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未来国家对农村住房政策、就业、生产迎来变化

每年年初国家都会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也不例外,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三月份,中央一号文件也出台了大半个月了。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农民朋友对新闻资讯不敏感也不了解。不了解自然就不清楚政策,也就很容易吃亏。特别是今年国家对农村自建房、农村宅基地、农村耕地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早了解早准备少吃亏,笔者整理了下,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就农民朋友最关心农村自建房,宅基地、耕地将迎来7个变化,农民朋友要及时了解。第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总耕地为19.18亿亩,其中有10亿亩为高标准农田,可以年产粮食1万亿斤以上。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逐步制定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也就是说在2023年里,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这是今年的新目标,到了每年我国高标准农田将接近11亿亩。第二、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严禁乱搭乱建等违反乡镇规划的行为。第三、农村农民可自愿有偿永久退出宅基地。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部分已经落户城市或者移民海外的农民。可以将自己依法取得的宅基地有偿永久退回。目前这一政策已经在很多的地方开始试点,不知道有你们村没有。第四、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这一点可能对于1998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不公平,但是根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之后将再延长30年,也就是说本来是在2027年到期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现在要到2057年了。想重新分地的农民朋友也要等到2057年了。第五、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相信不少的农民朋友对几年前的合村并镇印象深刻,就以笔者老家来说。三年前笔者的老家就是两个村合成了一个村,而且不止我们,全县基本上村庄都合并了。那么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指出,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确实有必要合村并镇的也需要尊重农民意愿。第六、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这一点对农民朋友来说特别的友好,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农民落户在城里之后,老家的宅基地、土地依然是农民的财产,是不容侵犯的。不过对于土地以及宅基地国家鼓励有偿转让。第七、宅基地超出或者是“一户多宅”的可以付费进行使用。这一条总的来说也是个好消息,特别是对于有钱的农民朋友。以后建房子面积超限了,将不再拆除,而是通过缴纳罚款的方式来续住,也可以说是付费。以超面积100平方米计算,大概每平方是10块钱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农民的房屋面积超过政府规定面积100平方米将按照每年缴纳罚款1200元,才可以继续使用住宅。不过各地的付费标准补贴,缴纳的费用也不相同。第八、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现在农村大量的宅基地土地、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农村住宅被闲置。政府鼓励农户和村集体通过出租、入股、自营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反正大概意思就是农村的土地也可以上市了。以上8条就是关于2023年农村宅基地、自建房、耕地的全部内容了,大家对此怎么看?有什么想要说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正所谓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了,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九个部分,纷纷都指向了三农,不仅农民致富的机会来了,县城的发展机遇也来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然村数量高达260万个,行政村数量高达69万个,而乡村人口在5亿左右,占了全国人口的35%,所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三农基本盘将变得尤为重要。第一点,农民致富的机遇在哪里?分五点来看。第一,文件中提到深入开展单产提升工程,国家将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在人工种地成本和肥料上涨的趋势下,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就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说白了这条政策的目的不仅要让种粮农民挣钱,还要让种粮农民尽可能的多得利,稳住农民,才能保障粮食安全。第二,文件中提到加力扩种大豆油料,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要知道2022年,我国进口粮食14687万吨,占比最高的就是大豆和玉米,大豆占比62%,玉米占比占比14%,那么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的逐渐加剧,我国务必要加大力度种植大豆和玉米,并完善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第三,文件中提到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对于棉花而言,无论是完善地方直接补贴资金还是新的补贴方式,目的都是保障棉花产量稳定,保障棉农收益的稳定。而天然橡胶市场价格长期低迷不利于天然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以要完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协调好自给与贸易的关系,平衡好经济和安全的关系。第四,文件中提到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些年,我国脱贫攻坚的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我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要知道脱贫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所以接下来国家将实施更多的好政策帮助农民增收,比如开展更多形式的消费帮扶;比如加大力度搞就业帮扶车间和多种产业帮扶项目;比如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比如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如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比如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第五,文件中提到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比如农业技术提升的补助,支持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比如农业设施的补助,帮助农民完善更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比如营销的帮扶,帮助农民打造品牌,推动产销对接,让农产品更好的卖出去。