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美妆科技创新奖研的新成果,可以在哪里看到?

作为一名化妆品科研人,如果我们能够时刻警惕自身习惯性的舒适区对我们的腐蚀作用,不断挑战自我,勇于突破舒适区,主动进入挑战区和学习区,能够主动理解并包容与我们的思想完全相反的思想和文化理念,擅于采用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来寻找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重混式创新”和“移轨式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精彩道路。栏目|《产品人1001问》篇幅|11158字2022年,疫情反复、新规密集,这场化妆品行业变局的风暴中,个体命运、行业发展与外部环境深度绑定。“求稳”还是“求变”成了每个人逃不过的课题,面对无序化的状态,很多化妆品科研人陷入迷茫,单纯求变可能会让自己饭碗不保,而只“求稳”又容易思维固化,产生惯性和惰性,限于自设的“圈子”里停滞不前。那么在当下,有没有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困局?化妆品科研人该如何自我定位和探索?只关注原料和配方技术的发展,能否研发出更好的产品?......他说:芒格先生这种擅于利用跨学科的知识及思考方式,去思考和解决投资事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横向融合思想,贯穿了我过去20多年的职业生涯历程。他说:作为一名化妆品科研人员,要擅于采用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来寻找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重混式创新”和“移轨式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精彩道路!他说:我最想做的是,尝试做一名科学世界的小导游,与业界同仁和广大大粉丝们共同开启全方位系统性地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新旅程。他说:作为配方师,虽然我们要长期关注神经美容学的发展,但是我们特别要注意不应该盲目迎合营销概念需求而盲目堆积活性物,应特别重视对于科学文献和临床资料的研究,在循证医学的充分临床研究证据基础上来科学选择活性物的添加种类、添加剂量和添加工艺。......大环境的巨变带来了低潮,也蕴含着机遇,这个时候仍能保持一颗好奇又年轻的心,以辽阔的视野、跨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来解读化妆品行业的未来走向的人,更有可能探索出不一样的职业精彩道路。本期,我们邀请到雅颜生物CSO(首席科学官)、前欧莱雅抗衰老科研带头人、前玫琳凯首席科学家——Daniel Chen老师,与我们聊一聊他的20多年化妆品科研路,并谈谈化妆品行业未来如何进行跨学科融合式的科技创新。产品人1001问嘉宾访谈11.期嘉宾:Daniel Chen陈迪(Daniel Chen)22年化妆品行业高层次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曾经担任法国欧莱雅抗衰老科研带头人,玫琳凯中国首席科学家,强生亚太原料技术中心经理。任职期间,领导了多项化妆品基础研发项目,并取得多项国际发明专利成果。目前担任雅颜生物CSO(首席科学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美国NGH认证心理治疗师,加拿大埃里克森教练学院专业教练。创立“美丽面面观”的科普微信公众号和《Happi China》的前沿科学个人专栏,主要致力于生命科学、脑神经科学、心理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的身心皮肤科学与情绪护肤的研发创新与科普,提供适合中国人需要的高端护肤产品及护肤知识科普。以下是采访内容▼Q.您将自己过往的职业发展总结为:“从理工男到交叉科学研究者的22年逆袭之路”。这一过程中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想请您分享一下最难忘的经历和故事。今年98岁的美国著名投资思想家查理.芒格曾经说过:大多人试图以单一的思维模式来解决现实问题,其思维模式往往来自自己最擅长最习惯的所学专业科学的限制。查理芒格与众不同的最优秀的特质,就是擅于利用跨学科的知识及思考方式,去思考和解决投资事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芒格先生这种跨学科的横向融合思想,贯穿了我过去20多年的职业生涯历程。化妆品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科学,但是当我在2000年刚开始接触护肤品配方的研究时,我比较注重配方研发本身,而很少有机会深入了解每一种原料的特点。幸运的是我后来加入了美国强生亚太区原料技术中心,从事原料基础应用研究和评估工作。在强生的这段难忘的经历,让我对数百种化妆品原料成分结构、性能特点、体外与体内安全性与功效性有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不仅帮助我打通了原料结构与配方性能之间的关系,更帮助我全方面强化了植物提取、有机合成、生物发酵等跨学科的更广泛的基础原料知识,为配方研发的长期开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科学和技术基础。2017年我有幸加入了欧莱雅中国研究与创新中心,先后担任了横向研发高级经理和抗衰老科研带头人,这进一步帮助我拓展了在皮肤细胞生物学、医学美容技术、药品和食品制剂技术方面的科研项目经验积累。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2018年6月去昆明参加全国皮肤科学年会,在连续三天三夜的会议中我总共参加了28个小时88堂会议讲座,无论是肠-脑-皮肤轴理论,还是医学整容解剖学、医学美容仪器等方面都极大地扩展了自身的专业知识边界,以及自己后来的科研方向。如果我们有机会回顾一下一百多年来诺贝尔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有高达41%的获奖者属于交叉学科研究者。尤其是在最近25年来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奖获奖者中,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的获奖者占了总数的47.4%。交叉科学,包括边缘科学、横断科学、综合科学和软科学等,通过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填补各门学科之间边缘地带的空白,实现了过去分散化划分的科学研究的整体化。交叉学科研究正在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交叉科学开阔了科学研究的视野,同时也大大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2022年3月受聘担任雅颜生物的首席科学官之后,我终于进一步突破了自己服务了20多年的欧美知名品牌曾经赋予我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标签,能够在交叉科学思维方式的引领下,站在拥有跨学科系统性视野雷达的东方远洋之轮上重新出发,在化妆品科研的海洋世界中激流勇进,去探索新大陆、开拓新航线!Q.