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 硬件开发在未来网络实验室有哪些创新实践?

互联网加项目篇1
关键词:金融;互联网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近年来,海南省大力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海南省金融机构在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目前海南省针对互联网产业的信贷规模仍然偏小,信贷产品创新仍待加强,需要各方协同合作,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互联网产业的水平。
一、海南省金融支持互联网产业信贷产品创新情况
(一)创新质押担保模式,缓解互联网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互联网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现象,省内金融机构加强创新,根据互联网小微企业经营特点探索开发了一系列的信贷产品。如光大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融资、保理融资等产品;工行以借款人缴纳的互助保障金和政府设立的风险补偿基金为增信手段,拓展“银政通”产品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发展空间;农信系统引入第三方担保公司,降低互联网企业融资门槛,解决抵质押物不足的情况。
(二)运用互联网信息科技,提高融资服务水平
省内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企业融资模式,提升融资服务水平。如交行与联通B2B平台系统对接,对经销商经营行为大数据分析和未来收益预测为基础,设计开发“沃易贷”小微信用贷款产品,为联通终端经销商提供在线小额贷款服务,实现了自助申请、在线自动审批的功能。
(三)投资拉动,拓展互联网产业融资渠道
作为专项建设基金承办银行,国开行主佑胧 ⑹邢卣府及企业对接,以专项基金股权投资模式支持海口市美安“互联网+”总部经济区项目、海航“一卡通”“互联网+”建设项目、海口南方数据中心项目及海航免税易购电商平台项目等一批互联网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二、海南省金融支持互联网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互联网小微企业竞争力偏弱,部分金融机构介入存在顾虑
互联网产业在海南省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培育和起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大型优质企业偏少,小微企业占比较高。互联网小微企业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明确定位,其产品和技术能否真正转化为效益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其自身抗风险能力及盈利能力与银行授信业务风险防控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金融机构对互联网专业产品和技术缺乏有效评估手段,对企业前景把握存在难度
互联网产业属于新兴领域,包含诸多“高、精、尖”的专业科技和多元化产品及应用。受限于其专业性和市场接受度的不可预见性,现有的传统银行信贷人员难以对相关技术和产品价值进行评估,也缺乏有效的外部评估渠道和手段供银行信贷审查参考,难以对企业发展前景进行较好的把握。
(三)无形资产抵押变现缺少渠道,互联网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有待破解
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轻资产特征明显,缺乏房产、土地等常见的抵押物。互联网企业,其核心价值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体就是知识产权、专利等无形资产。就现阶段状况来看,企业持有的互联网技术等无形资产缺少抵押手段、流转渠道和交易平台,处置不易变现,这也成为银行授信准入的一大难题。
(四)政府扶持政策措施有待细化,政府与金融机构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合作亟待加强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有针对性的互联网产业的信贷资金风险缓释机制,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有待细化和加强。同时,部分金融反映,互联网企业的名单、经营信息等数据公开力度不够,银行在与互联网小微企业对接方面存在困难。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抓好项目对接,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
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密切关注海南省政府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重点项目建设状况,以省政府重点规划的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国家高新区、三亚创意产业园、陵水清水湾国际信息产业园和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等产业园区为核心,加大信贷资源支持力度,把项目建设融资服务抓牢、抓细、抓实,带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
(二)力推产品服务创新推广,拓展金融服务互联网产业的广度和深度
省内金融机构首先应积极总结前期创新经验,加大推广力度,遇到困难的需及时调整思路、加以完善,以促进创新产品在支持互联网产业方面效应的充分发挥。同时,应深度挖掘金融服务互联网产业的潜力,灵活扮演投资者、融资组织者、财务顾问方多重角色,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
(三)加强落实,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作用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用好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互联网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安排融资风险补偿金,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互联网企业融资担保资金池。同时,考虑对扶持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机构进行收入补贴或奖励,调动金融机构加强创新、支持互联网产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银政企合作,有效解决互联网小微企业抵押担保能力不足问题
建议由政府牵头,加强与各类银行、担保公司、保险机构的合作,以互联网产业园区、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互联网产业小镇等为基点,通过助保贷、政银保、政银担等形式,为互联网小微企业增信。另外,由政府主导探索成立专业的互联网小微企业股权、知识产权、品牌等无形资产评估、抵(质)押、处置机构,为金融机构创新推广互联网企业无形资产抵(质)押业务奠定基础。
(五)构建互联网产业信息共享机制,提升银企对接效率
建议政府部门整合政府采购、集中支付、工商、税务、海关等有效信息,搭建互联网产业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政银企信息共通。通过共享平台及时将互联网产业重点项目及支持领域反馈给金融机构。通过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等形式为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促进金融机构服务互联网产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海南互联网+发展总体情况[EB/OL].中国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2016(7).互联网加项目篇2
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这个行业在我国开始了大力发展的模式。互联网股权众筹是指通过网络用股份作为回馈来募集资金的新经济模式。虽然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现状不错,但其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瓶颈。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现状与瓶颈进行分析,得出一套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该行业发展的良性发展对策,以期使整个产业链更加高速地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现状;发展瓶颈;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孕育出了新的经济模式——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互联网股权众筹这个词也开始在我国出现。当然,任何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都将必然出现经济的冲击,都会遇到一些发展问题,需要时间和发展对策去慢慢地融入经济背景中,并且自成一派。所以,研究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情况,探索互联网股权众筹的良性发展对策,对于该行业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很有意义的。
1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概念及其内涵
1.1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概念及基本内涵随着经济模式的迅速转变“,互联网股权众筹”这个词慢慢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股权众筹是指各个企业或者即将上市的公司通过网络的途径在互联网上筹集发展资金,作为公司上市和发展的原始投入资本,然后,公司以股份股权的形式回馈给投资者,让投资者成为公司的股份持有者,进而可以获得公司上市运行后带来的利润收益。其实,这是在原本旧形式的集资方式上发展而来的,旧的集资形式的缺点就在于其会受到地域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从而无法更加广泛地大范围募集资金,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个原本相当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由于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投资经营而导致夭折的情况。
1.2互联网股权众筹的特征分析换言之,互联网众筹的特征就是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且更加高效。所以,新的互联网众筹形式的出现不仅顺应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更是给缺乏资金的创业者和项目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简而言之,互联网众筹就是经济高速发展和网络科技迅猛发展所结合的共同产物,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供股集资,线下投资经营的一种新兴并且高效便捷的经济发展模式。
2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的现状分析
2.1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速度较快我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从2011年我国第一家股权众筹公司“点名时间”成立以来,短短的四五年时间,我国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公司已经多达数百家了,发展速度不言而喻。像行业中比较有名气的36氪、天使汇的发展都相当不错;还有这两年来,阿里巴巴、360等大型企业也有加入这方面的趋势,并且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了。
2.2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的互联网股权众筹行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行业发展并不平衡[1]。我国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公司仅分布在部分省市地区,并没有普及全国各个地区,而且,在已经拥有此类公司的各个地区中也分布不均匀,多数公司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发达地区,其实,这种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均,对我国致力于实现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的目标是不利的。这样的分布模式,只会拉大各个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导致发达的地区更加发达,而落后的地区依旧落后。
2.3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的项目数量较少,成功率低虽然名义上我国的股权众筹公司数量不少,但是实际上在项目的成功率上还不够理想。像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公司,诸如中关村的36氪、1898咖啡馆等做成的项目稍多一些,其他名气不大的公司的成功率还是较低,而且可做的项目数量也不多,不是很乐观。所以,从我国的互联网股权众筹行业发展现状上看,我国的发展情况还不是特别理想,各个方面都还有待提高。
