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水向什么方向流河流总是向海流去?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因为地势的原因,大部分河流是从西向东,比如黄河、长江、淮河;也有往南流的河流,比如怒江、澜沧江从横断山出来向南注入了印度洋,也有往北去的,比如新疆境内的额尔齐斯河往北去了俄罗斯,也有往西去的,比如伊犁河向西注入到巴尔喀什湖。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展开全部中国的河流多是由西向东流 ,
并无明显的从北向南流的特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在黄河入海口形成的黄河三角洲,也是我国暖温带最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工程,修复湿地超20万亩。如今,母亲河奔流入海的地方,已成为水草丰美、候鸟群归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我们有三路记者在黄河入海口,分别在陆地、船上和直升机上,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视角,为您呈现黄河入海的壮观景象。总台记者 刘悦: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在黄河岸边,距离黄河注入大海,还有十几公里,但这里已经是人和车辆能够到达的陆地的最尽头。在我的身后就是黄河河道,从这里向前,黄河河道逐渐变宽,在失去了固定河道的束缚之后,黄河将漫滩涌入大海。在我的身后向下望去,可以看到黄河水的流速相对而言比较缓慢的,因为这里地势比较平坦。同时黄河水呈现出不透明的黄色,携带着大量的泥沙。我们仔细观察,还能看到泥沙流动的痕迹。之前我们经常提到一句话就是,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沙”,而我们之前在这里取了一瓶黄河水,在我的手上大家可以看到,这一瓶黄河水在经过一天左右时间的静置和沉淀之后,只在瓶底留下了浅浅的一层泥沙。工作人员告诉我,近年来,黄河的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利津水文站所检测到的黄河年输沙量,已不足3亿吨。但即便如此,黄河的造陆能力仍不容小觑。黄河所携带的泥沙经过淤积在入海口形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20世纪90年代黄河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接下来,我也给大家近距离地展示一下这片年轻的土地。我蹲下来,可以看到这一片土地表面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土地差别不大,都是比较坚实和平坦的。但是我们用手稍微地一拢,有很多泥沙就在我们手中汇聚了。我们抓起一把,向镜头面前展示一下,可以看到这些泥沙其实和田间的土壤还是有很大差别。它里面的杂质非常少。而且可以看到它的质地是非常细腻和绵软的。这样仔细地一捻,有很多细沙就从我们指缝中流出来了。而旁边的这个小土块呢,它看起来非常坚硬,但其实我们用手稍微一捏,它就碎了。碎成这片泥沙,可以看到在手上随着风就流下来了。而这些泥沙其实就是二三十年前来自我们身后的黄河。但是我们踩上去这片土地还是比较结实的。作为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黄河在水量充足的情况下,仍以每年1到2公里的速度向海中推进,近5年年均造陆面积8平方公里左右。针对这些新生土地,当地采取的措施就是封育保护,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从而保持原生态的风貌。 沧海桑田黄河口,黄河不仅塑造了这片新生土地,在黄河水的滋养下,附近广袤的湿地上植被种类日益繁多。近海生态系统得到了良性修复,人与自然在此和谐共生。总台记者 刘颖超:我们现在正乘船行驶在黄河入海前的河道上。乘船行驶,天空中,不时有鸬鹚、苍鹭等鸟类飞过。乘风破浪,让人们体会到母亲河的汹涌脉搏。船长告诉我们,这段黄河河道的水深最深处局部能超过7米,而最浅处不到1.5米。现在我们向东行驶,因为是顺流,大约4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河海交汇处,而返程时则是缓流,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前方的水面中央出现了一处小沙滩,面积大约有3平方公里,这个沙滩是黄河中携带的泥沙经年累月长期沉积自然形成的,在2007年汛期,黄河流经这里时自然出汊,分成了三股。其中,最靠西侧的一股因为水深较深,流速较快,所以现在船只都从这里通过。随着向下游不断挺进,可以看到河道的宽度越来越宽阔,到临近入海的地方最宽处超过3300米,从高空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只喇叭口侧面的形状。沿着这侧河道继续行驶,我们终于来到了河海交汇处。通过镜头,大家可以看到,在水面上,黄色的河水和蓝色的海水之间形成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您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条分界线会如此清晰?而不是从黄色渐变、逐渐过渡到蓝色呢?据黄委水文局的专家介绍,因为黄河径流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流,而海水的方向在河口每天是南涨北落,这两种水体它们的流动方向是垂直的,而携带的泥沙量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奔腾的黄河水流出河口之后就会被海水顶托在上方,在两者的交界处,形成了一道切变峰面。这个峰面非常神奇,它被称为“泥沙的捕捉器”,在它的附近水流速度非常微弱,表层黄河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失去了动力,无法越过这道峰面继续向外海扩散,而是急剧落淤,这样一来,峰面内外两侧泥沙含量差别巨大,就形成了这样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一条蜿蜒的长龙。那么,除了造就“黄龙入海”的奇观之外,黄河水注入渤海,还为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修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河丰沛的淡水资源,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河口海域的生物产卵和幼崽发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这里已经成为我国黄渤海渔业生物重要的产卵场、孵幼场和洄游通道,有力地促进了海洋生物繁育,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总台记者 王成林:我现在是在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里黄河将在这里汇入大海。