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会被国有化吗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学术论文的数量是一个重要指标,根据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统计,2021年中国发表的 SCI 论文数量反超美国,在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二后,终于占据榜首。除了论文数量外,论文质量是另一个重要衡量指标。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就是一个衡量科研机构或国家高质量论文水平的广受认可的指标,其根据发表在 Nature、Science、Cell 等82本高水平学术期刊(涵盖生物学、医学、工程技术、化学、环境科学、物理学、地学和天文学)的论文,统计论文数量和论文作者所在的国家和机构,来评估国家或机构的学术水平。近日,最新自然指数出炉。在自然指数年度榜单(2022自然指数年表,统计了2021年全年的自然指数数据)中,中国表现突出,这也说明了中国对科学的长期投入开始获得回报。当我们以国家为单位来看时,美国仍以19857.35的份额(Share)占据自然指数榜首的位置,但相比上一年下滑了6.2%,这是自然指数前十国家中的最大跌幅,也是美国自2015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中国以16753.86的份额(Share)位居自然指数榜单第二的位置,相比上一年,增长幅度高达14.4%,这是自然指数前十国家中的最大涨幅。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韩国、瑞士、澳大利亚分别位居榜单的第三至第十,但它们与美国和中国的差距很明显,且几乎没有增长。自然指数前十国家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高水平人才聚集,在精准医学等很多领域都已经开始逐步接近全球最高水平,在某些领域的科研和应用甚至开始引领全球。那么中国生命科学(Life Science)领域,科研实力最强的公司是哪些?今天基因谷就为您揭开面纱。根据Nature Index对机构的最新排名(累积统计至2022年Q1),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实力最强的公司前5名为:华大基因、信达生物、医卫大数据深析实验室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普瑞基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中,作为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第1)实至名归。在2021年《中国医药生物上市企业专利和科创力排行榜》中,华大基因科创力也排行第一。此外,业内巨头如国药集团(第8)、药明康德(第9)也名列前茅。信达生物(第2)则代表创新药企业势力的崛起。从2015年之后,中国创新药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高质量人才和资本支持的基础上,一批biotech公司脱颖而出。随着它们实力壮大,研发成色也大幅提高。这一趋势也体现在和铂医药(第11)的上榜。普瑞基准(第5)则代表另外一类产业研发新势力。该公司致力于多组学数据挖掘,强调深化对疾病机制的理解,从而提供创新药的差异化开发策略。普瑞基准的上榜显示,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公司,向生命科学产业更上游探索,是实现“源头创新”的希望。有意思的是,腾讯(第12)、微软亚洲研究院(第14)的上榜,显示互联网和计算领域的巨头们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兴趣高涨,并且持续投入。还有一类公司,可称为“隐形巨头”,代表企业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4)。不要被其名字误导,凭借其下属的725所、703所等研究所的深厚实力,中船重工早就大举布局了医疗器械、生物质能源、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领域,并孵育出乐普医疗这样的巨头。华大基因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科技研发,多年来坚持在分子检测上游实验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生育健康、肿瘤防控、传感染疾病防控等应用领域高投入。截至今年6月底,华大基因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33件。除此之外,华大基因在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自主软件取得了742件软件著作权,占2021年度医药生物行业395家上市公司软件著作权量的2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上榜乍看出人意料,实际上其作为实力雄厚的国资大型集团公司,下属不仅有众多子公司,而且还有多家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所。不要被其名字误导,认为其布局的产业只有“船舶”。