综上所述,无论是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完善各种补贴、完善各种扶持政策,还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国的农业安全。第二点,县城的发展机遇又在哪里?分四点来看。第一,文件中提到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众所周知,一般来说产粮大县没有工业大县有钱,这也导致过去很多县都想拼命搞工业,但如果每个县都搞工业了,那粮食安全该怎么办?所以产粮大县得到国家更多的资金奖励和扶持是应该的,这样有利于缓解产粮大县的财政困难、有利于调动产粮大县的积极性,保障国家及地区的粮食安全。第二,文件中提到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脱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东部发达城市和西部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本来就有对口帮扶政策,而接下来脱贫县会迎来更多的政策倾斜,一是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推动贫困县的经济发展;二是能留住更多的人口在家门口就业,缓解贫困县的人口流失。第三,文件中提到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要想富先修路,壮大产业的同时,基建一定必不可少,这一条利好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建或升级公路、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通信网络等一揽子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第四,文件中提到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去年,国家发布了多份文件,一是明确了大城市瘦身健体与控制规模,加速推动县城的发展,二是推动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而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了中西部要承接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大中城市的产业也要向周边县城疏解和布局,这样利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大城市和县城的差距,要知道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总比转移到东南亚好很多吧。综上所述,这份文件字数很多,我只提到了其中一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文件全文,从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来看,可以看到国家对于三农的重视,对于县城发展的重视,因为农业是大国崛起之根基,而大力发展县城能分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作为民生大事,购房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从房地产市场爆火开始,房价就在历年攀升。发展到如今,三四线城市的房价都已经逐步来到了万元一平的标准。普通老百姓们月工资都在三五千左右,想要买房就是一个"难"字。为此,国家多次下放政策。而今年2023年,我国楼市又将迎来新的大变局。在中央定调之下,老百姓们买房子将不会那么难,那么国家推行的几项政策具体都是什么?一、楼市举步维艰受国内疫情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楼市在近几年一直萎靡不振。由于人们手中可以周转的资金在减少,买房便由曾经的生活必需品变成了疫情期间的非必需品。甚至有不少的地产公司销售都在这期间,因成交额不好而失去了工作。除此之外,因无法承担每个月贷款金额而被迫退还的法拍房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曾是国家经济支柱型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失去往日的光辉。房价一路暴跌,但普通老百姓们仍然不敢买房,甚至买不起房。二、"三保"政策防烂尾从2021年开始,国家就开始提倡对房市的宏观调控。而2022年下半年时,中央更是在经济工作的会议上提出了房地产的"三保"政策。所谓的"三保",自然就是保交楼、保民生和保稳定,此举就是为了让2023年时的房地产行业重新焕发生机。为了能够进行三保政策,国家更是释放2000亿的资金进行救市。这一大笔资金被拨款进房地产市场后,地产商们就拥有足够多的金额去建设楼盘。这样一方面让地产商们不再被架于火上烧,另一方面也让百姓的住房得到了保障。三、降低利率有钱买而另一个调整则体现在了银行利率的方面。或许一些有买房意向的人已经十分清楚的意识到,国家的购房贷款利率降低了。利率降低后,银行向外放贷款时所收取的利息也随之减少,原本买房意向并不是十分强烈的居民也会把买房纳入到考虑之中。简而言之,就相当于国家在对百姓们发出一个信号:如今买房不仅房屋价格便宜,利息也少,你买不买?这能够大大减缓普通人们买房时的经济压力。四、现房销售上日程1、买房有保障如果说推行三保政策和降低利率是让居民敢于去买房的话,那将现房销售提上日程,无疑就是国家对百姓的一种保障。在过去时,一片工地动工之前会率先建立售房处,而后地产商会推行房屋预售的政策。这是因为地产商们大量资金都砸在了市场和材料上,所以需要迅速从百姓手中获得回款来继续楼盘建设。可这种情况下,一旦楼盘出现事故,地产商就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建设的问题。而我国也出现了无数的烂尾楼楼盘,让无数家庭的心血都化为灰烬。但国家给地产商进行拨款后,地产商就不需要通过提前预售的方式来获取买房者的资金。这相当于在国家兜底的情况下,为地产商和买房者都提供了一层保障。2.不同人群住房多样为了能够促进楼市经济,国家更是煞费苦心的让不同人拥有不同的住房。例如,大学刚毕业的毕业生满足条件后可以享受到住房补贴,获得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福利。而经济条件相对持平的中低收入群体,可以选择在公租房中度过困难期。低保家庭可以选择廉租房,拆迁户可以选择国家分配的安置房。正常有购房需求的人可以买商品房,想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房屋的人,可以选择小产权房。单位集体有房屋构建需求的可以选择集资房,普通有购房需求但经济欠妥的人群可以选择经济适用房。总之,国家为了保障居民的住房安全和推进楼市发展可谓是煞费苦心。结语房产市场日新月异,我们能够得到的结论就是,国家已经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让萎靡的房市出现起色。而在崭新的2023年,普通百姓买房所需的资金减少,想必我国的房产成交率也会出现新的高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国家对农村住房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