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库存管理劳动力市场的用工管理如何?

舜宇精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  公司是一家集汽车功能件设计、开发、制造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公司专注于出风口、杯托等汽车功能件的设计和制造,以产品协同设计开发、模具研发和制造为根本,顺应国内汽车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智能照明、智能机构件及智能摄像等产品。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舜宇贝尔进入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主要为整车制造提供AGV及基于AGV的集成解决方案。  公司在细分市场拥有良好的品牌信誉度和稳定的客户群体,汽车功能件业务服务客户包括延锋、佛吉亚、江森自控、新泉股份(603179)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覆盖的车企品牌包括一汽红旗、上汽通用、比亚迪(002594)、梅赛德斯奔驰、法国标致等;同时也直接服务于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600104)、上汽通用五菱等知名汽车厂商以及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公司AGV集成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并应用于一汽红旗、北京奔驰、吉利汽车、蔚来等国内知名汽车厂商,同时与中机工程、机械九院、东风院等国内大型机械设计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业务覆盖国内主要汽车产地集群,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客户与海外业务,目前部分产品已销往西班牙、德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汽车内饰功能件领域,公司生产的汽车功能件、光学件为各整车厂商所生产的特定车型的专用配套零部件,结合客户订单及发行人内部对生产效率、经营风险等多方面考虑,采用“以销定产”的方式制定生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发行人基于与客户签订的框架协议及定期订单情况对采购量进行动态调整,在保证供货连续性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生产,同时使用安全库存量应对突发需求。AGV集成解决方案领域,公司以整体方案与系统设计为核心,生产过程涉及硬件组装、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等。公司经过与客户前期的沟通和交流形成并获取相关需求及技术文档,完成需求分析;内部研发部门分析整理需求后形成项目任务书并下发BOM清单;采购部门对物料清单进行元器件和产品采购;生产部门在AGV组件组装结束后进行程序加载和调试,内部测试通过后提交用户进行后续进场及试运行调试。  公司对不同产品线分别制定了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法,用以确保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生产部门根据产品的物料清单结合订单情况形成生产计划,并由生产人员根据相应的流程及要求进行生产。  公司计划依托汽车功能件产品的开发制造实力,通过提升与汽车主机厂同步设计开发能力,结合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提升自主研发的核心竞争力,以进一步落实技术带动市场的发展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较上年未发生变化。  专精特新等认定情况  √适用□不适用 二、主要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2年管理层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引,积极落实公司经营方针,坚持以汽车零部件类产品为主营业务大方向不变,基本实现年度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547.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2%,实现营业利润6,607.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54%,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354.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7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09,346.00万元,净资产45,136.91万元。  2022年,公司大力推进规范化管理和职业化建设,在财务管理上强化统筹和预算计划,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运营,保障公司业务发展和资产安全。  (二)行业情况  2022年,适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汽车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在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冲击,走出年中波动震荡,持续保持了恢复增长态势,全年汽车产销稳中有增,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从全年发展来看,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与上年相比,产量增速持平,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尽管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局部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在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全年汽车销量数据,2022年1-2月开局良好,产销稳定增长;3-5月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产销受阻,部分地区汽车产业链冲击,汽车产销出现断崖式下降;6月开始,购置税优惠落地、厂商促销叠加去年同期因缺芯问题基数较低,汽车销量迅速恢复并实现较高的同比增速;进入四季度,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终端消费市场增长乏力,消费者购车需求释放受阻,汽车产销增速回落,与过去两年相比产量和批发销量并未出现往年和预期政策结束应产生的年底翘尾现象。  从全年库存情况来看,由于2022年汽车市场受不利因素影响,终端库存压力大,1-11月,库存量整体呈上升趋势。12月随着企业控制生产,叠加终端市场消费回暖,终端库存压力有所缓解。12月厂商库存104.5万辆,较上月下降13%,同比增长23.7%,回归合理水平。  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我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自2020年以来,实现连续正增长。近年来呈现“传统燃油车高端化、新能源车全面化”的发展特征。  2022年,乘用车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为全年小幅增长贡献重要力量。虽受到芯片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但得益于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快速增长,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呈“U型反转,涨幅明显”特点。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高于行业均超过7个百分点。  从各月销量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在购置税减半等促消费政策拉动下,加之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出口势头良好,带动乘用车市场快速发展。自6月份以来保持较快增长,为汽车销量实现增长贡献重要力量。得益于政策优化调整,燃油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厂商优惠幅度加大,叠加春节假期临近,12月终端市场“翘尾现象”显现。  