您为何选择离开大品牌,加入目前的公司担任CSO?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设想是怎样的?欧美国际知名品牌的内部科研项目分工是非常细致的,这对于提升产品研发的质量和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过于细致的科研分工,在无意间阻碍了最新的前沿科学发现(例如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整合医学等)在科研组织中内部的广泛传播与快速普及,在客观上可能会妨碍跨学科融合式的化妆品科技创新。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学科、新技术的出现常常是在现有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学科交叉已经形成了大量成熟的交叉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整合医学、再生医学等。这些新涌现的交叉学科将会大大推动科学进步,尤其在现代“大科学”发展趋势下,新兴交叉学科的产生以及各种新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建与不断完善,使得科学本身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推动科学向着多维综合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迈进,帮助人类从细分化的“小科学”时代,进入了综合性的“大科学”时代。最近三十年以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多媒体技术永远改变了我们沟通、消费和工作的方式。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手机和电脑的蓝光辐射,会抑制我们体内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带来睡眠缺乏、情绪焦虑、饮食规律、倦容肌肤衰老等一系列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带来的健康威胁问题。皮肤健康,是人体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一种外在表现。我最想做的是,尝试做一名科学世界的小导游,与业界同仁和广大大粉丝们共同开启全方位系统性地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新旅程。引领粉丝们进入诺贝尔奖级的科学巨匠和无数科技工作者在过去100年来所打造的生命科学的后花园。从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生物学甚至人类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来全方面解读影响我们内在健康与外在美丽的前沿科学密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健康与美容保养的新技术新方法,帮助更多的人告别“熬最晚的夜,用最贵的面霜”的成分党式的片面化的护肤方式,站在皮肤健康金字塔的基础上,通过睡眠、情绪、运动、饮食等生活方式调节和皮肤美容技术的跨学科交叉融合,掌握真正科学的皮肤保养方法,从而拥有更美丽肌肤和更美好人生!Q.目前您主要致力于生命科学、脑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的身心皮肤科学与情绪护肤(Psychodermatology)的研发创新与科普,想请您分享一下您的所学、所思、所得。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著名的“感觉剥夺试验”。在“感觉剥夺实验”中,受试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几乎所有感官都被暂时屏蔽。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感觉剥夺实验的最终结论是: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几年“神经美容学”和“沉浸式护肤”科学概念的提出,未来将不断推动皮肤美容技术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护肤体验的愉悦度,甚至增强护肤品功效。我们已经知道:护肤品不仅具有生理层面的护理作用,还有心理层面的护理作用。日本花王的神经美容学的前沿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通过具有令人愉快质地的面霜的使用体验,可以更好地诱导面霜使用者的积极的情绪,同时也显著提高了皮肤外观的表现。在护肤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积极的触摸,例如,结合按摩手法或仪器刺激,例如,美容仪的微电流可以促进催产素的释放,提升情绪,并且可以改善皮肤外观的状态。触摸是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交流方式之一,但人们对其皮肤生理的影响知之甚少。随着神经美容学未来科学研究的深入,我相信人类将有更多机会揭示外界刺激源对于人体神经系统和皮肤健康带来的显著影响,甚至开发出肤感和功效协同增效的护肤品、乃至新触感新功效的新一代的神经美容仪器产品。站在美容仪器技术和护肤配方透皮吸收技术的交叉点上,通过跨学科整合压电低温雾化技术和4D玻尿酸原液配方技术,我们最近研发并成功上市了全球首台“玻尿酸蒸脸器”产品。Q.“身心皮肤”科学和“情绪护肤”理念是如何赋能美容科技创新的?皮肤是我们身体和外界的分界线,也是一个与人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密切联系的自主运行的充满活力的身体器官。一旦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皮肤就会相应地产生变化。举例来说,202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成果对TRPV1压电通道的突破性发现,使人类了解了自身的热、冷和机械力如何启动神经冲动的内在机理,使我们能够感知和适应周围的世界。202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TRPV1的科研成果告诉我们:关于皮肤的生理特征,可能被我们忽视的是,皮肤不仅具有给人看的表面视觉体征,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皮肤更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官,表皮下分布着丰富无数的触觉小体和神经末梢,它们各司其职,可以感受冷热酸胀麻,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人生的寒来暑往,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最近两年来,我在自己创立的“美丽面面观”的科普微信公众号上和《Happi China》的前沿科学个人专栏上,撰写和发布了大量的关于睡眠、情绪、运动、微生态等与皮肤健康的相互关系的科普文章(例如皮肤生物钟、情绪护肤、微生态护肤等),就是希望站在跨学科的整合医学和再生医学的“大科学”高度上重新出发,重新进入生命科学的启蒙教室,去探索智慧生命的历史起点、群星闪耀的科学里程碑、以及皮肤美容科学的未来走向。