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多盐沼的原因中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是内蒙古第一大沙漠,还是世界最高大沙丘所在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内蒙古高原的西南边缘,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西部和额济纳旗东部的巨型盆地之中。相传很古的时候,有个邬尔章国,邬尔章国都巴当城就坐落在现在的巴丹吉林这块地方,当时这里没有什么大沙漠。邬尔章国臣民安居乐业,一代传一代地过了多少个世代,除了国王谁也说不清楚。就在邬尔章国第九十九代国王的时候,出了一个黑心的宰相,他就是混世魔王。这个奸臣,为了暗算国王,他把女儿乌拉玛斯嫁给了国王的太子。不久,国王仙逝,太子继位当了国王。这个当国王的太子是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家伙,哪能管理国家大事呢?他只知道天天吃喝玩乐,用牛奶给乌拉玛斯洗澡,用白面团给乌拉玛斯擦屁股。一切权力全掌握在岳父混世魔王手中。从此,国民多灾多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便激怒了九天。九天为惩罚混世魔王,先下起了五谷和奶雨,城廓周围变成了一片汪洋;最后,下起了七天七夜的黄沙,埋掉了邬尔章国的国都巴当城。从此后人将这个大沙漠叫巴丹吉林。沙漠东部是阿尔腾山、宗乃山、雅布赖山、西部是额济纳河平原的东部戈壁,南部是合黎山和龙首山,北部是阿拉善中部戈壁。其东西长约270公里,南北宽约220公里,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东部高西部低。境内绝大部分被沙漠所覆盖,沙山沙丘、风蚀洼地、剥蚀山丘、湖泊盆地和谷地在沙漠中交错分布,并以流动沙丘为主,约占沙漠总面积的83%,流沙面积仅次于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中部是一般高度在200——300米的复合型沙山,形态复杂,高大密集,最高的巴彦淖尔、吉诃德沙山高度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属于温带干旱和极干旱气候区,气候极为干旱,降水稀少,且多集中在6——8月份,年降水量仅40——80毫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40——80倍。光照强烈,是内蒙古自治区光照最充足、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地表温度则更高,冬、春季大风强劲,是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一年中大风天数可达60天之多。虽然沙漠之中极为干旱,但是却不是人们的想象的那样没有一滴水,而是有着许多的湖泊,据统计,在沙漠之中、沙丘之间,分布有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下的沙漠湖泊140多个,多以咸水湖为主。这些湖泊最深的可达水深6米以上,在沙漠的西部和北部,还有两个较大的湖盆,西部南北走向的古鲁乃湖约180公里长,10公里宽,北部的拐子湖东西走向,约100公里长,6公里宽,湖滨地带水分涵养较好,此外,在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涌出,水质清澈,甘甜可口,可供人蓄饮用,在广阔的沙漠之中,除了漫漫的黄沙,星星点点的湖水,还有美丽地绿色,为沙漠凭添了几分生命的痕迹。在沙丘的背风处,在沙丘的底部,在湖岸边,在泉水旁,生长着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湖岸边的芦苇、芨芨草等植物可供造纸,梭梭、柠条、霸王、籽蒿、胡杨、骆驼刺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树种,也为沙漠中的动物的喜食。沙葱是美味的菜蔬,莎草、莎米的果实可做面粉的替代品,沙枣的果实含有大量淀粉,可供多种用途,沙棘、白刺的果实富含维生素,可做提取果汁、酿酒等。在沙漠中之中还有多种药用植物,锁阳寄生在白刺身上,是珍贵的中医药材,而肉苁蓉更有着“沙漠人参”的美称。在这环境恶劣的沙漠之中,除了绿色的植物生命外,还活跃着许许多多的沙漠动物,它们已经习惯了那里的酷热、严寒与缺水,甚至身体的颜色也变得与沙漠相近,它们是沙漠中另一道流动的风景。丰富的动物、植物资源与大量的硅、铝、铁、钙等矿物资源使巴丹吉林沙漠不再是什么“不毛之地”、“死亡之海”,而是富庶的“聚宝盆”,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
本期主要内容1. 主要气象灾害2. 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治措施3.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4. 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5. 