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式15245式240毫米榴弹炮炮

万里繁华
2023-03-03 13:55
发布于:河南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解放军陆军部队发展建设的故事,例如解放军的编制、解放军的枪械发展等等。今天,我们聊聊解放军部队的炮兵建设。在解放军的炮兵家族中,出现了一系列新型号、新装备。但有一种火炮堪称万年青,那就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这种榴弹炮至今仍在部分部队服役,当年,堪称是越南步兵们的克星。
首先,我们聊聊70年代末期的实际情况。从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长达30年的时间,越南一直在打仗。先后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和统一战争,长期的战争为越南磨砺了一支数量庞大、骁勇善战的军队,尤其是步兵部队。越南全国的地质结构,以丛林、丘陵和山地为主,平原的面积并不大。在这样的环境下,机械化兵团无法展开。
游击战和小部队作战反而非常合适,这样的作战模式对越南军队的作战风格影响很大。从轻武器方面,越南步兵部队甚至拥有一定的优势。1978年,越南军队的一个步兵营,装备了自动步枪235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6挺、12.7毫米高射机枪2挺、美式40榴弹发射器27具、苏式40毫米火箭筒27具。
在枪械方面,基本上以苏式AK47或者美式M16为主。其中,部分主力部队已经换发了新一代的AK74自动步枪。与越南步兵部队相比,我国步兵部队在近距离火力上,没有太大的优势。越南步兵的近距离火力很猛,自动火器多的特点。同时期,我国一个标准步兵营,装备56式冲锋枪约90到100支、56式半自动步枪约110到130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9挺、40火箭筒18具等等。
在一个步兵班里,只有班长和副班长,装备了56式冲锋枪,负责火力压制。其余的战士基本上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负责点射。每个步兵班装备1把56式轻机枪,除了加强步兵班以外,一般的普通步兵班,没有40毫米火箭筒或者榴弹发射器。
按照一些老战士们的回忆,由于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的数量不足。在实战中,往往需要依靠53式、57式重机枪和56式班用轻机枪,进行火力压制。但53式、57式重机枪比较笨重,不方便携行,而且还是营属装备,无法做到随时紧跟步兵部队进行火力支援和穿插。
与轻武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火炮,越南没有任何工业基础,所有的火炮基本上依靠苏联援助或者战场缴获。越南军队的机械化水平很低,各种火炮无法跟随部队机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南炮兵部队普遍使用122毫米榴弹炮、105毫米榴弹炮和85毫米加农炮。无论是火炮口径、火炮数量,都明显不足。
1979年,越南北部总计部署了两个军区隶属炮兵团和六个师属炮兵团。按照统计,越南军队的军区直属炮兵团,装备了12门76毫米或者85毫米加农炮、12门107毫米火箭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至于师属炮兵团,装备了12门105毫米榴弹炮、12门76毫米或者85毫米加农炮。越南军队的炮弹全部依靠进口,极大限制了使用量。
据说,越南炮兵团的团长,只有权力使用3枚炮弹。如果继续使用,需要通过上级的同意。与越南相比,我国的炮兵部队就富裕多了。按照具体的编制,一个军属炮兵团,装备了12门152毫米加榴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18门85毫米加农炮。一个师属炮兵团,装备了10门130毫米加农炮或者130毫米火箭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18门85毫米加农炮。
其中,军属152毫米加榴炮就是我们要聊的66式加榴炮。众所周知,解放军的建设发展历经了各个阶段。50年代,我国陆续开始了156个重要项目,开始逐步建立自己的重工业体系。随后,开始在各种苏式武器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和改进。在大口径榴弹炮方面,我国在50年代仿制了苏式D1型152毫米榴弹炮,国内命名为54式152毫米榴弹炮,这是40年代的产品。