作为一名奋斗了22年老兵级护肤配方师,同时作为一名认证心理治疗师,我认为在情绪护肤这个方向上,未来还有无限的创新产品文章可做。特别是在敏感肌的护理、护肤品的肤感研究这两个方向上,皮肤的神经感受系统的基础科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皮肤生理学机理的底层科学支持。从感官的角度,护肤品不仅可以改善肌肤健康,而且还可以通过美观的质地、舒适的肤感、宜人的香氛等复杂的生理体验,来满足人们对于愉悦、安心、美好的情感需求。无论是欧美还是本土企业的科研团队,对于护肤品在神经生物学方面的对于皮肤的神经末梢和感受器(鲁菲尼氏小体、梅斯纳氏小体、梅克尔小体、帕西尼小体等)的影响,护肤品对于脑神经系统的作用影响,目前依然缺乏深入研究和理解。作为一名皮肤美容科普工作者和科研开发者,我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神经生物学科学知识和检测手段,能够被应用到化妆品行业的基础研究之中,为功效护肤品的研发乃至化妆品的肤感研究的科学客观量化评价,提供更多的科研手段和创新灵感,从而创造全新的美容科技创新产品。Q.作为行业资深抗衰产品科研人士,关于研发抗衰类护肤品,您有哪些经验之谈?人类所有情绪与生理反应,都与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特别是神经递质(例如皮质醇)的分泌。在外界压力刺激下,人体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过量释放皮质醇,并通过皮质醇的神经递质作用,引发我们的皮脂腺大量分泌皮脂,造成皮肤出油爆痘,甚至日积月累,产生炎症性衰老的问题。 在快节奏的焦虑化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我们的皮肤系统在压力应激模式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除了让皮肤有个风吹草动就有异状之外,还会放大问题产生皮肤病问题:平时本该长个小粉刺,这时却变成了红肿发炎的大包。压力除了会让皮肤出油、长痘之外,还会让现存的皮肤问题更加严重,如牛皮癣(银屑病)、酒糟鼻(玫瑰痤疮)等等。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神经末梢感受系统,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的表情变化,还与皮肤衰老关系密切。日本花王的神经美容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表达和静态皱纹之间可能存在负反馈关系!一方面,在皮肤的衰老过程中,动态的表情纹可能会逐渐累积为难以逆转的静态深皱纹,即情绪会影响皱纹的产生;情绪流露于脸上形成的表情纹,表情纹通常是动态的,但是日积月累,也会有可能成为永久性的皱纹,例如,抬头纹与忧虑,震惊和焦虑的情绪相关,鱼尾纹与沮丧、紧张、快乐和下定决心等情绪相关。另一方面,老化的皮肤也影响着我们的精神面貌。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面部皱纹以及色素沉着,可能让人看上去更沉重,造成自己的情绪表达被周围的人错误的判断,从而给周围的人带来负面情绪影响。研究表明,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皮肤上的皱纹和褶皱会干扰其真实情感的表达,使老年人的情感不易被清晰的识别,甚至被完全误解。特别是老年人的笑脸表情,由于皮肤老化,眉间区域的皱眉产生了更深的深浅折痕,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愤怒或不满的感受和印象,这与相同表情条件下的年轻肌肤带来的感受完全不同。鱼尾纹、眉间纹、抬头纹等都属于动态表情纹,是我们面部表情肌肉长期频繁收缩产生的结果。在皮肤衰老过程中,动态表情纹会逐渐形成静态深皱纹。因此,在抗衰老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表情纹的形成机理研究和活性靶点研究。例如乙酰基六肽-8和Syn-Ake类蛇毒肽等信号肽类活性肽,可以通过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交流,使脸部肌肉放松,从而降低皱纹的形成速度。作为配方师,虽然我们要长期关注神经美容学的发展,但是我们特别要注意不应该盲目迎合营销概念需求而盲目堆积活性物,空穴来风地制造“五重多肽配方”“七重多肽配方”的伪科学的短期概念;更不应该盲目追求浓度,为了避免“微量添加”的诟病而没有任何依据地大量甚至过量添加多肽活性物。我们应该做的是,特别重视对于科学文献和临床资料的研究,在循证医学的充分临床研究证据基础上来科学选择活性物的添加种类、添加剂量和添加工艺。Q.您如何看待“熬夜美妆”的消费市场?皮肤生物钟与皮肤护理和抗衰老的关系是什么?过去30年,由于城市化发展、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普及,在我们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光污染和电子产品的蓝光辐射,进而干扰了人体褪黑素的正常分泌,从而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睡眠。根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73%的受访者都存在睡眠障碍,而具有睡前看手机习惯的受访者,高达83%。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不断变化而出现规律变化。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皮肤生物钟"。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缩影。皮肤状态是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皮肤状态是我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一种外在表现。皮肤的生物钟,并不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控制的,更不可能依靠所谓最贵的护肤品来改变我们皮肤的生物钟。皮肤的生物钟是人体内在昼夜节律的一部分。美国著名的医学美容专家Zoe Diana Draelos博士在她绘制的护肤金字塔中指出:皮肤护理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是预防和防护,其中包括睡眠保证、情绪健康、均衡饮食、合理运动、不吸烟不喝酒、防晒和防空气污染等等。长时间作息不规律和的睡眠缺乏,会导致皮肤弹性下降、脸部纹路明显、皮肤干燥、眼睑下垂、头发皮肤色素脱失等症状明显增加。因此注重作息规律,改善睡眠质量,才是真正延缓皮肤衰老的最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Q.对于未来化妆品行业该如何创新,您有什么看法和观点?此前您分享的重混式创新和设计思维六步法,能否成为中国美妆品牌未来发展趋势?