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战机,为何我打敌人打很多子弹才能杀灭敌人?敌人打我一秒致命,捡到了法宝也只能维持几秒钟。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志愿军扭转乾坤的一战。此战之中,我军巧设埋伏,大破数十万“联合国军”,将战线从鸭绿江边一直推到了三八线。第二次战役按地域划分,主要有两大战场,西线战场和东线战场。而东线战场,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长津湖之战。在这场血战之中,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歼敌1.4万人,全歼美军第31团级战斗团,这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歼敌一个团。同时还重创陆战一师,几乎将这支王牌部队逼到了绝境。胜利是值得庆祝,但是教训却也是惨痛的。对于参与此战的第九兵团将士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与美军王牌对垒。由于低估了美军的火力和战斗力,第九兵团遭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在全歼第31团的新兴里战斗中,三野王牌27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伤亡。11月27日,随着宋时轮的一声令下,志愿军第九兵团向美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就好像是冥冥注定一般,鹅毛大雪从天而降,战场气温骤降至零下40度、这注定是一场冰与火的对决。经过一夜的战斗,我军第20军和27军将美军第七师以及陆战一师切割成四段,形成了4个包围圈。其中最早发生战斗的,是美军第31团所据守的新兴里。31团又被称为北极熊团,该团曾于十月革命时入侵过海参崴,因此被美国总统授予了“北极熊旗”。相比于陆战一师、骑兵一师这样的王牌,“北极熊团”并不算太强,但是他们的火力仍旧异乎寻常的猛烈,给包围他们的27军好好地上了一门现代战争课。一、恐怖的M19高射炮31团的武器包括步枪、卡宾枪、轻重机枪以及60、 90火箭筒、57反坦克炮、60迫击炮、105毫米榴弹炮和坦克22辆。然而最令第九兵团将士印象深刻的,并非是这些武器,而是一种高射炮——M19自行高射炮。有人就要问了,高射炮是用来打空军的,我军又没有空军,如何对我军造成威胁呢?事实上,高射炮不仅可以用来打飞机,同样可以用来杀伤地面目标。大口径的高射炮,往往可以用来打装甲目标。比如德械武器中相当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就是苏联KV型重坦克来了,也是照样击穿;而小口径的高射炮,则可以用来杀伤人员。毕竟高射炮打得远、射速快、威力大。在美军制式装备中,M19 型自行高炮安装有双联装 40 毫米 M-1 型高炮,炮架为敞开式结构,仅在高炮前部两侧安装有防盾。乘员6人,战斗全重16.8吨。装甲厚度12.7~19毫米,最大速度56千米/时,发动机功率220马力。与 M-24 相比,M19 的底盘结构有所变动,主要是发动机和传动机构被前置,从而为后部底盘留出足够空间安装 M-1 型高炮的炮架及旋转部件。整个高炮的旋转与升降均采用电力驱动,高炮最大仰角为 85 度。M19 型 40 毫米自行高炮总共生产了 285 辆。M19高射炮出现之时,轴心国的空军已经衰微。因此M19最大的作用并非打飞机,而是用来杀人。三野第九兵团久经战场,曾多次与国民党美械军对垒,对于坦克自然是见怪不怪,但这种怪模怪样的“坦克”,却是第一次见。因此往往将其称为“双管坦克。”新兴里战斗打响后,我军就充分领教了这种“双管坦克”的厉害。在前些年的电影《长津湖》中,这种高射炮就有多次出场。我军首先以27军第80师为先锋,对31团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攻。