2.4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的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从国家政府的角度上看:由于这个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短,所以,政府方面的监管制度、法律法规等还处于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的过程中[2]。监管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等针对性的东西还未完全颁布。所以,在大力支持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的同时,政府同样也正在积极地去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3互联网股权众筹的瓶颈分析
3.1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面临的困境
3.1.1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互联网股权众筹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才短短几年,但是其仍然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从这个行业的发展困难方面看,首先就是互联网股权众筹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这样一来就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和投机者有机可乘,他们可以通过一些法律漏洞隙获取额外的利益,致使真正的项目开发者蒙受重大损失,更有甚者不法分子可能将所有利益收归己有。
3.1.2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的业务水平较低除了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以外,我国目前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公司的业务能力普遍不高,还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低水平的业务能力并不能更好地帮助项目开发者筹集到足够的资本来发展他们的项目,这就会致使人们对互联网股权众筹持不看好的态度,导致这个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上开始走下坡路,最后甚至可能导致整个行业都在中国消失,难以继续生存下去。
3.1.3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不明确我国目前存在的互联网股权众筹公司与网络平台的盈利模式不够明确,使整个行业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这样的一个行业现状对于行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因为没有具体的一个盈利标准模式,就等于没有标准尺去让你画直线一般。同样的没有了一个用来比较的标准,大家的盈利模式各异,有可能导致行业内部由于各个公司或平台的收费标准相差过大,而形成了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这样就会使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3.2我国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存在的法律风险
3.2.1互联网股权众筹存在合同欺诈的风险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仅会容易被投机者钻空子,而且对于项目发起者以及投资人同样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比如说,互联网股权众筹存在较为严重的合同欺诈现象,一些项目发起者通过互联网筹集了大量的资金,然而却并没有利用这些资本来发展他的项目,而是成立他的股份公司,最后把这些筹集来的资金全部卷走了,这就是典型的合同欺诈。
3.2.2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权利义务不清晰目前,我国的互联网股权众筹行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够明确,这样笼统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会使行业的发展受到巨大的阻碍。由于权利义务的不明确导致雇佣关系混乱,使求助于互联网股权众筹的项目开发者和平台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导致最后整个项目的失败。
3.2.3互联网股权众筹存在知识产权风险互联网股权众筹由于监管法规的不完整,同样也存在着知识产权的风险,因为专利制度的缺失,致使一些真正的知识产权拥有者最后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却让其他投机者将所有的利益夺走,并且由于这方面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漏洞,并不能认定投机者是有罪的[3]。所以,在法律方面,该行业的风险还是挺高的。总的来说,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瓶颈还是很严重的。
4互联网股权众筹良性发展的对策分析
4.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促使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制度化、规范化我们知道,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平台如果发展得好,那么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我们同样深知这个行业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所以,我们必须寻找良性的发展对策。首先,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该行业的监管制度,这样才能够促使整个行业步入正轨,并且在盈利方面制定明确的模式,这样一来才能使整个互联网股权众筹行业制度化、规范化,使整个行业发展得更好。
4.2建立高标准的信用机制加强对互联网股权众筹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必须建立高标准的信用机制。因为只有拥有完善的公信制度,才能对这些项目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才不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和投机者通过一些漏洞窃取项目开发者的知识产权,盗取最后的成果。所以说,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公信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使其发展之路更加顺畅。
4.3大力发挥中小企业对互联网股权众筹发展的推动作用除了从政府方面入手去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各个企业公司去带动整个行业前行。我们要大力发挥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的推动作用,因为一些中小型企业他们的资本有限。当他们正巧面临资金困难或者想要发展新项目壮大公司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通过与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合作,从网络上募集资金来发展公司,度过困难期。这样一来不仅中小型企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发展,收到双赢的效果。所以说,如果可以很好地利用中小型企业与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的关系,让中小型企业在推动互联网股权众筹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样的话,整个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快速。
4.4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利用交叉监管方式促进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针对原本落后不完善的监管制度,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只有拥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才能使整个行业发展更具有规模化,使整个产业链走上正确的运行轨道。我们可以利用交叉监管的方式,让政府和企业一同对整个互联网股权众筹行业进行监管,这样才会使整个监管更加的全面和完善,才会更好地去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4]。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全力配合政府去更好地实施这些有利于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良性对策,只有采用这些对策,才能使互联网股权众筹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更加蒸蒸日上[5]。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出现势在必行,虽然这个行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发展的地域分布并不均匀,但是整个行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对较快的,并且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处于相对稳定和良好的状态。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发展面临了一些发展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政府制定一些高效的发展对策,去带动整个行业更加高速地发展。所以,从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互联网股权众筹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并且这个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雪琦.股权众筹:现状、风险及应对策略[J].青海金融,2015(3).
[2]罗静.论互联网时代的股权众筹法律问题[J].太原大学学报,2015(2).
[3]周心莲.浅谈我国股权众筹融资的发展及监管[J].财经界,2015(9).
[4]余佳.中国式“股权众筹”的发展和监管[J].中国市场,2015(46).互联网加项目篇3
近日,由欧盟未来互联网研究与实验(FIRE,Future Internet Experiment and Research)项目的“中欧未来互联网一致活动与机遇(ECIAO, EU CHINA future Internet common Activities and Opportunities)”研究课题在北京举行了课题启动会。凭借在未来互联网联邦实验平台项目的前瞻性研究与资源积累,锐捷网络成为国内唯一参与该课题的设备厂商。作为ECIAO课题组的核心成员,锐捷网络将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瑞士Martel、法国Sigma Orionis、卢森堡大学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组织,在未来互联网研究领域建立中欧专家沟通与技术交流的平台,提出关于面向未来互联网的跨平台试验床的互操作性方案及标准化建议,分享中欧IPv6示范项目部署的成功案例经验。
对接中欧联邦化试验床
FIRE 是针对未来网络的“实验驱动型研究”项目,主要致力于通过联邦现有及新兴的网络试验床,在中欧之间建立起大规模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在世界范围内,我们有很多的合作伙伴。而在中国,锐捷网络与我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和研究方向。”ECIAO项目欧方负责人Philippe Cousin如此评价他们的“中国伙伴人”。
据锐捷网络ECIAO项目负责人黄煜介绍,“ECIAO”隶属于欧盟第七框架(FP7) FIRE项目,是国际未来互联网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而锐捷参与该项目的先天优势正是它目前已经在各大国内高校部署了联邦实验室平台,并承担着面向未来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架构的研究,如软件定义网络(SDN)、分组通信数据网(PTDN)等。
他表示,在未来的合作中,锐捷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加速推进完成中欧联邦化试验床的对接,并对联邦化试验床的互操作性及标准化工作提出更多的建议。目前,双方计划在CNGI专家组网站、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盟网站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借此平台建立中欧学术交流及项目合作的桥梁。
据了解,锐捷网络已于2012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与清华大学等数百所高等院校成立了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盟,即联邦实验室项目。而该项目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资源共享,协作创新”科研平台。
应用IPv6 中国做得更好
在启动仪式上,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指出,研究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并通过持续性的实验研究和商业化步伐推动IPv4向Ipv6的演进过程是FIRE项目的核心议题。互联网加项目篇4
国务院高度重视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总理多次强调,能源供应和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要推进“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促进智慧能源发展,提高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水平,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一、“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在国内外都引起了高度重视