54式榴弹炮存在过于笨重、射程太近等问题,这种榴弹炮的射程只有12公里左右。对于解放军部队来说,无法满足远程火力投送任务。5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仿制苏式D20型152毫米加榴炮。在国内命名为66式152毫米加榴炮,60年代末期,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尤其是北方一线的部队,装备了大量的66式榴弹炮。
66式榴弹炮全重5.7吨,身管长4.24米,27倍口径,最大射程17.2公里。从现在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射程已经明显不够看了。但是在六七十年代,66式榴弹炮属于绝对的主力。66式榴弹炮拥有非常明显的特点,66式152毫米加榴炮属于低膛压火炮,全装药寿命在4000发以上,炮管寿命可以使用几十年。
由于全重只有5.5吨,全炮长度较短,可以用5吨军用越野车牵引,机动灵活性更强。该炮采用药筒分装式炮弹,配有杀伤爆破榴弹、发烟弹。主要用于压制和歼灭敌生动力量和炮兵武器等装备,破坏野战防御工事,击毁装甲目标。152加榴炮的炮弹重43公斤,炮弹内部装备高爆炸药20公斤以上,其杀爆榴弹的杀伤半径可达50米,爆破弹能够直接摧毁厚度达1米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66式加榴炮既可以对较近的目标进行直射,也可以对遮蔽目标进行曲射,尤其是打反斜面目标。人工装填的最大瞬间射速可达到每分钟6-8发,依靠人力装填的152炮在我军老炮手的操作下,能打出极为密集的瞬间火力效果。在70年代末期的战事中,66式榴弹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越南步兵战斗力强悍,但缺乏其他军兵种的配合。
在当年的战事中,如果越南步兵进行连排级以上规模的进攻,经常遇到“炮弹洗礼。”1979年3月1日,在谅山之战,解放军部队投入了300多门大口径重炮。其中,200多门66式152毫米加榴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按照越南文献记载,当时的部队汇报“从未见过如此密集和精准的炮火覆盖,我们没有任何抵挡的手段。”
截至目前,66式152毫米榴弹炮仍在西北、西南等地的部队中使用。与新一代的05系列自行榴弹炮、181型车载榴弹炮相比,66式榴弹炮确实明显过时。但66式榴弹炮也进行了各方面的改进,例如普遍配备着完善的炮兵自动化指挥系统,例如自动测地、弹道计算机,气象雷达,反炮兵雷达和前观雷达。
在炮弹弹种方面,陆续装备了多用途子母弹,末敏弹,巡飞弹,激光制导炮弹、侦察炮弹、宣传弹,通信干扰弹等等。目前,66式加榴炮是世界上配备弹重最丰富的大口径野战火炮,种类数量甚至超过西方国家的155毫米榴弹炮。
最后,向所有的老兵们致敬。关于解放军部队发展建设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现役(1)牵引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PJ-59式130mm加农炮PL-66式152mm加榴炮PL-96式122mm榴弹炮(2)自行迫榴炮/榴弹炮/加榴炮PLZ-83式152mm加榴炮PLZ-89式122mm榴弹炮PLZ-05式155mm加榴炮PLL-05式120mm迫榴炮PLZ-07式122mm榴弹炮PLL-09式122mm榴弹炮PLZ-10式120mm迫榴炮(3)车载榴弹炮/加榴炮PCL-09式122mm榴弹炮PCL-161式122mm榴弹炮(MV3卡车底盘中高机122mm榴弹炮)PCL-171式122mm榴弹炮(猛士底盘轻高机122mm榴弹炮)PCL-181式155mm加榴炮(4)火箭炮PH-63式107mm火箭炮PHL-81式122mm火箭炮PHZ-89式122mm火箭炮PHL-03式300mm火箭炮(俗称“远火”)PHZ-11式122mm火箭炮PHL-11式122mm火箭炮PCH-161式122mm火箭炮(MV3卡车底盘中高机122mm火箭炮)PCH-171式122mm火箭炮(猛士底盘轻高机122mm火箭炮)PHL-191式370mm火箭炮(俗称“箱火”)(5)自行高炮PGZ-04式四联装25mm高炮PGZ-09式双联装35mm高炮PGL-12式单联装35mm高炮(少量装备,前景不明朗)PGL-181式六管25mm高炮(6)牵引高炮PG-59式单联装57mm高炮PG-65式双联装37mm高炮PG-74式双联装37mm高炮PG-85式双联装23mm高炮PG-87式双联装25mm高炮PG-99式双联装35mm高炮库存(1)牵引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反坦克炮PL-54式