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如何删除添加的天气预报报已添加城市怎样删除?

2019-06-27 10:34
来源:
学而思轻课
大家好
我是大脸喵
又到了一年一度
北京最需要天气预报的时间
毕竟北京虽然雨水不多
但一下起来就很大
如果没带雨伞
不是回不去家
就是要再买把新伞
没有看天气预报习惯的我
每年夏天都为此囤了不少新伞
于是今年我特意下了个
可以预报下雨的APP
还特意打开了消息提醒
结果就是
被它忽悠了好几回
......
明明只是阴天
APP里却在下雨
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我又下了几个APP
结果更加凌乱了
不仅预报的气温不一样
对下雨情况的预测也不一样
所以结论就是
我依旧不知道何时会下雨
所以
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天气预报」吧~
我国古代的天气预报
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后,天气预报就成了刚需。
不过当时还没有气象科学,人们依靠的主要是经验和占卜。
汉代时,人们会通过琴弦感应湿度来预测是否会下雨。
娄元礼编写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业气象专著《田家五行》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如果质量很好的弦线忽然变松,那是琴床潮湿导致的,出现这种情况,意味着不久将会下雨。
通过不断的观察和记录,人们又总结出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像是“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等等。
从事农作的人们,还会通过观察动物的反应来预测天气,例如俗语说“老牛抬头朝天嗅,雨淋头”,“马嘴朝天,大雨眼前”等,这是由于下雨前气压降低,动物们难以散热,便会张大嘴朝天呼吸散热。
终于,到了明清时代,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我国建立起「钦天监」,开始了对天文和气象的观测,但此时气象台的主要工作还仅是记录天气,还没有预报的能力。
我国第一任钦天监监正 汤若望
钦天监制作了统一的测雨器,并要求直隶地区逐日记录晴雨,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地面气象观测网。
这个观测网,积累了从清雍正二年(1724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连续180年的观测记录,这成为了我国现存档案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雨量观测记录,可以说是我国气象走向定量化的标志。
现代天气预报的诞生
公元前340年亚里士多德的《气象通典》面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学专著,它使得关于天气现象的知识终于成为了一门系统的学科。
公元16-19世纪,许多气象仪器被发明了出来,例如伽利略发明的温度计和达芬奇参与设计的湿度计等。
伽利略温度计模型
尤其是18世纪,在流体力学、天文学等学科的启发下,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勒内·笛卡尔,出版了《气象学》一书,使气象学成为了完全具有科学性质的学科。
在天文、物理、数学等基础理论和各种气象仪器、观测记录的支持下,气象学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开始以实验和验证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真正的天气预报也随之诞生了。
1816年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
第一个开始天气预报的国家是法国,1854年,英法联合舰队在黑海上和俄军决战,然而战斗还未开始,就遭遇了强风暴的袭击,一下子沉了30多艘舰船。
事后,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对这次风暴展开了调查,他根据各国气象台的气象情报,绘制出了一张天气图,发现这种风暴的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
于是他提出,可以通过建立观测网,绘制分析天气图,来预测风暴的走向。
在各方支持下,1856年法国建立起了正规的气象站网,开始了世界首个天气预报业务。
某台风气象图
技术越来越先进怎么还是报不准?
从首个天气预报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63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按道理天气预报应该越来越准才是,但到现在天气预报还是经常“骗人”,甚至有些人感觉天气预报是越来越不准的。
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我国气象局2012年至2017年的统计显示:
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87.2%,比2012年高出0.7%;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80.9%,比2012年高出6.8%;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85.1%,比2012年高出5%。
所以说,天气预报的确是越来越准了。
但是,为什么准确率只有百分之八十几,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呢?
气象学家主要通过三种工具来预测天气,第一个是天气观测,是指观测当前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气压、湿度和降雨量等。
不仅要测算地表数据,还要测算高空数据,甚至还要从太空进行测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学家的这个工具精确了很多。
气象气球 来自中国气象局
气象学家的第二个工具是计算机天气模拟,强大的计算机可以通过快速、大量的计算,来分析当前和过去的天气状况,帮助气象学家预测出未来最可能出现的天气。
但是在人类研究天气的漫长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多的计算分析模式,选择的模式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就很不一样。
常用的一些计算模型
所以,究竟该选择哪种计算模型,就需要用到第三个工具,气象学家的经验。
气象学家倾尽多时研究天气,因此他们非常了解这一领域,但自然的变化规律很难完全被人们所掌握,所以只能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却达不到百分百的正确。
另外,天气是非常因地而异的,俗话讲“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个地方下雨,但几公里外却晴空万里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而我们的天气预报是按照城市报道的,所以才会给人一种预报不准的错觉。
下次,如果预报阵雨,自己看到的却是晴天,那么打电话给城市另一边的朋友,他们很可能就正躲在雨伞下呢。
体感温度也“骗人”
让人产生预报不准感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感温度。
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明明天气预报显示只有30度,但走在大街上却感觉足足得有40度,这就是体感温度和气温不同引起的误会了。
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是指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的温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受人为干扰越少越好,受自然环境中除气温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越少越好。
放有测温温度表的“百叶箱”
而我们身体感受到的温度,学名叫做体感温度,是人体对冷热的感觉。
提到感觉,那就谁都预报不准了,空气湿度、风速、太阳辐射、衣着颜色、身体状况甚至当下的心情,都会影响人们对冷热的感觉。
来自中国天气网
研究显示,气温30度时,如果空气湿度在40%至50%之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通常人们就不会觉得很热。
但是,在气温不变的情况下,湿度增加到80%以上,且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的感觉,体弱的人甚至会出现中暑的状况。
另外,还有一些人会在炎热的天气时,在地面或车身上摊鸡蛋,以此来怀疑预报的准确性,这就更是冤枉了天气预报了。
地表温度和车身温度受日照强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可是要比气温高非常多的。
来自湖北日报
如何挑选一个靠谱的天气预报?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现在大部分的人都不再通过新闻结束后的天气预报来了解天气了,而是通过天气的APP,但这些APP间的预报总是打架,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14年修订)》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天气信息必须来自于官方气象部门。
来自中国气象局
也就是说这些APP使用的数据都是一样的,之所以出现预报结果不一样的情况,是由于不同软件根据侧重点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预报模型导致的。