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气象灾害与防治01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分布成因影响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①广阔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②充足的水汽;③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狂风、暴雨、风暴潮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出现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等,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02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治措施灾害多发地区多发季节成因特点防治措施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狂风暴雨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寒潮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冬半年,以春秋两季最严重强冷空气迅速入侵大风、雨雪,冻害时间长,范围广,春秋季节危害最大加强警报,做好防寒准备春旱华北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引水灌溉;改进耕作制度等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梅雨过后,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风沙天气东北、华北、西北冬春两季,以春季最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风雪天气地膜覆盖等【思维拓展】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1)时间分布规律(2)空间分布规律03气象灾害的相关性(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湖泊,被称为地球的蓝色眼泪,它们遍布各处:湿润的沿海有湖;(江苏太湖)干旱的沙漠有湖;(新疆艾丁湖)低低的洼地有湖;(死海——湖面海拔-422m)高高的山上还有湖;(青藏高原喀顺湖——湖面海拔5556m)地球上有个“千湖之国”——芬兰,中国有个“千湖之省”——湖北。世界上为啥有这么多的湖泊?它们都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来聊聊湖泊湖泊成因与内力作用相关的:构造湖顾名思义,是与地质构造相关的湖泊,多数为地壳断裂下陷,地势低洼而积水成湖。典型代表是东非大裂谷旁的坦噶尼喀湖、俄罗斯“温柔碧绿”的贝加尔湖。这类湖泊的特征是湖床较深、湖岸较陡。比如贝加尔湖就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火口湖所有的火山口处均有凹陷的火山通道,高山的降水和冰雪融水就易在这些凹陷的火山口处集聚形成湖泊,是谓火口湖。典型代表是东北的长白山天池。此类湖泊多深邃清澈,湖水难以搅动。故而湖底容易积累因长期岩浆活动形成的高浓度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旦火山活动将湖水搅动,这些湖底气体逸出后沿高高的火山口下滑,极易造成人畜窒息死亡。感兴趣的筒子们可以去搜索“非洲杀人湖”~NASA拍摄的加拿大昂加瓦半岛(UngavaPeninsula)上的火口湖熔岩堰塞湖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还容易阻塞附近的河道,使原河道处积水成湖,此类湖泊被称为熔岩堰塞湖。典型代表莫过于长白山五大连池。这种湖泊跟我们人为阻塞河道形成的水库也没什么两样,熔岩阻塞处湖水较深。如果河流水量较大,阻塞处迟早会被再次冲开成河。所以,云南贵州等地因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原因形成的堰塞湖因降水多、河流水量大,通常都不会保存太长时间。长白山五大连池就是一串熔岩堰塞湖,这是其中的三个池与外力作用相关的:冰蚀湖高山或高纬地区,冰川运动就会刨蚀、掘蚀岩性较软的地面,这样产生的凹地地势过低,容易积水形成的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很多湖泊即是这种成因。此外,北美五大湖、青藏高原的一些湖泊也是典型代表。此类湖泊的湖盆都比较坚硬,上有冰川侵蚀的痕迹,湖面大而湖盆较缓。新疆喀纳斯湖,也是典型的冰蚀湖冰碛湖冰川消融时,其挟带的堆积物刚好“摆放”成了一个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导致积水成湖,这种被称为冰碛[qì]湖。青藏高原上的部分湖泊、芬兰的部分湖泊均属此类。它们一般海拔较高,因此湖体较小。这种湖成因其实和熔岩堰塞湖没有差太多,只是堆积的物质来源不同而已。著名的日内瓦湖就是冰碛湖海迹湖1、潟湖潟[xì]可不是繁体字,它指代盐水浸渍的土地。潟湖特指那些由于泥沙或珊瑚堆积而与海域分隔开来的原海湾独立而成的湖泊。比如中国的洪泽湖就是一个古潟湖。再比如下图的心形湖:法属 新喀里多尼亚 的潟湖群2、残迹湖因泥沙堆积或者地壳隆起抬升导致原海洋与海域分隔而独立成湖。如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就是原来地中海的组成部分。青藏高原上的茶卡盐湖,长江下游的太湖都是古海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海迹湖中,有一些湖泊由于长期淡水注入而淡化成淡水湖(太湖);也有一些湖泊由于所在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且河流稀少而盐度越来越高(茶卡盐湖)。中亚——里海河成湖(牛轭湖)地形平坦的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和水流惯性的影响,河流不断变道,由直变弯后再度裁弯取直,遗留下来的呈牛轭(耕牛所用的弯曲农具)状弯曲的湖泊是最典型的河成湖。河成湖常见于中国的内蒙古高原和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不过,甘肃的月牙泉才是名字最好听的河成湖。