而在这最后的35公里中,母亲河依然在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形成了我国暖温带最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从高空向下望去,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自然保护区大汶流15万亩湿地恢复区,这里曾经因为黄河来水来沙量的减少,流路固化、河床下沉,从而阻断了黄河和周边湿地的水系连通。加上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打通水系成了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的关键,近年来,当地先后实施了十几项以水系连通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来打通母亲河和湿地之间的“毛细血管”。首先是新建、改建了6处引黄闸口,在黄河两岸形成了9个引黄口的布局,每年黄河大水量期间,集中向湿地进行补水,同时疏通了241公里湿地水系,修复了黄河与湿地以及湿地内部的“血脉连通”。有了充足稳定的淡水补给,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又大力推进湿地水环境建设,来提升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按照生态学的原理塑造微地形,建设鱼类栖息地、鸟类繁殖岛、植被生态岛,营造适宜鸟类生存的环境,形成了“河流水系循环连通、原生湿地保育补水、鱼虾生物繁衍生息、野生鸟类觅食筑巢”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总面积已超过20万亩。目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1630种、野生植物411种,鸟类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其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和黑嘴鸥全球重要繁殖地、丹顶鹤重要越冬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卷羽鹈鹕东亚种群最大的迁徙停歇地。如今,曾经的盐碱荒滩已不复存在,在母亲河的滋养下,水草丰美、候鸟群归的黄河三角洲又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月湖,这里是黄河故道形成的一片水域,因形状像月牙而得名。围绕月湖以及黄河河道两侧分布的是2万亩天然柳林。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整齐而不失层次,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黄河携带的柳树种子,在这里落地生根、自然生长逐渐形成了如今的2万亩天然柳林保护区,这里也是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继续往前我们看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红地毯”,这是一种耐盐碱性特别强的植物,名叫翅碱蓬。进入秋季,它的颜色开始逐渐由绿变红,与蜿蜒纵横的潮沟相交织,像是一张无边的“红地毯”,从空中望去,鲜艳而壮观。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黄河入海口奇特的潮汐之力形成的“潮汐树”景观。在潮汐的作用下,海水沿着潮沟,深入到泥沙中,随着潮水对泥沙的冲刷,形成了一棵棵树的形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绘就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就是黄河最后流入大海的地方,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大,黄河水与海水交汇处便形成了这条明显的分界线,产生了“黄蓝交汇”的奇观。这条分界线在宽广的海面上弯弯曲曲,绵延不断。母亲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出发,走过黄土高坡,穿越险峻的峡谷,跨过万里平川,一路奔腾而来,终于在这里,平静地归于大海。这里黄河河口宽广,水流因此变缓,而大海则为远道而来的黄河,张开了巨大的臂膀,与黄河紧紧相拥。滋养两岸的母亲河,在这里融入大海。(总台记者 赵飞 刘颖超 陈恺 韩森 柴安东 王成林 刘悦 张涛 张鹏 李志超 东营台 杨斌)
2020-10-11 09:00
来源:
佚名
河水不会倒流,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留下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然而,在河流即将入海的河口段却是一个例外。
那里的河水每天都会出现周期性的倒流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结合的地段,也是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地段。
落潮时,河口段的水面高于口外海域,水面向海倾斜,河水下泄入海;涨潮时,当潮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水面从向海倾斜转为向上游倾斜,河口水流即向上游流动,于是便出现河水倒流的现象。
因此,是潮汐作用引起河口水流作周期性往复运动,而涨潮流是导致河水倒流的直接原因。河口是河流淡水与海洋盐水交汇的地段,落潮时径流的淡水通过河口向海扩散,涨潮时海洋的盐水通过河口向河流入侵,由此便产生盐淡水混合现象。由于径流和潮流的强度不同,不同河口盐淡水的混合程度也不一样。
在潮差较小而径流量较大的河口,比如珠江的磨刀门河口、美国密西西比河口西南水道,混合作用就弱,淡水与盐水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盐水呈楔形插入于淡水之下,因而也称盐水楔型。
如果径流和潮流都比较强,如长江河口的南支水道、美国的哈得孙河口,盐水与淡水之间的界面并不明显,属于缓混合型。
在潮差大、潮流作用较强,而径流作用较弱的喇叭形河口,如钱塘江河口、英国泰晤士河口,水体上下垂向混合均匀,那就是强混合型。
盐水入侵是潮汐河口存在的普遍现象,它对河口生态环境、泥沙运动,以及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盐水入侵成灾当进入河口的盐水与淡水混合后,其盐度超过一定标准时便形成盐水入侵灾害。
如1978年冬季至1979年春季,因长江径流量很小,加上沿江各地大量抽水,长江口南支盐水上溯强度大增,同时北支盐水倒灌南支,使得整个祟明岛被盐水包围时间长达5个月之久。吴淞水厂氯化物超过饮用水标准(250毫克/升)的时间持续近3个月。那时,盐水入侵范围从河口向上延伸170余千米,直至江苏常熟的望虞河口。此次盐水入侵对上海市及江苏省部分地区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END
更多每日精彩板块,点击下方图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水向什么方向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