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打坐多久能入定需要入定才能灵魂出窍吗?


打坐怎么快速入定?
因人而异,有的人很轻松就可以入定,静坐一次两次就可以有定境。
但是有的人经常静坐,却没有办法入定,什么原因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身心和定境不相应,所以才会不能入定。
如果我们身心和环境相适应,比如我们身心柔软,饮食、睡眠良好,就会相对容易。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
饮食方面,太饿或者太饱都不行。
太饿在静坐的时候会引起心慌、坐不住,太饱会造成身体的粗重感而不舒服。
平时要处理的事物杂乱,天天比较繁忙,你坐在那儿的时候会有很多事情所牵绊,也是不能入定。
缺乏睡眠,身体极度疲惫时静坐很快就睡着了,所以不能入定。
心者 载身之主
我们要想快速入定,就要在日常生活中,生活习惯要和定境相适应。
要想很好地去静坐,然后入定,平时就要认真去对待这个事情。
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调整自己的饮食,调整自己的作息,调整自己日常的一些事物。
修定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这些方法离不开我们去觉照身心的一个状态,所以万变不离其宗。
心如明鉴 四方通达
有的人能入定,有的人不能入定,主要是身心状态的不同,我们不要刻意去求。
我们要进行以调整身心状态为主要的学习,而不是刻意去求个非常好的方法。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练就强大的内心世界,和我们系统的学习国学。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问题欢迎评论留言。,
一,佛教、道教。  入定标准,两教各有不同。  道教里的入定理念简单直接。  “物我两忘”  佛教,花花肠子就比较多了。  将入定分成两大阶段。  小乘阶段与中乘阶段。  “小乘阶段”又叫“欲定界”,共四步。  即:粗定、细定、欲界定,未到地定。  “中乘阶段”又叫“根本禅”,共四步。  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不过这四步里,中乘阶段又举出八触、十功德,五枝的概念。  虽佛教入定说的如此花里胡哨。  但它全文同样在贯彻“物我两忘”。  虽两教不同,但却相同。二、速谈入定。  早年期间,自己也找过不少关于入定的解析。  到现在来,依然记得一篇极其通俗的举例。  首先,小白要有固定的打坐姿势。  其次,打坐中想着一片池水。  意守这片池水。  期间会不由自主去想除了“池水”,还有其他的人事物。  不管你想的是人、是事、还是池子中有什么,都不行。  就单单想着池水即可。  第一阶段:除了水,再无想入非非。  第二阶段:除了水,开始注意自身呼吸。  第三阶段:水都不想再去想了,纯粹的放空。  便是入定。  第一次入定大约在三十分钟左右,多练日后持续时间也会更长。三、禅定。  道教叫抱元守一,佛教叫禅坐入定。  道教对入定并无太多详细解析。  因为入定只不过是丹修中最基础的一环。  但现在就说入定。  那就拿出,开篇佛教两大阶段来说说吧。“小乘阶段”(欲界定)  四步:粗定、细定、欲界定、未到地定。第一步:粗定。  专心一意,不分心、不乱想。  不拘泥于姿态,坐、站、卧均可。  主要是为把专心一意的感觉大约定下。第二步:细定。  心定更近一步,如:站在一个地方不走动,即定根法。  高度集中的思想真安静下来,像是不会走动,这叫稳住、又叫细定,安稳的意思。  从大概感受→意识下沉。第三步:欲定界。  下意识产生想法,如:想到高兴的事情、想到好笑的事情、想到某首熟悉的歌词...  在脑子里让它立马停下,不要再继续联想细节,从根源掐灭。  就是所谓的“欲定界”。  这时人往往心神清爽,也就是心里特别舒服。  身心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分不清楚。  具体冥想方法,可以想象跟着某人来到山顶,俯望群山。  但不要继续想下去,就停在山顶,画面也停住。第四步:未到地定。  也叫未来禅。  在“欲界定”的基础上,把画面收拢。  本你是在山顶,现在要收回来,你入定本心是什么。  “空”  从画面固定,到下一阶段。  想而不想想。  这便是佛教入定中的“心神境虚”。禅定说的花里胡哨,其实初禅就是讲的冥想方法。与“速谈入定”别无二样。翻版的“抱元守一”,只是说的让人迷迷糊糊,两者一起来看能瞬间明白...  ...  “中乘阶段”(根本禅)此开篇就陈述了入定之后感官反应。初禅讲的是入定感觉。其余三禅则是入定后怎么修炼神通,属于佛教私货了。  共分四步:  1,初禅:八触十功。  2,二禅:第一枝“觉枝”、第二枝“观枝”  3,三禅:第三枝“喜枝”  4,四禅:第四枝“乐枝”、第五枝“一心枝”  其中初禅便在说入定后产生的感觉。“初禅”  八触:动、痒、轻、重、凉、热、涩、滑。  十功:空、明、定、智、善心、柔软、欢喜、乐、解脱、境界相当。①动  静到一定程度,就想要动。  没有关系,它想动哪里就动哪里。  不过这个动是顺其自然的,千万不要错误感应。②痒  动后便是痒。  此痒不仅是身体,还有心头。  总行这里动一下,哪里动一下,躁痒难耐。  这种情况便不能在动了,需要忍耐,不能为此破静。  这就好比饭即将蒸熟,但你却把锅掀了,绝对不可取。③轻  更近一步,全身放松的感觉会上一层。  给人感觉好似自己能慢慢腾空。  这里就已经属于练习入定后有一定水准,心态需要一保往常。  ④重  轻飘飘过后身体会不由自主的蜷缩。  仿佛身上有什么东西一直在压着自己,这时什么也不要想。  