恰恰相反,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船重工的布局既深且广,例如:中船重工的第七二五研究所早在1999年就作为大股东成立了乐普医疗,后者已成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中船重工的第七〇三研究所在生物质能源方面布局,大力推动绿色、规模化、工业化、无污染的生物质天然气,并成立广瀚生物质能源等公司;中船重工下属的环境工程公司,专注于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产业;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研发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作为中国新一代研发型药企的代表,信达生物近年来的发展日新月异,建立起了一条包括32个新药品种的产品管线,覆盖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等多个疾病领域,7 个产品获批上市, 2个品种在NMPA审评中,4个品种进入III期或关键性临床研究。2018年信达生物在香港上市,在一众创新药企业中,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从biotech发展为biopharma的公司。普瑞基准是一家以“多组学+数据挖掘”驱动,专注于创新药的差异化研发策略的新型平台公司,自成立以来,开发了独特技术平台如AIBERT系统,并应用于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和精准医疗。目前,普瑞基准已经与国内外多家一流药企合作,通过创新靶点发现与评估、适应症选择、创新biomarker发现、耐药机制研究和联用方案探索等,为多个创新药物的开发提供差异化策略,高效推动了新药研发进程,解决中国临床现实需求。近年来,普瑞基准与药企、临床专家合作的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高影响力学术刊物如JCO,Nature Communication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上(其中大部分普瑞基准的科研团队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自然指数只是中国科研实力提升的一个反映。在生命科学领域,随着越来越多高水平人才投身于产业,中国的优秀企业正在快速增加,实力不断提升。正因为有了这些优秀企业的合力,才使得中国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在基因检测、肿瘤伴随诊断、肿瘤靶向治疗、肿瘤新药研发、癌症早期筛查、基因编辑等领域不断取得可喜的成果。我们期待这些优秀的企业和产业精英带领中国的生命科学产业走向世界之巅。
今天写基因领域最大的一个公司IP——华大基因(300676)。在研究华大基因之前,我一直有3个疑问:华大有多大?华大有多出名?华大基因到底是干什么的?华大有多大?根据华大官网谱系图,已经上市的华大基因只是华大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华大集团除此之外,共控制有75家企业,下图是典型代表。华大集团其实是个巨无霸,可以说是平台,也可以说是生态。如果都上市了,估计是宇宙第一巨无霸公司。华大有多出名?履历自然是杠杠的。1999年,代表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并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工作;2003年,国内首次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2004-2008年,先后完成家蚕基因组、家鸡基因组、水稻基因组计划、大熊猫基因组、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图谱研究;2005年,承担的10%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2010年,华大基因从Illumina购买了128台测序仪Hiseq2000,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基因测序机构;2011年,华大破译德国致死性大肠杆菌疫情的病原体基因组;2017年,华大基因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曾创造千亿市值的顶峰。每一件都是世界性的事件。不过,人红是非多。华大基因又是IVD和社会舆论的中心,从千亿市值被膝斩,到举报门,到基因数据泄露,到华大癌变,到被证监会质询、裁员风波等,数不清的负面舆论也在席卷这家公司。华大基因是做什么的?本质上讲,华大基因就是一家基因检测公司,通过分析人体基因样本来预测疾病风险,和去检验科抽血化验的流程和原理一样。检测的项目越多,检测的人越多,企业也就越挣钱。华大基因产品的重点方向是生育健康、肿瘤、感染和大数据分析等,主要服务机构是医疗机构、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个人用户占比不高,业务类型综合2B\2G\2C。值得注意的是,检测和诊断、治疗是完全不同的事,尤其是在基因方面,很多的疾病检测出来也是不能治疗的,只能起到预防作用;并且不少的检测也不是临床确诊的证据,仅是一种辅助参考和风险提示。那他的价值在哪里呢?首先在体验上,比一些大家知道的穿刺等创伤性检测手段更友好,基因检测是无创的,采集血液就可以;另一方面,基因检测可以比传统手段更早的发现疾病风险;还有一点,基因检测在某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检测药物敏感度的药物基因组学。华大基因品牌扫描华大基因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愿景,核心价值观是解读生命奥妙,谱写产业华章,体验精彩人生。华大方面认为,自己不是一家完全意义上的企业,而是一家“以国事为家事”的民营机构,定位与初心始终是造福人类、引领发展。华大集团采取的是单品牌战略,以华大为品牌核心,扩展到多个领域。比如华大基因、华大农业、华大司法等。