一开始,美军猝不及防,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很多人在睡梦中被我军杀死。当晚最先进入战斗的是242团,9点30分左右,其1营和3营就已经占领了公路两侧的几个高地,给新兴里之敌扎上了口袋。随后239团对敌人的军营进行了“劫营”行动,很多敌军还在睡袋里,就被我军的刺刀给刺死了。不仅如此,我军还偷袭了美军的炮兵营,将该部的12门重型榴弹炮夺了过来。在夜色之中,美军一度军心打乱、溃不成军。然而美军毕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他们很快就从震惊中惊醒过来,随后他们将坦克、汽车围成一个个小圈子,构筑其环形阵地。其中就有三辆M19自行高射炮。239团3营7连,迎头撞上了这种由坦克构筑的环形阵地。由于夜间黑暗却缺乏战前侦察,直到他们接近敌阵20米时,才发现他们面前那些黑乎乎的“房子”,竟然是坦克。许多战士还不及反应,就被敌人坦克的机枪所撂倒。更让战士们不安的是,M19高射炮也向我军扫射而来。敌军的炮火又急又猛,战场就像被犁过一遍一样。美军后来自夸:“这是能清洗山脊最好的武器。”由于我军缺乏重武器,根本无法用火炮摧毁这种环形阵地,因此只能依靠爆破组利用炸药包来打开缺口。然而血肉之躯,哪能与钢铁对敌。仅仅一个通宵,3营就牺牲了一大半,其中很大一部分战士,都是死于M19高射炮之手。很多班、排,都是呈战斗队形被敌人杀死。由此可见,M19对于步兵的威胁有多大。我军的攻势渐渐衰竭,美军也展开了反攻。239团1营的军委股长林占魁回忆:“最初夺取了制高点,靠得是夜袭。但控制了制高点后,反而告诉了敌人你准确的位置。于是敌人发挥炮火优势轰击:火炮轰轰地爆炸,燃烧弹轰轰地打,一烧一大片。”仅仅一个多小时的时间,239团1营就被敌人的炮火打掉了一大半。许多战士刚刚还在忍受寒冷的折磨,转眼间又陷入了热浪,被灼热的火苗所吞噬。然而新兴里的第一夜还不是最难熬的,最难打的是新兴里的第二夜。在第一夜战斗中,我军虽然伤亡很大,但依然抢到了先手,将敌31团围困了起来。然而困兽犹斗,到了白天,被打散的美军集结了起来,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向我军展开了反击。为了彻底歼灭新兴里之敌,宋时轮又给负责指挥的詹大南配备了2个团的兵力,分别是81师的241团和242团。然而初次与美军交手的241团不知美军的火力有多猛,竟然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以密集队形向美军发动冲击。就在这时,美军的M19高射炮开到了前线。经过一番如同疾风暴雨一般的火力侵袭,二营、三营在短时间内完全失去了战斗,个别连队甚至全军覆没。新兴里简直就是一片恐怖世界:从长津湖岸边到美军三营的宿营地,所有的空地都铺满了累累尸体,看上去就像被M19高射炮一扫而空。3营阵地的散兵坑内外,到处都是双方的死人,仅在三营周围就有70多具志愿军遗体和10多具美军尸体,有的志愿军遗体距离美军营部不到25米。美军的炮火虽然猛烈无比,但是我军的进攻依然前赴后继,源源不绝。29日凌晨,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身中四枪,被我军打死,费斯中校接替了指挥岗。经过残酷的第二夜,我军与美军都打的精疲力尽。詹大南在天明之后清点了人数,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整个部队减员达到了三分之一。各团因为减员严重,不得不缩编编制,例如238团缩编6个步兵连,每个连只有50人。239团缩编为3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和一个迫击炮连。11月30日,27军集中了2个师5个团(均减员严重)的兵力,出动全军所有的炮兵,向31团发动了最后的进攻。而美军也在费斯的带领下开始突围。此时美军第七师的增援部队也赶了上来,面对如此疲敝的我军,31团是很有可能逃出生天的。