中国品牌车企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同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更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49.9%,上升5.4个百分点。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消费升级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高端品牌在前两年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消费需求受到一定影响,尤其高端品牌消费者多为增换购人群,整体节奏有所放缓。2022年,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88.6万辆,同比增长11.1%。高于乘用车增速1.6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6.5%,占比高于上年0.7个百分点。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今年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4月份同比增速仍超四成,随后也快速恢复至高位,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  2022年,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新能源乘用车中,目前主要销量贡献集中于15-20万元,累计销量185.5万辆,同比增长最显著,达到2.1倍。除50万元以上市场,其他各价格区间同比均呈增长态势,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新能源乘用车,各级别同比均呈现正增长,表现出各级别市场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销量及涨幅均主要集中在A级,累计销量238.6万辆,同比增长1.4倍。  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屡创月度历史新高,自8月份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突破3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  2022年,由于海外供给不足和中国车企出口竞争力的大幅增强,出口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52.9万辆,同比增长56.7%;商用车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44.9%。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自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全年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打破之前在百万辆左右徘徊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中国品牌整车从“国内”走向“海外”的全球化趋势:自主品牌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国内份额提升,出口呈加快增长趋势;2022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从增速上来看,吉利出口19.8万辆,同比增长72.4%;奇瑞出口45.2万辆,同比增长67.7%。我国汽车产品国际市场的地位在2021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得到巩固。  展望2023年,我国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加之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中汽协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增长。  报告期内,行业法律法规未发生重大变化。(上述图文和数据取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三、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1)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及自主汽车品牌崛起带动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  全球汽车行业市场快速发展,给中国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在经历了多年积累和战略转型后,中国自主品牌全面发力,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正式发布的2021年广义乘用车批发年销售数据显示,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中自主品牌占比高达60%,且与2020年相比在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都有着显著提高。  随着国际环境的逐渐回稳,芯片短缺的情况得以缓解,国内制造业在复产复工的号召下逐渐回稳。2022年上半年,以广汽集团、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自主品牌车企均有着良好的市场表现,自主品牌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47.20%,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整车的基础组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已然形成了一套独立并且高效运行的生态体系。与此同时,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从原有与整车企业共存的生产模式中脱离,以专业化的生产模式逐步与整车厂商共同打造汽车产业纵向一体化。伴随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对劳动力成本较高导致成本优势的匮乏,各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加快了产业转移的脚步,中国、印度等国家成为了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的主要阵地。  (2)汽车“新四化”推动国内汽车零部件与制造装备转型升级  2020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个国家部委相继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等相关政策,指引国内汽车行业朝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方向转型,汽车产业面临颠覆性的变革。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至2025年低速驾驶场景和停车场景将实现自动化,至2040年近7成行驶车辆实现智能驾驶技术。  在以自动驾驶为目标的前提下,以电动化为基础,网联化为手段,汽车产品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出行。从传统燃油车转型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电动化意味着电池、电机、电控等多方面替换方案的实施;网联化带来了各汽车零部件的电控植入与信息采集;通过电动化与网联化所带来的汽车结构升级,为配合汽车智能化转型,需要配套更加成熟、完善和高速的互联网技术、导航技术以及由此延伸的芯片、传感、传导等多个新增领域。  汽车功能件和汽车制造装备作为汽车的组成单元和制造工具,在“新四化”不断提速的形势下孕育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例如,通过语音控制或温度控制的汽车功能件,在保障基础功能的同时以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增强了驾驶体验;柔性汽车制造产线为汽车整车厂商对车型的快速迭代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汽车行业“新四化”的趋势带动下,国内汽车整车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及汽车制造装备行业的市场空间均得到了大幅扩充。  此外,在满足正常驾驶所必备的基本功能外,汽车智能化也进一步促进驾驶过程中的体验感和舒适度成为在汽车选购及设计发展的重要考量之一。其中,汽车氛围灯作为车内功能照明的补充,能够扩大车内的空间感官,提高驾乘舒适感的同时提升车辆档次,营造品牌特性。