普遍认为“能源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智慧能源)确实对能源产业发展会带来一些机遇。可以极大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发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利用,采用能源互联网的方式可以有一个大的促进。
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能源技术、装备本身的智能化意义十分重大。我国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尤其是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很多能源互联网的装备,同时也是中国的技术标准“走出去”的有利方向。
通过实施能源互联网这一新的技术和新的业态,将会对能源体制改革提供一些重要的突破点和试验田。因此,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今年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大任务,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勾画得比较清晰。
二、能源互联网从理论到实践总的还是处在探索的阶段
在《指导意见》中提出分两个阶段,先用三年左右的时间,2019年之前重点开展试点示范,鼓励各类应用探索,积累可推广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后续再用几年的时间,甚至到2025年再深入总结前期试点示范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成熟可靠的技术和模式进行推广应用确保实效。
也就是说,根据《指导意见》部署,2016年到2018年是能源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具体而言,2016年到2018年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试点示范项目。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包括“能源互联网+分布式光伏”全覆盖,“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全覆盖,互联网+需求响应和灵活性资源以及互联网+售电公司和能量交易平台。比如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光伏全覆盖,对于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要允许分布式发电直供,在直供模式下,分布式光伏的价格由购电方和售电方参照当地工商业电价水平协商定价,电网只收取一定的过网费,鼓励专业化开发。分布式光伏的公司发展为售电公司,其中明确光伏直供的过网费,建立光伏直供的市场机制和交易平台,探索开展试点工作。
分布式电动汽车全覆盖呈现了一个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特质,也就是说移动式能源通信设施的全覆盖,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互联网+充放电、辅助服务、应急发电等,激活电力市场成立分时和实时售电公司等。数据显示,到2030年,电动汽车可以形成大约1亿千瓦的低谷电负荷。总体来说,这一发展将推动电力系统通过互连网+,实现需求和响应的灵活机制。
三、推动具体方案的落实重点开展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启动试点示范。国家能源局编制了《“互联网+”智慧能源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方案》。主要是鼓励扩大能源领域有效投资,明确建设试点示范工程项目的一些路线图和时间表。目前,各地非常积极踊跃,有很多项目已经跃跃欲试了。预计在今年至少会带来超过400亿元的投资。同时,国家发改委在这个领域也安排了3―4个亿的专项建设资金,对像首台套和比较重要的研发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
二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开展重点技术装备的科技攻关。最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也印发了落实提出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战略中能源技术革命的一个具体贯彻落实的方案,即《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涉及能源互联网的很多重要领域,比如在能源的生产、智能消费、能源系统集成等方面部署了九个重要的创新行动,作为这个能源技术革命计划的15项重大任务之一,同时明确技术路线图和时间表。
三是构建标准体系。因为能源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如果再加上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技术标准尤其重要。我们组织能源行业和信息行业有关专家共同开展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的专题研究,在工作中寻找传统能源领域和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共同结合点,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行动路线。同时中国也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能源系统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这标志着我们正在制定的能源互联网的标准和国际上是同步和接轨的。
四是持续推进配套改革,预留发展接口。我们试图通过能源互联网的一些试点示范项目,从行业的准入,包括价格机制、互联互通等等方面要研究一些配套的措施。当前9号文件发了以后,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紧锣密鼓推进,我们希望能源互联网能够促成电力体制配套改革中产生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为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预留空间。同时在实施中,我们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来大力推广和利用社会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拓宽能源互联网的融资渠道。
四、重点围绕四个方面把工作做深做实
一是技术创新。发展能源互联网以技术创新为先。我们准备研究设立部级的能源互联网的研发平台,比照国外的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做法,设立国家能源领域的互联网的创新平台。同时也支持设立国家能源网创新的产业技术联盟,现在很多企业都呼吁,希望能够以联盟的形态把几个大的领域,特别是能源和互联网信息这几个领域结合起来。同时,还将开展很多项目、技术装备研发。
二是抓紧制定标准。标准涉及到能源领域的方方面面,现在初步形成了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和行动路线。根据试点项目的推进情况要抓紧制定一批急需的标准和规范,为试点项目提供支撑。同时积极与包括像国际电工委员会等组织加紧联系,使得我们的标准跟国际上正在研究的一些标准能够接轨,甚至我们的标准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
三是抓紧推进示范工程。现在已经陆续有一大批工程正在组织,并加紧进入工程化的状态。同时国家能源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服务,在跟踪、监测、协调服务、专家咨询以及像指导、评价、总结、推广、应用等方面,尽力做好国家能源局应该做的工作,争取尽快形成一批经得起市场检验,也能够和国际通用的范式相接轨、相融合的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和新的业态。互联网加项目篇5
关键词:互联网众筹;平台;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国内众筹的发展并不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促使其出现,更多的是来源于国外互联网众筹的火热的影响以及对国外模式的移植和模仿。所以,国内的互联网众筹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很多不成熟的表现,从而会衍生出许多潜在的风险,阻碍国内互联网众筹的发展。因此,能够很好的识别这些潜在的风险并且加以控制对国内众筹未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本文将要通过对互联网众筹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模式和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来发现互联网众筹其本身所具有的风险,从而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使得众筹平台在国内经济环境下良好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3.研究方法
采用实证分析法,着眼于国内众筹发展的现状,着重分析国内众筹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其现实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制定出适合控制其风险的策略。
二、互联网众筹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 互联网众筹通过互联网这一方式来需要筹资的项目并且筹集资金,是一种更加开放的融资方式。互联网众筹能够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在于它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
其一,互联网众筹的门槛比较低。只要有好的想法以及非凡的创造力就可以发起项目,无论筹资者的身份贵贱、地位高低以及性别、年龄和职业如何,都可以在众筹平台上得到自己想要的资金。
其二,互联网众筹本身的众筹方向比较多样性。科技类、音乐影视类、漫画摄影类、食品类、出类版等各个类别都可以在众筹网站上进行筹资。
其三,依靠大众力量。进行投资的一般都是普通的民众而不是企业、公司或者是风险投资人。这样就将社会上闲散的资金集合起来,依靠大众的力量将一个创意或者一个项目发展起来,让投资者和筹资者都从中的到好处。
三、互联网众筹发展的问题
1.投资人权益有被损害的风险
投资人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不能从全局来了解项目或者公司的运行,导致其权益有可能受到损失。因为没有建立对于筹资人失信的惩罚机制并且众筹平台对于投资人也没有保障和退款机制,筹资人在自己项目筹资成功并且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如果筹资人不想实现自己当初的对于投资人的诺言,那么出资人只能看着自己的权益受损却没法来补救。
2.筹资所得资金运用缺乏应有的监管风险
每一个投资者在投资前首先考虑的都是资金筹资方的诚信问题。互联网环境下的众筹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筹集资金,诚信问题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问题。由于缺少行业成型的资金使用标准和规范,资金筹集方在运行资金的时候只能是通过自己的自律来保证资金确实运用到项目之上,然而个人的自律远远不能让投资人放心的进行投资。
3.众筹平台审核机制风险
中国的很多众筹平台对于筹资项目没有一个完整严格的标准审核体系,很多平台对于项目的审核依然依赖于项目审核负责人主观意识来判断。这样的审核机制不仅仅会给众筹平台带来不好的口碑,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更多的是给整个众筹行业埋下很深的风险隐患。
四、应对互联网众筹发展风险的对策
1.内部风险的控制
内部风险的来源在于众筹平台,所以众筹平台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众筹平台应该准确的扮演好信息中介的角色,把筹资方项目的各方面信息准确无误的呈现给潜在投资者并且给投资者介绍投资众筹的风险以及风险投资教育。
其二,严格对筹资项目进行审查和评级。互联网众筹需要专业的众筹审查评级机构,但在这一机构没有出现之前,众筹平台应担负起这一职责。众筹平台应该设立严格规范的评审标准,以对筹资项目进行全面审查,保证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降低整个众筹行业的风险,让普通群众也可以对筹资项目进行评估和投资。
其三,做好自律;众筹平台本身不得参与项目的投资,更加不能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进行自己融资。
其四,保护投资人的权益。对于投资人权益的保护主要有两点。第一点,确保投资人资金安全以及资金确实运用到项目上。第二点,众筹平台在筹集资金完成并且将资金交给项目发起人后,其工作不能说已经完成,因为投资后的后期管理也是保护投资者的另一个重点。
2.外部风险的控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律赋予相关机构对于互联网众筹相应的监管职责,由此机构设置相应的行业机制和制度,这些机制和制度可以围绕众筹平台市场准入、众筹项目发起人的资质与责任、一个项目中投资人数和投资额的限制、限定众筹筹资人筹集资金额以及次数、明确规定众筹的规则以及流程、明确规定众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来制定和运行,从而引导众筹行业合法快速的向前发展。
五、结语
目前国内互联网众筹在速度上发展较快,然而由于众筹平台目前自身的风险以及国家监管和法律文件尚未正式出台,国内众筹行业在各个方面受到限制而且局限于创意类和艺术类的小型筹集而不能向较大的项目展开,难以发展壮大。如果国内互联网众筹自身的建设达到上文所说的水平从而控制好自身的风险,而且随着国家对众筹平台正式开始监管以及出台一些能够规范众筹平台的法律文件从而让众筹的外在风险得到控制,最终让众筹平台在正确的轨道上合法的运行,那么众筹行业将会迎来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互联网众筹模式代表着未来资金筹集方式的方向,如果对其行业加以完善、规范和国家政策、法律的支持,那么众筹模式可以在国内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J].中国科技信息,2014(9).