然而就在这时,美军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原来,经过两夜的激战,31团的弹药快打光了。其中至关重要的M19高射炮的弹药,更是捉襟见肘,只能单炮发射,压制能力大大减小。于是31团的史坦福上尉指挥空地联络组立即和空军联系,要他们运送一批弹药过来。很快,美军攻击机在他的精确指引下,不断对新兴里的志愿军发动攻击。同时还投下了一大批弹药。美军官兵喜滋滋地撬开了弹药箱,结果一看,都面面相觑。原来空军只投下了一些补给以及12.7毫米高射机枪子弹,然而最急需的M19所用的40毫米炮弹竟然一发也没有。美国老兵后来回忆,如果能得到充足的40毫米炮弹,以M19高射炮开道,必然能突出重围。就在这时,我军四个团的官兵从四面八方杀来,对31团展开了最后的围猎。12月1日10时许,31团的弹药彻底告罄,M19高射炮彻底哑火了,甚至连12.7毫米高射机枪的子弹也打完了。费斯明白,31团已经接近末日了,于是他破坏了所有重装备,将伤员和战士全部塞进汽车,拼命向下碣隅里突围。然而失去了火力支援,美军的战斗力甚至连国民党军都不如。在我军的猛攻之下,费斯被手榴弹炸成了重伤,最终死在了车上。费斯一死,其所控制的部队更是群龙无首,立即做鸟兽散。最终31团全军覆没,麦克莱恩上校以下2807人被打死打伤,俘虏384人,缴获坦克7辆,汽车161辆,缴获坦克11辆、各类汽车199辆。可惜这些缴获的装备大都被美国空袭摧毁。而象征着31团战功的北极熊旗,也被我军缴获,如今仍存放在革命军事博物馆之中。对于美军三十一团级战斗群是否算作被全歼,有一定争议。首先,美军自己并不承认31团是被全歼的,毕竟还有200人逃出了战场。后来美军又重建了31团,后来还参加过越战。但我方认为,31团两任指挥官皆被击毙,建制被打散,重装备全部损失,绝大多数人员被消灭,团旗被缴获,这如何不是全歼?后来所谓的重建,不过是借壳上市、自欺欺人罢了。新兴里之战的战绩是辉煌的,但教训也是惨烈的。经过三日的激战,作为三野王牌的27军也伤亡惨重。在其后的战斗中,27军已无力对陆战一师展开进攻,整个部队的元气几乎完全耗尽。从客观上来说,31团以自己覆灭为代价,掩护了陆战一师的撤退,其牺牲并非毫无价值。27军为何会遭到如此重大的损失?除了我军的后勤出现严重问题,在极寒之下出现极多冻死冻伤之外。战斗素养的缺乏,也是27军遭受如此大伤亡的重要原因。9纵多次参加围歼国民党美械军的战斗,然后美械军和美军完全是两码事。国民党美械军空有美军的武器,却没有美军的补给手段。如果美军后勤线路畅通,美军就有打不完的子弹,而国民党军并不具备这一点。三、集团冲锋之殇因此我军一开始以打美械军的方式去打美军,就吃了大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文提到的81师241团的二营和三营。他们以密集队形发动冲锋,最终在短时间内被敌人三辆高射炮车打残。很多战士牺牲时,仍保持着战斗队形。有些军事爱好者认为,志愿军从来不存在人海战术,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实情。人海战术这一现象,在四野之中确实很少存在。然而在其他野战军中,依然留存有不同程度的“人海战术”。解放战争期间,第四野战军曾进行了大规模的练兵活动,并且总结出六大军事原则。其中“三三制”尤为重要。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林彪通过对抗战以及苏德战争的总结,发现在现代战争中,密集冲锋已经完全无效了。他曾在陕甘宁边区部队高干会议上指出:“我们部队作战时爱成群地涌来涌去,勇气很好,但这是乏有智术的动作。在近代的用火力的战争条件之下,用集团的冲突目标太大,如果被敌人的大炮和机关枪射击时,损失就太大了,因此现在我们要教育战斗员三五成群的战斗,一个两个的去战斗。”解放战争爆发后,林彪与新一军、新六军多次交手,发现敌军火力密集,我军队形、密集,伤亡太大。于是林彪专门为此发明了三三制,即将一个班划为三组,正副班长为组长,另外挑选一个有经验的战士做三组长。战斗中各组以组织为核心,在班长的指挥下,率领本小组根据敌情地形,散开距离间隔作战。