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苏格拉底主要思想观点和尤苏莫斯分别是什么观点?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其教育理念核心是师生平等,强调“德性即知识”,采用“引导教育法”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那年春意盎然,一位老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郊区旷野“考试”,老师说:“野草这么多,你们想用什么办法除掉呢?”这也太简单了吧,于是学生不假思索地说:用手拔,用刀割,用火烧……说完,老师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方法试试,并约定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看看。翌年春天,学生如期而至,他们除草的地方野草稀稀疏疏,明显少了。但有人在旁边开垦了一块麦田,麦苗青青,那里几乎没有野草。老师这才说道:“要想除掉野草,最好的方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这位教师就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师生平等。他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浓厚,收获才会更多,也才会坚持真理。“德性即知识”,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知识涵盖所有的善,美德乃善的知识。人的美德与教育息息相关,可以通过教育获取。正义、勇敢、自制、友爱、智慧等都是美德。苏格拉底说,正义和一切其他美德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那些知道怎样应付可怕和危险情况的人是勇敢的人;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掠夺别人的财物来中饱私囊,对人对己都有害,不仅毁坏了自己的家庭,还毁坏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一个有自制能力的人,不仅能克服身体的私欲,而且能战胜一切与金钱有关的事情;人们天性中有友爱的性情,他们彼此需要、彼此同情,为共同的利益而通力合作……苏格拉底采用“引导教育法”教学,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苏格拉底为了讲清楚正义与非正义,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苏格拉底问青年尤苏戴莫斯:“人与人之间有时会发生欺骗,欺骗应该放在哪一边呢?”“放在非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答。“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说呢?”苏格拉底问。“这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肯定地说。“是不是有人做坏事,是不是有人奴役人,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苏格拉底又问。“如果把这些事放在正义的一边就难以理喻了。”尤苏戴莫斯说。“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之人,我们是不是也说他是非正义的呢?”苏格拉底再问。“不能这样说。”尤苏戴莫斯答。“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是的。”“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苏格拉底再次反问。“当然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答。“这样说,我们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义一边了?”苏格拉底又问。“好像是……”尤苏戴莫斯说。“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划个界线,这一类的事情放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放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说。“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答道。“那一个将领看到士兵消沉,欺骗他们说‘援军快到了’,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哪一边呢?”苏格拉底问。“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答。“又如,一个人因为朋友极度沮丧,怕他自杀,就把他的剑偷去或拿去,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苏格拉底又问。“当然放在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答。“你是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朋友都可以这样做了?”苏格拉底反问。“不是,不是,”尤苏戴莫斯忙说,“如果先生准许,我收回已经说过的话。”“准许你这样做是完全有必要的……”苏格拉底说。尤苏戴莫斯听后受益匪浅。苏格拉底在不断的诘问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进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科学的知识观念。这种方法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者不无启发。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他们被誉为“古希腊三杰”,而苏格拉底是“三杰”之首,他对许多教育家、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苏格拉底终身从事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没著书立说,其教学言论在他的学生——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和历史学家色诺芬的书中有所记述。(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信宜市丁堡镇塘岭小学)《中国教师报》2022年12月14日第11版 作者:刘广荣

苏格拉底式提问26《认知行为疗法进阶》6.2.2 苏格拉底式提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亚伦·贝克通过提问来改变患者认知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提问。从学生初始想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得到正确知识。这个过程就类似于接生婆为产妇接生孩子一样,这个孩子是产妇生的,并不是接生婆生的,接生婆只是起到辅导作用。如果老师把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巩固并应用,就好像孩子是老师生的,让学生去抚育一样。狭义的苏格拉底式提问,是指老师通过提出与学生观点相反的实例,使得学生的原有观点无法立足而被迫修正的做法。在这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举出反例。一天,苏格拉底和一个名叫尤苏戴莫斯的青年讨论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写下δ和α(分别是希腊文正义与非正义的第一个字母),然后开始提问。苏:虚伪应放在那一边。尤:显然应放在非正义一边。苏:那么欺骗呢?尤:当然是非正义一边。苏:偷盗呢?尤:同上面一样。苏:奴役人呢?尤:也是如此。苏:看来这些都不能放在正义一边了。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一边,简直是怪事了。苏:那么,如果一个被推选为将领的人,率领部队去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能不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尤:当然不能。苏:那么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尤:是的。苏:倘若他为了作战而欺骗敌人呢?尤:也是正义的。苏:如果他偷窃、抢劫敌人的财物,他的所作所为不也是正义的吗?尤:不错。不过开始我以为您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苏:那么,前面我们放在非正义方面的事,也都可以列入正义一边了?尤:好像是这样。苏:那么,我们是不是应重新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事用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用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义的了。你同意吗?尤:完全同意。苏:那么当战争处于失利而又无援的时候,将领发觉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从而鼓舞了士气。这种欺骗行为应当放在哪一边呢?尤:我看应放在正义一边。苏: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药,父亲哄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孩子因此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该放在哪一边呢?尤:我想这也是正义行为。苏:又例如,一个人想自杀,朋友们为了保护他而偷走了他的剑,这种行为该放在哪一边呢?尤:同上面一样。苏:可你不是说对朋友在任何时候都要坦率无欺吗?尤:看来是我错了。如果您准许的话,我愿意把说过的话收回。广义的苏格拉底式提问,就是指通过提问来引导来访者进行思考,从而改变认知的过程。咨询师并不需要提出反例来引导他,只需要通过提问来引导他去思考就可以了。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各种技术,通常都是由一组问题构成的。这些固定的问题就是为了引发来访者的思考,从而实现认知改变的目的。例如,控辩方证据技术,就是由支持患者观念的证据和反对患者观念的证据这样两组提问来构成的。支持患者观念的证据的提问如“支持你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呢?”“还有吗?”而反对患者观念的证据的提问如“与你这个想法相反的证据是什么呢?”“还有吗?”又例如,可能性区域技术也是通过一组提问来完成的,它由“最糟糕的可能是什么?”“最好的可能是什么?”“最现实的可能是什么?”三个基本问题构成的。
提到焦虑症测评的咨询中心,无锡心理咨询中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锡医院精神心理健康中心★是无锡一家大型精神心理医院,坚持“健康心理,健康人生”的诊疗理念,积极拓展精神心理疾病诊疗; 开设有:心理门诊、失眠门诊、忧郁、焦虑、精神障碍等多个精神...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无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格拉底主要思想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