122mm榴弹炮PL-54式152mm加榴炮PJ-56式85mm加农炮PJ-59式130mm加农炮PJ-60式122mm加农炮PL-66式152mm加榴炮PT-73式100mm反坦克炮PL-83式122mm榴弹炮PT-86式100mm反坦克炮PL-96式122mm榴弹炮(2)自行榴弹炮/加榴炮/反坦克炮PLZ-70式122mm榴弹炮PLZ-83式152mm加榴炮PLZ-89式122mm榴弹炮PTZ-89式120mm反坦克炮(3)火箭炮PH-63式107mm火箭炮PHL-63式130mm火箭炮PHZ-70式130mm火箭炮PHL-81式107mm火箭炮PHL-81式122mm火箭炮PHL-82式130mm火箭炮PHZ-89式122mm火箭炮(4)牵引高炮PG-55式单联装37mm高炮PG-59式单联装57mm高炮PG-59式单联装100mm高炮PG-65式双联装37mm高炮PG-72式单联装85mm高炮PG-74式双联装37mm高炮PG-85式双联装23mm高炮PG-87式双联装25mm高炮

122毫米榴弹炮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从老大哥那里引进的,所以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其实旧中国时期中国炮兵的来源更加五花八门,法系、德系、日系、美系、苏系都有,连带着榴弹炮(山炮)口径也是花样繁多,除了从德国进口的那几门150榴,75毫米口径在抗战前基本是中国榴弹炮(山炮)的口径天花板了。不过受此影响榴弹炮口径又开始向105、155靠拢了,但一直没有122什么事。缴获的鬼子41式75毫米山炮新中国建立之后,加上抗美援朝,重装备上的外援有且只有老毛子一家。所以,中国军队的大口径火炮迅速苏联化是必然选择。新中国的第一种122毫米榴弹炮是仿制苏联122毫米M1938榴弹炮而来,命名为1954年式榴弹炮,简称54式。它和其它苏式火炮的到来终结了之前中国师属压制火炮的万国牌局,至少75、105口径就此告别中国榴弹炮舞台。在54式登场之前,原版的M1938就已经在朝鲜战场一展雄风了。该炮大概于1951年打得日趋激烈的时候引进,很快就在阵地战期间大放异彩了。比如在次年的上甘岭战斗中,10月14日某团9连的一门M1938在不到4分钟里干出96发炮弹,把对方屯兵2个营的一条山沟打成火沟。简单说一下,M1938用的是螺式炮闩,这种炮闩优点是轻,但从结构上讲并不适合快速射击,楔式炮闩才适合。所以可以想象在那不到4分钟里,炮手实际上是在火炮复位后立即打开炮闩、退弹壳、装弹、关闭炮闩、击发。中间是没有任何差错、任何耽搁的。这种长时间急速射击对炮手极其凶险,因为炮弹发射后的大量余热还没有消散就立即开始下一次射击。现代大口径火炮的安全操作规范顶多让你打个一分钟8发的急速射,然后就要降低射速,让炮管逐渐冷却,最终过渡到一分钟1-2发的等速射阶段。这次射击居然以超过安全规范三倍的速度持续了将近4分钟!要我看在射击开始20秒后随时有炮弹膛炸的可能。志愿军这炮班个顶个的是英雄,关键时刻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经历了战场考验的122榴由此成为中国的师级火力骨干,当仁不让地在解放军炮兵中挑起大梁,在1967年的中印边界战斗、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以及后来八十年代的老山轮战中把钢与火持续地倾泻在敌人头顶。122毫米口径的主力地位也一直保持到今天。不过54式/M1938的最大射程比较短,才11.8公里。在朝鲜战场上和美军105毫米的M101射程差不多(11.3公里)。但M101的射速确实高,最大射速号称16发/分,毕竟口径小一点,而且是楔式炮闩。由于M101的榴弹最大装药量(2.2公斤)接近54式榴弹的六成(3.7公斤)左右,所以单说持续发射而不是敲某些硬目标,54式可能还要略为吃亏些。而美军的师属炮兵打硬目标可以上155榴了,这大概也是美军敢于长期装备M101及其轻量型M102的一个原因吧。Д30真是好东西啊54式的另一个大问题是不能360度环射,而美制M102以及苏制Д30是可以的。毕竟原型设计的时候是30年代,那时节各国陆军对于战场的大纵深突击还没有多少概念,更没什么惨痛教训。不过二战以后,强国陆军又是坦克又是直升机的,搞得全纵深突破都成了军校ABC。压制炮兵要是不具备环射能力,打着半截仗,侧翼突然出现敌方机械化部队那可就只有行法国军礼了。由于这些原因,从50年代末开始中国军队和军工界对54式的后继者一直是很关注的。但谁也没想到其继任者要40年后才姗姗来迟。为防再度被封,请大家关注一下备用号“asia和vikin杂谈”,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5式240毫米榴弹炮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