由此,东北野战军从密集走向了分散,冲锋时不再以密集队形进行冲锋,而散开队形在充分火力掩护以及预备队的配合下发起进攻。西线战场以四野的38军、39军、40军、42军为主力,其所面对的敌人——骑兵一师、第二师并不比陆战一师差。但西线部队并没有遭受像第九兵团那样的伤亡。相比于四野,三野的战术动作确实落后了一些。三野、四野虽然同为解放军,但解放战争期间长期各自为战,虽然有交流,但并不深入。对于“三三制”,三野肯定有学习,但并不精通。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三野就有喜欢密集冲锋的毛病。1948年1月,陈毅总结一年的战果,做了名为《华东地区一年自卫战役的年度初步总结》的报告。在报告中,陈毅不无忧虑地说:“华野一年伤亡七万人,这表现了我们的英勇,也说明了我们战术战斗的蠢笨和落后,伤亡很大,否则伤亡是可以减少的。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保持着北伐时期的战斗方式,人海战术,采取波浪式的集体冲锋。”陈毅之所以把话说得那么严厉,就害怕华野因战术问题遭致更惨重的伤亡。只是没想到2年后,明明全国已经解放了,第九兵团却遭遇了重创,减员达到5万人。国民党被俘人员也经常说:“你们的指挥是肉弹战术,采用集团冲锋,英勇固然好,就是要多死人。”国民党的火力并不算强,因此这种集团冲锋还有效。但伤亡依然不小,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三野伤亡60万,相比之下四野伤亡20万,四野只有三野的三分之一。三野每打一仗,自身都要遭受惨重的伤亡。在淮海战役之中,华野围攻黄百韬兵团,虽然将其全歼,但自身总伤亡达到6万人。各参战纵队至少伤亡5000人,原有战斗人员所剩无几,元气大伤。不少连队只剩十余人,一般班排里每班只剩一个至多两个老兵,其他部队均由国民党军俘虏补充。每场战斗,华野都要损失许多战斗骨干和老兵。战斗骨干和老兵是一支部队的脊梁,老兵多,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强。老兵的损失无疑将严重影响三野部队的战斗力。陈毅、粟裕并非不想像四野那样练兵,也想像林彪那样精打细算地打仗。然而三野所面临的形势和四野是天差地别的。林彪的四野有稳固的后方,可以从容扩军、练军。相比之下,三野的苏中根据地完全丧失,山东根据地被敌人三面包围,缺乏后方,根本没有练兵的余地。华野所面临的,是轮番的恶战,根本没有练兵的空间。因此三野部队的战术能力,确实比四野差一点。美军军史认为,西线的志愿军比东线要强,在东线的志愿军中,以27军战斗力最强。然而即使是最强的27军,依然免不了使用人海战术。面对国民党的蹩脚美械军,我军尚且遭遇如此大的伤亡,更何况碰到火力强出5倍、10倍的正牌美军?按照解放战争的经验,只要包围了敌军,敌军就必然覆灭。然而解放战争的经验并不适用于抗美援朝战争。因此在面对M19高射炮时,缺乏重武器的我军才会吃如此大的亏。在后来的砥平里战斗中,我军再次遭遇了这种致命高射炮的侵袭,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长津湖战役后,宋时轮做了检讨,其中有一条就涉及了战术问题。宋时轮认为部队教育过程当中缺乏实战内容,兵团内的军事教育,从入朝实战应用的角度上讲,效果不理想,没有有效地控制住减员问题。
2023-06-22 09:50
来源:
华夏历史人物
#抗美援朝历史#入朝后如何打美国人?是志愿军刚入朝时的头等大事,历史背景如下:
1950年10月19日首批志愿军开始入朝,此时的志愿军只是一支手拿简陋武器的部队,没有制空权、缺乏重装备、后勤给养也极度不足。就连当时的国内也是百废待兴,满目疮痍,没有能力生产和支援重型武器给入朝部队,自己的空军也才刚刚组建,没有形成战斗力,很多边疆地区还在打仗,整个国家的情况都远没达到稳定的状态。
就是在面临这种困境的情况下,志愿军准备和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最强大的军队、拥有最精锐盟友的美军打仗,至于到底能不能打得过,又该如何打,一时之间成了部队内部热心讨论的话题!