美国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指出:现代技术,是早期原始技术经过了重新安排和混合而成的合成品。既然我们可以将数百种简单技术与数十万种更为复杂的技术进行结合,那么就会有无数可能的新技术,而他们都是“重混”的产物。经济学家们也发现,全新的东西很少,大多数创新都是现有事物的重新组合。这种“重混”式创新,可能就是世界发展的方向,是代表未来的重要的趋势!做重组或者重混时,首先是要做一个拆解,把它拆解成非常原始的状态,再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重组,之后不断进行这样的循环,就像你把乐高拆开后再组装。例如报纸,它是一个组合,就是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体育赛事、天气情况、书评,包括菜谱等等。英特网上也是,不同的信息组合在一起,把之前所有的报纸全部拆解了,然后组合在一起,互联网门户网站就诞生了!同样,我们也可以拆解化妆品设计,把不同的化妆品功能分解之后重新组合起来。化妆品包装设计和配方设计,过去二者基本是相互分离的,配方设计师很少考虑包装设计的问题,包装设计也很少考虑配方功效的问题。但是在重混式创新的时代,包装设计其实已经成为配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功效不好,配方活性物不稳定,甚至配方的刺激性问题,都可以通过包装设计与配方设计相结合的“重混”式创新,将配方和包装一起重新做一遍。我在欧莱雅的前同事们,采用设计思维的共创方法,将纺织材料专家、面膜配方设计专家、包装设计专家聚集在一起,将敷贴式面膜这个品类,重新做了一百多遍。通过欧莱雅膜液分离创新的安瓶面膜成就了天猫平台的百万销量爆款面膜,它成功的背后原因,我认为正是因为“重混”。关于“重混”创新之道,我个人认为,国际化领先的美妆企业,在包装和配方的共创联合创新上远远领先于国内企业。因为很少有人知道,美妆巨头欧莱雅集团的独特的法式沙龙创新文化,可以将平时完全没有工作交集的人类历史学家、物理学家、包装设计师、皮肤科医生等完全不同领域的说着不同专业术语专家聚集到一起,将这些表面看上去,完全互不相关的人们聚集到一起,怎样才能让他们彼此不吵架不打架?还能打造出“重混”式创新的产品呢?背后的秘密是四个字: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在欧莱雅,我有幸主持和参与了8大设计思维美妆创新项目,是幸运地参与了最多内部设计思维创新项目的护肤品科学家。我参与的设计思维创新的范围,甚至涉及到了唇彩和护发。彩妆和护发创新项目,为什么要邀请本不相关的护肤专家来参加?可见欧莱雅是多么重视“重混”式颠覆式创新!设计思维创新方法工具的核心,是通过反复“发散-聚焦”的Double Diamonds的“双钻石”式工作法。也就是“快速发现-快速创意-快速研制-快速验证”的黑客马拉松式的颠覆式创新方法,将某一类产品重新质疑一遍,并且重新做一遍!完美的护肤体验,需要打开实验室的大门,进行“重混”杂交式跨界创新,我认为这才是未来美妆创新唯一正确的道路!Q.今年1月,您分享并分析了“移轨创新”的前沿理念,这一理念与重混式颠覆式创新有联系吗?未来将如何实现“移轨创新”的突破?Q大部分人小时候的梦想是科学家。您作为化妆品行业的科学家,对于后起之秀,有什么想说的话?点不是“增量的创新”,而是“质变的创新”。它关注的不是线性的、增量的、可控的创新,也并非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那么简单。移轨创新,是指对生态系统和商业模式的突破性创新,从而导致整个价值链条的转移,开启了新的轨迹和历史。它是激进的、爆发式的、多线程式的。与重混式的横向创新不同,移轨创新更加重视纵向突破:即如何摆脱第一宇宙速度速度,摆脱地心引力式的惯性思维影响和的方法。移轨创新要做的是,将组织从舒适区一脚踢出来,摆脱地心引力,直面未知的浩瀚宇宙。换句话说,移轨创新提供的不是一张地图,而只是一副指南针。它不会告诉我们确切的创新路线是什么,而只是提供大方向,无论迷雾重重还是狂风暴雨,它都将为你指引方向。移轨创新的关键是突破僵化的思维框架,从全新维度寻找创新可能性的新洞察。大多数的传统保守派,追求的是确定性。对于高层决策者来说,对于任何一个创新概念,他们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思维,能够让他们瞬间识别创意方案中的缺陷和风险,并快速中止高风险的项目,而无法实现主动授权赋能,通过建设性的对话来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与传统保守派不同,移轨创新的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在愿景上是更加追求新浪漫主义的,而在执行上的是更加追求现实主义的。他们期待挑战,当问题出现时,他们不会感到惊讶、失望或绝望。他们直面它们,直到解决它们!现代工业的高效率的流水线模式,虽然为我们带来了产量高、成本低的标准化的工业消费品,但是却难以满足“千人千面”的每个消费者人格化的个性产品需求。在2020年CES美国消费电子大展及中国进博会上,欧莱雅集团呈现的创新定制化护肤和彩妆产品Perso,为我们呈现了“移轨式”个性化美妆创新的未来可能性。从智能个性化诊断、元宇宙虚拟产品试用、到不同消费个体不同使用场景的定制化配方。未来美容与彩妆产品的移轨创新突破,必然是智能化的、人格化的、定制化的,即通过个性化诊断、精准配方、柔性生产来真正实现“千人千面”和“千人千配方”。QQ.大部分人小时候的梦想是科学家。您作为化妆品行业的科学家,对于后起之秀,有什么想说的话?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他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指出: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生命系统的基本规律是,一切生命都必将逐渐衰退成一块死寂的、惰性的物质,达到一种持久不变的状态,物理学家把这种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或“最大熵”。尽管薛定谔更多在物理世界里探索“活细胞的物理观”,但事实上,他的思维模式直到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影响着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有生命的物质与无生命物质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够避免很快衰退为惰性的“平衡态”,也就是以负熵为生。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逐渐熵增直到最大熵值(即死亡)为止的过程。而我们寿命的长短,则取决于熵增速度。体现在人类社会的进化上,那就是不断打破“平衡态”的死寂僵化的出现,刺激人类在不断应对挑战的过程绽放出生命的活力。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外界汲取能量,并且释放很多无效能量,这是熵增的必然。纵观人类历史,危机意识越强的族群其生命力也越强,因为危机意识起到了“负熵”的效果,让族群全体调动了全身的潜力和抵抗力,避险趋生。这也恰恰是人类不断进化的原动力。