这种战略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华大的知名度来降低营销费用,不足之处就是会殃及池鱼,一个品牌做不好,大家会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负面想法。所以,华大基因就是华大。2019年品牌升级后,华大的logo主色调选择中国特有青色,寓意春季和生命。且在古语的解释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说。BGI是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简称,可以理解为不忘初心。华大的品牌形象是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设计的,在一致性、美感度方面具有高标准。华大基因的市场营销主要有4方面,通过学术培训销售人员去目标客户洽谈合作;通过政府类大型学术交流活动获取订单;利用市场类学术会、展会、互联网营销打通产品渠道,赢得合作;各地开设医学实验室和分公司,深耕当地市场。科普与公益通过音频、视频和图文传播基因科普,如《天方烨谈》累计播出超过700期,在喜马拉雅平台点击量突破4,000万,还有《基因微课》《非要你健康》等节目。公益方面,华大有华基金和光基金。在抗击H7N9、德国大肠杆菌疫情、抗击“非典”、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印度洋海啸等重大事件上积极参与援助。企业荣誉2017年度最具投资价值A股上市公司TOP10中国上市公司IPO新星奖2018年深圳十大未来枢纽企业最佳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最佳社会责任企业华大舆情扫描华大基因的舆情管理,一言难尽。在过去的1年里,最忙的是公关部门。难处在于管不了和管不到。管不了领导们的大嘴巴管不到自媒体的发酵华大的舆情风险是新媒体发展的缩影。在传统媒体端,尤其是主流媒体,华大可以沟通好。如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包括CCTV等,都给了积极正面的报道。但是在自媒体端,大众的焦点完全变了,一切舆论的重心都跑到负面去了。市值缩水在微信自媒体就有300多条、圈地门162条,华大癌变将近400条,这还仅仅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不包括微博、百家号、搜狐号等。自媒体,虚虚实实,很不好把握,至少,华大基因是深受其害。而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发展过于耀眼,另一方面吹牛逼过头。触怒了大众情绪,包括安全,爱国,挑战公众常识等方面。在2018年的年报中,公司把舆情作为一个风险来重视。今年看来,改进还是有效果的。华大品牌故事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由汪建等人创立,起于一个人类的伟大事件“人类基因组计划”。2007年,汪建出走国家队,创立了深圳华大,从购买国外的测序仪起步,再到收购国际测序公司,自己开发高通量测序仪,实现测序平台和试剂的国产化,成为国内最大的基因科技公司,是一个民族品牌在基因研究领域崛起的故事。曾被称为基因界的富士康,和基因界的腾讯。汪建与尹烨研究华大基因,不得不研究汪建和尹烨。汪建是华大基因创始人,董事长;尹烨是华大基因CEO。汪建人称“老汪”,是一个基因领域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个不守规矩、喜欢极限运动的人。以民间人士代表国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抗击非典病毒研究、和王石登顶珠峰这几件事最为人所称道。不过他在公众场合很多发言,由于太过挑战公众常识认知,常常被舆论追击。比如,公司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并要求员工活到100岁;自己设立了一块墓碑,表示要活到120岁;员工不允许放支架,不允许(心脏)搭桥;只要看到华大员工在公司里打领带,就要上去揪掉;有一段时间,女孩子员工要是剃光头就给8000块钱现金奖励,男人戒烟就给5万块。华大电梯门口有一个体量计,身高和体重比值不达标的得不到晋升、加薪;钱多了没事干可以打疫苗,普通老百姓还不如做个早期检测;我们正在克隆猛犸象,过几年或能看见。汪建:凡是关于我的视频、报道,红的、黑的、好的、坏的我统统不看。《人物》:全部不看?记者:你的同事有没有建议过你在公开的活动和演讲中,尽量少用带有绝对意味的表达和叙述?比如说你曾说,所有员工都必须活到100岁。汪建:我为什么改风格?汪建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大嘴巴,他对基因世界的认识是要比很多人看得远。但是基因能做的事情不代表是华大现在能做的事情,他经常搞混了。并且很喜欢把在私下聊天的话拿到公众上来说,不被舆论打死才怪。华大的公关人员也难,毕竟管住老板的嘴不容易。尹烨是媒体圈、财经圈、科研圈最受欢迎的生物界“名嘴”,也是传播生命科学的科普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开设《天方烨谈》有节目。华大产品力很多质疑华大只是一个检测公司,并没有核心竞争力,容易被卡脖子。而收购的CG公司的技术和Illumina公司相比类似于小灵通和苹果。不管怎么说,华大没有走贴牌的道路,自己也是把新的测序仪和试剂做出来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在业绩上,也表现的是平稳增长,业务覆盖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截止2018年报告期末,华大基因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获得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和备案凭证共计104项。