强大的美军
坦诚地讲美军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部队,打仗厉害,武器先进,后勤给力,又有海、陆、空三方的火力支援,他们的士兵只要等到火力覆盖完毕以后去战场上扫尾就行。其在二战时也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和德国,军队士气高涨,目空一切,自然不会将手拿低劣武器的中国士兵放在眼里。
那如何才能和这种如狼似虎的敌人作战,别说当时战士们心里没数,就是指挥人员心里也同样没数。但最终经过广大官兵和指挥人员的摸索,总结出了和美军作战的两个战法,这些战法不仅仅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作用,让美国人铭记,在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同样打出了精彩的战绩。
到底是什么战法,这在官兵入朝后的讨论会上就可找到答案。
1950年11月初,中美首战云山战役结束以后,曾和美军骑兵一师一决雌雄的39军某部就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一个机枪连的班长说道:
“美军的优势不就是有飞机、大炮和坦克吗?如果咱们打仗时不让他发挥作用行不行?比如我们可以在夜间战斗,他们的飞机不就没有优势了吗?他们的大炮厉害,咱们就和敌人打近战,同他们的人搅和在一起,大炮又不长眼睛,打咱们也会打到他们自己人,那大炮不就无法发挥作用了吗?而我们的优势是作战勇敢不怕死,部队更加灵活,那就同他们打近战,向他们甩手榴弹、拼刺刀。听说美国人最怕拼刺刀,虽然他们长得高,但行动不如咱们灵活,咱们的优势可以随时发挥,利用巧妙灵活的运动战术,就一定能打死这只真老虎。之前在云山不就是这么打的吗,之后继续这么打一定能打疼美军!”
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都会在上述这段话中总结出志愿军战胜敌人的两个法宝就是近战、夜战,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连年的战火中总结出以弱胜强的关键所在。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就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去弥补不足,而美军恰恰因为他们太具有装备的优势,导致不善于打近战,一旦重型装备被毁或没有远程火力覆盖,美国士兵往往就毫无斗志。
同时美军在夜晚也是不打仗的,每到夜晚就会安心地睡觉,在志愿军刚入朝时,由于联军认为胜利在望,很多部队在夜晚疏于警戒,连阵地外围的壕沟都不挖,这给刚入朝的志愿军创造了歼敌制胜的机会。
结论:
可以说抗美援朝的历史就是一段在艰难困境中寻求胜利的历史,先辈们没有敌人强大的火力、没有敌人高科技的装备、也没有敌人充足的后勤补给,却在战斗中努力寻找自身的优势,并将其发扬光大。
夜战、近战的战法是敌人所没遇见过的,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方的火力优势,达到了在困难中扬长避短,在险境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目的,最终经过三年的努力,先辈们打出了东北边疆的和平,直到如今……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历史的集合号
张作霖皇姑屯爆炸现场真实影像,一代枭雄陨落,此后东北朝不保夕
朝鲜人:你们装备差打不过美军,志愿军:都是纸老虎,我们不信邪
晚清新军有多豪横?看看招兵要求,现在90%的年轻人都没资格入伍
一张图看懂为何法国打死也不愿意德国统一,只因曾将德国蹂躏到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春节以来,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正在热映,取得了空前的票房,并且激发了极其热烈的讨论度。而长津湖这场惨烈的围歼战,也再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看完长津湖战役,笔者又不禁想起一场与之极其相似的血战,那就是孟良崮战役。与长津湖战役相同,孟良崮战役也是一场山地围歼战,围歼的对象也是美械王牌军——74师。参与了长津湖战役的20军、26军和27军,也同样在孟良崮战役中取得了出色的战绩。
同样面对华野劲旅,为何74师上至师长,下至马夫,一个也没走掉。而陆战一师却成建制撤退,甚至连重装备也带走了。两者到底有什么什么区别?在笔者看来,两军虽然都号称王牌,但却有三大“天壤之别”。而这三个区别,最终导致了双方不同的结局。
一、后勤补给有着天壤之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打的不仅是士兵们面对面的拼杀,同时还要比拼一个内功,那就是后勤。人是铁,饭是钢,武器再先进,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士兵们即使不被枪炮打死,也会被饿死、渴死。