更不要紧张,或者觉得越重越好。  如果重过头了,想过劲了,静就破掉了,人便会滩在地上很快入眠。⑤凉  又轻又重,人身体保持长时间固定姿态便会出现发凉。  现在不仅要放空自己,还要想着热起来。⑥热  冷后便是热。  不仅是开始想动、发痒,身体会莫名的燥热。  心头气一瞬间拔起,而最热的地方大概不出此三地。  小腹、头部、胸部,这个热在此禅定体系里便是要修出神通的预兆。  但此火很难把控。  如文火、武火,它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⑦涩  火气过后,此时入定状态似是而非。  明明自己没在动,却能看见自己身体一般。  会感觉全身发涩难耐,如果此时去抚摸皮肉,后觉得皮肤像有什么东西捆绑过。  感觉上非常紧致,眼睛、舌头也会感觉不舒服。⑧滑  初禅最后一个阶段。  此阶段后,即便是脱离入定状态也会感觉全身通透。  在外散步,阳光像是洒透身体,几乎不会感到炎热。  其次皮肤越加紧致光滑。  如童子功一般。  2、“十功德”  八触结束,到了初禅中第二个阶段。  此“十功”不再是说入定时发生的感觉。  而是长时间坚持入定后,能力的变化。①空  此为身心空。  便如“八触”最后所说,在外阳光如洒透全身。  这种感觉起初是时不时出现。  而这里便要记住感觉,化成自己的一部分。②明  还有一种大众叫法“内观”。  这种感觉也是入定后时不时出现在脑海里。  且一闪而过。  但无需记住,它算是一种能力的觉醒。  在次数频繁,时间长久后。  便可以主动看所谓的“内景”。③定  空、明、定,如果你将前两个感觉定下。  便已然进入定。④智  能看到、能稳定,不代表看到的就细致。  透彻也是同理。  当内景与透彻越发精进,人也就开慧了。  好似一个骑车的人,起初你看不清楚,而随着开慧,你便会不自觉的有方法去看他、去记他。  可能直觉此时能看到他兜里穿着几块钱,包里装着什么东西。  但真正的意思不是叫你看他,而是叫你去让他停下,这样才是智慧。⑤善心  在内外景想看就可以看清后。  便会不由自主的“发善”,如果你没有,那就练习。  如你看到一位漂亮的女性,不是去贪图她的样貌。  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叹,造物主的伟岸。  让人可以如此美丽精致。  感叹它的好,而不是贪图它的好。⑥柔软  在善心出现后,变化进入一种类似柔软的状态。  佛教叫“心性雅萌”,道教叫“上善若水”  进入这种状态后,人总喜欢干一些雅致的事情。  “雅致”不单纯指修身养性的行为。  而是不管任何事情都能保持有条不紊、善始善终,文雅风趣。  这种状态会影响到谈吐、动作、习性,最后像其说的一般。  “雅心自生”⑦欢喜  在得悟许多后,人会不由自主为自己觉醒而快乐。  仿佛觉得已经超脱红尘,对于修炼的事情便放下中断。  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你欢喜是因为“发善”、是因为“雅致”,而不单纯是得到的结果。  要始终提醒自己,改变是因为过程。⑧乐  欢喜过后,人会进入一种知足常乐的状态。  日日都是愉快轻松的状态。  这种状态在禅中叫做“妙悟”  因为此时你看到的任何事情都是新的一面,让人高兴、让人喜悦。⑨解脱  当境界稳固一定时日后。  心中的负面情绪会自然钻出。  如:贪婪、妄想、自大、傲慢、粗暴、懒散,等...  再次从心头升起。  但不一样的是,此时已经有个稳固的欢喜状态。  而就是借此“妙悟”状态,却看透每一种负面情绪。  做到真正的“神往安然”  ⑩境界相当  “心身合注”、“念应不乱”、“自我易控”  此阶段总体来说便是稳固基础。  在基础夯实后,人会出现佛教所说的神通苗头。  开始可以人前显圣。  而后的二禅、三禅、四禅,大多数也是围绕着神通开始练习...到这里“入定篇”结束。↓↓↓↓↓↓  五枝:觉枝、观枝、喜、乐枝、一心枝  “二禅”  第一枝:觉枝  此时觉触刚成,内外景可以看清楚以后。  便想着用此来看身边的各种事情,进行锻炼。  第二枝:观枝  通过初禅后,能看到内外景还不够。  要时时刻刻练习看到内外景的能力,达到随心而动。  让它如手脚一般方便。“三禅”  第三枝:喜枝。  在内外景可随心而动后,出现一种与“妙悟”相似的喜悦。  但这种喜悦叫“定象而悦”。  是一种主观意识,觉得全身通透的喜悦心情。“四禅”  五枝最后两枝。  第四枝:乐枝  此时完全心定,不管周围发生了什么都能一目了然,不存疑问。  保持心神安稳,在任何环境下都可禅定。  第五枝:一心枝  此枝心神通达,极清极静。  是为“乐枝”更上一层。  以上便是传统禅定功法要领;  从入定→出定→随心而定,一一详细陈说。  而最后能否证得神通,已经超出了入定范围。  ...佛教五眼、六神通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六神通: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  五眼。  肉眼:凡俗肉胎,父母精血所成。  天眼:看到肉眼所看不到。如透视、遥视、内视,等...  慧眼:可清楚一件事情来龙去脉。  法眼:不仅能看清事情本质,还可通过能量介入,改变结果。  佛眼:天人合一,成道者。  六神通。  他心通:能知道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  天眼通:在天眼基础上,知过去、看未来。  宿命通:一眼可知他人三生三世。  神足通:灵魂出窍,大梦三千里。  漏尽通:与佛眼相似,佛眼似成道,漏尽是超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手打坐多久能入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