[2]郭勤贵.众筹:创业融资模式颠覆与重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刘文献.解放众筹[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5.
[4]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时代众筹模式的法律风险分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3):115-121.互联网加项目篇6
1.1移动互联网学习的定义
关于移动互联网学习,目前尚未给出准确的定义,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移动学习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尝试给移动互联网学习下一定义。移动学习的概念,概括而言是指一种通过运用移动计算设备,以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1]。而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第三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通过高速数据传输,可同时传送声音和数据信息。综合两者特征,本文给出的概念如下:移动互联网学习是指利用现代数字化通讯设备(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掌中电脑等),让学习者摆脱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1.2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
第一,从性质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的体现,移动互联网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一般的学习不同。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三,从学习方式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的,因此具有移动性。第四,从学习容来说,由于移动互联网包含丰富的信息,所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筛选的过程。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学习定义和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与一般的学校教育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其不受时空限制,具有移动性这一特征,与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灵活多样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此说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运用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不容小觑。
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一般影响
2.1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有利的影响
2.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而移动互联网以传播事实性知识为主。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极为苦恼,学生想学的在学校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也就理所当然的求助于移动互联网[2]。伴随着移动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多,学生可以用手机连接到互联网,从互联网上了解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地位,学习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个性去接受信息,拓宽视野,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提高学生收集体育信息的能力,为以后体育研究型性学习的发展打下基础。2.1.2拓宽了学生间的交流范围和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阻碍。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信息互相传递变得更便捷,学生通过QQ等聊天工具,进行学习交流,交流的人群不仅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通过浏览周围的网络状态或者分享自己好友的信息,让自己或者他人通过你的状态获取更多的信息,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样循环,互相交流,社交范围也越来越广[3]。对于师生间交流最大的阻碍就是角色平等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师生不再是课堂中的角色,两者角色地位有所改善,学生通过QQ博客等形式向老师报告体育学习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提问、害怕的心理,从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教师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不再以口头和书面为主,而是以数字化为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出与自己相关的评价,突破了课堂交流这个限制,并且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可以迅速的给予答案,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体育的学习[4]。2.1.3缓解了体育的学习压力。体育的学习不论是在技能学习,还是备战各类考试,还是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型得到比赛前的训练都有一个承担运动负荷、累积疲劳和消除疲劳的过程。消除疲劳的方法很多,目的在于愉悦心情放松身心。移动互联网中的在线音乐和在线电影功能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听音乐和看电影来放松的机会和可能,能愉悦心情放松身心,从而对缓解疲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不利影响
2.2.1互联网信息的五花八门,杂乱无章,错误信息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由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库的强大,很多错误的信息也在其中,有关体育的错误信息也比比皆是,学生没有经过筛选信息,错误地选用信息,导致对体育的相关认识的不正确,从而学习的是错误的东西,对以后体育其他技能形成、理论学习起了阻碍作用。2.2.2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电子产品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的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是他的辐射。长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手机,会导致学习者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还会使学习者的眼睛和大脑处于过度疲劳状态,降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是极其不利的,严重时还会引起学生生理上的头晕、烦躁、厌食等多种症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导致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2.2.3过分沉迷于网络,造成体育学习的假象。由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系统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上网时间,导致学习低效,并且有不少学生抱着不会就上网学习的想法,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使得听课的质量严重下降,更错过了与教师最佳互动的时机,而课后却因为没有头绪而不知道从何学起,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下降。并且移动互联网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是优点也是缺点,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对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影响学生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的建构,出现体育学习深度浅薄化的趋势[5]。
3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特殊影响
3.1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有利影响
3.1.1有利于体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传统的老师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不难理解有些技术动作在完全具备了最基本的技术环节的同时也允许带有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大多都是自己专业课老师的特征,就像平时在训练中动作一出手,大概就能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学生。而对于现在移动互联网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的使用,也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上传的标准技术动作的视频,在那些视频中每个技术动作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被分解并一一的分析,一些要求标准动作的运动项目得以规范化。3.1.2有利于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中的某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视频教学,领会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哪块肌肉需要动员,哪块肌肉需要抑制,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视频播放速度,把完成的动作放慢速度以便能够透彻的学会技术动作。并且在休息时进行分析,观察每个技术环节有没有准确的完成,自己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是不是全身协调有力地完成,并且可以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把所有的视频放一起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完成领会动作有没有得到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3.1.3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游戏是带着娱乐性质的,移动互联网中的体育游戏功能,能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这些游戏中有些是模仿现实版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感受着竞技体育带给我们“视听盛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
3.2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
3.2.1运动量的减少运动风险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进行手机游戏、阅读、聊天等,无心思进行体育运动,不利于体育专项技能发展。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而是私下手机上网,课堂注意力下降,使本来就具有风险的动作在完成过程中更容易出意外,影响教学质量。3.2.2抑制了一些需要创新运动项目的学习。一些需要创新、有新意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在这些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寻找相关视频或图片,在动作的创编环节因为网上有现成的,就不思考套用,动作都大同小异,不能突出学生对该运动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风格特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就大打折扣。3.2.3危险动作的盲目尝试。有些极限运动项目具有刺激、冒险的特点,同时危险性也较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观看,对视频中华丽的动作和刺激的情感体验都很感兴趣,盲目的去尝试,不了解该运动的特点,从而导致受伤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4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体育学习的策略
4.1以户外体育运动的学习为主,移动互联网学习为辅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运动为手段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身体运动,而长时间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脑力。而体育的学习必须以大量运动为基础,所以户外体育运动在体育学习中是必须放在重要地位的,然而在运动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就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媒介搜索相关的资料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再到户外进行身体练习。将户外体育运动学习和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体育学习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之外,还充分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的知识。