牛轭湖形成原理谷歌地图拍摄的30年来秘鲁某河上牛轭湖的形成风成湖风成湖指的是沙漠地区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四周沙丘中所含的潜水渗流汇集而形成的湖泊,此外也有部分是残留的古湖泊,当然都受风蚀的影响。这类风成湖泊都是一些不流动的死水湖,且面积小,水浅无出口,湖形多变,常常是冬春季节积水,到了夏季湖泊会干涸或成为草地。风成湖的滨湖地区,由于牧草比较茂密,大多数成为优良的天然牧场,是沙漠地区少数民族劳动生息的地方。月牙泉由于沙丘会随定向风不断移动,所以这类湖泊常被沙丘掩埋而变成地下湖。风成湖由于其变幻莫测,常被人们称为神出鬼没的湖泊。我国甘肃敦煌莫高窟附近的月牙泉就是一个典型的风成湖,还有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伊和吉格德湖也属于这一类型。人工湖人工湖也就是水库,顾名思义,就是贮水的“仓库”。它是人工筑坝堵塞谷地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贮水水体,在水利工程上它属于“蓄水”设施,所以通常称它为“人工湖泊”。人工湖人工湖与天然湖泊不同,人工湖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智慧。然而水库是随着人类为解决水患和蓄水备用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第一批水库应该是4000多年前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民为了防止洪水泛滥和灌溉土地而兴建的。目前,在我国各大河流的中上游都兴建了一批水库,如黄河中上游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门峡、青铜峡和龙羊峡等水库,长江中上游的丹江口、乌江、柘溪和二滩等水库。它们具有蓄水、防洪、发电、航运等功能。不仅如此,这些人工湖还具有极高的观光旅游价值。新安江水坝建成后形成的千岛湖无论什么成因,这些地球的眼泪无疑都非常美丽。然而,几乎每滴眼泪都在干涸:地势高处,湖水慢慢流走;地势低处,泥沙不断淤积变干形成沼泽甚至陆地;气候干旱处,蒸发旺盛逐渐变干(同时盐度不断增大);气候湿润处,生物活动产生大量物质堆积于湖床,使湖泊慢慢变成沼泽;最不可原谅的是:气候干旱的地方,人类大量引用河水,使注入湖泊的淡水不断减少,加快其变干速度;谷歌地图拍摄的30年来咸海变干的过程(可以明显看到盐碱地的形成)气候湿润的地方,人类大肆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使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加快湖泊淤积变干的过程;洞庭湖就是因为泥沙淤积而不断干涸人类啊总是一步步地毁灭地球上这些最闪亮的存在!该好好保护这些天然的美景了~湖泊水文特征1.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有,若材料有提供冰期长短、冰层厚度,则答结冰期长短与冰层厚薄。无,则只答“无结冰期”。4.补给水源→以什么为主要补给水源。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继续答盐度高低。6.含沙量→取决于植被。7.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8.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湖泊的价值及其对其他地理要素影响湖泊效应(Lake Effect)是指人类修建大型水库(人造湖泊)而产生的相应的库区周围的气候改变。水库对气候的影响相当于湖泊对气候的影响一样。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并引起风、湿度和降水量的变化,所以把水库对气候的作用称为“湖泊效应”。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大湖效应产生的条件:1.有冷空气吹来;2.冬季湖面存在热源;3.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遇冷气团或地形阻挡形成降雪(雨)冷湖效应盛夏季节,由于地面状况不同,空气受热程度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特别是陆地裸露地,当太阳光到达地面后,很容易被反射到大气中,加之地面热容量小,特别是中午前后,太阳暴晒就使得近地层上空气温度很高,成为一个“热源”。而湖泊或江面上空,由于下面是水,阳光可以透射一部分,反射到空中的热量较少,加之水的热容量较大,这样就使得水面上空的温度相对较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冷湖效应”。与之对应的就是“热岛效应”。湖泊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地理试题中的湖泊(2018·课标全国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3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2019·广州模拟)的的喀喀湖(图中a湖)是南美洲地势最高的湖泊。该湖位于安第斯山脉的普纳高原北部,湖面海拔达3 821 m,湖水面积大约为8 300 km2,平均水深140~180 m,最深处达280 m。该湖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但湖水终年不冻。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图中b湖,湖面海拔为3 690 m)通过河流相通。读图,完成4~6题。4.