拥有的已获授权专利共计346项,其中发明专利322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雇主及客户关系2018年年报显示,华大基因目前有3150名员工(含子公司),其中博士103名,硕士860名,人才资源相当的丰富。身体好、学习好 、工作好‘’三观三好”是华大人才选拔与评估的核心准则,并贯彻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的始终。建立了员工管理和专业“双通道”的职业发展体系。而根据各类雇主分析平台显示,大家对在华大基因工作的态度是:1、优势在于生物测序,适合生物工程师发展;2、老板有魄力和规划,但公司管理能力不足;3、待遇一般,工作氛围好,技术大牛多,可以锻炼人,学到东西;4、大部分就职过的员工评价为满意。在经营评述上,没有看到华大基因在客户关系管理上的表述。业界传闻,华大对投资者是比较强势的;而对合作伙伴的关系,去年爆出了王德明事件;对个人客户,爆出了“华大癌变”事件,我觉得在客户关系管理上,华大需要足够重视。华大品牌评价整体来看,华大基因是一家专注于基因领域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品牌形象、市场行为、公益活动方面都建立了完整体系,具备专业、高度的特点。1、传统公关能力较强,公司在主流媒体的品牌形象良好。2、基因研究渊源长久,品牌底蕴深厚。3、以技术求发展,承担民族品牌担当。4、公司在舆情管理方面有严重的不足,在舆情反馈方面严重滞后;同时在沟通管理层对外形象方面水平欠佳;不能够积极合理的应对公众情绪;公司内部舆论管理不够严格。5、客户关系管理不足;无论是投资人、合作商、个人用户都出现了负面言论和不良事件。6、业务能力不等同于技术能力,混淆了基因的能力和检测基因的能力;导致基因概念大行其道,产生了不良后果。品牌优化建议1、公关部管理好老汪的嘴,不是让他不说,而是让他尽量在非公开场合说;2、踏踏实实凭实力做事,不浮夸,不玄幻,不画饼;3、加强企业正面报道,找一家专业机构合作舆情监测,积极反馈公众疑虑;4、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5、吸收同行的优点。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单位,依据公开搜索的资料撰写,本着学习的态度和品牌的发展思考,如有不足之处,请谅解。
从数据的角度对华大基因年报进行分析:看点一:上市第一年迎来“开门红”,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幅明显作为全球领先领先的专业从事生命科学的科技前沿性机构,经过近20年的专业领域的布局和生命科学技术业务研究,华大基因在国内取得了无可比拟和替代的地位和绝对的行业领先优势,引领了国内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2017年3月14日,华大基因公布招股说明书,并于同年的7月14日上市。而2018年4月20日,华大基因首度公开其2017年年报。上市第一年,华大基因的营业收入迎来了“开门红”,2017年华大基因营收20.96亿元、净利润3.98亿元,2012-2017年两个指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1.40%、37.25%。图表1:2012-2017年华大基因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析(单位:万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看点二:药物研发及基础科研厚积薄发,助力公司收入上涨公司作为国内基因检测及测序的独角兽企业,主要通过基因检测与分析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其主营业务包含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等几大业务。从近几年公司业务收入情况看,可见,2014年之前公司注重基础科研和生育健康业务的积累和发展。2015年10月,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新生儿人口不断增加及人们对新出生人口健康关注度的不断提升,生育健康的汇报作用逐渐显现,至2017年公司生育健康领域的营业收入达到11.36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总额的54.21%。相比于生育健康业务,复杂疾病及基础科研业务在前期积累的影响下,近年来的营业收入也在不断的提升,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652.37万元和40418.36万元。随着基因检测普及度及认可度的不断提升,该业务逐渐向着阻断治疗领域发展,药物研发已经成为公司的又一关注点,2017年药物研发的营业收入为9085.68万元,营业收入占比为4.34%,未来该领域的营收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图表2:2014-2017年华大基因分产品收入变动分析(单位:万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图表3:2016-2017年华大基因分产品收入占比分析(单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图表4:华大基因分产品类别业务分析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区域布局来看,华大基因已经在全球布局了公司的相关业务,但是其业务收入来源主要集中于我国的大陆地区,其次为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2017年华大基因在我国大陆地区的营业收入为159607.55万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76.1%,其余几大地区的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2亿元以下,其收入额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10%以下。