同样是被我军以优势兵力团团围困,整编74师和陆战一师所处的状态却犹如天壤之别。
在孟良崮战役中,陈毅、粟裕施展黑虎掏心的战术,硬生生将74师从数十万敌军之中挖了出来,并将之逼上了高达500多米的孟良崮。在华野9个纵队的围攻下,74师在陆地上的补给线已经完全被切断。所有的粮弹补给,只能依靠飞机的空投。
然而国民党陆空联络制度建设才刚刚出现雏形,地空间联络主要靠铺布板信号。然而这种信号过分简单而容易模仿。很快,我军就摸清了敌军的空投规律。
早在鲁南战役的时候,中共部队就曾利用报话机侦得当时国民党军空投联络标志,通过布置假符号,来获得补给物资。就如9纵司令许世友回忆的那样:
“看到敌人铺红布,我们也铺红布;敌人换白布,我们也换白布。飞机驾驶员在空中无法分辨真假,空投下成包的馒头、大饼、饼干、牛肉等食品和许多弹药,大部落入我们的手中。”
因此在孟良崮,74师虽然占据了制高点,却完全陷入了兵家的死地。最要命的,绝不是粮弹问题,而是饮水问题。根据科学研究,一个人即使7天不进食,却依然能够维持生存;然而三天不饮水,这问题就大了。最终,74师也仅仅只坚持了3天时间。
与之相对,我军在孟良崮战役的境况就要好太多了。我军是内线作战,并且在山东根据地耕耘已久,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
孟良崮战役前,省支前委员会从渤海调粮 17 万公斤,又从鲁南调运了 2000 万公斤粮食。 粮食大部分是干粗粮,包括高粱煎饼、面饼、柿子蒂、山芋干、豆饼、花生等,这些口粮即使无法炊事也可直接食用。其次是小米和麦面。已知 1 纵第 9 团、6 纵第 54 团等部队就自带 3 天的干粮。
因此,我军在战斗中,从来不会为饥渴而发愁。相比于74师,我们更有持续力。而这也是华野在孟良崮战役中大获全胜的原因。
而在长津湖战役中,情况却倒了过来。虽然陆战一师被我军团团围困,却始终没有在后勤上掉过链子。
在吃喝方面,陆战一师就从来没有饿过肚子。相比于国民党军,美军的空地联系要好上很多。在下碣隅里,陆战一师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修建起一座能够起降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机场。
在这些大型运输机的运送下,食物、棉服、弹药不断地输送到了前线。咖啡、乳酪、蔬菜罐头应有尽有,胡萝卜、土豆切成细丁烘干,黄油牛肉充分供应,还按照营养价值计算热量和纤维。即使应急口粮,美军也有肉、豆制成的熟食罐头,还有由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罐头组成的B种野战口粮。
相比于孟良崮战役,长津湖战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寒冷。因此在后勤方面,又对御寒提出极大的要求。
在防寒装备上,美军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陆战一师的冬装包括防寒帽、厚呢军装、毛衣、大衣、毛袜、皮靴和鸭绒睡袋。连队还装备棉帐篷、小汽油炉。
因此,陆战一师从不用为饥寒而困扰。
相比之下,第9兵团所面临的后勤困难就要严重很多。在国内战争中,我军的后勤主要依靠人民以及缴获。然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属于外线作战。
在美国的轰炸下,长津湖当地百姓早就跑光了,我军无法通过“人民战争”这种老方法来补充粮食和被服。而我军的后勤线,又因为美军的狂轰滥炸而被切断,后方物资根本运不上来。
因此,志愿军的战士们饿了只能吃冻得梆硬的土豆(而且不管够),渴了只能吃雪(因为敌机威胁而不能生火)。
与此同时,我军还极度缺乏御寒装备。第九兵团的战士多来自南方,很多人甚至连雪花都没看过,身穿的棉衣极其单薄,根本无法和美军相比。
我军无法通过食物补充热量,也不能通过烤火和厚棉衣来维持热量。因此我军在长津湖的严寒之中,不仅要面对美军疯狂的火力,同时还要尽力抵抗来自西伯利亚的奇寒。就如老兵徐邦里所说:
“当时,我们部队有种说法,敌人是被我军打垮的,我军确实被严寒冻垮的,所以敌人突围时,我军拿不出部队去追击他们,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
因此,74师与陆战一师在后勤上的天壤之别,成为了两军存亡与否的关键。
二、火力上有天壤之别
整编74师虽然号称“天下第一师”“美械军”,但在火力上,却依然和正派美军——陆战一师有着本质的区别。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第74军被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共3.3万人,下设三个旅。全军统一换上了美式装备,共计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36门75毫米的山炮,108门105毫米迫击炮,108门81毫米迫击炮以及107门81毫米迫击炮。