以往氛围灯多用于中高端车型,如奥迪、奔驰、宝马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但随着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不断发力,现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其旗舰车型。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车内氛围灯作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下应运而生的主要汽车内饰产品之一,主要用于营造具有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的空间氛围。随着人民对汽车内饰品质需求的日益提升,消费者对车内氛围灯的人机交互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跟随音乐变化的律动氛围灯,根据温度感知的温控氛围灯等。随着汽车的电动化趋势愈发强烈,车载氛围灯作为诠释个性的渠道,也深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3)汽车轻量化发展趋势促使汽车零部件产品“以塑代钢”  汽车工业的轻量化发展促使汽车注塑功能件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功能零部件之一。在全球节能减排逐步推进的大环境下,低能耗、低污染已然成为产品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全球汽车产量及保有量与日俱增,由此所带来的燃油消耗、尾气污染亦或是新能源汽车的能源消耗,都与汽车的整车质量密切相关。塑料的轻量化,可塑性高、耐腐蚀性强等多种属性使得注塑零部件能够有效的降低汽车车身重量,减少能量消耗。据有关研究表明,燃油汽车自重每降低0.1t,其每百公里燃油消耗可减少0.8L,同时减少CO2、NOx等污染气体排放量约2.5g。对于现代汽车而言,无论是内饰、外饰还是汽车功能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汽车零部件使用塑料制品代替钢制材料,“以塑代钢”趋势明显。  (4)造车新势力引领市场,新能源汽车重塑汽车零部件等供应链布局  气候变暖已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首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这使得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获得了大力推广。2020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力争到2025年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的发展愿景。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下,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也随之转型升级。传统汽车零部件厂商和整机厂商的沟通与层级结构复杂,已无法对快速多变的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精准的反馈。这也使得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亟需寻找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和沟通渠道,促使国内汽车行业产业链加速改造,寻求更加积极、高效的合作模式,为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5)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助力整车制造产业  制造装备作为工业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包含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汽车行业作为工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制造装备在汽车行业的运用成为了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随着各大传统汽车制造厂商及造车新势力纷纷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汽车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及全新智能化制造产线的建设与投产,都为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汽车行业发展来看,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为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内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使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供了机遇。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经济发展状态,在我国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状态下,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劳动力优势不断消失,传统制造业的利润也随之减少。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连续9年持续下降,2019年占总人口比例为70.60%。作为重要驱动力的人工生产力的下降,使得构建新形态的制造体系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无人工干预下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应运而生,通过传感技术、物联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迭代融合,高效化、柔性化、精确化和智能化的智能制造装备使得企业生产过程能够有效节省人工成本,降本增效。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依托“汽车智能功能件与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和“汽车智能化及高端制造装备研发项目”,实现在现有主业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为公司增添新的业绩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及产品研发能力,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1、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依托行业经验与品牌影响力,公司将积极推进公司募投项目建设,为公司新产品的研发、新行业的拓展奠定基础,丰富公司产品种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2、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及应用,抓住当前市场所需的技术重点,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扩充市场发展潜能,提升公司未来成长空间,为募投项目的投产运行提供高效的技术保证。  3、增强海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巩固加强与核心客户的深度合作关系,努力做好新产品的市场调研,加强客户拜访交流,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4、继续提升公司精益生产能力、推动公司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公司各项管理体系,提升公司规范运营水平,优化公司内控管理流程。  5、持续推动安全、环保常抓不懈,为公司持续稳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提供有力保障。继续进行有效的全方位安全管控,从本质上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不断完善以安全标准化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平台,协同推行保安巡更系统、化学品监控系统,提升企业节能降耗与清洁生产水平。