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中国登月球了没有?

随着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登月这个话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除了有人质疑登月有什么用以外,还有人再次把美国载人登月是好莱坞伪造的这种阴谋论拿来说事。在聊人类为什么要探索月球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美国载人登月是真是假?先说结论:是真的坚信阴谋论的人可能就要质疑,比如为什么没有星星,为什么国旗随风飘扬,为什么月球会尘土飞扬等等等等。这些问题NASA和网上有更专业的解释,我们就不再解释。而且就算解释了,还是会有人觉得这是洗白。所以我们只说为什么美国载人登月一定是真的。要知道美国载人登月是和前苏联竞争谁才是宇宙领域的第一人,因为苏联是第一个将人类送上宇宙的。那美国肯定不服气啊,于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硬生生把当时的美国航天科技拉到能载人登月的水平,完全是用钱砸出来的。但当时美国也只没有把握,可以说是孤注一掷。据说尼克松总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悼词,准备在飞船出事以后开发布会用。但没想到还真的成功了,可以说实力和运气都有,而运气的成分要多一些。苏联随后几次追赶都以失败告终,这也决定了当年美国航天领域第一的名头。那假如,美国登月是假的,第一个站出来的应该是苏联才对啊,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打击对手的机会,但是苏联没有这么做,结果就很明显了。而且不光苏联没有这么做,美国从月球带回来的三百多公斤月球土壤分给了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虽然只给了咱们一克,但毕竟是白给的,咱也不敢说人家小气。就这一克让咱们国家的科研团队写了14篇论文。如果美国登月是假的,那收到月球土壤的一百多个国家怎么没有一个出来质疑呢?这可是月球土壤,不是随便找个戈壁滩挖一块就能冒充的。最后,最最最关键的证据,咱们嫦娥系列的探测器在探测月球的时候,都拍到当年人家登月用的飞行器和月球车了。甚至你近点还能看到人家插的国旗,以及阿姆斯特朗的那一个脚印。也就是:“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的那个脚印。(ps:由于月球几乎没有什么大气运动,如果没人去破坏那个脚印,理论上它永远都不会消失)月球迄今为止,有且仅有一次人类上去过。那就是美国在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十一号,所以能够看到当时的月球车,国旗,脚印。这些东西都告诉我们,美国确实在航天领域领先其他国家。但真的甩我们几条街吗?其实也不尽然,中国近几年航天技术发展迅猛,也取得了很多人类没做到的成就。别人是比我们强,这个承认,但我们也不差啊,差距并不大,不能妄自菲薄。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只是没必要。一方面确实困难,而且资金投入太大,风险和回报不成比例。中国航天是以科研为目的,用最少的钱达成目标,而不是争夺那些虚名。中国航天虽然起步较晚,但这几年的发展成果是看得见的,起码在国际上处于最高梯队。那为什么美国后来不载人登月了?原因也很简单,不是他们做不到,毕竟当年人家都能,现在50年过去肯定更能了,主要是确实没必要。送人上去现在也没办法长住,无非就是挖点土。当年挖的三百多公斤现在都没用完,上去一次就是几十亿美金,当初为了跟苏联竞争,后来也证明了自己。目的达到了,土也取回来了,还上去干嘛?不过NASA最近已经重启了月球计划,打算送一些机器上去,利用3D打印技术在月球建造一些科研站,为以后开发月球提供长住的地方。中国也有一系列的月球计划,最终的目的也是跟NASA一样,建造一个长期的科研站,在这方面我们没有落后。至于为什么要登月,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归要踏入宇宙。而月球,是踏入宇宙最完美的中转站。我们都知道,想要摆脱行星引力,最重要的就是火箭。地球由于引力大,所以火箭需要用于推进的燃料就多,这也限制了人类不能去更远的地方,不能运更大型的设备。而月球不一样,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我们只需要用更少的燃料就可以进入宇宙空间,这样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也可以带更多燃料之外的东西了。另外月球有丰富的氦3,这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100吨氦3产生的能源足够全世界用三年,而月球氦3含量预估超过100万吨。一旦能够在月球使用氦3进行稳定的核聚变,用这个当做飞船的动力,再依托月球的引力小的特点,人类未来探测火星,木卫二,土卫二这些可能存在生命或者是适合人类宜居的星球,就更方便了。所以,探索宇宙的核心是月球,掌握月球就等于掌握了未来的话语权。就像广大网友说的那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喜欢这篇文章的可以关注我,下期我们来聊地外生命。
PS:这里的无用功打上了双引号,就是想说明并不完全是无用的,只是看起来价值不高而已一、人类登陆月球,这件事经济价值不高自从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开始,已有7艘火箭成功登陆月球,有12位航天员成功登上月球。据统计:美国航天局为了实现登月计划,投入了近千亿美元,有最多两万家公司参与该计划,其中包含:波音、北美航空、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格鲁门公司等大型公司。全球共计发射了2143台火箭,而每发射一台火箭需要花费近1亿美元,人类在整个登月计划中共计投入了近12兆的财富,约等于中国广东省一年的GDP。说到这里,我想提出一个疑问:既然登月的成本如此巨大,人类又为何一定要登月呢?二、表面分析:因为冷战而出现的航空竞赛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使得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家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相继将自己的卫星送入太空之后,他们立刻开始了下一个阶段的竞争,即:载人航天计划的实施。苏联领先一步,在1957年10月4日,苏联使用R-7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史泼尼克一号”。后来,它们又将“东方一号”宇宙飞船,载着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和一只狗送入了太空,并成功返回。美国两次完败后,吸取了大量的经验,于是,在第三次竞争中,美国阿波罗11号领先登月,超过了苏联。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登月的目的是为了赢得航空科技的优势。但登月其实还隐藏着更深层的意义。三、深入分析:登月是为了强化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想要思考清楚人类登月的底层逻辑,我们需要回到人类这个物种行为处事的心智模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提到:100万年前,智人(人类的祖先)为了凝聚团体,运用了人们特有的心理——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指的是:一个虚构的概念,但有一群人都非常认可这个概念,大家愿意为了这个概念而合作。