因此在国民党自己的战史中,就曾经吹嘘以74师为首的“五大主力”:“其战斗力已经不下于美军”。
在华东战场,特别是涟水和两淮战役中,74师的重炮和坦克,确实给华野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和伤亡。但是在孟良崮战役中,74师的火力却大打折扣,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在重点进攻中,74师和其他国民党部队进入了沂蒙山区作战。由于山区崎岖难行,其战车连和榴炮营都留在了临沂,仅仅只携行战防炮约 24 门,75 山炮 48 门。没有大口径榴弹炮的支持,74师的火力便衰减了不少。
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提供的孟良崮战场缴获数据可为佐证。陈锐霆是随陈毅于 5 月 14 日到达战场附近,负责战后收罗火炮,共得山、野、战防炮等 42 门,各种口径迫击炮 235 门。
火炮数量的不足使其在山地防御中只能集中火力,封锁少数几个显著目标,对侧翼难以面面俱到。更要命的是,由于孟良崮山上死角太多,许多炮兵重武器完全无用。因此,74师只能以手中的轻武器对抗华野大军。
相比之下,虽然我军被敌军蔑称为“土八路”,但在孟良崮战役中,我军的武器着实不差。在鲁南战役中,我军缴获了大批美制装备,包括榴、野、山炮 104 门、迫击炮 113 门、汽车474 辆、坦克 24 辆,并因此建立了特种兵纵队。
因此在孟良崮战役中,我军的重武器反而比74师更多。由于我军是山下打山上,因此不存在射击死角,便于向敌军集中火力进行射击。因此国民党评论我军“炮火尤为猛烈”,拥有“强大之炮兵”。
由于孟良崮是石山,一炮过去碎石四溅,因此加大了74师的死伤。正是因为我军在火力上全面压倒了74师,才让我军在3天内将之全歼。
反观陆战一师,其火力就要强出第九兵团太多了。前文也提到,20军、26军和27军是华野的主力部队,曾多次参与围歼国民党美械部队的战斗。根据老兵的回忆,他们一开始以为美械师也就是那么回事。然而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王牌军,就发现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从人数上来说,陆战一师少于74师,约有2.5万人。然而却装备有54门105毫米榴弹炮以及18门155毫米榴弹炮。在重型火力上,跟74师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不仅如此,陆战一师还有强大的装甲力量,仅在长津湖地区就部署了多达200辆坦克。
至于当时的第9兵团,更不能和陆战一师相比。不仅没有重炮和坦克,还只能以有限的中小口径火炮作为支援火力。我军的炮兵经常受到美军空袭,导致在长津湖战场,根本没有火炮可用。在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这一幕得到了很好的还原。
原26军老兵支福田说,当时26军炮团的装备是相当不错的。可是三个炮兵营刚刚装备起来,一天就让美国飞机在山沟里打没了。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从早上起来炸到中午11点,让炮团彻底失去了战斗力,连驮炮的骡马都被炸没了,支福田所在连队连吃了一个月的马肉。
到了具体战场上,美军即使针对一个小高地,都能在一个小时内倾泻数千发乃至于上万发炮弹。
志愿军老英雄张成阁曾回忆陆战一师火力的恐怖,他说:
“美军防御很严密,战术运用极为熟练。战斗打响前,我并不知道这支部队是什么华盛顿建国时候的劲旅啊,什么常胜军啊,我觉得世界上没有志愿军打不掉的部队。可是一打起来才知道,美国几十辆坦克排成一排,机枪子弹打得像旋风,大炮没完没了地轰击,好像美军的炮弹永远也打不完。我们冲到美军炮兵阵地时,我瞅了瞅一地的炮弹壳,快有小山高了,不由地抽了一口冷气:敌人的火力太强大了。”
在朝鲜战场,华野以往对付国民党美械师的战术不再管用了。甚至有一个营在敌人密集的火力下,呈战斗队形全部伤亡的战例。
针对我军火力贫弱的特点,美军经常用汽车和坦克组成环形防御圈,就地死守待援。若我军能重现在孟良崮战役中那么强大的火力,这种防御圈应该是见一个就敲掉一个的。就如张翼翔后来回忆下碣隅里战役:“若多给我一门炮,敌人一个也逃不了。”
然而可惜没有如果,美军在猛烈火力的支援下,费劲全力,犹如一条遍体鳞伤的大鲨鱼,硬是挣破我军的包围圈,最终逃到了兴南港。
三、空军支援天壤之别
无论在国内战场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敌军的空中优势都是实打实的,毕竟我军既没有飞机,也没有防空武器,只能任由敌军空军予取予求。
当年蒋介石之所以敢于悍然发动内战,其“空中优势”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孟良崮战役和长津湖战役中,国民党和美国的空军都有参与,然其所起的作用却有着天壤之别。