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和引进机制,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倡导激情、创新、开放进取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提高企业职员的认同感跟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不确定性因素  无 四、风险因素  (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  (一)公司治理的风险  公司自2015年2月挂牌以来,严格按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的要求进行公司治理。但公司从“非公众公司”到“公众公司”的角色转变,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规范改造”,公司管理层对于新制度需要进一步学习、理解,来提升贯彻、执行水平。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扩展,人员不断增加,对公司治理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短期内公司治理仍存在不规范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执行《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和《关联交易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了“三会”的职责划分,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及内部管理机制。公司也将不断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加强公司治理,进一步提高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水平,与时俱进,带领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做强做大,消除公司经营管理的风险。  (二)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这些经验和技术由相关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掌握,受内外部因素影响,一旦上述人员发生离职的情况,仍有可能  导致技术泄密,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为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提供较高薪酬待遇和继续深造机会、鼓励其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与其签订《保密、不竞争及知识产权归属协议》、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保持核心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流动性风险  报告期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07、0.65,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系所处汽车零部件行业经营模式及募投项目建设需要新增银行借款所致。公司营运资金需求随营业收入规模同步增长,同时公司以自筹资金开展募投项目建设,公司存在流动性不足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目前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短期银行借款来满足流动性的需要。针对公司流动性偏低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公司未来计划提高长期负债的比例以优化负债结构,并在适当时候进行股权融资。  (四)存货管理及跌价风险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期末存货金额呈增长趋势。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余额为24,861.8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为929.48万元。如果公司的采购组织和存货管理不力或者客户需求发生重大变动,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或跌价风险,并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持续优化与客户在项目开发、验收等技术标准环节的管控,减少与客户重复确认时间,优化内部生产、采购流程,缩短与客户交付确认时间、项目开发、生产环节周期,以逐步减少存货。  (五)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依法享受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未来若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及子公司无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公司将面临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严格参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坚持自主研发路线,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各方面持续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保证公司各项指标能够满足该项资质的认定标准,能够持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六)子公司异地经营风险  目前公司在武汉、滁州、柳州及印尼分别设立子公司。因业绩不及预期及管理成本较高等考虑,公司将印尼舜宇经营性资产租赁给印尼延锋。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扩张,子公司数量未来可能继续增加,使得公司在采购销售、运营管理、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管理难度增大。如果公司管理层不能保持管理资源满足管理需要,保证公司的运作机制有效运行,将可能因管理和控制不到位而产生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加大市场拓展和新项目研发投入力度,用业务量的增加消化各项费用;同时利用总部在市场、研发、财务、生产、行政人事等环节上的管理体系对各制造基地进行管理覆盖,并完善生产基地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强化风险管理,以及时发现和降低风险,确保各生产基地尽快步入稳定运营轨道。  (二)报告期内新增的风险因素  (一)主要客户集中的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延锋汽饰、佛吉亚、新泉股份等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等整车厂商。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比合计为65.79%,客户集中度较高。若未来主要客户因自身经营业务变化或者与公司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大幅下降,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多种方式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增强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综合竞争力,吸引新客户、维护老客户。  (二)下游整车制造领域需求波动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整车制造业存在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对经济景气周期敏感性较高,受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及下游整车行业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如果未来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不及预期,将影响汽车行业景气度,进而影响公司所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并对公司销售规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三)新项目或新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公司一直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包括智能出风口、电动杯托、氛围灯、CARLOG等智能功能件、智能照明及智能摄像项目研发工作,新项目及新产品不断研发落地及量产将会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新项目及新产品能否研发落地及量产取决公司自身技术实力、市场需求变化及配套车型开发进度、最终车型产销量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存在新项目或新产品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四)外协采购快速增长的风险  为应对下游需求增长及公司现有注塑产能不足,公司加大了外协采购力度,外协采购金额增长较快。