例如金钱就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这是一个虚构的物品,但人们会为了挣钱而合作、为了挣钱而努力工作、甚至会为了挣钱大打出手。大部分哺乳动物中,首领只能掌控100个居民,目前人类所观测到最大的大猩猩群体,只有120只大猩猩。但人类运用想象的共同体就可以凝聚150人以上的群体。这个假想给每一个愿意相信有这么个“共同体”的成员一种虚假的平等感,构建一个集体身份,制造一个一致对外的“民族”或者“民族国家”。例如:我们在国外的时候,当我们见到身旁的中国人遇到麻烦时,哪怕我们之间很陌生,但有时愿意出手相助。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都认可“中国”这么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任何团队中,都需要共同体的信念来使团队凝聚。站在国家层面,聪明的国家领导人,会善于经营自己国家的想象共同体。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2008年,中国在北京首次开办奥运会、包括中国在未来2030年将国人送上月亮。做这些事情的目的,不是考虑经济效益,而是为了经营“想象的共同体”,增加国民对于“美国”、“中国”这个名词的认同度。四、如何构建自己团队“想象的共同体”?经营好团队共同体的第一步,是拥有一个伟大且富有意义的理想。打个比方来说:早在1837年,莫尔斯就发明出了电报,当时电报的传递依赖者地下的电缆,需要通过在地底和海底拉电缆的方式来实现信息之间的传递。当时有一位青年教授威廉·汤姆逊,他开创了大西洋海底电缆公司,历经十年在美国和英国之间拉出了一条横跨大西洋海底的电缆,实现了两个国家之间远距离的电报交流。威廉·汤姆逊他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理想,为此也得到了很多有钱商人、政治领袖,以及无数工人的支持,大家都希望跟着他一起做一件伟大的事。第二步是在团队中树立个人魅力,使大家愿意响应领袖的号召。树立个人魅力的方法有很多:要么做出一个新的发现,要么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或是帮助了许多人。例如: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可召集上万的观众,因为他发布的产品是史无前例的创新,这种创新彰显了乔布斯的个人魅力。第三步是不断实现新的挑战,持续维护想象的共同体。例如美国航天局自从登月之后,47年以来都没有大的动作,登陆火星的计划一直都没有实现。目前美国航天局的实力仍在,不过影响力已经大打折扣了,远不及当年登月时如日中天的状态。人们都是喜新厌旧的,为了凝聚团队,需要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通过登月的故事,我们深入的解读了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概念。上文讲到的凝聚团队的三要素,无一例外都是在构建想象的共同体。可能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您,是不是也在管理着一个团队,或是带着一些人共同实现一个目标。那么,您又会如何构建自己团队中想象的共同体呢?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给您一些启发。
2023-06-15 09:54
来源:
新鲜旅行事呀
今天,我们知道,月球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一颗卫星。而且在太阳系中,月球也是极其特殊的一颗卫星。首先,月球作为一颗卫星,相比于太阳系中其它行星的卫星来说,质量太大。月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八十分之一,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按照理论来说,卫星和行星之间的质量差距是很大的,而月球相对于地球来说,它就显得太大了。其次,根据科学家的猜测,月球在很久之前可能是地球的一部分,这和其它星球的卫星有这很大的区别。
目前,月球也是人类唯一登上的除了地球以外的天体。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在古代我们不知道月球上有什么,但是在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月球的了解可以说是越来越多。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的火山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没有。月海的外围和月海之间夹杂着明亮的、古老的斜长岩高地和显目的撞击坑。很明显,在我们看来,月球上极其荒凉,而且登上月球还花费巨大,似乎对我们人类没有用处,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还要花费如此大的代价探索月球呢?
因为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了大量地球上极其稀缺的新能源,或许可以解决地球的能源危机。
这个新能源就是氦-3。“氦-3”是一种如今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根据科学统计表明,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全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100吨氦-3便能提供全世界使用一年的能源总量。但氦-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少,人类已知的容易取用的氦-3全球仅有500千克左右。而根据人类已得出的初步探测结果表明,月球地壳的浅层内竟含有上百万吨氦-3。如此丰富的核燃料,足够地球人使用上万年。
虽然氦-3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新型环保能源,但是氦-3的开采可以说是非常艰难。氦-3的提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人们首先需要将月球土壤加热到700摄氏度以上,才可以从中提取到氦-3。开发、运送月球上的能源也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需实现月球和地球之间的人、货运输,首先要有足够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另外,要在没有大气包裹的月球表面着陆,主要只能靠反推火箭来缓冲,如何保障安全是一大难题。此外,氦-3提取成功后如何利用呢?这同样是一个技术难题。
虽然在利用氦-3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过程很艰难,但是在现代人类科技不断飞跃的今天,相信很快我们就能够用上这种在地球上很难得到的特别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被科学家们称为“完美能源”的能源。也许在未来,月球会成为地球的一个矿业中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登月球了没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