的的喀喀湖水位最高的月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5.的的喀喀湖终年不冻的原因有①纬度低,几乎不受寒冷气流的影响②湖泊面积大,深度大,水量大③湖面落差大,流动快④湖水盐度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若a、b两湖泊中一个为淡水湖,一个为咸水湖,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湖湖面南高北低B.a湖为咸水湖,b湖为淡水湖C.b湖湖面南高北低D.a湖为淡水湖,b湖为咸水湖(2019·安徽模拟)岱海位于内蒙古境内,南有马头山,北有蛮汉山拱卫,东西长约25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由周围20多条河流汇集而成,湖泊面积为160平方千米,容积为9.89亿立方米。平均水深深达9米左右,最大深达18米。下图为岱海不同年份湖岸分布。读图,完成7、8题。7.根据图文信息可以判断A.1972年湖底西南高,东北低B.该湖泊为淡水湖,水质良好C.只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湖泊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8.岱海形成于A.风力侵蚀 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2019·衡水模拟)乌伦古湖,是新疆第二大内陆湖,位于准噶尔盆地北部,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河流的尾部所形成的湖泊)。乌伦古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区。下图示意乌伦古湖部分时段有效降水量变化情况。有效降水量=降水量(P)-蒸发量(E)。据此完成9~11题。9.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乌伦古湖环境中变化最大的要素是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下渗量10.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乌伦古湖有效降水量对湖泊的影响是A.湖泊水位上升 B.湖水面积趋稳C.湖水盐度上升 D.入湖径流量不变1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乌伦古湖水位不断下降,主导因素最可能是A.湖区降水量 B.湖区下渗量C.全球气候变化 D.入湖径流量12.(2021年惠州市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贵州省西部的草海(下图所示)属封闭型的岩溶湖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内仅 有几条季节性溪流发育。70 万年来,在青藏高原整体抬升的背景下,草海湿地西部地形抬 升,湖泊面积及中心位置不断变化。近 5000 年,草海流域气候经历温湿期和干凉期的交替 变化,现在正处于干凉气候末期。(1)描述草海湿地的地势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6 分)(2)指出 70 万年来西部地形抬升对草海湖泊面积及中心位置的影响。(4 分)(3)研究显示,与温湿期相比现代草海湖中动物数量及种类较少,请分析原因。(6 分)(4)请在以下两观点中选择一个,并解释该观点的理由。(6 分) 观点①:草海湖泊未来终将消失。 观点②:草海湖泊仍将长期存在,并有扩大的可能。答案:(1):特征:由东南、西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南部、西部地势较高,西北较低)(3分); 依据:湖泊地处湿地西北,溪流从东南、西南方向汇入湖泊(3分)。(每点3分,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西部地形抬升,导致草海面积萎缩(2分);湖泊中心位置向东南(东)方向移动(2分)。(每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现代草海处气候干凉期,湖泊面积较小(2分);水温低,动物生长较慢,适宜生存的动物种 类较少(2分);藻类、微生物和植物等生长缓慢,动物食物较少(2分)。(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4):观点①理由:(在青藏高原整体抬升的背景下)草海湿地西部不断抬升(2分),湖体向东萎 缩,由于东南(东)面地势高,湖体向东南(东)方向迁移受到限制(2分),(按草海湿地演化 趋势)其在未来将持续萎缩,直至消失(2分)。(6分) 观点②理由:草海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为取水及污染减少,对其生态保增加(3分);草海(目前处于干凉气候末期)未来将从干凉期转变为温湿期,降水补给增加,湖 水面积扩大(3分)。(6分) (本小问得分不超过6分)13.(2021年唐山市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赛里木湖位于我国新疆天山西北部的一处封闭的盆地内部,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很小,近年来,当地气候暖湿化明显。赛里木湖湖面海拔约2071m,表层水温年均约7℃,是典型的冷水湖。赛里木湖原本无任何鱼类生存,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入若干种冷水鱼,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图8示意赛里木湖流域地理环境。