报告期内,公司外协件采购金额为25,614.40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若外协供应商生产经营波动或产品质量不满足要求,可能会对公司产品质量及客户交期等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五)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包括塑料粒子(PC/ABS、PP)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成本将产生直接影响。2021年以来,由于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宽松等原因,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若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将使得公司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进而导致公司生产成本发生较大变动,影响公司利润水平的可能。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成本管控,以对主要原材料价格趋势做出理性判断为前提及时补充生产供应,同时坚持和加强多家比价的原则,尤其对大宗采购加强了价格谈判和议价管控。  (六)业绩下滑风险  由于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下游整车制造领域需求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行业不确定性增加;若未来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下游客户减产、停产及终端消费者购车  意愿下降等不利影响持续,都将对公司的业绩和订单规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将导致公司未来业绩存在下滑的风险。  (七)市场竞争风险  汽车内饰件行业已形成了以整车制造商为核心、以分级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型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行业内大多数企业主要以二级供应商身份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体系,市场份额较为分散,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同时,汽车内饰件行业也会受汽车行业“新四化”趋势强化而加速变革,若公司无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无法适应汽车内饰件行业整体发展变革节奏,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下滑的风险。  (八)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主要受到项目毛利差异、收入结构变化、外协采购比重上升、下游整车制造领域需求波动及宏观经济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若未来公司不能有效提高议价能力、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或降低生产成本,则毛利率存在下滑的风险。  (九)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相对较高。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6,185.86万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余额为1,418.31万元。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公司应收账款规模相应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主要为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若未来主要客户生产经营发生不利变化,则应收账款存在发生坏账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形成与客户良性的沟通机制,努力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督促客户按照合同期限履行付款义务,每月末公司财务部门会对公司债权情况与销售部门进行确认并催收,分管责任人需对各月末的未回款客户情况进行汇报。  (十)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外销收入主要以欧元、美元、印尼盾等外币计价结算,人民币汇率变动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汇兑净损失为4.46万元。若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剧烈波动,将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风险,因此公司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放单汇率风险的管理机制,密切关注国际外汇市场不同货币汇率的变化动态,及时跟踪,控制资金收付,评估风险,从而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同时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定价能力,从根本上适应汇率风险。  (十一)境外投资减值的风险  为拓展高端装备制造及海外业务机会、加深与德国贝尔合作,公司向德国贝尔投资286.66万欧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人民币2,187.55万元),增资后占德国贝尔注册资本9.9994%。因受到德国当地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德国贝尔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622.36万元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未来若德国贝尔持续亏损,公司境外投资存在继续减值的风险。  (十二)劳动用工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存在因季节性用工需求聘用劳务派遣人员的情况。若公司用工管理不当或外包供应市场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十三)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未能按规定为部分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情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公司存在被有关部门要求补缴、受到有关部门处罚或者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十四)经营管理不规范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存在股权代持、未按规定缴纳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配套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建设项目即投入使用等。如果未来公司仍存在其他经营管理不规范情形,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十五)产能消化不足的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汽车智能功能件与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和汽车智能化及高端制造装备研发项目。其中,汽车智能功能件与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达产后,公司内饰功能件及模具产能将有效提高。