不是因为食物相克,以讹传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让人们不敢掉以轻心,即使有了较充分的反面证据后,仍然会找出各种借口继续迷信下去,那块“食物相克”告示牌是没有那么容易摘下来的。——食物会“相克”吗?方舟子:只在中国才有的说法_国情中心_中国网主要参考文献:[1]傅华主编.预防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拥抱科学,不要再被谣言和恐吓式营销牵着鼻子走,自己吓自己了。——————————————补充1. 关于食物过敏螃蟹之所以占据《食物相克》榜单头号明星,就是吃它过敏的人较多。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有海鲜、奶制品、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等,它们引起了90%的食物过敏。本人就是酒精过敏者。补充2.关于“酒和海鲜不能一同吃”的传言除了有的人是酒精过敏者、海鲜过敏者,还有的人是痛风、高尿酸血症或尿酸性结石的患者,这些患者尤其是痛风患者——多喝啤酒不行(引起尿酸高),多吃海鲜不行(高嘌呤食物引起尿酸高),二合一自然更不行,会导致发病。一般的人当然可以喝酒兼吃海鲜,没问题,只是饮酒过量或频繁、大量吃海鲜吃出病,这不属于“相克”,而是另外的问题(膳食不合理、不科学)了。补充3.关于“菠菜不能炒豆腐”的传言传言没得到任何权威机构和权威专家认可。不好意思,科普文献里个人还是觉得下面这篇最好方舟子:菠菜炒豆腐该不该_科学探索_科技时代_新浪网在日常饮食中,食物中草酸含量的高低变化并没有带来尿液草酸含量的变化。……喜欢吃菠菜炒豆腐的人,但吃无妨。从现有的知识看,菠菜炒豆腐就算没有什么益处,也不至于对身体造成比清炒菠菜更大的危害。我国营养学研究还在起步追赶阶段,与美国营养学差距巨大。但有关研究较多,无一认定“菠菜不能炒豆腐”。范志红为代表的“著名专家”甚至一直属于支持派,认为“菠菜豆腐”能预防肾结石(菠菜中的草酸和体内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减少草酸摄入)。烹调对蔬菜中草酸的作用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从蛋白粉到菠菜豆腐:远离肾结石的吃法-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搜狐博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碱性食物有哪些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