作为行业的后起之秀,如果我们每个人从刚出发时就能够保持一种危机意识,调动更多的内在和外在有效能量,来抵制碎片化、短视化信息带来的信息混乱和熵增,将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视为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认真面对不虚度,努力拓宽人生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就可以缓解有限的人生长度带来的死亡焦虑,努力生活得更有条理、更有正能量,这可能是对抗最大熵增(死亡)的最好办法。具体来说,作为一名化妆品科研人员,如果我们能够时刻警惕自身习惯性的舒适区对我们的腐蚀作用,不断挑战自我,勇于突破舒适区,主动进入挑战区和学习区,能够主动理解并包容与我们的思想完全相反的思想和文化理念,擅于采用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来寻找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重混式创新”和“移轨式创新”,走出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精彩道路!对话小结▼科研是什么?或许在大部分人眼中,它是如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当科研与美业碰撞,理性与感性产生了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理性的科研人是制造美丽的幕后者,而感性的消费者是美丽的体验者。长期以来,美业科研人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坚硬又厚重的墙,又苦于沟通交流的平台太少。Daniel老师将工作的重心从化妆品科研人转型成为皮肤美容的“传道者”,正是想身体力行的打破那堵无形中存在的墙,融合化妆品交叉学科知识和创新设计思维,输出硬核又有趣的科普内容,与行业人、消费者产生更多对话的可能。黑格尔曾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他的科普也正是从此出发,从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生物学甚至人类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通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来全方面解读影响我们内在健康与外在美丽的前沿科学密码。诚如Daniel老师所述,他要做一名科学世界的小导游,与业界同仁和广大大粉丝们共同开启全方位系统性地学习生命科学知识的新旅程。卡洛·罗韦利说:“科学是美丽而令人惊叹的。它需要验证,但更需要信仰。” 化妆品的验证或许在实验室里完成,但信仰,却是写进骨髓里的。Daniel老师勇于破圈的科研精神,不断拓宽自身边界与视野,进行跨学科融合式的科技创新。通过在美业20多年如一日的沉潜坚守,保持内心对科学的信仰,才铸就了沉稳而赤忱的人生底色,拥有了对抗混沌、熵增的力量,成为了集“科学家”、“梦想家”与“实干家”为一体的化妆品人。这样的产品人精神将领航着每一朵奔腾的“后浪”,最终汇集进化妆品创新的大海。数美链《产品人1001问》也正是想为美业科研人提供一个与同行交流、向消费者科普的平台,让他们的智慧和信仰得以持续发光,相信无数个产品人接力举过手中的火把,终将照亮美妆的未来。后记.常说时势造英雄,消费升级的时代造就四面开花的新需求,构成时代印象的“新国货”,也成就了风格各异的美业人。每天与美共舞的人并不全是创意连绵、脑子里装得下百本美业秘籍的实战狠人,其实更多人还在笨拙又勤恳地,把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实践记录在每天工作的计划里。机缘于此,数美链想用自己的方式梳理美妆业底层的根源与能量传承的脉络,致力于用多种方式探索中国美妆圈与当代美业人产生对话的可能性,在既定身份和时代里,让每个美业人都能彼此“看见”,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商务合作咨询
行业资源包|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导读:化妆品市场每日新事不断,《未来Daily》会用全球视野,看中国现象,重点关注中国化妆品产业「数字化」「产学研」「投融资」的新动态、新操作,以及对它们的新解读。我们的任务是,拷问新鲜事背后的价值,让它为你所用。作者《未来迹》编辑部读者你好,这里是《未来Daily》。今天我们聚焦两条新闻,一是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研究院、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组织专家共同编著的《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正式出版;二是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换届。首先来看第一条新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换届。据了解,11月26日,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形式顺利举行,其中温州医科大学皮肤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金利泰教授,当选为第四届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金利泰教授副主任委员分别是:浙江宜格美妆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慧良;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春明;杭州耕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方俊平;常州伟博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和伟;杭州雅妍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明;懿奈(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叶睿。另外,杭州领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盛晓霞;中山市天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庆辉;上海好肌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晓亮;浙江中贸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婷婷;浙江聚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菁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制剂中心副主任王维;杭州熙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朱成丰;杭州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勇等8家单位专业人员当选为常务委员。还有近30家行业优秀企业选为委员单位。