所以为了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下载了目前流行的几款APP,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简短的观察,发现并没有哪个APP表现突出。
而且,其实科学已经告诉我们,根本就不存在精确无误的天气预报啊。
以上
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
北京开始进入多雨的季节了
出门还是带上把伞比较安全呦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费米科学(ID:fermi_science)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青海湖鸟岛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多云转小雨 气温:
15℃/ 3℃
鸟岛,位于青海湖西北隅,距布哈河三角洲不远的地方,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西边小岛叫海西山;东边的大岛叫海西皮。海西山所形似驼峰,现在随着湖水下降有所扩大。岛上鸟类数量多,约有八、九万只之多,每年春天,斑头雁、鱼鸥、棕颈鸥等一起来到这里,在岛上各占一方,筑巢垒窝。
塔尔寺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1℃/ 8℃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是我国喇嘛教(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日月山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1℃/ 7℃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位于湟源县西南,在青海湖东南,既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互助北山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2℃/ 6℃
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祁连山东端,大通河中下游,总面积为1127平方公里。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5年9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是青藏高原上目前唯一发现的一处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的地质公园,它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海拔最高的岩溶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孟达天池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7℃/ 14℃
以孟达天池为中心的孟达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北,孟达林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空气湿润,为植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有种子植物89科301属530多种,另有蕨类植物10种,组成了特殊的自然生态景观。
年保玉则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多云转小雨 气温:
14℃/ 2℃
年保玉则位于青海省果洛州久治县境内,藏语意为圣洁的松耳石峰,又称果洛山、年宝叶什则神山,是长江、黄河两水系的分水岭,年保玉则旅游区既可领略黄河源头和秀丽风光,也可观赏到长江水系高山峡谷湍息奔腾的河流和浩瀚的原始生态林,还是藏族英雄格萨尔王征战场遗址,奇峰擎天,怪石嶙峋,山湖清幽。
金银滩原子城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17℃/ 2℃
金银滩原子城景区,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四十年代初,在这里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金银滩、青海湖出发,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国,风靡海内外。它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丹噶尔古城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1℃/ 7℃
湟源县丹噶尔古城,距西宁市50公里。这里自古是中原通往西部牧区和西藏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是农业区与牧业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汉文化和藏文化的结合地带,也是唐蕃古道和丝绸南路上的要塞,历来被称之为“海藏通衢”、“海藏咽喉”。
瞿昙寺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7℃/ 12℃
瞿昙寺位于乐都瞿昙乡境内的罗汉山马圈沟,距西宁市80余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寺名为朱元璋所赐,寺院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米,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以建筑宏伟,文物珍贵,壁画精美而著称于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阁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5℃/ 11℃
玉皇阁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 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l592年),明清古建筑群。由玉皇阁、文庙、大佛寺、关岳庙、城隍庙、民众教育馆六个院落和贵德古城共同组成。建筑群兼容儒、释、道于一体,彼此相依并从,布局为国内罕见;其建筑设计富象征手法,单体建筑木构架严密紧凑,斗栱华丽,木雕精美,彩画凝重细腻。
坎布拉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6℃/ 11℃
坎布拉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乡境内,北倚黄河,紧靠著名的李家峡水电站。坎布拉森林公园地貌由红色沙砾岩过程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似兽,形态各异,如剪刀石、望郎崖、石笋、仙女聚会等,形态逼真。是藏传佛教的复兴地,有四处寺院,是青海省唯一僧、密、尼同处一地的法地。
东关清真寺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多云 气温:
24℃/ 8℃
东关清真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大街。该寺据说创建于明朝(1368--1644)初期,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目前,该寺占地面积13,60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4平方米。
万丈盐桥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多云 气温:
22℃/ 12℃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们称其为“万丈盐桥”。它是举世罕见的一种路桥,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
隆务寺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小雨 气温:
22℃/ 9℃
佛教圣地隆务寺位于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是青海较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也是青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隆务寺始建于1301年,已有699年的历史。隆务寺座西朝东,建筑规模宏大,造型庄严,装饰华贵。寺内珍藏各类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还有明宣德赐封的"弘修妙悟国师"牌以及明天启五年由明帝题赐的"西域胜境"匾额。
麦秀森林公园
预报日期:
2023-08-23 20:00:00
天气状况:
晴转小雨 气温:
14℃/ 3℃
麦秀原始森林在黄南州泽库县境内,距州府隆务镇32公里,是一个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区。区内群峰叠翠,林海苍茫,流水清澈,鸟语花香。春天繁花似锦,夏天浓荫蔽日,秋天枝头挂金,冬天玉树银花,是一处幽静的避暑胜地。
青海湖鸟岛
塔尔寺
日月山
互助北山
孟达天池
年保玉则
金银滩原子城
丹噶尔古城
瞿昙寺
玉皇阁
坎布拉
东关清真寺
万丈盐桥
隆务寺
麦秀森林公园
拨打电话,随时了解各地气象信息。
便捷、经济,凸显服务人性化和个性化。
全新的综合性气象信息服务方式。
基于第3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服务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删除添加的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