(1)推测近年来赛里木湖面积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年际变化趋势。(7分)(2)分析赛里木湖为冷水湖的原因。(8分)(3)针对赛里木湖是否应该发展冷水鱼水产养殖,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1)季节变化:春夏季面积增大,秋冬季面积减小(4分);年际变化趋势:呈增大趋势(3分)。(2)所处纬度较高、湖面海拔高,热量(净)收入较少;水温较低的冰川(雪)融水是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且补给流程短。(8分)(3)赞同理由:合理利用赛里木湖的冷水资源,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发展等。(4分)不赞同理由:保持赛里木湖原生态自然环境,维护生物链的稳定等。(4分)14.(2019·济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呼伦湖(如图)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属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水系,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湖水补充来源除湖面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依靠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补给。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为其主要补给河流。湖泊东北部的新开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呼伦湖已经呈现富营养化状况。(1)新开河的吞吐受图中其他河流流量影响较大,据此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2)推断在新开河以吐为主的年份呼伦湖盐度变化并说明理由。(3)2012~2015年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径流量增加,但呼伦湖水位涨幅并不大,分析其原因。(4)说明近年来入湖营养盐类物质的主要来源。答案:(1)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2)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在湖泊东岸形成丰富的降水(雪);东岸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3)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4)生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经济价值:湖内可通航;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旅游观光。科研价值:为地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 608米,面积约6 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材料二 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材料三 图a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b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1)简述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成因。(2)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伊塞克湖开发利用的价值。答案:(1)新开河吞: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大,海拉尔河流量较小。新开河吐: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流量较小,海拉尔河流量较大。(2)盐度上升。该区域气候较干旱,湖水蒸发旺盛;此时湖泊成为内流湖,入湖径流带来的盐类物质不断积累,盐度上升。(3)呼伦湖面积广大;流域内草原广布,调节径流;新开河为吞吐型河流,对呼伦湖水位有调节作用。(4)呼伦湖流域以畜牧业为主,牲畜粪便随径流入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流入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草原退化,使更多营养盐类随径流和风进入湖区。16.(2019·潍坊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苏省大纵湖是由古海岸潟湖(海岸潟湖是指海岸地带由堤岛或沙嘴与外海隔开的平静浅海水域)演变来的淡水湖,湖盆浅平,天然饵料丰富,适合大闸蟹等多种水生动物生长。该湖南部和西部有多条河流注入,东北部有湖水流出。分析大纵湖湖水由咸水转变为淡水的原因。答案:古潟湖与海洋逐渐分离,海水不再进入湖泊;河水不断注入,湖水不断流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处湿润区),使得湖水盐度不断降低。综合自渐道、中学地理研究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丹吉林沙漠多盐沼的原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