据了解,新一届主任委员金利泰为韩国国立全南大学药学博士,主要从事生长因子治疗皮肤创面愈合机制、皮肤美容等研究。已在《Autophagy》(IF:16.1)、《Redox Biol》(IF:11.8)和《J Invest Dermatol》(IF:8.5)等知名杂志上发表了60余篇SCI论文。近五年来主持包括1项国家863计划“生物医学关键试剂”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仪器开发专项、6项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10余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再来看今天第二条:10月,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研究院、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组织专家共同编著的《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简称《蓝皮书》)正式出版,并定于12月召开中国化妆品科技赋能大会和《蓝皮书》首发式。《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据《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年)》编委会主任程伟介绍,《蓝皮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性收集、整理、归纳化妆品科技成果的著作,以收集、整理分析国内主要化妆品科技成果为核心,按照化妆品原料、化妆品包材、化妆品设备、化妆品生产加工、化妆品产品研发等关键词进行分类。一方面,该书能为我国化妆品领域高校与科研机构引发提供参考方向,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也能为化妆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品牌企业寻找技术合作方提供参考,为推动产业发展,搭建产业与专家合作桥梁具有重要作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年)》编委会主任名誉主任凌沛学指出,在化妆品图书市场上,关于科学和技术类的很多,有关于原料科技的、有专门讲述配方设计的等等。但是专门的、系统性的论述高校院所在开展的与研究成熟的科研成果专著却还是空白。《蓝皮书》实现了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专著从“0”到“1”的突破,对于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好了,新闻就是这样,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有什么价值。从以上两条协会新闻可见,化妆品相关协会正在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行业协会是同行业经济实体自愿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组织,目的在于促进该行业中的产品销售和在雇佣方面提供多边性的援助服务。2021年正式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七条着重指出:化妆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督促引导化妆品生产经营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推动行业诚信建设。而今时今日,中国的化妆品相关协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经《未来迹Future Beauty》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化妆品协会数量已超20个,其中包含国家级协会、省级协会与市级协会。值得关注的是,自2020年以来,化妆品协会的成立速度加快,2020年截止至今,一共新增五家协会,其中包括郑州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协会一家市级协会,黑龙江省化妆品质量协会等三家省级协会,以及创立于湖州的中国美妆小镇的美妆健康协会。其中,广西省化妆品协会成立于2022年8月19日,是成立时间最接近的一家协会。作为介于化妆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正在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4553.0亿元,同比增长15.0%。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市场明显回升,预估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五千亿元。市场规模日益增大的同时,化妆品行业关键人才也正面临缺口(详细信息请阅读《百年未有之人才荒!化妆品行业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故而在近两年,化妆品协会常常举办法规与技术、质量安全负责人以及配方师的相关培训班,以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对当前法规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将法规要求落实到企业端。以广东省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于8月份举办的质量安全负责人培训班为例,培训时间为期三天,培训内容为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解读、标签管理办法解读及生产相关法规解读,培训完成后,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事务中心还会为参与人员颁发《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证书。此外,这些协会也不断为化妆品行业上游技术创新提供窗口。据了解,2021年截止至今,由化妆品协会牵头制定的团体标准就有上百条,其中包含了化妆品用原料、化妆品功效测试方法、纯净美容概念等,为行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原料提供统一标准。而此次《蓝皮书》的发布,则是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综合性“教科书”,无论是对化妆品的研发成果还是相关企业,都具有实际的意义与价值。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法规的更迭、市场的变化、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协会则始终在行业背后,扮演着“推进器”的作用。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王建新被查!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1-27 10:37:21