若相关产品未来市场规模增长不及预期,或者公司产品销售开拓不力,公司将新增产能无法顺利消化的风险。  (十六)募投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对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高。随着新增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大,募投项目投产后,固定资产折旧会出现较快增长。如果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现有业务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生的收入及利润水平未实现既定目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存在因固定资产增加而引致的固定资产折旧影响未来经营业绩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国家鼓励类的发展领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公司凭借良好的市场信誉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并与多家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在现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同时加强研发,不断提升盈利能力。此外,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为公司优秀的人才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  公司将以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为契机,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公司未来也将继续严格按照证监会、北交所的相关要求规范运作,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
正文摘要:“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春节的年味儿还未散去,多地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抢人大战”已悄然打响。为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不少地方春节前夕就“先人一步”,将招聘会搬到了农民工家门口,通过现场摆台、“直播带岗”,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早在春节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部署保障新一年的用工安排。1月12日,浙江省温州市启动异地招聘会,该市启动了“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暨就业援助月活动。招到了人,用工大省们也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做好了保障,包机、包车接人,“就业直通车”使农民工能够从家到企业“点对点”无缝衔接。福建包机接人同样受到关注。多地包机包车接人保用工稳就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春节的年味儿还未散去,多地保障企业用工需求的“抢人大战”已悄然打响。为缓解企业用工问题,不少地方春节前夕就“先人一步”,将招聘会搬到了农民工家门口,通过现场摆台、“直播带岗”,让招工更快捷、就业更方便。提前出招,多地节前赴外招工早在春节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部署保障新一年的用工安排。1月12日,浙江省温州市启动异地招聘会,该市启动了“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相关活动期间,全市计划开展近百场系列现场招聘会,预计三千余家企业参会,提供20万余个岗位。广东是“农民工第一大省”,农民工总量达4200万人,其中外省农民工2300万人。在春节前夕,中山市10家重点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乘坐跨省招工专车奔赴广西贺州、贵港等地招工。广东省人社厅也带领佛山、惠州、清远等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8家企业负责人,赴甘肃参加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活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春节后迎来跨省招聘。1月29日,浙江、福建、重庆、广东等省(市)及四川省内共251家用人单位带着2.6万余个就业岗位来到四川省广安市,现场吸引近2万名群众参与求职招聘,当天达成就业意向协议3941人。浙江省多市也在节后“动起来”。在宁波,市县联动共组织43支“小分队”、超200家次优质企业,携超3万个岗位需求,分赴安徽、江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河南等12个省份50个县级劳务输出地密集开展赴外劳务招聘行动。舟山市也组织了19家企业、携1133个岗位分赴四川达州、云南保山开展为期6天的劳务协作、招工引才活动。包机包车,“点对点”确保返岗复工招到了人,用工大省们也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做好了保障,包机、包车接人,“就业直通车”使农民工能够从家到企业“点对点”无缝衔接。1月26日晚,广东首趟返岗免费专列搭载400余名广西员工抵深;1月30日,544名广西务工人员搭乘入粤返岗免费专列抵达广州。据广东省人社厅介绍,春运期间,全省人社部门计划节后直接组织返岗专列14趟,专车380班次,包机3趟,“点对点”组织外省劳动者入粤返岗2.5万人,目前已通过专列共帮助1800余名务工人员及时入粤返岗就业。福建包机接人同样受到关注。1月26日下午,福建首趟免费返岗复工包机抵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来自云南的238名返岗务工人员抵达福州;1月27日下午,闽宁劳务协作首趟包机满载新招聘的169名宁夏员工顺利抵达厦门。据悉,福建省各地市将相继开启“点对点”输转务工人员,预计输转158趟、超2万人。在重庆,相关部门与车站协同推进,合理制定进站乘车路线和客运组织方案,开辟专用通道和候车区域,做好务工人员旅途接驳保障。据了解,此前重庆已集中输送超110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留住人才,家的“诱惑”再度上演一些地方跨省“抢人”,一些地方则开始布局,针对返乡人才提供优质岗位,为在外人才提供家的“诱惑”。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江苏盐城先后组织10多场返乡人才专场招聘会,有针对性地拿出2200多个优质岗位,鼓励在外人才回乡发展。1月31日,“回归家乡·投身自贸港”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在海口举行,逾200家用人单位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与招聘,累计提供5800余个岗位。据了解,此次对接会不乏高薪岗位,其中最高年薪100万元,用人单位主要集中于教育、管理、财务、医疗医药等行业领域,招聘职位包括医院医师、教师、工程师、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地方政府和企业“抢人”为何这么拼?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向中新财经表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国内的供应链、产业链正处于恢复的关键时期,企业用工需求上升,但用工的需求方和供应方之间仍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农民工本身较为分散,在这几年疫情中与企业的联系也可能中断了。因此,政府组织企业组团跨省招工有利于短期内解决用工问题。”徐洪才说。此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徐洪才认为,农民工跨省打工本身存在打工成本高、无法照顾家庭等问题,因此当本地收入上升后,会有更多人愿意就地打工。“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这对劳动者来说是好事情。”徐洪才指出,企业“用工荒”现象的本质仍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存在结构性不平衡。“一些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但也有很多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是同时并存的。”