4.2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在学习前人的动作,还要将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学校的体育学习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在不改变基本动作的前提下去创编技术动作组合,多提出相应的创新理念,周期性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层不变重复的动作组合进行批评和要求学生修改。
4.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防止一些极限运动项目盲目学习,教师要提醒并制止,告诉学生不能盲目模仿,让学生了解每项运动项目都有它的危险性,每项运动项目都不是看到的那样简单。
5结语互联网加项目篇7
关键词 中职学校;“互联网+”;骨干师资;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9-0073-03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此后一系列文件,对国家骨干师资培养许多具体环节和内容进行了规定,推动了职业学校开展教师队伍培养培训相关工作。笔者学校作为中职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在历年的师资培训实践中,探索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慕课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特点及其师资培训的冲击
(一)知识迭代快,课程开发滞后
企业通过产品快速迭代,迅速占领市场、抢占资源。产品快速迭代,带来了知识体系、商业模式、经验案例不断更新。很多培训课程过了2个月就不再适用,知识快速迭代需要课程开发的更新速度加快和信息更新速度加快。
(二)信息渠道广,讲师权威性受到挑战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一切,使信息透明化、去中心化。随着移动互联时展,微博、朋友圈、公共微信号等直接扩展了各种信息化渠道,学员可以很方便地从手机中获取各种案例、各种信息,可以直接加专家的微信、微博,接受多种思想和观点,给培训授课教师带来更大的挑战。同时,习得方式多样,导致课堂专注力低。
二、借助“互联网+”进行中职骨干师资培训的价值诉求
(一)对培训前期沟通诉求
传统的师资培训由于前期沟通不畅,参加培训的教师只能是来到培训基地后,才了解和熟悉培训课程以及相关内容;基地因不了解学员的基础只能被动地按照计划规划课程。依托“互联网+”平台,培训基地可以和参加培训的学员之间建立互动,按照学员需要规划课程体系内容。
(二)学员全方位互动的效果诉求
“互联网+”背景下,微信、QQ等互动交流工具为基地和基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即时沟通提供了便利。学员可以自学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专家、同行沟通,研讨、发帖、聊天、讨论,依托互联网平台随时把握学习进度、学习程度,自己调节,自主选择,节省了时间、精力、资金、资源。
(三)培训内容对学员碎片化时间的整合能力诉求
互联网有整理“时间碎片”之功效,能帮助承训学员摆脱时间的束缚,随时随地学习。依托“互联网+”的骨干师资培训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骨干师资培训在学习内容、时间、地点以及学习方式上的种种限制,学员培训学习的内容既有必修也有选修,根据喜好和需要自主选择,既增强了骨干师资培训的针对性,也提高了培训的效率。
(四)培训学习的空间拓展诉求
“互联网+”拓展延伸“国培”的空间。视频教程、电子图书等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互联网。每一期的骨干师资培训项目实施以后,基地都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积极开展各种“对话”手段,不断反思培训效果,获得培训管理经验,促进骨干师资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基于“互联网+”中职骨干师资培训的管理实践
培训基地在其承担的“国培”骨干师资培训项目中,积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国培”项目进行深度融合,造出全新的“国培”骨干师资培训生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配置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师资培训项目各个阶段之中,优化培训项目,及时调整培训方向,提升培训质量,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国培”骨干师资培训项目的发展新形态。
(一)利用互联网开展参培需求调查
培训基地承担的“国培”项目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学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早期的“国培”项目实施中,这种差异造成了后期“国培”课程设计和实施遇到诸多的困难。培训基地在得到学员的报名信息后,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参培学员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基地通过互联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参训学员的基本信息、职业能力现状、培训期望、关注培训要点等“对话”信息。培训基地通过互联网收集完成学员未到校前的培训需求信息后,依托这些收集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分析“培训内容”及“如何培养”,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及培训期望,为后期培训方案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这种培训前期利用“互联网+对话”的沟通机制,使培训基地及时了解参训学员需求,帮助学员提前了解培训师资、培训流程及基地环境情况。
(二)利用互联网优化培训教学管理
1.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在线微课程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培训学习需求,配合“国培”后期的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培训基地开展的教师培训课程,都需要教师完成配套的微课的录制任务。其中,“国培”微课程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指导教师自己动手录制的微课;二是来自课程实施期间参培学员利用智能移动工具录制的微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培训基地积累并形成了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超市。微课程满足参训学员利用碎片时间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还可以满足其学员返校后的继续学习,消化没有理解的知识内容。培训基地建立的在线微课程,体现了“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信息、知识、观点和思想的自由共享等方面。其优点是互动性较强,参培学员可以参与网上课程的实际运行,参与有课程团队提供教学过程管理的学习,有学习的时间节奏、预习阅读、课后作业等教学活动。
2.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沟通和分享
通过互联网平台共享资源,分享个人成果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参培学员都具有多年教学经验,他们在各自的教学领域中都形成了某种专长,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把各位参训学员的专长有效地发挥出来,是各培训基地开展基于“互联网+”培训应用模式时应思考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使得为每位教师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有效记录学员的学习分享记录,形成在基地培训学习行动轨迹的大数据,智能追踪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推荐合适的培训主题,使培训项目更加契合教师的培训需求。
培训基地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服务,把教学资料和微课视频等内容上传到服务器。参训学员可根据需要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此外,学员和基地的管理者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充分对话;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微课、教学信息、开展专题讨论等;教师和学员利用互联网开展课程讨论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在线教学及答疑服务。学员之间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讨论、分享和交流。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在网上发起研讨主题,自l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专门就某一课题或教学问题展开学习和研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培训过程学习和分享,让学员的主体性得到强调和重视,他们乐于接受培训,培训不再是工作和生活的负担,而是获得精神粮食的重要途径。
3.应用“互联网+ ”改进评价体系
基地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互动评价,可增进学员、教师和基地管理者彼此之间的了解。互动评价是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讯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社交工具,允许课程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基地管理者之间对课程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在课程学习的评价上,教师可设计评价量表,以为互动评价提供依据,该互动环节能对学员学习成果中的不妥之处进行恰当的修正;也更加明确地指导学员获知学习过程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帮助受训教师获知自身的学习成效。此外,教师还积极推动参训学员之间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设计工具开展互动评价活动,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总结和反思。评价结束后,学员可以查看自己的得分和其他人对自己的反馈,使互动评价的结果更加有效。
在培训阶段中期以及培训完成后,培训基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问卷开展学习之后的调查和反馈,了解学员对培训阶段意见和培训后的发展状况。这些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的学员反馈数据,作为培训基地调整培训计划的行动依据,在培训完成后收集的数据作为培训的总结以及下一期培训项目的规划参考;同时也作为验证基地培训质量更新的标准,做到持续改进。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国培”后效应调研
传统的“国培”师资培训项目中,学员在培训基地完成规定时间的学习任务后,返回自己的工作单位,整个“国培”项目正式结束。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培训基地推进“国培”项目培训后期阶段模式,利用“互联网+”通讯平台,以抽样方式采访学员所在单位领导,了解学员培训之后在教学、课程、实训、工作室、参赛以及科研方面发展情况,把培训成果带回学校后对所在学校的引领作用等。这些调查反馈信息既可作为对培训基地培训效果的反馈,也可为基地后期调整培训课程设计、优化培训过程管理提供帮助,更有利于促进培训基地对后期的培训过程的管理。
参 考 文 献
[1]苟明太.浅析互联网+ 时代的高职技能教育创新[ J ].亚太教育,2015(7):139.
[2]王秀丽.网络环境下Moodle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3]王娟.“互联网+ ”的多维模式研究与分析[ J ].无线互联科技,2015(8):46-47.互联网加项目篇8
关键词: 未来网络;网络体系结构;软件定义网络;智能型网络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ribes two important technical schemes related to future network architecture: 1) location and identifier split and 2) control and data forwarding split. It di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schemes and suggests that OpenFlow should be used to split the control function and the switch or router.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and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ar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in future networking, and intelligent networking is a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future network; network architecture; software-defined network; intelligent networking.
