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字建党精神内涵顺口溜口诀口诀

2021-07-09 14:58
来源:
天眼新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总结为32个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深刻诠释,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建党百年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总结和阐述,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阐述。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在当前背景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说:“对伟大建党精神所概括的八句话,是总书记对党建思想一个巨大的贡献,它可以说涵盖了我们党所有精神谱系最基本的东西。当前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各种挑战,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提炼它的精神,为我们今后做出更好的指引。”
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阐述共32个字,精炼简洁,但字字铿锵有力。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说:“这32个字它是一个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的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我觉得是我们共产党人这个精神的一个很根本的东西。不怕牺牲、敢于斗争,体现共产党人一种鲜明的品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一种归宿。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去理解它的科学内涵。”
在过去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历尽风雨坎坷,但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方向,给人力量,照亮着共产党人前行的道路。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伟大建党精神从一开始就源自于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担当。一百年前,当国家满目疮痍、民族危在旦夕时,一群年轻的革命者挺身而出,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肩负起了拯救国家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他们每个人都知道,前面是艰难险阻,是流血牺牲,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于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由此诞生。这就是建党的初心,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人以爱国热忱和无畏的勇气,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为黑暗中的中国带来希望和光明。然而革命的道路何其艰难,一百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无数次遭遇绝境,又无数次奋起、涅槃重生。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顽强不屈、执着前行的,正是最初建党时的信念,是党对人民许下的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的承诺。
在这次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政治品格”,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代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这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闪光的精神有很多,比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并不是空泛抽象的概念,它们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踏过的足迹,它们凝结在无数共产党员洒下的鲜血、奋斗的汗水里。这些精神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是一位位或铭记史册或默默无闻的共产党员。
“不管遭受多大的牺牲,多少次的失败,共产主义总有一天会在中国,在全世界成功的。我瞿秋白纵然一死,又何足惜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瞿秋白在被捕后,面对敌人威逼利诱时的回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微笑着走向刑场,用最豪迈的气概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
“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这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在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枪口时斩钉截铁的回答。牺牲前,杨靖宇已经弹尽粮绝多日,但面对敌人的劝降,他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这样的铮铮誓言和无畏生死的勇气,在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上多的难以列举。正是因为对真理和理想有着最坚定的信仰,才能做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和政治品格。
在中南海新华门的影壁上,镌刻着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它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要代代传承的宝贵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为人民服务,和人民鱼水情深的例子同样随处可见。
1949年5月,解放军进驻上海那天清晨,当上海市民打开家门,发现马路边睡满了解放军战士。当天上海下着小雨,但解放军宁愿露宿街头也不肯扰民,这让市民们惊讶又感动。在这严明的纪律背后,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也是致胜法宝: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将人民放在心中,人民自然能感受到,所以他们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共产党,并用最朴素的行动表达着对党的感情。
在解放战争那场规模最大、最激烈,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无数老百姓把自己的粮食省下来,用小车推到前线送给解放军。当时,在60万解放军身后,浩浩荡荡跟着500多万老百姓,他们冒着炮火为解放军送物资、运伤员,这样的场景也许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才可以见到。人民用民心为历史做出了选择,中国共产党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
而在和平年代,优秀的党员模范也层出不穷。他们以高尚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添了一笔笔闪耀的光辉。
焦裕禄,一名平凡的县委书记,带着病痛,带领群众风雨无阻治“三害”,建设家乡,于42岁病逝。人们缅怀他、敬仰他,因为他是人民的好公仆,爱群众胜于自己。
李向群,牺牲时年仅20岁。在九八年的抗洪前线上,党组织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当天晚上,他在救生衣上写下了“全力以赴”四个大字。接下来的数天里,他发着40度的高烧,在大堤上日夜奋战,扛着沙包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始终不肯下火线。最后一次倒下时,他再也没有站起。李向群牺牲后,他的父亲拿出2000元替儿子交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党费。之后,他穿上儿子的军装,加入到抗洪抢险的队伍中。李向群的党龄只有短短8天,但他兑现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党和人民才能始终血脉相融、命运与共。历史走到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在危急时刻、在艰难困苦面前,总是共产党员冲在前面,总是有党旗高高扬起,给人力量,让人安心。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就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的身影让人难忘——身患渐冻症还日夜奋战在一线的院长张定宇;84岁高龄还逆行出征的钟南山教授;无数个在请愿书上写下“我是党员我申请到前线”的医护人员;在各个社区为居民服务,几个月都不能回家的基层党员。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至上”的信念、以巨大的凝聚力,带领全国人民,以举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每一个生命,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在疫情仍旧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它让中国人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信念。
近日,网络上有个话题被热烈讨论:我为什么要入党?有许多年轻的共产党员留言,其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回答是“有幸被照亮,我也想去发光”。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就像太阳,它将光辉洒向年轻人,也就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未来。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永葆初心,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正是因为传承和弘扬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才拥有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力量。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进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继续拼搏奋斗,在应对风雨和挑战中稳步成长,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编者按: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求“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32个字值得所有共产党员铭记在心、践行一生,一起来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来源:求是网广州妇联1.6万获赞 1.2万粉丝广东省广州市妇联广州妇联
2021-11-29 12:09
来源:
羊城晚报
□臧艳雨  
习近平总书记阐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具有深刻融贯内涵和内在严谨逻辑的有机整体,是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未来中国共产党怎样继续能的一把钥匙。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出发的起点和目的。
坚持真理,指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为旗帜和武器,扛起了中国救亡图存寻求出路的重担,一路筚路蓝缕,艰苦探索,虽百折而初心不改。
坚守理想,坚守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立足中国实际,这种理想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就是救亡图存,推翻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理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旨在表达中国共产党从何出发,如何出发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真理出发,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求相结合,实现中国的救亡图存,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等。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前行的面貌和状态。这十六个字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前行,以何状态前行的问题。
践行初心之初心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担当使命之使命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为己任,接下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担子,艰苦奋斗,不辱使命。
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前行之路曲折漫漫,历经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民主革命路上的艰难曲折、流血牺牲,社会主义建设之旅上的艰苦探索、不断改革,新时代征程上的“居安思危,勇于变革”,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初心,担当使命,时刻不忘当初为什么出发的初心,时刻不忘当初出发要担负的使命,以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面貌,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地向前奋进。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表征了中国共产党出发和前行的根本立足点。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写入中国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是对党员最根本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规定了作为一个忠实党员,“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从而规定了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要求。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出发和前行的最终立足点:以人民为中心,为实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全人类解放事业的理论,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立足点,也是对于党性和人民性的必然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相统一的。党性是一个政党的固有本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性是人民的整体利益需求、集体意志表达以及权利诉求,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者是相一致的,强调的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根本立足点。
伟大建党精神的三十二个字表述,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实践中所形成的精神意蕴和价值观的概括,其核心要素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不忘初心使命的担当意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理念,对党忠诚的党性要求这些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既包含建党的出发点,前行的规定,又包含建党的根本落脚点和根本要求;既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奋斗路上党战胜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精神之源,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精神之源,也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将来何以继续能的总开关;既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从何出发,以何出发,如何出发以及其最终立足点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
(作者是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党精神内涵顺口溜口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