他表示,由于信息不对称,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低端产业的用工需求上升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满足,但整个行业的复工复产正走向正常化。 (左雨晴)来源:中国新闻网多地包机包车接人保用工稳就业相关阅读:劳动力市场加速回暖 “用工旺”释放经济回升鲜明信号外出务工人员“点对点”输送专车发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怡璇 摄一边是企业加速复工满产、用工需求涨,一边是劳动者外出返岗早、求职应聘忙——兔年春节刚过,劳动力市场就呈现加速回暖“两头旺”。用工热度折射经济温度,透出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的暖意。从跨省招工、包机包车接人返岗,到密集招聘、出台资金补贴政策……各地正加力保用工稳就业,推动新一年经济发展“拔得头彩”。企业用工需求旺 务工人员返岗早大年初四,江苏苏州人社部门和10余家重点企业代表登上跨省招聘专车,前往数百公里外的河南信阳招工。“一季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企业订单都很好,劳动者需求也大,我们携带了近5000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国明说,招工“先人一步”,开局就可“快人一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和经济加快复苏,多地企业从春节前就开始加速复产满产,带来用工需求激增。兔年伊始,江苏、浙江、福建等东南用工大省均展开跨省招工,由政府部门人员带队赶赴中西部省份,宣介企业岗位信息、讲解招工引工政策。“今年开年,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运东来说,一是外出返岗早,大年初一起务工人员就已经陆续外出,两成务工人员返岗时间较去年有所提前;二是用工需求旺,不少企业期盼早开工、早生产,节前到输出地洽谈用工,节后立即启动了定向招聘、定向输送。“今年以来,快递、居民服务修理、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用工需求居高不下,一些制造业企业也加大了用工需求。我们明显感受到企业招聘下手提早,表明市场主体对未来的预期转好。”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服务部副部长申强说。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升至扩张区间,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节后多地紧锣密鼓召开“新春第一会”、安排工作任务,拼经济的力度正不断提高劳务市场的热度。1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分别比上月提高2.9个和3.8个百分点,表明各类企业用工景气度均有所上升。特别是随着新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落地,用工需求还将继续拉升。密集发送返岗专列专车 多措并举保用工2月1日,四川春节后首趟省际劳务协作专列从成都东站出发,600余名川籍务工人员乘坐这趟免费专列,赴广东返岗复工。“政府统一组织,把我们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特别省心。”提着行李和政府发放的返岗礼包,四川遂宁市安居区保石镇的刘祚海快步登上列车。为保障企业用工、帮助务工人员尽快返岗,节后用工大省和劳务输出省份密切合作,加强农民工出行服务。1月30日,上海迎来节后首趟务工人员返岗包机,广西柳州、贵州贵阳、云南昆明、甘肃定西、湖南隆回和重庆等多地均发出返岗复工服务专列。甘肃定西的石雪霞已在福州一家汽车马达生产厂工作了8年。“因为一季度订单增多、新增了生产线,公司比较缺人,希望我们尽快返岗,把生产速度提上去。”石雪霞说,乘坐务工专列比普速列车快将近一天,下火车后厂里还会有专车来接。春节以来,云南省开通1032趟专车专列和包机,有组织输出3.7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预计到3月底,全省转移就业人数将达到1570万人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中有升。截至1月31日,各地已“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40万人。此外,今年以来省际间和省内劳务对接活动陆续举办,一些省份还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使用工需求对接更加精准高效。1月29日,四川与浙江、福建、甘肃、重庆人社部门签订《省际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协定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劳动力跨省流动、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四川广安市人社局分别与广东珠海、浙江湖州等7个市级人社部门签订《市际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等用工大的省份出台专门政策,为企业招用工发放补贴,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复工满产、加快发展。江苏省日前出台的《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对跨省点对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返岗的企业给予实际包车费用适当补贴;对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首次来苏就业且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给予交通补助。招聘服务全面发力 持续促就业增收2月1日,湖南浏阳经开区紫星广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办,百余家重点企业提供了近万个岗位。不少求职者一早就赶来,拿着宣传材料仔细查看询问。同日,1000多公里外的山东济南,长清区举办的招聘会人头攒动、氛围热烈。“咨询比对了几个岗位,感觉物流公司文员更适合我,已经填好求职登记表,接下来就等面试通知了。”求职者任夕梦说。今年以来,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线下消费加快恢复,也带动了劳动者的求职热情,务工人员普遍希望早就业、早增收。“从各地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看,劳动者进场求职人数较往年增加。”运东来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1月份大、中、小型企业中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较上月明显下降,员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有所缓解。为进一步促进就业、保障用工,由人社部等11部门联合部署的“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正在全国开展,持续到3月末,将集中为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以及用人单位进行就业帮扶。人社部数据显示,各类招聘服务已全面发力。截至1月31日,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约16000场,发布岗位近1000万个。多地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均表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预计元宵节后将迎来高潮。针对农民工群体,江西鹰潭市建成了“农民工地图”和50万农村劳动力数据库,实现由“人找岗位”向“岗位找人”转变,帮助农民工在家乡就近就业。重庆市借助“就业数字大脑”,对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智能匹配推送就业岗位,依托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便民服务圈,广泛开展招聘活动。接下来各地还将高频次举办分行业、分领域的专场招聘活动,持续推出线上直播带岗、云上面试等,预计一季度春风行动专项活动期间将为劳动者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接人,保用,用工,返岗,就业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并发布或网络新闻客户端自媒体,易看资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供应链库存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