1 未来网络相关的研究项目
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支柱。但是,传统互联网在可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可控、可管等方面存在缺陷[1-6],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增加国际竞争力、造福人民,多个国家把未来互联网或未来网络的研究作为战略性计划。
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在2003年设立了100×100项目,投入750万美元,采用白板设计路线,旨在从根本上从头设计可供1亿家庭、每户100 Mb/s接入速率的网络。现在成为研究热点的OpenFlow技术就是从这个项目启发出来的。NSF在2005年启动了网络创新的全球环境(GENI)计划,旨在建一个全球性试验网络,不同的研究人员可同时在其上做新方案试验而互不影响,并采用网络虚拟化技术来实现各试验网络的隔离。GENI采用螺圈式发展,2012年处于第4螺圈,目前正进入第5螺圈。NSF在2006年设立了未来网络设计(FIND)计划,5年内支持了超过50个创新研究项目。2010年8月,NSF批准了4个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FIA)研究项目,每个项目金额约为800万美元,项目运作时间为3年。它们分别是:命名数据组网,研究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以内容名字来定位;移动为先,解决与移动有关的问题;星云,解决云计算网络有关的问题,使数据中心可靠联网;XIA-expressive 网络架构,侧重于安全和可信机制。这4个项目体现了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的热点。项目2和4已在上述GENI试验网上做了试验。2011年9月,NSF批准了第5个FIA项目—Choice Net, 项目金额在273.2万美元,项目时间大约为3年。该项目将经济学用于网络研究,使用户可以选择最优的服务。
加拿大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批准了战略性项目——虚拟基础设施上的智慧应用(SAVI)。该项目于2011年11月开始,为期5年,经费500万加元,内容包括智慧应用、扩展的云计划、智慧融合边缘、集成的无线/光接入等。
欧盟第7个框架计划(FP7)在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方面投入91亿欧元,分有8个方面,第1方面是普适可信的网络与服务基础设施。欧盟于2008年设立了未来互联网的研究与试验(FIRE),类似于美国的GENI。FP7 ICT对未来网络设立的项目已超过90个,分为三大类: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网络管理、无线接入与频谱利用、融合与光网络。对于体系结构类,较早的有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设计(4WARD),近期有采用分离结构的电信级未来网络(SPARC)、可扩展和自适应的互联网解决方法(SAIL)、出版订阅互联网技术(PURSUIT)、用OpenFlow试验实时在线交互式应用(OFERTIE)等。值得注意的是:继欧盟研究与创新计划FP7后,2014年开始的框架计划改称为地平线2020,多个领域已开始征求意见。其中,未来网络技术研究与创新从3方面征求意见:集成的基础设施、智慧网络和体系结构、用户展望。
2006年5月,日本启动了AKARI项目,提出研究可供2015年应用的新一代网络。AKARI的日语含意是星星之火。该项目采用了身份与位置分离的方法。韩国的未来互联网研究计划[7],采用OpenFlow的试验网,已和美国GENI互联,并将在跨欧亚信息网络(TEIN)上作试验。
中国较早地开展了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项目等都做了支持[8]。近年来,“973”计划支持的有关未来网络体系结构项目有:一体化可信网络与普通适服务体系基础研究(2007CB307100)、可测可控可管的IP网络的基础研究(2007CB310700)、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研究(2009CB320500)、面向服务的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与机制研究(2012CB315800)、可重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研究(2012CB315900)、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2013CB329100)等。上述编号的前4位表示开始的年份,前2个项目已经结题。
为了适应信息服务的发展和赢利,电信运营商提出了“智能管道”的研发。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提出了“智能型网络”,已在国际电信联盟(ITU)立项。
上面综述的有关项目中出现了下一代、新一代、未来互联网或网络等名称。由于三网(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网)已逐步融合,而且考虑长远发展,因此文章采用了未来网络的这一名称。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路线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革命性的重头设计,二是演进性的设计。它们各有优缺点。前者从根本上重新设计,有利于取得突破性创新,而且可以指导网络的长远发展,当然,还要考虑如何过渡问题。后者认为现有庞大的网络不可能突然抛弃,宜采用演进方式来完善。
2 未来网络的关键策略
未来网络的体系结构涉及各种关键技术,下面将论述两个关键技术策略。
2.1 位置标志和身份标志分离
传统互联网中的IP地址码既是用户或节点的位置标志(你在哪里),又是身份标志(你是谁)。这种简单化处理曾使互联网便于推广应用。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绑定产生了问题:
(1)不利于支持可扩展性。主要表现在核心网中边界网关协议(BGP)路由器中转发信息表(FIB)条目数增长过快。据统计,2005年1月FIB条目数约有15万条,2010年1月约有31万条,而到2013年1月则发展到约44万条。因此,人们担心,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超过路由器的承受能力。条目数的增长固然与用户数增长有关,但还与位置和身份绑定有关。为了压缩条目数,宜将具有相同前缀的位置标志码聚合起来。但是,如果用户不肯改变身份标志,则在换运营商时绑定的位置标志不能在新情况下聚合。此外,如用户采用多种网络同时进行连接以增加可靠性,或者为了负载均衡,将流量由多种网络分担,都会增加条目数。
(2)不利于支持移动性。在执行一个服务过程中,我们常希望通信双方的身份不变,如果有身份改变,服务者认为出了问题,就会停止服务。用户移动时,位置改变了,但身份没有变,位置和身份绑定就有矛盾。在现有互联网中,IP地址改变会引起上层传输控制协议(TCP)的连接中断。
(3)不利于嵌入与身份有关的安全性措施。
由于上述原因,近年来业界提出的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大多采用了位置标志和身份标志的分离的方法。日本的AKARI和美国的Mobility First等项目采用的位置和身份标志分离方案要对已有主机进行更改,属白板设计。
Cisco公司提出的位置标志/身份标志分离协议(LISP)把分离机制放到网络中实现[1],不需改变主机,不需改变核心网中的路由器,属于可演进的设计。LISP已在美国新泽西州研究教育网(NJEDge. Net)应用,解决在多个运营商网络上建立虚拟专用网,可实现多宿运用以增加可靠性,并实现流量均衡。Cisco公司已将LISP在其某些路由器上装用,并计划将LISP纳入与软件定义网络有关的Cisco开放网络环境(ONE)。
在位置和身份分离的网络中,需要解决身份标志和位置标志的映射,目前也有多种方案,各有优缺点,需要继续研究。
文章第1节中提到“以内容为中心的网络”的说法,但也有人采用“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等说法[9]。在这种应用中,重要的不是主机和主机间的通信,而是如何找到并获得所需的内容,涉及如何对内容命名、如何找到内容、如何选路将内容发给用户等。这里也是把内容的标志(命名)分离出来。文献[10]对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中的命名和选路作了综述。
2.2 控制与数据转发分离
早期的路由器中,路由控制和数据转发功能是紧密地合在一个组件中实现的。随着技术发展,要增加控制功能如服务质量保证等,数据转发也要实现极大地增速、区分服务等,合在一起设计影响了各自的发展。因此,人们提出控制与数据转发分离,即网络中设控制面和数据面。
1996年业界提出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就采用了分离的控制面和数据面。在MPLS网络中,要传送的IP包进入到MPLS边缘路由器后,加一个标记再封装起来,在网络中根据这个标记来转发。MPLS的优点是易于实现虚拟专用网(VPN)和流量工程等。后来,业界又提出了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可将IP网的MPLS扩展到光层,实现IP over WDM的统一控制面。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在2004年的RFC 3746中提出了ForCES转发与控制件分离架构,目标是打破网络的封闭性, 分离转发和控制件,定义它们的开放的通信接口。控制件和转发件可以独立发展。中国浙江工商大学王伟明教授参加了ForCES的有关工作,提出了RFC 5810和RFC 6053。ForCES的工作和工业界联系紧密度不够,所以没有像下面要提到的OpenFlow那样成为热点。
200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Nick Mckeown教授的网络白板设计课题组想在校园网上试验各种新的协议,但当时的局域网交换机对用户缺少公开的接口,遇到困难。有一位博士生Martin Casado想出了一种解决思路,后来成为“OpenFlow”,他还和Mckeown教授等创建了一个与OpenFlow有关的创业公司,名为Nicira。2012年,Nicira公司被VMware公司用12.6亿美元收购。现在,OpenFlow已成为网络界的热点。
OpenFlow的思路是将控制功能从交换机或路由器中独立出来,例如放在一个计算机中。留在交换机中有一个数据流表,控制部分通过一个安全通道,按照OpenFlow协议对数据流进行控制。这样,用户可通过计算机试验新协议。数据流表可支持多种数据类型格式,通过控制可被设置各种数据流的出口、改变类型或丢弃等。若收到一个未知种类的分组包,会将这个包送到控制部分去,控制部分通知如何处理这个包,如丢弃或建立新的类型和如何转发等。
OpenFlow的工作和工业界联系紧密,不少网络公司已有相关产品。目前,OpenFlow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局域网络和企业专用的网络。据称,Google公司采用了OpenFlow技术,自行研制了通过10G网络来连接分布全球的12个数据中心,从而将链路使用率从以往平均30-40%提升到接近100%。国际上从事未来网络研究的一些项目,如美国的GENI,采用了OpenFlow,可使各个研究人员在上面做试验而互不影响。
但是,如何将OpenFlow用于运营公司的多域多层网络,还有待研究。文献中有研究提出将OpenFlow用于光网络、IP over WDM网络的方案,也有研究提出将OpenFlow和MPLS、GMPLS相结合的相关方案。
3 未来网络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成为研发热点。从较长远来看,智能型网络是研究方向。
3.1 软件定义网络
互联网上运营的服务种类层出不穷,特别是云计算的推广应用,对网络提出了适应动态业务量需求、对各类业务流提供区分服务质量等。这对网络控制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借鉴了OpenFlow的思想,网络界提出了SDN。
SDN的思路是将控制部分独立出来,可把网络分为3层,从上到下是:服务层、控制层、基础设施层。控制层可以根据服务层提出的要求,灵活、合理地分配基础设施层的资源。控制层用软件实现,管理者可通过编程,实现网络的自动控制、运行新策略等。为了使网络资源(包括异构网络)便于调度,我们可采用网络虚拟化技术,即把物理资源映射为虚拟化的逻辑资源。这种方法更加有利于资源分配。
SDN的控制层可采用OpenFlow方案,但并非一定要采用OpenFlow。
为了推动SDN的发展,国际上在2011年3月21日成立了开放网络基金会(ONF),目标是软件网络的优化等,构建可扩展、灵活的网络,适应变化的商业需要。参加的有网络设备公司、半导体公司、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运转者、企业用户等。ONF也制订OpenFlow的相关规格。