图表5:2016-2017年华大基因分区域营业收入及占比分析(单位:万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看点三:外界资本与内部研发同步推进,捍卫公司该领域的独角兽地位华大基因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由于主业涉及当今风头正健的基因领域,作为国内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的发展也备受争议,但是不乏赞誉者对华大基因的看好,其发展也一直备受各类VC、PE机构的青睐,先后有43家投资机构扎堆进入华大基因,其中包含了红杉、软银、云锋基金、深创投等众多知名机构,投资总计超过75亿元。强大资金流的注入推动了华大基因业务的开展,同时也让基因检测的概念获得业界内外广泛的关注。图表6:投资机构加码华大基因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华大基因自成立以来,始终关注公司相关项目的基础研发业务,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高位,2016年华大基因研发投入额达到17672.41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10.33%,至2017年研发投入有小幅下降至17431.41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总额的8.32%。 如此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可见:一方面,我国现阶段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成长上升期,该阶段公司的前期投入对未来的业务的开展有积极且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华大基因在国内生命科学前沿的领导性地位离不开一直以来其高比例的研发投入的付出。图表7:2014-2017年华大基因研发投入及占营收比重分析(单位:万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看点四:授权专利及注册商标数行业领先,华大基因创新性能力强从公司已获专利授权及注册商标数统计情况看,相比于2016年,2017年公司已获授权专利数及注册商标数进一步提升,分别达到282项和366项。从公司专利的分类情况看,发明专利是公司主要专利获得项目。2017年,公司发明专利数达到263项,较上年增加99项,占公司当年已获专利总数的93.26%;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为10项和9项,占比分别为3.55%和3.19%。公司发明专利的不断提升表明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公司对创新能力的关注将有效的促进公司新业务的推广和发展。图表8:2016-2017年华大基因专利及商标注册情况分析(单位:项)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图表9:2016-2017年华大基因专利情况占比分析(单位:%)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看点五:代理销售模式营收占比显著提升,公司未来前景广阔在经过近20年的基础研发及业务布局的积累,在人们对基因检测项目认可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公司的业务逐渐向市场化普及。从公司的销售模式来看,主要包含直销、代销和与政府合作三种主要的销售模式,且以直销模式为公司的主要销售模式。2012年,公司直销营业收入为93584.74万元,至2017年该种模式的销售收入达155884.82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8.5%;2012-2017年,代理销售模式的销售收入以年均173.0%的复合增长率不断增加,2017年达到52878.07万元。各种销售模式收入的不断增加体现出华大基因业务市场转化效果也在不断提升。图表10:2014-2017年华大基因不同销售模式下的经营情况(单位:万元)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华大基因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以推动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和提高全球医疗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基于基因领域研究成果及生物技术在民生健康方面的应用,进行科研和产业布局,致力于加速科学创新,减少出生缺陷,加强肿瘤防控,抑制重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实现精准治愈感染,为精准医疗的发展提供了精准化的检测和解决方案,助力精准医学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基因检测认识的不断提升及作用的不断认可,在华大基因科研成果及在生育健康类服务和复杂类疾病服务的作用的不断显现的影响下,华大基因未来将成为国家医学界的“BAT”的领军企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大基因会被国有化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