早在二战之中,空军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作用。对此,连国民党也有所认识,因此致力于建成一个空军强国。然而希望很性感,现实很骨感。国民政府经济贫弱,空军底子更薄,当时飞机主要是美军在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通过有限租借或者偿还债务等方式转让的,其保养和维护仍旧依赖于美国。
正如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在当年的报告中说,“自抗战胜利后,本军使用之飞机零件以及弹药即无补充,均赖美军在华之剩余物资”。一线空军不过只有飞机556架,其中只有428架可飞。由于零件无法自产,因此时常担心停飞问题。
更雪上加霜的是,自1946 年7 月29 日至1947 年5 月26 日,美国政府在马歇尔(George C. Marshall)上将的主导下对国民政府实施了军事禁运,禁运的范围不断扩大到包括子弹壳模具和飞机零配件在内的各个方面。因此,国民党空军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即便如此,上至蒋介石,下至张灵甫却依然盲目迷信空军的威力。认为空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侦查靠空军,火力支援靠空军,空投补给也靠空军。
但实际上,以国民党空军的实力,根本撑不起蒋氏诸将的期望。陆军将领却往往迷信空中侦察和仰仗轰炸,从而整体士气低落而使陆空兵种间几无配合。甚至空军司令王叔铭也承认:“不要对空军侦查依赖过重。”
而在孟良崮战役中,国军空军所能动用的兵力,仅为12架P51野马战斗机,以及5架B-25轰炸机。
在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和74师纠缠在一起,B25轰炸机虽然火力凶猛,却起不到作用。至于P51野马,本就是为空中格斗而生,载弹量小,对地炸射威胁有限,更何况“投弹扫射多不能命中”。
在两军激战正酣之时,敌机经常胡乱投弹,伤到自己人。就如王必成回忆:
“因两军扭打一团,敌机投弹常常落在他们自己的阵地或两军阵地之间,误伤他们自己的队伍,所以空军的助战效果不大,甚至帮了倒忙。”
因此在孟良崮战役中,国民党空军的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根本没有对我军造成任何麻烦。
然而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国空军的作用却是决定性的。在电影《长津湖》战役中,我们就能亲身领略美国空军的嚣张与恐怖。他们的轰炸覆盖一切,他们的扫射能在顷刻间将我军英勇的战士打成血水。
当陆战一师被我军包围之时,美军出动了4艘大型航母、2艘护航航母以及1艘轻型航母。同时在临近的连浦机场集中了4个F4U海盗攻击机中队,舰载机和陆基飞机达到500架之多。这是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军最大一次航空兵力集结。
除此之外,陆战一师每个步兵营都配备有前线航空控制人员,可以随时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支援,可以随时获得空军几乎是不间断的火力支持。这直接导致志愿军只能在夜间行军和进攻,白天则是美国人的天下。
反观我军,既没有空军支援,也没有防空武器,只能任由美军予取予求。可以说是见人就打,见火光就炸,嚣张至极。
敌人的空军不仅给我军士兵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同时还影响了我军的补给线,导致前方将士缺衣少粮、饱受冻绥之苦。在长津湖战役的最后阶段,他们还拖延了26军的行军步伐,导致这支预备队没能赶上战役,将陆战一师堵住。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陆战一师的必经之路——水门桥被炸毁后。美国空军更是直接空投重达数吨的钢构,帮助陆战一师修好了桥梁。可以说,美国空军给我们志愿军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若没有美国空军的支持,陆战一师也将陷入缺粮少弹的绝境,其全军覆没是必然的。归根结底,74师之所以亡,陆战一师之所以逃,是因为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国力上有着天壤之别。
战争从来打得都是体系,没有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实力,再优良的美械也不过只是烧火棍。没有强大的后勤、火力以及空军,陆战一师真能比74师强吗?我看未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电攻击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