2023-11-28 09:40: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化妆品创新与研究和消费需求的迭代升级,我国化妆品产业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为了推动中国化妆品产业创新发展,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产业分会、北京国妆科创自然科学研究院、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组织专家共同编著的《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简称《蓝皮书》)于10月正式出版,并定于12月召开中国化妆品科技赋能大会暨《蓝皮书》首发式。《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据中国化妆品产学研协同发展平台理事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产业分会会长、《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年)》编委会主任程伟介绍,《蓝皮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系统性收集、整理、归纳化妆品科技成果的著作,以收集、整理分析国内主要化妆品科技成果为核心,按照化妆品原料、化妆品包材、化妆品设备、化妆品生产加工、化妆品产品研发、化妆品检验检测与功效评价,及其他进行分类。据介绍,该书不仅为我国化妆品领域高校与科研机构研发提供参考方向,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同时也为化妆品生产加工企业、品牌企业寻找技术合作方提供参考,为推动产业发展,搭建产业与专家的合作具有重要作用。《蓝皮书》堪称是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的“百宝箱”工具书。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年)》编委会主任名誉主任凌沛学指出,在化妆品图书市场上,关于科学和技术类的很多,有关于原料科技的、有专门讲述配方设计的等等。但是专门的、系统性的论述高校院所在开展的与研究成熟的科研成果专著却还是没有。《蓝皮书》实现了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专著从“0”到“1”的突破,对于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化妆品迎来快速发展窗口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美丽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力量凸显,化妆品产业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有力地助推整个化妆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近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化妆品零售总额增速在过去三年持续跑赢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21年,全国化妆品销售总额为4026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4.0%,过去5年复合增速为11.8%,行业需求持续向好。我国化妆品历经近40年的发展,如今正迎来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化妆品产业正面临新挑战、迎接新机遇,呈现新特点。《蓝皮书》认为,随着市场份额的逐步扩大,我国化妆品产业链相对完整,集原料、生产、研发、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美妆产业园资源整合优势明显,成为当下产业布局的一大特色,化妆品产业逐步走向集群发展、产业化、规模化运作。纵观全国,我国化妆品产业版图呈现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竞相发展,以山东、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和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奋起直追的产业格局。中国日用化工协会理事长、《中国化妆品科研成果蓝皮书(2022年)》编委会主任名誉主任王万绪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一个行业尤其是作为时尚产业的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行业整体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唯有创新驱动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化妆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需要创新技术与核心技术,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也需要与企业结合,才能产生社会价值、有效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产学研用的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研发创新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新版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了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化妆品研究与创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也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土壤。化妆品创新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创新。《蓝皮书》显示,我国化妆品原料的研发创新将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市场的变化,化妆品原料出现了新的变革。现有制备和提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除了原料的优化,功效护肤产品需求的增加更带动了功效原料市场的发展,各大高校及原料公司都开始着手打造更高品质的化妆品原料。《蓝皮书》还详细介绍了基础原料如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甘露醇等,及功效原料如富含锁链素的弹性蛋白肽、天然脂肪酶抑制剂、植物基高丰度小分子肽等科研成果、市场背景、技术描述及产学研案例分析。作为一种时尚消费品,化妆品需要优质的包装材料以提升其身价。