SDN已在数据中心、企业网络等得到应用,而且不断有新产品。但是在电信级广域网中如何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可采用SDN的3层架构,使基础设施和控制功能的提供商分离,让更多的硬件公司提供基础设施,正像计算机那样,多个公司可生产硬件配置。但是,实现控制功能的软件应是开源的,以利于推广应用。
3.2 网络功能虚拟化
网络虚拟化的研究已有多年,但是2012它年受到了电信运营商的特别重视。国际上7家电信运营商发起成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功能虚拟化标准工作组。AT&T、英国电信、德国电信和Verizon等联合其他52家电信运营商、电信设备供应商、IT设备供应商等组建了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行业规范工作组(ISG)。该工作组的首次会议已于2013年1月15-17日在法国举办。网上可查到对NFV与SDN关系及其优点的介绍。
3.3 智能型网络
自然界在不断进化,从简单的生物进化出了有智慧的人类。网络也在进化中,方向是智能化或智慧化。2011年10月在国际电信联盟(ITU-T)NGN-GSI SG13会议上,由中国电信牵头,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兴通讯等单位共同提出的智能型网络增强架构(NICE),需求与能力标准获得立项。该项目通过多维感知、按需保障、灵活协同、资源优化、能力开放等五大能力集,构建智能型网络,为进一步研发提供了条件。
4 结束语
国际上对未来网络包括其体系结构的研究十分重视。新成果、新产品不断出现。我们应抓住机遇,做出有创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乐民. 未来互联网选路体系结构研究[J]. 中兴通讯技术, 2010, 16(4):66-69.
[2] 何宝宏. 向未来互联网演进面临的挑战[J]. 中兴通讯技术, 2011, 17(1): 42-44.
[3] 林闯, 贾子骁, 孟坤. 自适应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J]. 计算机学报, 2012, 35(6): 1078-1093.
[4] 吴建平, 林嵩, 徐恪, 等. 可演进的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进展[J]. 计算机学报, 2012, 35(6): 1094-1108.
[5] 谢高岗, 张玉军, 李振宇, 等.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综述[J]. 计算机学报, 2012, 35(6): 1109-1119.
[6] 任勇毛, 李俊, 钱华林. 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进展[J]. 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 2012, 3(3): 3-11.
[7] LEE Younghee. The Future Internet Research Plan in Korea[EB/OL]. Aug 2011. http:// euroview 2011. com.
[8] 吴建平, 李星, 刘莹. 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兴通讯技术, 2011, 17(2): 10-13.互联网加项目篇9
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问:为什么要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答: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几乎触及了金融业的所有领域。总体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于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供给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和覆盖面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当前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偏离正确的创新方向,并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使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受到挤压;一些机构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一些机构挪用或占用客户资金,甚至制造庞氏骗局,造成众多群众经济损失。
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中央维稳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任务,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作为今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问: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目标是什么?
答:从短期看,专项整治的目标是规范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扭转部分业态偏离正确创新方向的局面,维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从长远看,实现规范与发展并举、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切实发挥互联网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对重点领域进行整治
问:《实施方案》提出了哪些重点整治领域和重点整治要求?
答: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主要集中在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领域,专项整治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对这几个重点领域进行整治。
P2P网络借贷领域的整治重点是落实网络借贷机构信息中介定位,禁止网络借贷机构突破信息中介职能定位开展设立资金池、自融自保、发放贷款等违法违规活动。
股权众筹领域的专项整治强调了不得擅自公开发行股票、变相公开发行股票、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要求。
互联网保险领域的整治重点是互联网高现金价值业务、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跨界开展业务及非法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
第三方支付领域的整治重点是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以及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行为,第三方支付领域已实行业务许可,对于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机构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的整治重点是具有资产管理业务相关资质但开展业务不规范的互联网企业,以及未取得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资质但跨界开展金融活动的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金融领域广告等行为的整治重点是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虚假、违法金融广告等。
抓住关键环节提高整治效果
问:针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特点,专项整治将运用哪些方法?
答:互联网金融活动复杂多变,专项整治强调抓住关键环节,提高整治效果。
一是严格准入和行为管理。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未经批准或备案从事金融活动的,由金融管理部门会同工商部门予以认定和查处。
二是强化资金监测。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账户应开立在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应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
三是用好技术手段。研究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技术支持系统,通过网上巡查、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摸底互联网金融总体情况,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异常事件和可疑网站。
四是加大整治不正当竞争工作力度。从业机构不得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补贴的方式向客户提供高回报金融产品,对通过显失合理的超高回报率和补贴方式吸引客户的行为予以清理规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互联网金融活动跨领域、跨区域特征明显,专项整治提出运用多种措施,实现整治全面覆盖。一是运用“穿透式”监管方法,透过表面判定业务本质属性,根据业务实质执行相应的行为规则和监管要求。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相关部门建立数据交换和业务实质认定机制,必要时组成联合小组进行整治。三是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共同承担整治任务,共同落实整治责任。
当前,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良莠不齐,有合法经营、业务规范的,有存在违规行为、但经过整顿后可以继续经营的,也有完全违法、甚至涉嫌欺诈的,各种情况较为复杂。专项整治将坚持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的原则,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各分领域整治方案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要求,按照违法违规情节轻重和社会危害程度区别对待、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同时,坚持公平公正开展整治,不搞例外。
严格规范要求做好对客户资金的保护
问: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将采取哪些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答:一是严格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规范要求。《实施方案》明确,从业机构应尽快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存管银行应加强对相关资金账户的监督;从业机构应严格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标准,不得将产品销售给与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客户;充分发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用,制定行业数据统计、信息披露等制度,使得投资者能充分了解从业机构相关信息。
二是《实施方案》强调,专项整治应坚持分类施策,有序、稳妥处置风险,特别要做好对客户资金的保护工作。一些从业机构涉嫌恶意欺诈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其进行严厉打击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些机构一般潜藏较大风险隐患,有的甚至是庞氏骗局,若不及时进行清理整顿,其债务漏洞可能增大,投资者将承受更大的损失,还可能波及其他机构,导致更多投资者利益受损。
三是《实施方案》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金融风险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有效性,特别是要开展“以案说法”,用典型案例教育群众,提高投资者风险甄别和防范意识。
随着专项整治逐步推进,从业机构的守法合规意识和经营规范程度将不断提高,这将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引导互联网金融步入正确创新轨道
问:专项整治会不会“扼杀”互联网金融创新?
