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特征最高层次是(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利托尔诺是(
)的代表人物。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心理起源说
2. 《爱弥儿》是(
)的教育代表作品。
A. 洛克 B. 卢梭
C. 夸美纽斯 D. 杜威
3.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 科学实验 B. 社会经验
C. 生产劳动 D. 学校教育
4.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生理活动 B. 心理活动
C. 认识活动 D. 实践活动
5. 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功能。
A. 导向 B. 激励
C. 评价 D. 调控
6.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

A. 美国 B. 欧洲
C. 中国 D. 英国
7.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A. 唐宋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明清时期 D. 元朝时期
8. 各学科教材的编写都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这体现了编写教科书要遵循(
)的原则。
A.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B. 理论与实践统一
C. 知识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D. 知识与能力统一
9.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提出了非指导教学法。
A. 罗杰斯 B. 加涅
C. 奥苏伯尔 D. 布鲁纳
10. 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根本任务是(

A. 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B. 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C.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D. 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11. 德育目标必须落实到(
)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A. 德育原则 B. 德育内容
C. 德育过程 D. 德育途径
12. “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

A. 思维的间接性 B. 思维的直觉性
C. 思维的概括性 D. 思维的灵活性
13. 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多种选择的冲突是(

A. 双趋冲突 B. 趋避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14. 幼儿学习古诗时所运用的识记方式是(

A. 意义识记 B. 机械识记
C. 理解识记 D. 逻辑识记
15. 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A. 无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有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16.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招聘教育学中的重点内容,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经常从作用、例子、俗语、层次等维度来考查,此外主观能动性的层次和表现易混淆,故整体归纳出来便于广大考生进行理解识记。一、概念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二、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三、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它是个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也包括人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与倾向,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来说,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四、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学生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表现。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活动,课后主动完成作业,主动帮助同学等。(2)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而且能自行确定或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和条件的目标和行动方式,并能在实现目标的行动中自我监督和调控。(3)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它表现在学生不仅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而且有超越意识,如超越书本、超越教师、超越自己和群体等。【考题再现】1.【单选题】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最高层次是( )。A.社会实践活动B.生理活动C.遗传素质D.心理活动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层次。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首先,C选项遗传素质不属于此分类中,故可排除。其次依据题中的关键词“最高层次”可知对应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2【单选题】“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反映了( )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A.环境 B.遗传素质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选项A,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选项B,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基础),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选项C,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选项D,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题中“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威武不能屈”等典故可知都强调个体的自身的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三个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