《蓝皮书》显示,近年来随着“国潮”崛起,中国风、宫廷风的化妆品开始备受消费者的喜爱。国货品牌开始在化妆品包装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如剪纸、青花瓷等;外国品牌也纷纷推出具有中国风的化妆品包装。在化妆品包装材料创新成果方面,可生物降解的塑料容器、绿色环保的玻璃包装瓶、耐冲击的化妆品珠光色外瓶、高透明PETG材料、抗菌PETG材料、全降解高透明高耐热包装材料、可降解的软包装等等绿色环保、高科技材料研发不断兴起。除了需要不断进行原料及工艺的创新之外,《蓝皮书》认为,化妆品设备研发更是新产品研发的重中之重。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要求了设备、仪器的管理和试剂、培养基、标准品的管理要求,有利于推动我国化妆品行业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更有利于提高化妆品的质量,使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权益得到保障。而智能化是中国乃至全国工业发展的趋势,更是机械设备的必然发展趋势。新技术、新产品促进新业态形成现代消费者对化妆品的认知也比以往更加深刻,同时对产品的高端化、多样化的要求,也促使化妆品的加工技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使用不同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生产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市场对更加精细化的功效性护肤品的需求。《蓝皮书》显示,科技的创新,如3D皮肤模型、基因芯片、3D打印技术以及自动化图像分析设备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工具、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成果转化,将持续发挥支撑化妆品监管、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蓝皮书》还显示,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妆品的原料、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与之匹配的保驾护航的监管工具、检测技术、评价方法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升级。企业仍是中国化妆品产业创新的主力军。《蓝皮书》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化妆品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呈现逐年上市趋势。2021年中国化妆品产业专利发明申请占专利总申请量的比重为98.73%,创7年来最高值。但从授权发明占比来看,2021年中国化妆品产业专利权发明占比仅为0.82%,为7年来最低值。这说明前期创新成果储备不足,导致发明专利的授权数量逐年下降。不过,从专利区域分布来看,强者恒强,新生力量未来可期。《蓝皮书》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化妆品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吸引各大品牌前来跨界“掘金”。在此趋势下,一是从市场监管角度看,政府监管必将会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鼓励产品创新,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从企业角度看,加快自主创新、研发高质量差异化产品将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三是从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产业服务角度看,结合市场需求,应找准定位,本着“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原则,加大细分领域的创新投入。王万绪认为,化妆品行业彰显出空前的活力,已经成为中国日用化工行业最热点的发展领域和方向,未来将进一步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高质量的前提重在科技创新。“国潮”兴起国货正当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促进了化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王万绪表示,化妆品行业已形成了原料、包装、加工、制造、品牌、运营和第三方服务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群体,创建了一批优秀的国货品牌。化妆品行业作为“美丽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假冒伪劣、非法添加、夸大功效或者虚假宣传等一些扰乱行业秩序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针对化妆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管过程出现的这些问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围绕这一纲领性条例,实施了多部配套相关法规的陆续落地,我国化妆品监管系统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法规制度建设和监管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风险防控和社会共治,有力地保障了公众用妆安全,化妆品行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蓝皮书》显示,从供给端看,国货品牌越来越注重原料和配方研发,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产品品质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同时,作为文化传承的优良载体,国产化妆品的品牌越来越发重视文化赋能,将我国特色植物资源、民族传统文化、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等与化妆品原料及产品的创新研发紧密结合,引领国货新风尚。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和中国制造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正视国货品牌。《蓝皮书》指出,国产品牌在加强原料创新、不断提升配方设计及生产工艺的同时,如能凭借对时尚的敏锐度和对国内消费者的深入洞察,抓住流量红利实现精准营销,将有望成长为引领“国潮”的行业领跑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技术在化妆品的应用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