答:近年来,运用信息技术,立足普惠金融,一些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规范与引导,一些从业机构偏离正确的创新方向,或打着创新的旗号包装粉饰,欺骗投资者,或借用创新概念混淆视听、鱼目混珠、逃避监管,一些机构甚至以创新为掩护从事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这些伪金融创新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金融消费者利益,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使真正有价值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受到挤压。
专项整治的目的正是要扭转、纠正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创新跑偏的局面,对借创新之名行违法违规活动之实的机构予以清理规范,对开展有益创新、合法合规经营的机构予以支持保护,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正确创新轨道。
提炼形成互联网金融治理经验
问:专项整治对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主要有何考虑?
答:专项整治工作是阶段性的,关键是要以此为契机,提炼形成互联网金融治理经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研究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监管体制不适应等问题。强化功能监管和综合监管,加强跨部门监管协调,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协作,实现对各类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监管全覆盖。
二是创新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方法。实施“穿透式”监管,根据业务实质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定。加强对资金账户的管理,实现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常态化监测和有效监管。利用互联网思维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技术支持。互联网加项目篇10
1.1影响因素逻辑分析法(LogisticAnalysis)是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工具,对文献语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互联网项目创投决策的因素进行筛选分析。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逻辑分析法,对每项因素与互联网项目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见表1),共计28项。
1.2数据来源根据表1设计调查问卷,针对有互联网项目投资经验的投资机构或投资经理人进行发放。问卷采用五级李克特量表,A表示非常不重要B表示不重要C表示一般D表示重要E表示非常重要”,共计28道客观题,非常重要=5,重要=4,一般=3,不重要=2,非常不重要=1。第29题设计为开放题:“除上述因素外,您认为哪些因素对互联网项目创业成功还非常重要?”作为互联网项目创业投资评价指标的补充。本文根据《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12》附录五提供的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名录,对信息完整、有成功投资互联网项目案例的机构邮寄或E-mail调查问卷,共计发放326份,收回且有效问卷121份。
2互联网项目创业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是从原始数据矩阵内部关系出发,把众多的具有复杂关系的观测变量进行结构化处理,并最终将其归结为少数几个主因子的统计分析技术。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对互联网项目创投影响最大的因子,并将其进行归类。
2.1KMO检验和Bartlett球型度检验研究以收回的有效问卷为样本,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为了检验因子分析是否适用,首先对数据进行Bartlett球型度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结果显示KMO值大于0.7,Sig值为0.000,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2.2提取主因子在确定主因子个数时,根据特征值准则,选择特征值大于1的主因子,当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即只损失20%的信息,这时认为因子数可以解释原目标值。本文根据该原则提取主因子如表2所示。从表3可知,有六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为81.972%,说明这六个主因子基本包括了全部指标的信息,因此,互联网项目创投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六级。
2.3因子旋转为了使每个主因子和再分配更清晰,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方法(VarimaxRotation)进行旋转,得到因子荷载矩阵。因子荷载值高的指标对相应主因子解释能力强,由于每个主因子只在少数几个指标上因子荷载值较大,因此按照高荷载指标定义主因子。综合考虑,为每个主因子选择荷载大于0.75的指标作为二级指标。“主因子一”包含三个解释指标:创业者人格特质、创业者动机和创业者决策水平,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创业者因素;“主因子二”包含三个解释指标:市场规模、市场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市场因素;“主因子三”包含产品被接受程度一个指标,命名这个主因子为产品因素;“主因子四”包含三个解释指标: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因此可命名这个主因子为技术因素;“主因子五”包含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两个指标,命名这个主因子为商业因素;“主因子六”包含社会人文环境指标,命名该主因子为环境因素。
2.4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互联网项目创业投资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创业者因素、市场因素、产品因素、技术因素、商业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图1,每个因素又可以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1)创业者因素:创业者是项目的的发起人,企业的打造都以创业者卓越的点子为出发点,加上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在面临市场假设改变或者其他突发状况时优秀的决策水平,以此为基础成长起来的。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动机以及决策水平共同决定了影响创投决策的创业者因素。图1(2)市场因素:互联网项目不论是对潜在市场的发掘还是对既有市场的颠覆,其必须有市场,即存在市场需求;其次,目标市场的规模决定了创业公司日后的发展规模,市场规模越大,创业公司发展潜力越大,反之创业公司即使拥有卓越的产品也会很快达到市场饱和;最后,目标市场随着科技的进步要存在增长的空间,这种市场增长潜力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需要。(3)产品因素:互联网项目衡量产品是否契合市场的的方式为用户参与度,即产品被接受程度。互联网项目在线上运行,用户起初点击体验,且一旦体验愉快便会经常使。由于互联网项目具有网络效应,即如果有人在使用,那么会影响周围人都使用,因此互联网产品被接受程度一项指标足以影响投资决策。(4)技术因素:互联网行业是高科技行业,技术是行业发展基础因素,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可以保持企业的先进水平。技术因素主要从技术的先进性、成熟度以及技术是否受知识产权保护三方面来考量。(5)商业因素:商业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关键点,做为新兴行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着先天的便利条件,卓越的商业模式将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营销手段是将产品推向大众的方式,对产品受众面具有极大的影响。商业模式和营销手段反映了商业因素。(6)环境因素:互联网项目是新兴产业,其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决策时对互联网项目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考量很重要。目前我国政策鼓励发展互联网行业,“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中国“大互联网”的时代进程,互联网技术普及越来越广。
3案例验证
9月15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21网络5.0领先创新科技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兴通讯申报的《L1-L3跨层协同确定性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基于增强SRv6的两级算力网络路由和转发解决方案》及《支撑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内生安全防护模型和系统方案》等3项提案入选。同期,中兴通讯有线技术规划总工罗鉴在大会上发表了《数据通信网发展的关键需求及实践探索》主题演讲,向业界分享了中兴通讯对未来IP网络演进的思考及关键技术的探索和实践。当前,网络5.0联盟对下一代网络演进思路已达成共识,并提出了“以网络为主体,能力内生”的核心设计理念。中兴通讯认为,IP网络既要继承传统IP技术的设计原则,又要解决现有IP网络中业务和网络过于割裂的问题。中兴通讯提出了改进后的IP网络设计原则,即“横向:服务化网络赋能的端到端架构,纵向:智能控制面支撑的分层模型”,并且基于此原则提出了未来网络的参考架构。本次入选的提案覆盖大规模确定性网络、算力网络和网络内生安全三个方面,均属于未来网络的核心创新技术,深受业界关注。在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方面,面向未来网络的的确定性承载需求,提出L1-L3跨层协同确定性网络技术,通过L1-L3层技术融合和跨层协同,构建资源,路由和时间的确定性架构体系,满足各种组网场景,多种业务等级,不同时延抖动精度的确定性承载需求。目前该技术已在电力行业完成多样化的试点验证和商用,成为电力配网自动化应用和虚拟电厂应用的首选技术。 在算力网络方面,提出增强SRv6的两级算力网络路由和转发解决方案,在增强现网IP网络对算力资源感知、编排和调度能力的同时保持与现网架构的兼容,并通过将不同变化频率的算力状态维护在不同的网络路由域、执行两级分段路由的创新方案。该方案已经开展原型样机研发,并与行业合作伙伴联合推进典型场景测试。 在网络内生安全方面,针对未来产业互联网的新型特征,创新地提出了支撑新型网络体系的内生安全模型、架构和方案新理念。自顶而下地在网络设计和构造中深度融入安全因子,以全系统为视角构建一体化内生安全可信防护体系。该方案的样机在中国电力科学院的国家电网信息系统中进行了部署应用、功能测试和攻防测试,抵御了多轮次、多维度攻击,有效增强了系统内生的防御能力。2021年网络5.0峰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网络5.0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承办,来自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学会、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企业、高校等单位400余名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IP网络技术及发展。未来,中兴通讯将持续努力,与业界合作伙伴共同深化未来网络方向的研究,共同打造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C114通信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兴 硬件开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